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在古代,天文历法是人们观测和记录天体运行情况的重要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天文历法的发展与古代文化密不可分,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古代社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古代天文历法主要包括天文观测、历法编制和天象预测三个方面。
天文观测是通过观测天体运行轨迹、日食月食等现象来推测天体运行规律。
历法编制是根据观测数据和理论推算,制定出一套精确的日期和时间体系。
而天象预测则是根据历法和观测数据,对未来的天体运行和天象变化进行预测。
古代天文观测主要依靠人眼直接观测,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位置和行进速度来推算时间和季节。
其中,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以观测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为主,通过观测它们的位置和亮度变化,确定一年的季节和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
历法编制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明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历法体系。
例如,古埃及人采用的是太阳历,根据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再加上5或6天的“无年之日”。
而古希腊人则采用了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由一个满月和一个新月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
古代中国的历法则采用了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农历为主。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以朔日(新月)为起点,满月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
农历的优点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便于农民安排农事活动,如种植、收割等。
天象预测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观测历史数据和编制的历法,来预测未来的天体运行和天象变化。
古代中国的天象预测主要包括日食、月食和彗星等现象的预测。
例如,在中国古代,日食被认为是天神的警示,有时与君王的去世或国家的灾难联系在一起。
因此,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对日食进行了详细观测和预测,以提前预警。
古代的天文历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古代社会提供了时间和季节的准确度量,也为古代人们对天体运行和宇宙奥秘的探索提供了基础。
历法常识知识点总结

一、历法概述历法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或公式来计算时间的学科,主要包括日历、节气、年号等方面的知识。
历法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相伴而生,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不同的历法体系,但历法最基本的目的是用于记录、计算和推算时间。
古代的历法起源于人们对时间的观察和认知,最早的历法是以月相和季节变化为基础的农事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例如古代的阴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根据月相来确定时间。
古代的历法主要通过天文观测和日常经验来制订,比如观测太阳的运行、月亮的周期、星球的运动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古代的历法的不足之处,于是陆续发展了西历、格里高利历等新的历法。
在中国古代,历法被视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古代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们对历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历法体系,包括了二十四节气、八字历、天文历、农历等内容。
由于中国的历法系统复杂而完整,对于计算时间、农事活动、历史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历法的基本内容1. 日历日历是用来计算时间的一种工具,主要由年、月、日组成。
不同的文化和国家有不同的日历体系,如阳历、阴历、农历等。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一年为单位,通常采用公历。
阴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一年有十三个月,通常采用农历。
农历是以农事活动和季节变化为基础,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民间宗教活动。
2. 节气节气是古代中国农民根据日月运行的规律确定的一年中的二十四个时间点,主要用于农事活动和民俗习俗。
节气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太阳直射点变化的规律,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
节气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的划分与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天文观测等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年号年号是在政治和历史领域中用来标识年份的一种命名系统,通常是由国家领导人或官方机构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状况选定的。
历法资料汇集

历法资料汇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句诗说的是中国的春节。
每个中国人都过春节,谁又能知道春节的来历,为什么是农历正月初一,不是公历元旦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什么不是春节呢?甚至又问什么是一年?时间是按照什么参照物制定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制定?有什么道理呢?每年是这样,那每个月、每日、每时呢?人活着有时间的限制,时间又有昼夜分别,四季分别,过了365个昼夜,时间又仿佛重来了。
下面先说一下春节的来历。
春节指的是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开始,象征着万物复苏,人要开始干活谋生了。
为了庆祝,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称"年节"或"过年"。
有一个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凶恶的怪兽。
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当寒冬将至,暖春将回之时,就出来残害人畜。
人们摸准"年"的肆虐时间与习性特点后,每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祭供祖灵祈求保佑;又利用"年"怕响声、红光的特点,用燃火、放爆竹等办法吓走它,最后相互道喜,庆幸未受"年"的伤害,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以示祝贺……,日久而成"过年"的传统。
其实春节最早起源于古代"蜡祭",是神农氏时代的"索鬼神而祭祀"的"岁终出祭"。
到了后来春节的祭鬼活动变成驱鬼的仪式。
一系列风俗活动如上坟、祭祖、饮屠苏酒、吃饺子、跳灶王、放爆竹、挂桃符、贴门神等,都围绕祭鬼、胜鬼的主题展开。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春节虽是一个人节,又是一个鬼节。
