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教材

合集下载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和分类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古诗词的鉴赏方法1.3 教学活动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欣赏古诗词第二章: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特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韵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韵律类型古诗词的节奏特点韵律与节奏在古诗词中的作用2.3 教学活动讲解韵律和节奏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具体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自主练习欣赏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第三章: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概念。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意象概念及其作用古诗词的意境特点及表现手法意象与意境在古诗词中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活动讲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古诗词的意境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与哲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情感和哲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古诗词的哲理内涵及表现手法情感与哲理在古诗词中的相互关系4.3 教学活动讲解情感和哲理在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及特点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的情感和哲理第五章:古诗词的鉴赏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欣赏古诗词。

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鉴赏实践的方法和步骤选取适合进行鉴赏实践的古诗词5.3 教学活动讲解鉴赏实践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欣赏古诗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鉴赏心得第六章:唐代古诗词鉴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代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培养学生对唐代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6.2 教学内容唐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和特点具体唐代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分析6.3 教学活动讲解唐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分析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鉴赏具体的唐代古诗词作品第七章:宋代古诗词鉴赏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宋代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意境、情感、音乐性古诗词鉴赏方法:形象鉴赏、情感鉴赏、语言鉴赏1.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1.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二章:古诗词的语言鉴赏2.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与魅力掌握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语言的敏感和鉴赏能力古诗词语言的特点: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古诗词语言鉴赏方法:炼字、修辞、节奏与韵律2.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与魅力讲解:讲解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语言鉴赏方法2.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语言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三章:古诗词的形象鉴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及其作用掌握古诗词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形象的感知和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自然景物、人物、事物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描绘与分析、情感与寓意3.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及其作用讲解:讲解古诗词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形象鉴赏方法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形象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鉴赏4.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掌握古诗词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情感的感知和鉴赏能力4.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情感:喜、怒、哀、乐、忧、怨古诗词情感鉴赏方法:情感的把握、情感的表达与传递4.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讲解:讲解古诗词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情感鉴赏方法4.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中情感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情感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五章:古诗词鉴赏实践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古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古诗词鉴赏实践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选取几首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供学生进行鉴赏实践5.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实践的目的与要求实践:学生自主进行古诗词鉴赏实践,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与体会5.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所鉴赏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第六章:唐代古诗词鉴赏6.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唐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唐代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豪放、婉约、清新、田园唐代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6.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唐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唐代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6.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唐代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唐代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七章:宋代古诗词鉴赏7.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宋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宋代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7.2 教学内容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婉约、豪放、议论、咏物宋代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7.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宋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宋代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7.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宋代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宋代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八章: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8.1 教学目标了解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8.2 教学内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豪放、婉约、咏物、田园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8.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明代及以后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8.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九章: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9.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掌握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对现代文学中古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9.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古诗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中的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主题分析、风格比较、创意改编9.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练习:分析一首现代文学中的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9.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关系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现代文学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十章:古诗词鉴赏活动设计10.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掌握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培养对古诗词鉴赏活动的兴趣和策划能力10.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主题选择、活动形式、教学资源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活动流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10.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古诗词鉴赏活动10.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活动设计方法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古诗词鉴赏概述: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一、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一章——唐诗概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唐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唐诗的定义与分期2. 唐诗的艺术特色3. 唐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唐诗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诗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唐诗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唐诗。

2. 写一篇关于唐诗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唐诗的理解程度。

2.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唐诗图片素材。

2. 唐诗相关文献资料。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唐诗时,尽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唐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唐诗的魅力。

六、教案名称: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第二章——宋词概说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宋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内容:1. 宋词的定义与分期2. 宋词的艺术特色3. 宋词的代表诗人与作品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宋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宋词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宋词的定义、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 举例: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宋词诗人及其作品。

4. 讨论:分组讨论宋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十、作业布置:1. 背诵一首宋词。

2. 写一篇关于宋词的短文。

十一、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宋词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汇和句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古诗欣赏:《静夜思》、《春晓》、《村居》2.古诗背后的故事及文化内涵3.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夜晚,你有没有想过家乡、亲人?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静夜思》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静夜思》中的意境。

第二课时:《春晓》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你看到了什么?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晓》,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春晓》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春晓》中的意境。

第三课时:《村居》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乡村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村居》,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村居》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村居》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借代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村居》中的意境。

