油脂的精炼Oil Refining讲解

合集下载

油脂的精炼(Oil Refining)讲解

油脂的精炼(Oil Refining)讲解

油脂加工的基本过程
毛油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脱蜡
四级油 三级油 Crude oil bleaching
二级油 一级油 (高烹油)(色拉油) degumming deacidify deodorization dewaxing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毛油定义:(粗油或原油Crude oil) 从天然油料中用压榨、浸出等方法提取的没经过处理的油脂。 其主要成分: 一、悬浮杂质 1、无机杂质:如:泥、沙、铁屑等。 2、有机杂质:如:饼或粕屑、草杆纤维等。 3、分离方法:A、重力沉降;B、离心分离; C、过滤分离; 二、水分 1、水的存在:在工艺中产生 2、水的危害:油脂透明度差,易导致油品酸败。 3、去水方法:减压干燥,成品油<0.05%。
4、非水化磷脂有组分: 主要形式为磷脂酸和溶血磷脂的钙镁盐。如肌醇 磷 酸 ( 2% ) 、 甘 油 磷 酸 ( 15% ) 、 溶 血 磷 脂 酸 (28%)、磷脂酸(55%)。 5、非水化磷脂转移水化磷脂方法: A、酸化处理;磷酸、乙酸酐; B、钝化磷脂酶: C、活性化处理:柠檬酸活化两性物质。 (二)蛋白质、糖类、黏液质 1、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 2、糖及其聚合物质;
• E、蛋白质、糖类降解后生成新的结合物 (如胺基糖)是一种棕黑色色素;用一 般吸附剂对其脱色无效。 • F、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多糖分解为单 糖,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黑色素。在 制油过程中应避免形成新色素。 (3)色素的危害: 油中色素影响油品外观和使用性能, 不同色素对油品安定性有不同影响。 应 脱除色素。
水化脱胶工艺
1、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软水 ↓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分离→含
水脱胶油→干燥(脱溶)→脱胶油 回收油←油脚处理←富油油脚

【推荐文档】第12讲油脂的精炼与深加工PPT

【推荐文档】第12讲油脂的精炼与深加工PPT

其他胶体物质、极性基
团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减
小。在极性引力作用下
形成絮凝状胶团(双分
子层结构),相对密度
的增大为沉降和离心分
离创造了条件。
• 水化脱胶工艺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
(四)脱酸
• 1、 碱炼法:利用加碱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生成脂肪酸盐(肥皂)和水,肥皂吸附部分 杂质而从油中沉降分离的一种精炼方法。
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机械杂质的去除
• 2 过滤法

借助重力、压力、
真空或离心力的作用,
使用滤布过滤毛油的方
法统称为过滤法。
立 式 叶 滤 机
振 动 排 渣
(二)机械杂质的去除
• 3 离心分离法

凡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进行过滤分离或沉降
分离油渣的方法称离心分离法。优点是分离效
果好,生产连续化,处理能力大,而且滤渣中
脂不发生化学反应,无特殊气味和滋味以及价格低,来
源丰富。活性白土(硅藻土)和活性炭。


间歇式脱色关键部
分是脱色塔。
与 • 人造奶油的主油要区入别在脱于:色起酥罐油没,有水除相 去水
冷捏合成的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分,此过程中该罐相当于 吸附剂要求吸附力强,选择性好,吸油率低,对油脂不发生化学反应,无特殊气味和滋味以及价格低,来源丰富。
• 甘油三酸酯液态时无色,固态时呈白色。
• 油脂中色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天然色素—叶绿素、类胡 萝卜素,另一类是油脂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非天 然色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胶质、磷脂等物质相互 作用的产物和类脂物的氧化产物,比如在蒸馏过程中磷 脂氧化和部分分解变黑;还原糖与磷脂生成类黑素化合 物;着色物质被破坏等。

石油冶炼(Oil Refining)

石油冶炼(Oil Refining)

