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艺术作品鉴赏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杰出的建筑作品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从外观设计、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被称为鸟巢。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鸟巢形状,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如此,其内部空间的布局也非常精妙,根据舞台的需求安排了合理的观众席和舞台设施,既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又为演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表演空间。
整体而言,国家大剧院展现了贝聿铭对现代建筑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其次,贝聿铭还设计了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这座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宫殿风格,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同时,建筑内部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展览空间和设施,使游客既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又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观展体验。
贝聿铭以其细腻入微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故宫博物院注入了新生命。
此外,贝聿铭还设计了美国洛杉矶的华尔滋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多个功能。
华尔滋艺术中心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合。
而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则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布局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
贝聿铭在设计华尔滋艺术中心时注重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之成为一个容纳不同艺术形式和活动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最后,贝聿铭的另一部作品是巴黎卢浮宫新增部分的设计。
他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为卢浮宫注入了现代元素。
新部分的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与卢浮宫的古老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内部则设计了多个展览空间和设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保护珍贵的艺术品。
贝聿铭通过对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成功地将卢浮宫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感和功能性的艺术殿堂。
美术鉴赏《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现代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出现代建筑案例的美学价值和科技含量。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及其与科技的关系。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现代建筑是如何体现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不同风格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有哪些?”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现代建筑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培养探究能力
案例以问题导向法为核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及其与科技的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协作
本案例重视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现代建筑的艺术与科技价值。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现代建筑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美学价值。
2.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澄清疑惑。
3.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激发他们对未来建筑艺术的向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现代建筑案例,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撰写一篇鉴赏短文。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现代建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主义之一:赖特、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特征: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六面建筑,以此发展起来的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标准化原则,反装饰主义立场和中性色彩计划。
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像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赖特:流水别墅
弗兰克.赖特,美国现代主义先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被誉为美国本土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
1.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2.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3.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鉴赏

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鉴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艺术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创新。
现代建筑作为一种革新的艺术形式,借助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思想,呈现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建筑世界。
而这些建筑的风格也日趋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建筑风格的鉴赏,更好地欣赏现代建筑的美妙之处。
一、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及美国等地诞生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结合,去掉了传统建筑的浮华和繁杂,更加关注建筑的实用和功能性,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
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勒·柯布西耶馆和美国的洛伊德·赖特设计的格拉斯市政厅等。
二、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一度流行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家。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多元文化的交融,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它不再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分隔建筑,而是强调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追求极度的个性化和表达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有美国的盖蒂中心和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
三、未来主义风格未来主义风格强调现代技术和无限的创意,将科技趋势与艺术和建筑的创新相结合。
未来主义建筑的特点是科技感极强,曲线纵横,极具未来感。
未来主义风格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极为少见,但代表了一种极具创意的建筑形式。
未来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有迪拜的迪拜塔和南非的耶加直升机扭曲塔等。
四、环保主义风格环保主义风格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设计概念基于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在建筑材料、结构等多方面都秉承了环保理念,致力于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环保主义建筑强调对能源、空气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环保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有加拿大的温哥华国际机场和意大利的波多黎各艺术学院。
