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

合集下载

浅析柳州奇石文化品牌构建的现实问题

浅析柳州奇石文化品牌构建的现实问题

浅析柳州奇石文化品牌构建的现实问题[摘要]近年来,广西柳州市一直致力于奇石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奇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并不乐观。

这与奇石品牌构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紧密相关,本文试图浅析柳州市奇石文化品牌构建当中存在的现状,从而为振兴柳州市奇石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指名方向。

【关键词】城市文化品牌;柳州奇石文化品牌近年来,柳州市通过举办“奇石文化节”力图打造享誉国内外的奇石文化品牌。

相对于其他城市文化品牌而言,具有品牌历史悠久,柳州奇石品牌发展较为成熟,品牌影响力较大,品牌附加价值较高等突出的品牌竞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奇石文化品牌构建中出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其文化品牌的构建,不利于奇石文化品牌能量的最大的释放,本文试图浅析柳州市奇石文化品牌构建当中存在的现状,从而为振兴柳州市奇石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指名方向。

奇石文化品牌的构建,是与柳州整个城市发展系统分不开的。

柳州整体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充分,文化体制的不健全,文化法规的不完善,文化政策执行力差,文化政策体系不科学,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充分,文化投融资体制的不健全等城市文化品牌构建普遍面临的现实尴尬,一定程度上制约柳州奇石文化品牌的构建,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严重制约柳州奇石文化品牌的顺利构建。

1.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充分,文化市场管理的不规范柳州作为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一个新型发展的城市,形成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与行业结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城市相比,无论其规模、总量还是产值都相差甚远,其产业主体还是以工业为主。

奇石文化市场虽然在长期的奇石文化贸易过程中,逐渐步入正轨,但整个柳州的文化市场的发展,还停留在较低的层级。

奇石文化品牌构建再缺乏整体的文化市场繁荣的环境下,其构建不能自由伸展,同时,文化市场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文化贸易市场管理松散。

目前柳州拥有四个奇石文化贸易市场,分别是桂柳路赏石市场﹑屏山大道的马鞍山公园奇石市场﹑东环路奇石城﹑潭中大道的河西奇石市场,奇石市场布局不规整,奇石市场的专业性不强,且各奇石市场的特色不够鲜明。

柳州奇石博物馆作文

柳州奇石博物馆作文

柳州奇石博物馆作文朋友!今天咱就来聊聊柳州的奇石博物馆。

哎呀,一说到奇石,我这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些形态各异、奇形怪状的石头,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第一次去柳州奇石博物馆啊,是个夏天的下午。

外面热得人都快化了,我一溜烟儿钻进博物馆,那空调吹得我神清气爽。

不过,更让我清爽的是那些美得不可思议的奇石。

那些石头啊,有的像飞鸟,有的像睡着的老虎,还有的像极了山水画,真是让人惊讶它们居然是大自然自己“雕刻”出来的。

博物馆里有一块叫“太湖石”的,我记得特别清楚。

朋友,你知道吗?那石头上面全是洞洞,像个天然的筛子,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戳一戳。

导览员说这石头是被水冲刷了几千年才有这模样的,我心里就一个想法——大自然可真是有耐心啊,这么长时间磨出来的东西,人类可真没法比。

再说那“灵璧石”,别看它其貌不扬,黑不溜秋的,但你仔细听,它能发出像钟声一样的声音!导览员拿着个小锤子敲了一下,那声音清脆得像寺庙里的钟声一样,听得我心里头都跟着荡漾起来。

我心想,这石头真的是“灵”了,难怪叫灵璧石,仿佛它自个儿就是一件乐器。

其实呢,柳州奇石博物馆里头的石头,不仅仅是石头,更像是一件件带着故事的艺术品。

每一块石头都被精心地摆放着,就像是大自然派来的使者,告诉咱们它们的旅程。

有一块石头叫“卧牛石”,形状真的像一头懒洋洋趴在草地上的牛,我看着它就忍不住笑,心想这牛也是享受得很呐,躺那儿一动不动就能变成展品。

不过啊,说到底,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奇石的名字。

有些石头的名字简直就是诗,什么“碧水青天”、“千年风骨”,听着就让人觉得这石头不简单,仿佛它们身上真的带着时间的痕迹和故事的重量。

我站在那儿,看着这些奇石,想着它们从远古的山川河流一路走来,到今天躺在这展厅里,真是觉得它们就像老友一样,带着满身风尘,等着你去了解它们。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去柳州,可别错过这个奇石博物馆。