石油冶炼(Oil Refining)石油冶炼(Oil Refining)石油冶炼(Oil Refining) an important new industry, oil refining, grew after the civil war. crude oil, or petroleum - a dark, thick ooze from the earth - had been known for hundreds of years, but little use had ever been made of it. in the 1850's samuel m. kier, a manufacturer in western pennsylvania, began collecting the oil from local seepages and refining it into kerosene. refining, like smelting, is a process of removing impurities from a raw material.kerosene was used to light lamps. it was a cheap substitute for whale oil, which was becoming harder to get. soon there was a large demand for kerosene. people began to search for new supplies of petroleum.the first oil well was drilled by e.l. drake, a retired railroad conductor. in 1859 he began drilling in titusville, pennsylvania. the whole venture seemed so impractical and foolish that onlookers called it drake's folly . but when he had drilled down about 70 feet(21 meters), drake struck oil. his well began to yield 20 barrels of crude oil a day.news of drake's success brought oil prospectors to thescene. by the early 1860's these wildcatters were drilling for black gold all over western pennsylvania. the boom rivaled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 of 1848 in its excitement and wild west atmosphere. and it brought far more wealth to the prospectors than any gold rush.crude oil could be refined into many products. for some years kerosene continued to be the principal one. it was sold in grocery stores and door-to-door. in the 1880's refiners learned how to make other petroleum products such as waxes and lubricating oils. petroleum was not then used to make gasoline or heating oil.。

中石油2016通用英语选读课文53Oil Refining石油炼制

中石油2016通用英语选读课文53Oil Refining石油炼制

53. Oil Refining石油炼制1.Primary Refining1.粗炼2.Petroleum refining is the process of separating the many compounds<混合物> present<目前的> in crude petroleum.This process is called fractional distillation<分馏>where the crude oil is heated;the various compounds boi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hange to gases;and are later recondensed<v再浓缩,再凝结> back into liquids.The primary refining processes are the distillation<n.(蒸馏(过程);蒸馏物;蒸流;升华>of the feedstock<n给料,进料>into its basic fractions<馏分>,and then the re-distillation of these,in separate towers,into highly concentrated<浓缩的,浓度的>intermediates<n媒介,半成品adj中间的>.2.石油炼制是将原油中的多种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程。

原油经过加热后,其中的不同组分将在不同的温度下沸腾并气化,随后又经冷凝浓缩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分馏。

粗炼工序是将进料蒸馏成为其基本组分,然后再将这些组分在单独的炼塔中再蒸馏成为高浓度的半成品。

3.Distillation is the start of the refining process where the crude oil is split<分开,分裂>into a number of parts or cuts.The separation is made on the basis of boiling-point and groups of hydrocarbons boiling within a certain range are produced. The theory of distillation is very easy.The longer the carbon chain,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compounds will boil.When crude oil boils,it sends out vapor<蒸汽> and condenses<冷凝>.All the different hydrocarbons in crude oil ar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And their vapors all make separate liquids (fractions).The split are usually grouped into three categories:light distillates(LPG<液化石油气>,gasoline<汽油>,naphtha<n石脑油>),middle distillates(kerosene<煤油>,diesel<柴油>),heavy distillates and residuum<n剩余,残渣>(heavy fuel oil,lubricating oils<润滑油>,wax<蜡>,asphalt<n沥青>).3.蒸馏是炼油工艺流程的开始。

油脂油脂的精炼、抗氧化

油脂油脂的精炼、抗氧化

油脂精炼油脂精炼工艺致力于研究油脂及伴随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该混合物中各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异,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将油脂与杂质分离开来,以提高油脂食用和储藏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油脂精炼是一个复杂的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综合过程。

这种物理和化学过程能对伴随物选择性地发生作用,使其与甘油三酸酯的结合减弱并从油中分离出来。

这些过程的特性和次序,一方面由油品性质和质量决定,另一方面由精制所需深度而决定。

因此,尤其要注意各个精炼阶段的条件选择,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油脂与水、空气中的氧、热和化学试剂的不良作用。

此外,最大限度地从油中分离出最有价值的伴随物也是精炼的任务。

如能保持这种伴随物的性质,便可作为单独产品。

这些产品如磷脂、游离脂肪酸、生育酚和蜡等,它们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及其它工业。

第一节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在油脂工业中,以压榨法、浸出法或其他方法制取得到的未经精炼的植物油脂,称为粗脂肪,俗称毛油。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俗称中性油。

此外,毛油中还存在多种非甘油三酸酯的成分,这些成分统称为杂质。

杂质的种类和含量随制油原料的品种、产地、制油方法、贮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杂质在油中的分散状态,可将其归纳为悬浮杂质、水分、胶溶性杂质、油溶性杂质等几类。

一、悬浮杂质靠油脂的粘性、悬浮力或机械搅拌湍动力,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油脂中的杂质称为悬浮杂质,亦称机械杂质,例如泥沙、饼(粕)碎屑、草杆纤维、铁屑等。