人们利用客观的和非客观的种种心理、行为、器物来战胜年节期间的各种恶鬼,使自己的生活翻开新的一页,变鬼节为人节。
自秦汉以来,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定为春节,自清朝灭亡改换公历后,春节才被定为农历正月初一,由于立春(公历的2月4日左右)和正月初一在日期上相近,季候上变动不大,因而容易被人们接受,在庆贺新年的同时喜迎新春。
古代文化常识:历法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历法知识(一)【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
《扬州慢》中的“至日”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孔雀东南飞并序》:“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
传说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
《孔雀东南飞并序》:“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古代历法常识十讲

第一讲文史学习者要学点古代历法常识塌鼻子先生古风论坛古风是文史爱好者的论坛。
来玩的朋友很多是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同学和中学的历史、语文教师,都是有志于深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的人,和爱好国学(以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的人。
这些朋友除了要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历史或文学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一些与文史有关的专门知识。
中国古代历法就是这种专门知识之一。
为什么爱好文史的人必须学一点中国古代历法常识呢?第一,是为了读懂中国古代的史书和文学典籍。
例如《左传》僖公五年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文公六年说:“闰以正时”,襄公二十八年说:“岁在星纪”。
这里的“朔”、“闰”、“日南至”、“岁”、“星纪”等是什么意思?又如《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二百一十二年中共发生日食五十三次,其中发生在朔日的十四次,晦日三十六次,先晦一日三次。
古代历法中的“朔”,是阴历每月初一日,即月亮运行到了太阳与地球中间,而这三个天体位于一条直线的那一天,所以日食按自然规律应发生在朔日,为什么两汉以日食竟然多数提前一天甚至两天发生?再如我们翻开《资冶通鉴》,它的第一卷下面就注明:“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默困敦”,这些古板诘据的字眼是些什么东西?如果我们不具备一些古代历法常识,就根本无法看懂这些著名的文化典籍。
第二,是为了弄清历史事实。
举例说,《尚书·牧誓》讲到:“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这里说的是周武王伐纣的时间。
这个关系到西周建国、商朝灭亡和我国编年史起点的日期,究竟是那一天?屈原的《离骚》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是诗人自述的出生年月日,到底是那年那月那日?也只有懂得一些古代历法常识,才能弄清。
第三,是可以校正古代典籍中的讹错。
古人记事,年月日都交待得很具体。
但年代久远,辗转抄印,难免不发生差错。
如《三国志·高贵乡公传》说,正元二年八月,辛未,遣邓艾出师抵抗蜀姜维的侵犯。
历法小常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9.13
近日点 公转快 时间短
31.45
远日点 公转慢 时间长
29.15
2、闰月位置的安排----没有中气的月份
3、大月与小月
甲午年
月份 正 月 二 月 30 三 月 29 四 月 30 五 月 29 六 月 30 七 月 29 八 月 30 九 闰九 十 十一 十二 月 月 月 月 月 30 29 30 29 3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365.2422*19=6939.60(日)
两者相差0.09日(2小时9分26秒)
二十四节气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第一部分天文知识一、天文简史天文学以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得最早的一门科学。
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的萌芽阶段。
当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
从考古发掘看,半坡氏族的房屋都向南开门,一些氏族的墓穴也都向着同一个方向。
人们还在陶器上绘制了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纹样。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天文学逐步得到发展。
相传在夏朝已有历法,所以,今天还把农历称为“夏历”。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将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平年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关于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
西周已设专门人员管理计时仪器和进行天象观测。
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由月亮的位置推出每月太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
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当时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同一书中还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甘德、石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
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使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天文学有了长足进展。
全国制定统一的历法。
西汉武帝时,司马迁参与改定的《太初历》,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显示了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还制作了浑仪、浑象等重要的观测仪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特别是两汉时期,在天文学理论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深化。
先是提出“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即将宇宙比喻为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
进而又有人提出“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天穹,而是无边无涯。
这实际上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古代的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古代的天文历法)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以及古代的天文历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具体都有哪些?2、古代天文历法是什么?(如:初阳,四时)3、天文历是什么4、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5、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具体都有哪些?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就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有很多与“气”有关的概念,如节气,气候,气化,气势,气质,运气等。
