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花草树木的古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有关花草的古诗PPT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竹枝词》- 刘禹锡
《望洞庭》- 杜甫
一江春水绿如蓝,两岸垂柳如烟。乱峰深 处时隐现,白鹭轻飞落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 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花草组合类诗歌
总结词
花草组合类诗歌通常以花卉和草的相互关系为主题,表达诗人对自然 界的观察和理解。
文化交流
通过这些诗歌,人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传 统和价值取向。同时,花草诗歌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 体,为世界各地人民共同欣赏自然之美搭建了桥梁。
花草诗歌的现实意义
生态意识
花草诗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通过欣赏这些诗歌,人们可 以增强生态意识,自觉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美学教育
花草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能够启迪人们的心灵,提高审美情趣。在教育领域,这 些诗歌可以作为美学教育的素材,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心灵慰藉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压力和焦虑。花草诗歌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为人们提供心灵 慰藉,帮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通过欣赏这些诗歌,人们可以重新与自然建立联系 ,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草的意象逐渐丰富,从最初的象征爱情、美丽,到后来的 表达离别、思念、隐逸等情感,花草的寓意不断演变,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重 要载体。
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有关花草的古诗进行深入探讨,了解诗人如何运用花草来表达情感,探究 花草意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总结词:离别之情
详细描述:这首诗通过对草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人借助草原 上的野草,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咏柳课件ppt

对其他诗人产生影响
许多诗人受到这首诗的影响,模仿其风格和技巧,促进了中国文学 的发展。
提高了诗歌创作水平
这首诗的出现也提高了诗歌创作的水平,激发了更多诗人对诗歌艺 术的探索和创新。
咏柳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1 2 3
重视自然描写
这首诗启示后来的文学家要重视对自然的描写,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02
根据诗歌情感的变化,适时调整节奏,使节奏与诗歌情感相符
合,增强朗诵的表现力。
掌握好整体节奏
03
在朗诵过程中,要掌握好整体节奏,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流畅
性,使听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06
咏柳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咏柳》这首诗 的诗意,掌握其中运用的比喻
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03
咏柳的艺术特色
诗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柳树的 美丽和生机,如“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形象地描绘出柳 树的柔美和翠绿。
比喻贴切
语言节奏感强
诗人通过运用平仄和韵律,使诗歌的 语言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美感。
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柳树比作“碧 玉”,将柳叶比作“绿丝绦”,使形 象更加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
讲授新课
逐句解释《咏柳》的诗意,分 析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充 分理解诗歌的美妙之处。
巩固练习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诗歌中的景象,或者模仿《咏 柳》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 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其文学审美观。
作业与评价的设计
许多诗人受到这首诗的影响,模仿其风格和技巧,促进了中国文学 的发展。
提高了诗歌创作水平
这首诗的出现也提高了诗歌创作的水平,激发了更多诗人对诗歌艺 术的探索和创新。
咏柳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1 2 3
重视自然描写
这首诗启示后来的文学家要重视对自然的描写,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02
根据诗歌情感的变化,适时调整节奏,使节奏与诗歌情感相符
合,增强朗诵的表现力。
掌握好整体节奏
03
在朗诵过程中,要掌握好整体节奏,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流畅
性,使听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06
咏柳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咏柳》这首诗 的诗意,掌握其中运用的比喻
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03
咏柳的艺术特色
诗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柳树的 美丽和生机,如“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形象地描绘出柳 树的柔美和翠绿。
比喻贴切
语言节奏感强
诗人通过运用平仄和韵律,使诗歌的 语言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美感。
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柳树比作“碧 玉”,将柳叶比作“绿丝绦”,使形 象更加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
讲授新课
逐句解释《咏柳》的诗意,分 析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充 分理解诗歌的美妙之处。
巩固练习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诗歌中的景象,或者模仿《咏 柳》的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归纳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 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其文学审美观。
作业与评价的设计
课外古诗《庭中有奇树》PPT教学课件

19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20
珍贵
huā 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花
weì赠送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香气 满
没法 送到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
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
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
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
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
字千金”。
18
1、自由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中重难点词语的 意思。 3、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描绘的 景象。
24
•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 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 (提示:方式是“折其荣”,目 的是“遗所思”)
25
•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 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 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 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 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 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 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 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 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8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 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 胸臆、间接抒情) ;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3、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 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 情景交融); 4、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20
珍贵
huā 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花
weì赠送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香气 满
没法 送到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
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
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
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
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
字千金”。
18
1、自由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中重难点词语的 意思。 3、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描绘的 景象。
24
•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 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 (提示:方式是“折其荣”,目 的是“遗所思”)
25
•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 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 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 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 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 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 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 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 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8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 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 胸臆、间接抒情) ;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 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3、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 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 情景交融); 4、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24/3/2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咏柳 》人教(部编版) (共7张PPT)PPT 优秀课件