总之,现代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审美视觉,如何鉴赏现代建筑成为了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美妙之处,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鉴赏,才能领受到其修身养性的视觉体验。
现代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主要作品 1902年 芝加哥威利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4年 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Larkin Building) 1907年 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Isabel Roberts House,River Forest,Illinois) 1908年 芝加哥罗比住宅(Robie House) 1911年 威斯康星州普林格林(Spring Green, Wisconsin)建造居住与工作总部塔里埃森 (Taliesin) 1915-1922年 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 1936年 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on Waterfall) 年代不详 约翰逊公司总部(Johnson and son, Inc Racine, Wiscosin) 1938年 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Scottsdale, Arizona) 1959年10月建成开幕 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Guggenheim Museum, 六个原则 1)简练应该满足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 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水别墅方案分析——平面图
中文名: 雷姆· 库哈斯 外文名: Rem Koolhaas 国籍: 荷兰 出生地: 印度尼西亚 职业: 建筑师 毕业院校: 美国康奈尔大学 主要成就: 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 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荷兰驻德国大使馆等
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ss)建筑作品: 法国图书馆(1981年) 波尔多住宅(1994年) 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 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 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 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 等
现代建筑设计中立体主义艺术风格的解读

现代建筑设计中立体主义艺术风格的解读作者:蒋鑫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33期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法国的立体主义艺术是西方现代先锋艺术的代表,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章从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出发,通过分析现代建筑设计中立体主义艺术风格运用的典型优秀案例,总结归纳出现代建筑设计中立体主义艺术风格应用的创意思维、审美情趣和表现形式,寻找立体主义艺术风格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完美契合点,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拓宽思路,为现代设计对传统艺术文化吸收与借鉴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立体主义现代建筑创意思维审美情趣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1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1907年至1914年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先锋艺术流派。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布拉克等著名的画家。
立体主义风格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来表现自然”的创作理论和实践,这实质上是20世纪机器时代、工业文明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反映。
立体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是1907—1909年的萌芽与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对单纯的几何形态的追求,重点在于对对象形态的表达,放弃了对光色的分析;第二时期是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形式的分解仍是重点,而且并不注重整体的重组,颜色也比较单一;第三时期是1912—1914年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进入这一时期,立体主义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局部的分解,色彩逐渐丰富起来,事物的形态又重新被重视,注重将具体的物体本身与抽象的结构形态的有效结合。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
它追求的是一种几何形态的美,运用打散重构的创作手法,来达到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它拒绝从一个视点观察和表现事物,主张以多个视点和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事物,把三维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二维空间的画面。
传统的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审美趣味被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所替代。
理查德·迈耶作品解析

外墙面大面积采用了白 色的金属铝板和来自意 大利的大理石,金属外 墙板的不同形式表示了 建筑群中各种建筑的不 同性质和功能。博物馆 部分是重要的公众要求 采用劈裂的大理石覆盖 墙面,传达一种永恒和 对艺术尊重的情感并且 在山脊上与山体融合及 过渡。主要的建筑物均 采用这种来自意大利罗 马的大理石,使得整个 场地统一连贯起来。
四、部分代表作品介绍赏析
1.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馆
• 博物馆建于1995年, 本身的建筑就充满 现代派艺术特色。 建筑物的本身为简 洁的立方体造型, 但通过大胆的立面 切割和异形体的引 入,形成了多个纵 横交错的面的组合, 使空间产生无穷的 变化。
1.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
2.罗马地标----千禧教堂
白色风暴
• 白色寓意圣洁无瑕、一尘不染。迈耶几十年始终 如一,潜心于白色建筑的开拓。他以娴熟自如、 出神入化的技艺,谱写了白色的交响曲。白色, 对理查德·迈耶来说,早已是一种信仰。迈耶曾 经询问他的一双儿女喜欢什么颜色,当他们说出 各自喜爱的颜色时,迈耶给出了他自己不变的答 案——白色。迈耶一直认为,白色包含了所有的 颜色,有力地表现出大自然中的所有色彩,是一 种可扩展的颜色,而不是一种有限的颜色。
教堂所在地距离罗马市中心6英 里,三座大型的混凝土翘壳高度从 56英尺逐步上升到88英尺,看上去 像白色的风帆。玻璃屋顶和天窗让 自然光线倾泻而下。夜晚,教堂的 灯光营造出一份天国的景观.与周 围环境有机结合,特别是三片脱。
建筑典例与风格之
理查德·迈耶
平面设计1102 向俊杰
• 理查德· 迈耶 (Richard Meier)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 建筑师之一,现代 主义建筑“白色派” 教父,同时他也是 被誉为建筑界的诺 贝尔的“普立兹克” 奖最年轻的获得者.
现当代建筑艺术赏析

这两章主要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从目录 中可以看出,本书同样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进行赏析, 例如:
德国的柏林墙纪念馆这些案例都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如历史主义、 文化符号、多元性等。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 建筑思潮的影响和价值。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当代建筑潮流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从目录中可以 看出,本书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建筑作品进行赏析,例如:
英国的伦敦眼这些案例都具有典型的当代建筑特点,如绿色环保、可持续性、 城市化等。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建筑潮流的影响和 价值。
这一章主要预测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包括可持续性、智能化、定制化等方 面。这些趋势代表了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 重要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趋势,读者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建筑的发展方 向。
这本书除了介绍这些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外,还涉及到一些有关现当代建筑艺 术的理论和实践。例如,如何评估一个建筑的审美价值?如何平衡功能与形式 之间的关系?如何将环保、可持续性等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这些问题不仅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具有启发性和思考 意义。
《现当代建筑艺术赏析》这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现当代建筑艺术的 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艺术作品, 还可以了解有关现当代建筑艺术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很好的参考 书,也是一本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读物。