2.拓展向学生推荐其他优秀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并分享给同学。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实践:教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初步尝试鉴赏古诗词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古诗词,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二章:唐代诗歌鉴赏2.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掌握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2.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唐代诗歌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唐代诗歌,评价其艺术价值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唐代诗歌特点及其代表诗人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唐代诗歌,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三章:宋代词鉴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掌握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宋代词的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宋代词的艺术价值3.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宋代词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宋代词,评价其艺术价值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宋代词特点及其代表词人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宋代词,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四章:明代散文鉴赏4.1 教学目标了解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掌握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明代散文的艺术价值4.2 教学内容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明代散文的艺术价值4.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明代散文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明代散文,评价其艺术价值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明代散文特点及其代表作家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明代散文,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五章:清代小说鉴赏5.1 教学目标了解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掌握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清代小说的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清代小说的艺术价值5.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清代小说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清代小说,评价其艺术价值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代小说特点及其代表作品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清代小说,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六章:诗词格律与韵律鉴赏6.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格律与韵律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格律与韵律美6.2 教学内容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与构成韵律的种类与特点格律与韵律鉴赏的方法与技巧6.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格律与韵律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与构成,韵律的种类与特点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让学生尝试鉴赏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格律与韵律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第七章:诗词意象与修辞鉴赏7.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掌握意象与修辞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美7.2 教学内容意象的种类与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效果意象与修辞鉴赏的方法与技巧7.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意象与修辞的概念讲解:讲解意象的种类与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效果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让学生尝试鉴赏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意象与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第八章:诗词背景与作者鉴赏8.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掌握背景与作者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时代特色与作者风格8.2 教学内容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风格背景与作者鉴赏的方法与技巧8.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背景与作者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风格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背景与作者,让学生尝试鉴赏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背景与作者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背景与作者第九章:诗词主题与情感鉴赏9.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中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掌握主题与情感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主题深度与情感韵味9.2 教学内容诗词的主题种类与表现方式情感的识别与表达技巧主题与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主题与情感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主题种类与表现方式,情感的识别与表达技巧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主题与情感,让学生尝试鉴赏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主题与情感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主题与情感第十章:诗词创作与表达10.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欣赏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诗词作品10.2 教学内容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诗词作品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0.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创作与表达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实践: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并进行评价与修改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完成一首自己的诗词创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第十一章: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11.1 教学目标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现古典诗词的元素能够将古典诗词融入现代生活,提升生活品质11.2 教学内容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与融合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方法11.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存在感讲解:讲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融合实践:让学生寻找现代生活中的古典诗词元素,尝试创作现代诗词1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寻找现代生活中的古典诗词元素,并创作一首现代诗词第十二章:诗词品读与批评12.1 教学目标理解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诗词品读与批评的基本原则学会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诗词评价12.2 教学内容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诗词品读与批评的基本原则诗词评价的标准和维度12.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品读与批评的重要性讲解:讲解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基本原则实践:让学生对一首诗词进行品读与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1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品读与批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第十三章:诗词活动与实践13.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组织和参与诗词活动掌握诗词活动的策划和实践技巧增强诗词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3.2 教学内容诗词活动的类型和组织方法诗词活动策划和实践的技巧诗词活动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13.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活动的意义和乐趣讲解:讲解诗词活动的类型和组织方法,以及策划和实践技巧实践:让学生参与一次诗词活动,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1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活动的理解和参与程度第十四章:诗词传承与创新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词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掌握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传承经典、创新发展14.2 教学内容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技巧诗词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案例14.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讲解:讲解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方法和技巧实践:让学生尝试进行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创作新的诗词作品1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进行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创作一首新的诗词作品第十五章: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反思个人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成长和提高15.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总结个人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反思15.3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讲解: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强调重点和难点1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从古诗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到诗词格律与韵律、意象与修辞、背景与作者、主题与情感鉴赏,再到诗词创作与表达、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诗词品读与批评、诗词活动与实践、诗词传承与创新,是总结与反思。

三年级(1 - 4)班 古诗鉴赏校本教材

三年级(1 - 4)班 古诗鉴赏校本教材

目录1.咏鹅 (2)2.七步诗 (3)3.咏柳 (4)4.出塞 (5)5.望庐山瀑布 (6)6.鹿柴 (7)7.静夜思 (8)8.古郎月行 (9)9.回乡偶书 (10)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11.绝句 (12)12.江雪 (13)13.风 (14)14.赠汪伦 (15)15.早发白帝城 (16)16.望天门山 (17)17.春夜喜雨 (18)18.绝句 (19)19.游子吟 (20)20.望洞庭 (21)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作者我知道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二、译文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三、原文大意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四、诗文赏析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小学《古诗词鉴赏》校本教材