咏 柳
词语天地
碧玉
柳树
裁出
柳条 春风
剪刀 二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背诵课文。
春天,柳树发芽了,吐绿了, 细细的叶子编成柔嫩的柳条,随 风轻拂,跳起了婀娜的舞蹈…… 真美呵!
为这些图取个名字
诗文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 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 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 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 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 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
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 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 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 韵就可想而知了。
诗人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 约744年),字 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 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人。少时就以诗文 知名。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诗歌主旨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 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 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 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 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
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 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 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
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
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 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 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 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 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 的美感。
词语天地
碧玉
柳树
裁出
柳条 春风
剪刀 二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背诵课文。
春天,柳树发芽了,吐绿了, 细细的叶子编成柔嫩的柳条,随 风轻拂,跳起了婀娜的舞蹈…… 真美呵!
为这些图取个名字
诗文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 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 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 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 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 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
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 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 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 韵就可想而知了。
诗人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 约744年),字 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 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人。少时就以诗文 知名。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诗歌主旨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 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 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 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 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
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 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 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
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
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 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 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 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 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 的美感。
中国古诗咏柳语文PPT资料课件

·
咏 柳 古
诗
第
二
唐·贺知章
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 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 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
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
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蝶结。嫩绿的叶子上有一根根的叶茎,叶子摸起来软绵绵的,非常舒服。在初春的时候,银杏树还是光秃秃的。冬天的寒风使它褪去了黄黄的叶子。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 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 想而知了。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 蝶结。 嫩绿的 叶子上 有一根 根的叶 茎,叶 子摸起 来软绵 绵的, 非常舒 服。在 初春的 时候, 银杏树 还是光 秃秃的 。冬天 的寒风 使它褪 去了黄 黄的叶 子。
·
咏 柳 古
诗
第
二
唐·贺知章
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 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不知细叶谁裁出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 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
不知细叶谁裁出 银杏树的叶子是扇形的,颇像一个蝴蝶结。嫩绿的叶子上有一根根的叶茎,叶子摸起来软绵绵的,非常舒服。在初春的时候,银杏树还是光秃秃的。冬天的寒风使它褪去了黄黄的叶子。
《咏柳》PPT教学课件

诗的前两句: “妆”字写柳树像是精心打扮过一样;“高”字 衬托出柳树袅袅婷婷的风姿;“碧玉”表现了柳树鲜嫩新翠。此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高的特 点。“垂”写出了柳枝的长和柔;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 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展现了柳枝的美丽。这一句,把柳枝 茂密、柔软、下垂的特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造句: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展现了柳枝的美丽。
从树上垂下无数条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
读拼音写词语。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 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无穷的创造力。
载。有旱柳、垂柳、白柳、镘头柳等品种。
初读感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造句:妈妈很喜欢化妆。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另一首诗,看看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笔下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柳树木材质轻洁白,坚韧细致,纹理通直,容易切削,干燥后不易变形。
你觉得柳枝还像什么?请仿写一个比喻句。
检查自读情况 草长 二月天
春烟
柳树是落叶乔木或灌木,为喜光树种。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主要作品:《回乡偶书》《采莲曲》《咏柳》等。
主要作品:《回乡偶书》《采莲曲》《咏柳》等。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咏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
《有关植物的古诗》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02
诗人通过描绘植物的特点和象征 意义,表达了自身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赋予了植物更深层次的 文化内涵。
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古诗中植物象征意义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 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注自然环境,尊重生命,保 护植物,让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古 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培养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古诗欣赏
松树相关的古诗
总结词:坚韧不拔
详细描述:松树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例如,在《 青松》中,陈毅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来形容松树的顽强生命力。
竹子相关的古诗
总结词:高雅清逸
详细描述:竹子在古诗中常被用来代表高雅、清逸的品质。例如,在《竹石》中,郑燮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中”来形容竹子的坚韧和独立。
梅花相关的古诗
总结词:傲骨铮铮
详细描述:梅花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傲骨铮铮、不畏严寒的品质。例如,在《卜算子·咏梅》中,陆 游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来形容梅花的不屈不挠。
菊花相关的古诗
总结词:淡泊名利
详细描述:菊花在古诗中常被用来代表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的品质。例如,在《饮酒》中,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来形容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有关植物的古诗 》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植物种类介绍 • 古诗欣赏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介绍
植物在古诗中的重要地位
植物不仅是古诗中的常见元素,更是诗人表达情感、描绘景色、隐喻象征的重 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
描写花草树木的古诗
1
梅 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3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4
竹石(郑燮)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
描写花草树木的古诗
1
梅 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3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4
竹石(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