那些石头啊,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每一个弯曲、每一个纹路,都在低声诉说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柳州的奇石文化非常独特,在国内外均有着高度的知名度。

柳州奇石起源于石林地质公园,这里分布着大量精美的自然石膏、石灰岩、花岗岩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按照石头的形状和纹路,可以创造出各种石器,如石林的群雕和石头的雕塑等。

柳州奇石极具地方特色,因此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和观赏。

柳州的奇石文化旅游业已经开始往全过程综合的方向发展。

景区为游客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和设施,如交通、导游、住宿、餐饮等。

游客可以通过奇石文化馆、科普导游等了解柳州奇石文化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也可以参观工艺厂或雕塑展馆,以期更好地品鉴柳州奇石文化的魅力。

同时,景区也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基层文化节、艺术展览、民间传统文化演出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柳州的文化氛围。

针对目前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我们建议大力推广奇石文化品牌。

柳州奇石文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场馆内的国画作品、碑刻等都已经成为中外游客争相拍照的标志性照片。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柳州奇石文化品牌的宣传和推广,通过更多的媒体资源,让更多游客了解柳州奇石文化。

同时,景区也应该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的观光客。

另外,建立柳州奇石文化展览馆也是很有必要的。

柳州奇石文化展览馆可以为观光客提供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品鉴服务。

展览馆内的展品和文物清楚了解了柳州奇石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同时也可以为古建筑和艺术品提供有力的保护和修缮措施。

展览馆可以设在景区的周边,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参观的场所,也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我们建议完善柳州奇石文化的产业服务体系。

应该加强产业链的协作,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奇石文化旅游,为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撑。

产业服务体系应该建立在优化景区服务和游览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的产品设计和精细的服务安排,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并最终实现奇石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柳州奇石文化的旅游业态创新有待完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柳州奇石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景区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以确保柳州奇石文化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柳州奇石馆里面有名的石头介绍

柳州奇石馆里面有名的石头介绍

柳州奇石馆里面有名的石头介绍柳州奇石馆,作为中国奇石文化的重要代表,收藏了众多罕见珍贵的石头,其中有一些石头因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和纹理而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你一起探索柳州奇石馆里面一些有名的石头,并深入剖析它们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来介绍第一块石头,它被称为"麒麟琉璃石"。

这块石头形态优美,通体晶莹剔透,色彩斑斓,仿佛凝聚了天地灵气。

观赏此石,仿佛置身仙境,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据说"麒麟琉璃石"有着辟邪镇宅的功效,深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龙凤呈祥石"。

这块石头形似龙凤,龙头盘踞高处,凤凰翱翔其旁,气势非凡。

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权力和尊贵,寓意着吉祥幸福。

"龙凤呈祥石"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以惊艳之感,更承载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让我们来介绍一块名为"万古流芳石"。

这块石头通体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纹理,每一处纹理都仿佛在述说着万世沧桑。

"万古流芳石"宛如一本千古传世的画卷,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沉淀,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震撼和感慨。

通过对这些有名的石头的介绍,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它们的美丽和神奇,更能深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些石头中的体现。

它们不仅仅是一块块石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在吸引读者的这篇文章更注重对主题文字的多次提及,以及对石头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从简到繁的讲述方式,让读者对这些石头的历史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文章的结尾,我分享了对这些石头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强调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层次,使文章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要求,对这些石头进行了序号标注,以便读者清晰明了地了解每一块石头的特点和魅力。

文章的总字数超过了3000字,且不出现字数统计,从而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摘要】柳州奇石文化是柳州市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柳州奇石文化的历史渊源、现状分析以及旅游业态创新的必要性进行研究,提出了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的策略与途径,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的意义,提出了发展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历史、现状分析、必要性、策略、途径、实施效果评估、意义、发展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概述本文旨在对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进行研究,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途径,以期能够推动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在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中,我们将探讨柳州奇石文化的历史渊源,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的现状分析,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的必要性,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的策略与途径,以及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的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我们将为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柳州奇石文化的历史渊源柳州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

据民间传说,柳州奇石的形成与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相传在古代,柳州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和山体滑坡,导致大量岩石碎裂形成了各种奇异形态的石头。

这些石头在风雨侵蚀的作用下,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逐渐变得光滑而有光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柳州奇石。