内容摘要
未来建筑展望部分则主要介绍了未来建筑的一些新理念和新趋势,如可持续性建筑、数字化建筑、 模块化建筑等。这些新理念和新趋势不仅为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现当代 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机遇。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现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还能够领略到现当 代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激发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同时,本书还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分 析,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现当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的诞生 现代主义建筑的传播与发展 总结
19世纪,建筑领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这是 世纪,建筑领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世纪 一场由产业革命引起的建筑革命。进入20世纪 一场由产业革命引起的建筑革命。进入 世纪 后,变化继续进行着 并且向世界更多的地区扩 变化继续进行着,并且向世界更多的地区扩 变化继续进行着 散。正是这个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孕育 了20世纪的现代建筑 。法国建筑师 拉布鲁 世纪的现代建筑 法国建筑师H.拉布鲁 斯特1830年写道:“在建筑中,形式必须永远 年写道: 在建筑中, 斯特 年写道 适合它所要满足的功能。 适合它所要满足的功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 师L.H.沙利文指出,复古主义的做法,使“功 沙利文指出,复古主义的做法, 沙利文指出 能受到压抑”。他强调“形式随从功能”的原 能受到压抑” 他强调“形式随从功能” 所以现代建筑的诞生是必然的时代召唤。 则。所以现代建筑的诞生是必然的时代召唤。
The end
纽 约 联 合 国 总 部 大 厦
巴 西 议 会 大 厦
我们看到这些建筑都是非常干脆利落的, 我们看到这些建筑都是非常干脆利落的,没有多余 的累赘。但是建筑物多看了, 的累赘。但是建筑物多看了,你我都觉得没有什么新 鲜感。 鲜感。 60年代后期,对现代主义的指责和批判增加了。 年代后期,对现代主义的指责和批判增加了。 年代后期 美国建筑师R.文丘里就在 文丘里就在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 年出版的《 美国建筑师 文丘里就在 年出版的 杂性和矛盾性》批判了现代主义,影响很大。 杂性和矛盾性》批判了现代主义,影响很大。文丘里 主张建筑设计中形式与功能可以脱节;针对 针对“ 主张建筑设计中形式与功能可以脱节 针对“少就是 的说法,认为 少是枯燥” 认为“ 多”的说法 认为“少是枯燥”。他主张建筑要有装 要有象征性,建筑创作不必追求纯净 饰,要有象征性 建筑创作不必追求纯净、明确;提出 要有象征性 建筑创作不必追求纯净、明确; 含混、折衷、歪扭的形象也是美的。 含混、折衷、歪扭的形象也是美的。自此以后西方建 筑界出现了讲究建筑的象征性、隐喻性、 筑界出现了讲究建筑的象征性、隐喻性、装饰性以及 与现有环境取得联系的倾向。 与现有环境取得联系的倾向。这种潮流被称为后现代 主义建筑思潮。 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自30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 现代主义自 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 终于成为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 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 播,终于成为 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 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和拉丁美洲扩展。芬兰建筑师A. 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和拉丁美洲扩展。芬兰建筑师 阿尔托和巴西建筑师O.尼迈耶在 尼迈耶在30~ 年代的建筑 阿尔托和巴西建筑师 尼迈耶在 ~40年代的建筑 作品明显地表现出现代主义的影响。 作品明显地表现出现代主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 战前夕,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 德 罗迁居美国 罗迁居美国。 战前夕,格罗皮乌斯和密斯 范·德·罗迁居美国。现代 主义在美国迅速扩展。 主义在美国迅速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 50~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世界各地 ~ 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的城市中,新建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 的城市中,新建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文教建筑 和大规模建造的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 和大规模建造的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 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许多 政府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也舍弃了历来沿用的传统 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纽约联合国总部大 厦、巴西议会大厦和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大厦都是 例证。这种情况, 例证。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 原则比较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原则比较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随着时代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概念也 越来越清晰。 越来越清晰。 现代主义建筑提倡新的美学建筑原则。 现代主义建筑提倡新的美学建筑原则。 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法的统一; 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法的统一;建筑 形体和建筑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形体和建筑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介的处理手段和 纯净的体型; 纯净的体型;在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 果。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 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 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 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 境融合。 境融合。 现在,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 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 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 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 保持传统的专家” 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 “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 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 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 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 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 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 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 对艺术家来说, “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 拣拣” 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术风格方面,发生 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在建筑艺术风格方面, 激烈争论;在建筑设计理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激烈争论;在建筑设计理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电子计算机机助建筑设计,系统论、控制论、 电子计算机机助建筑设计,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以及行为科学、环境科学等渗入建筑领 信息论以及行为科学、 孕育着建筑学新的突破。现代建筑在100 域,孕育着建筑学新的突破。现代建筑在 年左右的时间中所取得的进步,无论在建筑科学 年左右的时间中所取得的进步 无论在建筑科学 技术方面,还是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方面, 技术方面,还是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方面, 都是历史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都是历史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