如果仔细分析这些概念就会发现,气是有属性的,在宇宙间没有无属性的中性的气存在。
气由阴气和阴气组成。
后世将阴阳作为哲学概念应用得十分广泛,但追本求源,阴阳的观念最早只是起源于历法和季节的变化。
古人以为,气候的变化是由于阴阳二气的作用,阳气代表热,阴气代表冷。
宇宙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发生交替的变化,便反映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上。
夏季炎热时,属于纯阳。
冬季寒冷时,属于纯阴。
阳气和阴气互为消长,春季阳气增长,阴气衰弱。
当阳气达到极盛时就是夏至,由此发生逆转,阴气渐升,阳气下降;当阴气达到极盛时就是冬至,这时再次发生逆转,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完成了一个周期的交替变化。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于五行的看法与后世哲学上的五行几乎完全不同。
古人认为,五行就是一年或一个收获季节中的5个时节。
这一说法在上古文献中记载更直接。
例如,《吕氏春秋》就把五行直接称为五气,也就是将一年分为5个时节之义。
又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年“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而《管子·五行篇》则说:“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
”可见上古均是将五行解释成时节或节气。
古人用直观的5种物质的名称给五种太阳行度命名,就如以十二生肖给日期命名一样,符合古人朴素的思想观念。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同样具有天文学意义。
五行相生,又叫“生数序五行”,其含义是后一个行是由前一个行生出来的,以至于逐个相生,形成一个循环系列,周而复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月相
• •
• •
历 法
1 1 1 1 1 1 • 1 • 1 历 法
• •
历 法 的 概 述
的 法
的
的 历 法 的 的
的
• 阴历(又称太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阴历(又称太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称为一个朔望月,其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 29天 称为一个朔望月,其平均长度为29 12小时 44分03秒 29.5306天),取大月30天 44分03秒(29.5306天),取大月30天,小 取大月30 29天 大小月相间排列。阴历取12 12个月为 月29天,大小月相间排列。阴历取12个月为 一年(穆斯林年) 历年长354.3672 354.3672天 一年(穆斯林年),历年长354.3672天。由 于阴历一年比阳历一年少10.875 10.875天 于阴历一年比阳历一年少10.875天,目前世 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不再使用这种纯 粹的“阴历” 粹的“阴历”了。
•
• 当某个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时,就
必须规定这个月为上个月的闰月,那么它所 在的这一年为闰年。由此可见,何时设置闰 月,并不确定,与误差的积累有关。例如, 2004年的闰月是这样安排的。 2004年的闰月是这样安排的。
• 公元1949 --- 2020 年农历闰月表 公元1949
• 1949 闰七月 1952 闰五月 1955 闰三月 1957 闰八
1582年所颁布的, 1582年所颁布的,并且从第二年起陆续为世界各 年所颁布的 国所采用,因而又有格里高里历或格里历之称。 国所采用,因而又有格里高里历或格里历之称。
• 为什么公历四年一闰,而百年又少一闰? • 公历年分平年(365 天) 和闰年(366 公历年分平年(365 和闰年(366
天) ,如果地球绕太阳一周恰好是365 ,如果地球绕太阳一周恰好是365 天, 就不需要分平年与闰年了。如果地 球绕太阳一周恰好是365. 25天,那么我 球绕太阳一周恰好是365. 25天,那么我 们每四年加一天就很精确,没有必要每 隔100 年又少加一天。 由于地球绕太阳 一周实际是365 一周实际是365. 2422 天,由
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 起来,使农历的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 初。在哪一年设闰月,设在那一个月, 由有关部门根据农业节气设定。用置 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 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 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 美的特点。
• 农历闰月的设置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农历闰月的设置与“二十四节气”
• 阳历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将 阳历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 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称 作一个太阳年或回归年,其平均长度为365 作一个太阳年或回归年,其平均长度为365 小时48 46秒 365.2422天),一年 48分 天5小时48分46秒(365.2422天),一年 分为12个月。 12个月 分为12个月。阳历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历 又称为太阳历、公历、西历、格列历。 法,又称为太阳历、公历、西历、格列历。 阳历月的长短与月球的运动无关。 阳历月的长短与月球的运动无关。 • 注:现行的阳历为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在公元
• 农历历法规定:在每一个月中,必须包含一个相应
的“中气”。(一般来说,,每月有一“节”与一 中气”。(一般来说,,每月有一“ “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 区分,“ 为月之始,“ 为月之终。) 如中气“雨水”代表正月,“春分” 如中气“雨水”代表正月,“春分”代表二月,等 等。因为两个相邻的节气和相邻的中气之间的平均 长度为30.4368天(将回归年等分12 长度为30.4368天(将回归年等分12 份,每份作为平 均历月,长度等于365.2422 均历月,长度等于365.2422 ÷12 = 30.4368 日), 这比朔望月的平均长度29.5306天要长,因此“ 这比朔望月的平均长度29.5306天要长,因此“中 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积累有将近1 天的推 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积累有将近1 迟,如此继续,使有的月份“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 如此继续,使有的月份“中气” 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 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
• 如果过了43200 年,按照百年24 闰的算法一 如果过了43200 按照百年24
共加了432 共加了432 ×24 = 10368 天, 按照精密计 算却应当加10463 一共少加了95 算却应当加10463 天,一共少加了95 天. 为 了消去这个误差, 我们的历法在制定四年一 还制定了400 闰、百年少一闰外,还制定了400 年又加一 这就差不多补偿了按百年24 闰,这就差不多补偿了按百年24 闰少算的差 一般每4 数. 在此注意:一般每4 年一闰, 但有一个例 就是用100 而用400 外,就是用100 能除尽,而用400 除不尽的年 例如2100 年是能被4 份不予置闰,例如2100 年是能被4 或100 除 而用400 尽,而用400 却除不尽的年份,所以它不予置 闰.