柳州奇石文化也受到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柳州是广西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人雅士常常在这里修养身心,吟诗作画。

柳州奇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柳州的奇石被赞誉为“天然之美,人工之妙”,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和特色景观。

柳州奇石文化

柳州奇石文化

柳州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置迄今亦有2100多年了。

柳州位于广西中部,地处柳江流域中游,市区山环水抱,呈壶状,因而有"壶城"的别称。

说到柳州,不得不说"柳江人"的发祥、柳宗元的足迹、刘三姐的传说,还有棺木,当然,也更不能不提到奇石了。

"柳州石玩天下奇",柳州城中如盆景般的石山以及周边县乡大量的山区、水流,为奇石收藏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资源,使得柳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奇石资源和源远流长的奇石文化,b是中外闻名的"中华石都",还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奇石节。

柳州人好石、玩石、藏石的历史很是悠久,早在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就发现了柳江河边的"龙壁奇石",纹路宛如彩云交叠,他认为"秀石可砚",便真的制作了一方砚台送给了好友刘禹锡。

当然刘先生是如何评价这块奇石砚台的,那就无从考证了。

不过可以猜到这些石头还是不适宜制砚的,否则现在就不仅是端歙兆澄四大名砚传世了。

在上世纪90年代,柳州的玩石、藏石者就已达数千人。

在奇石市场建成以前,五一广场对面邮电局楼下和鱼峰路一侧总有一些小商小贩摆上几块石头叫卖,有的开价之高令人瞠目,但细细把玩,当中也不乏佳石。

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这样零散的跳蚤市场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古玉街、奇石市场这样的有序亦成规模的街市。

柳州市兴建了数个规模不一的奇石市场,如柳州奇石城、箭盘山奇石园、马鞍山奇石园、河西奇石城等。

奇石城的设计也很别致,既然是"奇石秀","城门"大都以奇石守护,里边的奇石种类与摆设那更是五花八门了。

像箭盘山奇石园,园内景石精心叠置,园外是风景秀丽的箭盘山,使整个奇石园内外皆趣味横生,相得益彰。

奇石城方便了许多奇石商人与奇石爱好者,全国各地的名石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石头的价格也从几块钱到几百万不等,吸引着大批的奇石爱好者前来搜寻,也成就了很多靠卖石头发家的百万富翁。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研究柳州素有“奇石之都”的美誉,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地质构造、气候特点,形成了众多形态各异、色彩夺目、寓意深远的奇石,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奇石文化。

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态的创新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柳州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柳州的文化魅力和知名度。

一、柳州奇石文化的发展1、地理条件:柳州地处广西北部,地势东高西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貌多样化,其中,老山石林、万寿山、龙脖山等地形状各异、数量众多的奇石景观,形成了“柳州奇石”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2、文化历史:柳州是中华石刻艺术的发祥地,早在唐代就有柳州石雕。

清代,由于广西与东南海沿地区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柳州石雕在社会民众之中迅速流行,成为民间艺术之一。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柳州奇石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柳州奇石文化已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奇石之乡。

3、文化特征:柳州奇石的特点是自然奇形怪状,其造型特别,具有艺术性、历史性和文化内涵。

柳州奇石有时显得平凡、平淡,但是在一流的中医家、诗人、文人墨客等人的眼里,奇石却是一种非常令人感动的艺术形式。

柳州奇石的高雅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使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为柳州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柳州奇石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正在不断的涌现。

但是,柳州奇石文化旅游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的利用不足:依靠传统的景区和拍照展示效果来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机会往往比较少。

2、旅游市场的混乱:市场方面,由于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完全规范,很多旅游产品以价格低廉,却失之于低效。

3、旅游服务的不足:发展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需要大力培育旅游服务力量,以提升游客的感受和满意度。

要健康地发展柳州奇石文化旅游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和旅游客户的要求。

下面是几个具体的方面:1、新的景点开发:例如在现有的奇石基础上,开发新的景点,并通过宣传和推广,吸引消费者前来游玩。

伍耀良:柳宗元与柳州奇石

伍耀良:柳宗元与柳州奇石

伍耀良:柳宗元与柳州奇石(图为当年柳宗元采石的地方:龙璧回澜)柳州,现在已成为蜚声国内外的奇石城。

柳州一些土豪,爱吹什么时候起开始玩石头,如何如何大赚,牛逼哄哄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柳州最早赏石的,是柳宗元。