这些杂质通常不能被乙醚或石油醚溶解。

由于其比重及力学性质与油脂有较大差异,往往采用重力沉降法、离心分离法及过滤法从油脂中分离出来。

二、水分制油、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水分进入毛油中。

水在天然油脂中的溶解度很小,但随着油中游离脂肪酸、磷脂等杂质含量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水在油中的溶解度亦有所增加。

油脂中的水分分为游离状和结合状两种。

游离状的水滴与油形成油包水悬浮在油中,再加上磷脂、蛋白质、糖类等胶溶性物质则可形成乳化体系;亲水物亲水基团吸附的水分,使亲水物质膨胀成乳化胶粒存在于油中。

(粮油加工课件)油脂精炼

(粮油加工课件)油脂精炼
2020/7/22
• 2.表面活性剂脱酸——海尔沃本法 • 此法是1963年由瑞典人发明的,海尔沃
本是一种易溶于水,对酸和碱都很稳定 的表面活性剂,学名为二甲基苯磺酸钠, 白色粉末或片状固体。 • 海尔沃本溶液对碱炼时生成的皂脚比对 中性油有更大的溶解能力,因此,在碱 炼时可优先溶解皂脚,减少了中性油的 损失,此法对精炼高酸价油尤为有利。
毛油酸价 >3 3~5
碱液浓度 10 11 (°Be)
5~7 7 ~10 10
1214 ຫໍສະໝຸດ 62020/7/22• ①低温浓碱法 (以棉籽油为例) • 先将毛油泵入锅中,调整温度至
20~30℃,通常加入量不超过锅容量的2/3, 取样化验酸价确定加碱量,然后将 20~25°Be的碱液在5~10分钟内加完,并 在60转/分条件下搅拌20~60分钟,当皂粒 形成时,开始升温(1℃/分),并减速搅 拌(30转/分),当温度达60℃时,静置 10~16小时,放出有脚,将油冷却到 20~25℃,经过滤后得脱酸油。
2020/7/22
(三)脱酸
• 脱酸即脱去油里所含的游离脂肪酸。但 脱酸工序中还能脱去一部分色素,全部 脱去油中的残留胶质,并能脱掉一部分 残留农药、黄曲霉毒素和硫,这对提高 油的食用品质大有益处。
• 脱酸的方法有很多种:碱炼法、蒸馏脱 酸法、泽尼斯脱酸法、海尔沃本法和混 合油脱酸法等。
2020/7/22
2020/7/22
二、油脂精炼的方法及原理
• 油脂精炼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机械法、 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大类。
• 具体可分为除机械杂质、脱胶、脱酸、 脱色、脱臭、脱蜡及冬化等工序 。
2020/7/22
• 1 .除机械杂质:利用机械法,用过滤 或离心法使机械杂质与油分离。

油脂精炼——精选推荐

油脂精炼——精选推荐

油脂精炼,亦称“炼油”,是清除动植物油脂中所含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蜡、色素、异味等一系列工序的总称。

它研究油脂及伴随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该混合物种各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异,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将油脂与杂质分离出来,以提高油脂的使用和储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油脂精炼的目的:油脂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

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

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就是油脂精炼的目的。

油脂精炼方法:根据炼油时所用工艺、设备、辅料、操作过程的不同分为三种基本方法:(1)机械方法。

包括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等,主要用以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及部分胶溶性杂质。

(2)化学方法。

主要包括酸炼、碱炼以及氧化酯化等。

酸炼是用酸处理油脂以除去色素、胶溶性杂质;碱炼是用碱处理,主要除去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主要用于脱色;酯化主要是通过添加甘油使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甘油三酸酯,从而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

(3)物理化学方法。

主要包括水化、吸附、水蒸气蒸馏及液---液萃取法。

水化主要用于除去毛油中的磷脂等杂质;吸附主要用于除去油中的色素;水蒸气蒸馏用于脱除臭味物质和游离脂肪酸;液---液萃取法适合于高酸值深色油脂的脱酸。

毛油的组成: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

除中性油外,毛油中还含有非甘油酯物质(统称杂质)。

毛油中杂质的种类:(1)悬浮杂质。

主要包括制油或储运过程中混入的泥沙、料呸粉末、饼粕、纤维、草屑及其他固体杂质。

(2)水分(3)胶溶性杂质。

主要包括磷脂、和蛋白质、糖类、粘液质等(4)脂溶性杂质。

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fats and oils refining)1、关于精炼精炼油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食用油品种,精炼是从油料到食用油的加工链上的最后一个工段,油脂二次产品对精炼的特别要求。