•
• 再如:2009年二十四节气表 再如:2009年二十四节气表
பைடு நூலகம்
• 小寒:01年05日 (农历12月10日)大寒:01月20日 (农历12月25日) 小寒:01年05日 农历12 10日 大寒:01月20日 农历12 25日 12月 12月 • 立春:02月04日 (农历01月10日) 雨水:02月18日 (农历01月24日) 立春:02月04日 农历01 10日 雨水:02月18日 农历01 24日 01月 01月 • •
•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 阴阳合历是将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的历 阴阳合历是将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的历
法。我国农历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在 我国农历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 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 此特别强调一点,农历不是历!)。, 此特别强调一点,农历不是历!)。, 并且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将二者巧妙地 统一起来。 统一起来。
• 现行的历法基本上是“十九年七闰 现行的历法基本上是“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家的杰出创 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所独有,是我国各地安排农 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二十四节气” 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二十四节气” 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具体反映, 它与阴历没有关系。“二十四节气” 它与阴历没有关系。“二十四节气”在 阳历中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每月两 个节气,上半年是每月的6日和21日,下 个节气,上半年是每月的6日和21日,下 半年是每月的8日和23日,最多相差一两 半年是每月的8日和23日,最多相差一两 天。在农历中,通过设置闰月将“ 天。在农历中,通过设置闰月将“二十 四节气” 四节气”恰当地分配在各月中,使之有 稳定的季节特征,故“二十四节气” 稳定的季节特征,故“二十四节气”也 就成为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法常识
2
预备知识
• 1)地球与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地球与月球的公转和自转 •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叫做地球的公转,月球围绕地球 •
的转动叫做月球的公转. 地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不等的,前者为23时 地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不等的,前者为23时 56分4秒(恒星日),后者为365日5时48分46秒, 56分 秒(恒星日),后者为365日 48分46秒, (恒星年或回归年),这意味着一年有 365.242200…个所谓的“平均日” 365.242200…个所谓的“平均日”。 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完全相同的,即都是 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完全相同的,即都是 27.32166日(27日 27.32166日(27日7时43分11秒),这个周期叫恒 43分11秒),这个周期叫恒 星月。两个周期相同,说明月球公转一圈的同时只 自转了一圈,这样的结果是使月球总是以正面对着 地球。
惊蛰:03月05日 农历02 09日 春分:03月20日 农历02 24日 02月 02月 惊蛰:03月05日 (农历02月09日) 春分:03月20日 (农历02月24日) 清明:04月04日 农历03 09日 谷雨:04月20日 农历03 25日 03月 03月 清明:04月04日 (农历03月09日) 谷雨:04月20日 (农历03月25日) 立夏:05月05日 农历04 11日 小满:05月21日 农历04 27日 04月 04月 立夏:05月05日 (农历04月11日) 小满:05月21日 (农历04月27日) 芒种:06月05日 农历05 13日 夏至:06月21日 农历05 29日 05月 05月 芒种:06月05日 (农历05月13日) 夏至:06月21日 (农历05月29日) 小暑:07月07日 农历闰05 15日 05月 小暑:07月07日 (农历闰05月15日) 大暑:07月23日 农历06 02日 06月 大暑:07月23日 (农历06月02日) 立秋:08月07日 农历06 17日 处暑:08月23日 农历07 04日 06月 07月 立秋:08月07日 (农历06月17日) 处暑:08月23日 (农历07月04日) 白露:09月07日 农历07 19日 秋分:09月23日 农历08 05日 07月 08月 白露:09月07日 (农历07月19日) 秋分:09月23日 (农历08月05日) 寒露:10月08日 农历08 20日 霜降:10月23日 农历09 06日 08月 09月 寒露:10月08日 (农历08月20日) 霜降:10月23日 (农历09月06日) 立冬:11月07日 农历09 21日 小雪:11月22日 农历10 06日 09月 10月 立冬:11月07日 (农历09月21日) 小雪:11月22日 (农历10月06日) 大雪:12月07日 农历10 21日 冬至:12月22日 农历11 07日 10月 11月 大雪:12月07日 (农历10月21日) 冬至:12月22日 (农历1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