柳宗元到柳州当一把手后,玩的时间肯定比不上永州多,郁闷的心情加上他喜爱自然山水的癖好,公休时也要去附近景点耍耍的。

一天,他乘船顺江而下,来到龙璧山(现在油榨村对岸),发现这里的石头秀丽细润,是制砚的上等材料。

欣喜之余,采了些回府。

(见《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宗元得的秀石,就是叠石,俗称叠层石、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纯黑生光,层理有序而自然。

其形多见于山形景、平原景及层次错落犹如壮观的蓬莱仙境。

不论其形多变,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池。

因此特别适合于做砚。

我不知道柳公加工了多少砚台,送了多少人?卖是不可能的。

一是柳公名满天下、贵为刺史,丢不起那份儿,也不差那点小钱。

二是当时柳州蛮荒没文化没需求,谁买呢。

只能送人,自已制作的东西送朋友就有意义了。

送谁呢?第一个是老友记刘禹锡。

远在广东连州的刘禹锡,收到龙壁柳砚后,高兴得赋诗致谢。

诗云: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

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

烟岚餘斐亹,水墨两氛氲。

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

柳、刘两人,一起考中进士、一起办过公,一起参加永贞变革(即一起扛过枪。

故“同砚席”),又一起下过乡(流放南蛮。

故“离群”),失意后转为经常切磋书法。

砚台寓意深长,是最珍贵的礼物。

刘禹锡诗中颌、颈两联对龙璧柳砚的品质赞美有加。

这段故事可称文坛佳话。

柳宗元还将龙璧石制成琴荐(座),送给淮南节度使卫次公。

柳的《与卫淮南石琴荐启》如下:叠石琴荐一。

右件琴荐,躬往采获,稍以珍奇,特表殊形,自然古色。

伏惟阁下禀夔、旦之至德,蕴牙、旷之元踪,人文合宫征之深,国器专瑚琏之重。

艺深攫夔,将成玉烛之调;思叶歌谣,足助薰风之化。

愿以顽璞,上奉徽音,增响亮于五弦,应铿锵于六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陆文清(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部,广西柳州545004)摘要:柳州奇石甲天下,其形成与发展既有赖于大自然的无偿赠与,也有赖于浓浓的历史文化遗留,对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和溯源,丰富了奇石文化的内涵并促进其交流与繁荣。

关键词:柳州奇石;文化;成因;溯源柳州地处广西中北部,是西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品集散地,东临粤、港、澳,南接北部湾,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区位,素有“桂中商埠”的美称。

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柳州奇石文化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繁荣和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以柳侯公园盆景园奇石馆、箭盘山奇石园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以及柳州奇石城、柳州赏石市场、中华石都、马鞍山奇石市场等为主的国内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奇石交易市场和奇石专业馆场,使柳州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奇石集散地和交易场所,并被誉为“中华石都”,声名享誉世界。

作为一座具有2 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柳州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甚至白莲洞原始柳州人时代。

一方面,由于大自然的独特赋予为柳州奇石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南方人类的发祥地,柳江人、白莲洞人在这里演义了人类近五万年的远古历史,也为柳州积淀了丰厚的史前文化,从而孕育了早期的柳州奇石文化;同时,以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为代表的古代文人士大夫,首开了柳州奇石文化之先河[1],同时,还为世人留下了一段段赏石玩石的传奇佳话,成为柳州奇石文化繁荣和发展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对柳州奇石在海内外赏石界占据极其崇高的地位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分不开。

柳州地处亚热带岩溶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溶地形广泛分布,在流水的溶蚀、切割、堆积等作用下,形成了广泛的溶蚀谷、峰林、残丘、剥蚀台地、堆积盆地和河谷平原等。

正是喀斯特地貌这一自然条件造就了柳州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洞穴景观,境内一座座天然形成的石山奇姿异态,或挺拔险峻、或山洞相连,或岭树重重,可谓山山有景又独具魅力。

同时,柳州地区区域河流属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有融江、柳江、黔江、红水河、浔江等,河岸高、多弯曲、险滩多、落差大、水流湍急,因而,境内不但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而且泉水幽深碧绿,江流弯曲明净,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为各种奇石的形成和发育创造了独特的优越条件。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由于奇石的产生既取决于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及地貌特点,也就是奇石产生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取决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情况,以及岩石脱离母岩以后促使其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形成“质、色、形、纹、韵”等的自然手段,这些手段除了风沙的作用以及各种矿物的腐蚀、浸润等的影响,主要就是江河湖海和其他自然力量的作用。