1.1、油脂精炼目的1.1.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1.1.2、改善油脂风味1.1.3、改善油脂色泽1.1.4、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1.1.5、去杂质,前提是低消耗、高保留,得到高价值的副产品。

1.2、精炼工序1.2.1、脱胶、脱酸、脱色、脱臭1.2.2、物理精炼:脱胶—→白土吸附—→脱酸/脱臭—→成品油1.2.3、化学精炼:脱胶—→碱炼—→白土吸附—→脱臭—→成品油有各自的特点。

在工艺上共同点很多,设备也基本相同,引进的成套精炼设备都可进行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

1.2.4、化学精炼:碱炼工段可以去除:磷脂,FFA,金属,色素;脱色工段可以去除:氧化产物,残磷残皂,金属,色素;脱臭工段可以去除:FFA,异味,色素。

1.2.5、物理精炼:予处理可以去除:磷脂,金属;脱色工段可以去除:氧化产物,残磷残皂,金属,色素;脱臭工段可以去除:FFA,异味,色素。

1.3、精炼技术关键:降低炼耗,二部分1.3.1、不可避免炼耗:类脂物、伴随物,1一3%1.3.2、可控制损耗:油脚、皂脚、白土夹带,因操作不当被皂化、乳化和真空吸出1.3.3、可控制损耗往往占较大的比例,其高低反映了操作水平及工艺的先进与否,在发生操作故障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设法降低可控制损耗,如油脚中夹带的过多中性油,破坏乳化等。

2、原油(Crude oil)组成成分原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三酯(≥95%)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

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按其在油脂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2.1、悬浮杂质:①泥沙②料胚粉末③饼渣④草屑根据该类型杂质在大小和比重上与油有差异,去除方法可用过滤,沉降。

2.2、水分。

根据水在100℃(当然,在真空下这个温度会低一些)时为气态的特性,去除可选用热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脂加工的基本过程
毛油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脱蜡
四级油 三级油
二级油 一级油
(高烹油)(色拉油)
Crude oil bleaching
degumming deodorization
deacidify dewaxing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毛油定义:(粗油或原油Crude oil)
从天然油料中用压榨、浸出等方法提取的没经过处理的油脂。 其主要成分:
油脂精炼(Oil Refining)
一 、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二 、 油脂脱胶 三 、 油脂脱酸 四 、 油脂脱色 五 、 油脂脱臭 六 、 油脂脱蜡
概论
1、油脂精炼的目的: A、除去杂质; B、提高产品质量; C、利于安全储存。 2、油脂精炼要求: A、确定油脂精炼深度 ; B 、组合精炼工艺合理; C、减少中性油和有益成分的损失; D、有利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E、降低能量消耗; 3、油脂精炼方法: A、物化方法; B、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2、在油中加热水后: 磷脂分子结构转变为水化式,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磷脂分子与水作用时的排列
二、连续式水化脱胶工艺
(1)毛油过滤:含杂 0.2%的过滤毛油; (2)毛油计量: (3)毛油加热:至 80~85℃后; (4)与水混合:与 90℃的热水一起充分混合
W= (2~3)X (5)充分反应:在反应器中反应 40 min ; (6)离心分离:进入碟式离心机进行分离; (7)加热干燥:含水 0.2%~0.5%的脱胶油加热升
一、碱炼脱酸 二、脱酸工艺与设备
一、碱炼脱酸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1、中和反应 (1)烧碱中和游离脂肪酸: RCOOH + NaOH === RCOONa + H 2O (2)钠皂为表面活性物质:
吸附其他杂质形成皂脚与油脂分离。 (3)少量中性油皂化:
引起油脂精炼损耗增加。
O