小学《古诗词鉴赏》校本教材

序言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

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

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

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目录序言 (1)目录 (1)1. 南园十三首•其五 (2)2. 古朗月行 (3)3. 赠刘景文 (5)4. 声声慢 (6)5. 夜雨寄北 (8)6. 归园田居 (9)7. 春望 (11)8. 无题 (12)9. 芙蓉楼送辛渐 (14)10. 春夜喜雨 (15)11. 卜算子.咏梅 (17)12. 游子吟 (18)13. 早梅 (20)14. 渔家傲 (21)15. 浣溪沙 (23)中华诗词我知道 (25)1.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作者我知道李贺(790~816)字长吉,被称为鬼才、诗鬼,又名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二.译文注释1、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笔谈》)。

2、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

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3、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4、凌烟阁:在长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三.原文大意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四.诗文赏析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

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

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
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目标
- 增强学生对现代诗词的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眼光和审美意识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内容
该校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现代诗歌欣赏:
- 学生将研究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包括韵律、意象、押韵等方面;
- 学生将阅读和欣赏一系列经典现代诗歌作品;
- 学生将研究如何理解和解读现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2. 现代诗词对比:
- 学生将对比古代和现代诗词,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 学生将研究如何鉴赏现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 作品创作与表演:
-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现代诗词的写作和创作过程;
- 学生将研究如何通过朗诵和表演传达诗词的情感和意义。

4. 跨学科融合:
- 学生将通过研究现代诗词,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如
语文、美术、音乐等;
- 学生将研究如何在不同学科中应用诗词的知识和技巧。

教材特点
- 简明易懂:
该教材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例子,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实用性强: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示范和练,提高学
生的诗词鉴赏和表达能力。

- 引导性强:
该教材提供详细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诗词鉴赏的
基本技巧和方法。

总之,小学《现代诗词鉴赏》校本教材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现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
达和写作能力。

该教材具备简明易懂、实用性强和引导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赤壁。

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fā)(8)。

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10)灰飞烟灭。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

人生(13)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14)江月。

注释(1)(2)淘:冲洗,冲刷。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175-210)字公瑾,人。

因其相貌英俊而有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8)英发:英俊勃发。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指假战场黄州。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

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

“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

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

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

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现”。

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9西江月:词牌名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

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注解】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

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

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

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选自《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

2.博山:山名,在江西广丰西南。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强,勉强的,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愁)而不说。

9.“却道”句: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清平乐·村居①宋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⑦溪东,中儿正织⑧鸡笼;最喜小儿⑨亡(读“wú”)【或“无”】赖,溪头卧⑩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②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年夫妇,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亡”在这里念"wu",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⑷,官应⑸老病休。

飘飘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墙):高树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夜泊江边。

(3)星垂:星光下照。

(4)月涌:月亮倒映,随小流涌。

大江:指长江。

(5)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主。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6)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hào)道,晚家南山陲(chuí)。

兴(xìng)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无还(huán)期。

[1]注释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观猎(1)王维风劲角弓(2)鸣,将军猎渭城(3)。

草枯鹰眼疾(4),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5),还归细柳营(6)。

回看射雕(7)处,千里暮云平(8)。

【注释】(1)诗题一作《猎骑》。

《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取此诗前四句作一首五绝,题作《戎浑》,《全唐诗》亦以《戎浑》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皆误。

(2)角弓:以牛角加强弓回弹强度的复合弓。

(3)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4)眼疾:目光敏锐。

(5)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6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7)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手”,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8)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鹿柴(1)(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返景入深林,(3)复照(4)青苔上。

[1-2]注释(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

此为地名。

(2)但:只。

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3](4) 照:照耀(着)。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明净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

为别:分别。

⑷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征:远征,远行。

(5)浮云:飘动的云。

(6)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7)自兹去:从此离开。

兹:此,现在。

(8)萧萧:马的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1](9)班:分开,分别。

班马:离群的马。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突出,出现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⑵,晋代衣冠成古丘⑶。

三山半落青天外⑷,二水中分白鹭洲⑸。

总为浮云能蔽日⑹,长安不见使人愁。

[1]注释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江苏省西南部。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繁盛。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

”“金陵凤凰台,在城之。

⑵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⑶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⑷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遥遥在望,看不清楚。

三山:山名,在南京“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⑸二水:一作“一水”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时南京“最大而雄爽”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⑹浮云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