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之教育观
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在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综合素质—必背三观+答题模板

三观(教育观、学生观/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为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下基础)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提出教育要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指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能否定他们的天赋,不能“一刀切”)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答题模板答:教师的行为是合理/错误的,践行/违背了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不只是注重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而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教育;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2)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引导和教育/不能否定学生的天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材料中,XX老师......符合/违背了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XX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引以为戒,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观/儿童观1.儿童是发展的人(1)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儿童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3)儿童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育启示: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多鼓励2.儿童是独立的人(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2)儿童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3)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教育启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扬长避短3.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儿童是学习的主体(2)儿童有自己的想法→教育启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引导➽答题模板答: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错误的,遵从了/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之三观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之三观的更新。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幼儿综合素质三观内容

幼儿综合素质三观内容幼儿综合素质中的三观,那可真是很重要的东西呢。
一、教育观教育观就是我们怎么看待教育这件事儿。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那得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不能只盯着孩子认了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
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些方面都得重视起来。
就像健康方面,可不是光身体不生病就行,还得心理健康呢。
孩子得有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愿意去探索世界。
在语言发展上,要让孩子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是磕磕巴巴还是说得很顺溜,都要鼓励他们。
社会方面呢,得让孩子知道怎么跟小伙伴相处,分享玩具呀,互相帮助之类的。
科学方面,哪怕是看到小蚂蚁搬家这种小事,都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
艺术方面就更有趣啦,让孩子随便画画,不管画得像不像,那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达。
而且教育得面向全体幼儿,不能偏爱某个孩子或者忽视某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可能画画特别好,有的孩子可能唱歌好听,有的孩子擅长搭积木,都得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还有就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能把孩子都按照一个模子去培养。
要是孩子就喜欢在地上打滚玩泥巴,那也别老阻止他,只要保证安全卫生,这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呢。
二、儿童观儿童可不是小大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阶段的孩子就是好奇宝宝,对什么都感兴趣。
他们的思维方式跟大人可不一样,很天真很直接。
比如说,他们可能会认为月亮跟着自己走是因为月亮喜欢自己。
这时候我们不能笑话他们,反而要顺着他们的思维去引导。
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他们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这些权利。
就像孩子有权利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成长,有权利去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我们不能剥夺孩子这些权利。
而且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现在可能做不好一件事,但是只要给他们时间和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慢慢学会。
就像孩子刚开始学系扣子,可能怎么都系不好,但是多练几次就会了。
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表现不一样,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也有差异。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点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这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
2.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的开展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将其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启迪学生自主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1.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即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学生是研究的个体、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2.终身研究的意识教师需要具备终身研究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为什么要终身研究?终身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研究,教师自我实现也必须终身研究,提升教学水平需要坚持终身研究,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需要终身研究,终身研究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同时,教材改革也要求教师必须终身研究。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考前必背10页纸

2023年下半年教资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考前必背10页纸第一部分:必背考点【必考点1】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需要理解记忆,选择题必考,材料分析题考的概率 1/3。
)1.面向全体。
教育关注所有学生,无偏见、机会平等,不忽视差生贫困生。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不以某个方面优劣排序,不仅仅只重视学习成绩,只重视主科,只重视特长。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探索实践、激发学生想象力、肯定学生的新颖想法,不忽视学生好奇心、创新、实践,忌只给标准答案。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允许自主探索发现、自主思考,发挥特长、因材施教;不可填鸭式教学、“一刀切、一锅煮”、抹杀学生个性。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
【必考点2】儿童观(需要理解记忆,选择题必考,材料分析题考的概率 1/3。
)(一)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背会)1.儿童是发展的人。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2.儿童是独特的人。
(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2)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儿童是受教育的对象,但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记忆口诀:育人为本在发展,具有能动且独特。
(二)全面发展的儿童观1.幼儿体育(基本动作、卫生习惯、安全教育)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幼儿智育(粗浅知识、言语思维、探索兴趣)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教考《综合素质》必考三观

教考《综合素质》必考三观一、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2)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
二、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二.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针对性、循序渐进。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困惑、短板、未成熟、前途光明。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三.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教师观教师角色改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补充:e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e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e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3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之教育观
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的考试中,主要考查单选题,材料题和写作,分值是150分。
考查的内容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和写作五个模块。
这一块的内容看似比较多,但是在学习起来是十分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职业理念中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发展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都能接受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
比如小明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好,每次开班会班主任都让小明主持,该班主任违背了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比如一个老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变旧为新”等各项课余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其他领域的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比如一个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
每个学生把旧衣物改造成自己喜欢的物品,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比如老师让学生自己改造旧衣物,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以前老师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更加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我们都听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不仅重视我们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比如一个老师在讲“杠杆原理”知识点时,不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其中的原理,说明这个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前的教学更加关注每一门学科,现在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人格。
比如班级小红同学比较自卑,老师发现后总是夸赞小红,不断的给小红鼓励,让她变得越来越自信。
说明这名老师没有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资考试中,职业理念这一部分经常以单选、材料的形式进行考察,下面结合例题,带大家强化一下知识点:
巩固提高:
1.【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D.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不矛盾,全面发展指的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还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二者并不矛盾。
因此此题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