CH2─O─C—R1

O
第二节 油脂脱胶(degumming )
方法:水化脱胶 (添加电解质,如柠檬酸)
脱胶的目的和方法
1、胶溶性杂质的危害: (1)影响油脂稳定性(吸湿水解); (2)影响精炼工艺效果(如引起乳化、增
加脱色剂的用量、脱臭后回色等); (3)影响油品的应用(加热时起泡末);
一、 水化脱胶
(一)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 1、水化开始前; 水分少,磷脂呈内盐结构,完全溶解在油中,不到 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析出;
采用吸附脱色。
甾醇分子式
R H3C
12
H3C
11
13
14
1 2
9
10
8
17 16
15
3
5
4
7 6
HOபைடு நூலகம்
生育酚的分子式(VE)
5
4
HO
6
3
色满环
7
2
8
O
1
O
(五)烃类 1、危害:产生特殊气味和滋味;
2、脱除方法:减压蒸馏将其脱除。
(六)蜡和脂肪醇 1、危害:影响油脂风味和透明度 2、脱除方法:采取低温结晶过滤除去。
四、脂溶性杂质
(一)游离脂肪酸 1、含量:一般为0.5%~5%,高者达20%左右。 2、影响油脂质量: (1)油脂风味; (2)胶溶性杂质溶解度增加;
3、除去方法:A、碱炼中和;B、蒸汽蒸馏法; (二)甾醇:在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脱臭时除去。。 (三)生育酚:富集于脱臭馏出物中 。 (四)色素:影响外观和使用、油品安定性不利;
4、非水化磷脂有组分: 主要形式为磷脂酸和溶血磷脂的钙镁盐。如肌醇
磷 酸 ( 2% ) 、 甘 油 磷 酸 ( 15% ) 、 溶 血 磷 脂 酸 (28%)、磷脂酸( 55%)。 5、非水化磷脂转移水化磷脂方法: A、酸化处理;磷酸、乙酸酐; B、钝化磷脂酶: C、活性化处理:柠檬酸活化两性物质。 (二)蛋白质、糖类、黏液质 1、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 2、糖及其聚合物质;
? E、蛋白质、糖类降解后生成新的结合物 (如胺基糖)是一种棕黑色色素;用一 般吸附剂对其脱色无效。
?

回收油 ← 油脚处理 ← 富油油脚
→水洗→静置沉降 →含水脱酸油 →干燥(脱溶) → 过滤→脱酸油
参数
? 中和反应3-6min ? 碱液浓度:理论碱量按照脂肪酸量,浓度
依照脂肪素浓度。 ? 反应温度:30-40度 ? 分离温度:60-80度 ? 水洗温度:90度 ? 水洗量:油量的10-15%


CH ─O─C─R2 + 3NaOH ======

O


CH2─O─C─R3
CH2─OH │

R1COONa
CH ─OH + R2COONa │
│ CH2─OH
R3COONa
碱炼脱酸过程示意图
二、碱炼脱酸工艺
? 1、式碱炼脱酸工艺
?
碱液
软水
?


? 过滤毛油 →前处理 →中和 →静置沉降 →含皂脱酸油
一、悬浮杂质 1、无机杂质:如:泥、沙、铁屑等。 2、有机杂质:如:饼或粕屑、草杆纤维等。 3、分离方法:A、重力沉降;B、离心分离; C、过滤分离;
二、水分 1、水的存在:在工艺中产生 2、水的危害:油脂透明度差,易导致油品酸败。 3、去水方法:减压干燥,成品油 <0.05%。
三、胶溶性杂质
(一)磷脂。 1、磷脂种类 (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PC); (2)磷脂酰乙醇胺( PE); (3)磷脂酰肌醇( PI); (4)磷脂酰丝氨酸( PS); (5)磷脂酰甘油( PG); 2、磷脂的性质 (1)吸水和吸水膨胀:形成乳浊胶体; (2)易氧化:保护油脂,作抗氧剂; (3)内盐磷脂( NHP):非水化磷脂;
温至95℃左右,进入真空干燥器脱水干燥; ( 8 )成品油冷却:干燥后的油进入冷却器冷却到
40℃后,转入脱胶油储罐。
水化脱胶工艺
1、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软水 ↓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分离→含 水脱胶油→干燥(脱溶)→脱胶油
回收油←油脚处理←富油油脚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流程
第三节 油脂脱酸(Oil deacidify)
连续长混碱炼工艺流程
离心机工作原理图
Alfa Laval PX离心机碟片
第四节 脱色 (bleaching)
一、吸附脱色 二、工艺与设备
1、色素的成份
(1)天然色素: 油料中所含色素在制油过程进入油中。如叶绿
(黄)素、类胡萝卜素、棉酚。 (2)加工色素:
油脂生产中新生成的色素。 A 、叶绿素受高温作用转变成叶绿素红色变体; B 、游离脂肪酸与铁离子作用生成深色的铁皂; C、蛋白质、磷脂等有机降解产物; D、糖类的焦化,色原体氧化后呈现出颜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