正是由于柳州具备了产生奇石的物质基础,又具备了形成奇石的客观条件,因而,境内奇石资源及石种都十分丰富,如市场上常见的彩釉石、卷文石、石胆石、梨皮石、龟甲石、腊石、彩卵石、空心石、类太湖石、菊花石、草花石、结构石等。

据统计,柳州奇石按形成与分布区域分为山石、水石、土石、洞石、岩石、化石、混成石等约19个大类,按其观赏特性分可达100多个品种。

目前,柳州奇石市场上出售和陈列的奇石90%以上为柳州本地所产的奇石,其数量之大,形态之奇,质地之优,已经名扬中外,“柳州奇石甲天下”成了众多赏石者的共识,并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云集于此开馆设店,这又丰富和壮大了柳州的奇石市场和奇石文化。

尤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柳州奇石市场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市场组织、资源控制型的市场,形成了以柳侯公园盆景园奇石馆、箭盘山奇石园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以及柳州奇石城、柳州赏石市场、中华石都、马鞍山奇石市场等“三馆四场”为主要奇石场馆的发展格局,奇石专业店逾千家,另有相当数量的家庭民间藏石馆和企业藏石馆。

同时,不但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产业大军,产、供、销及配座等一应俱全,造就了一批很有实力的奇石经营企业家。

而且,柳州的群众性玩石、赏石、藏石、论石、售石蔚然成风,全市许多街道、宾馆、商店、企事业单位及市民家庭,都可以看到奇石装点其间,奇石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道极其亮丽的风景。

同时,柳州以政府为主导成功连续举办了五届国际奇石节,更推动了柳州奇石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

至今,全国各地的石种都可以在柳州的市场里觅到踪影,同时,柳州的奇石也经由本地市场远销全国各地甚至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远古人类的丰富遗留孕育了柳州的奇石文化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自产生以来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一诗中,就对人类历史进行了高屋建瓴、超凡脱俗的思考,他以精练的语言,如椽的大笔,扛鼎的气势,咏叹人类的历史:“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2]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岁月里无不以天然的山石洞穴为栖身之所,以随处可拾的石头作为狩猎或防御猛兽虫蛇的武器,最后又发展到将石头打磨后用作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器具。

因此,可以说,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与奇石文化的历史一样,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交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奇石文化发展的痕迹和影子,而从奇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触摸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烙印。

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人类最早使的工具就是石头。

而石器时代更是人类依赖石头的一个巅峰。

因此,人类拜石、爱石、藏石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是一种文化的持续或传承。

这种现象不但国内有,国外也同样有,即使在今天,国内许多地方依然存在着认领石头为父为母这样的习俗,而以石作为图腾对象进行朝拜的现象更是普遍。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境内考古发掘出了几处古人类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 000─7 000年)、大龙潭鲤鱼嘴贝丘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

悠悠柳江流经的桂中腹地,更是留下了无数远古先祖们繁衍生息和活动的足迹,如:来宾麒麟山的“麒麟山人”,柳江甘前山的“甘岩人”,柳州都乐岩、九头山的“都乐岩人”、“九头山人”等等。

而在“白莲洞遗址,可以明显地看到3个时期的文化层次。

最下层出现了燧石石器,红烧土余烬;伴随人类化石出土的大熊猫、剑齿象、犀牛等化石,反映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痕迹。

中间层可以看到磨制石器、穿孔砾石,这是明显的过渡性质的中石器时代的遗存。

上层发现了磨光石器,石箭,粗制的陶片,说明这时的白莲洞人已进入了新石器时期。

”[3]因此,可以说,这些远古先人生存情况的信息的发现及其遗址的存在,不但为我们了解柳州境内由“古人类”进化到“新人类”,最后成为会打制石器、狩猎、用火、制陶的“智人”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柳州早期奇石文化的孕育萌芽以至发展找到了一条血脉相通的“根”。

至今,在柳州奇石市场上仍然可以不时觅到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穿孔砾石等的身影,而藏家们也以能够拥有那样一件藏品而引以为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力地推动了柳州奇石文化的不断发展。

三、与石结缘的城市记忆为柳州奇石文化的繁荣推波助澜我国藏石、赏石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便有了专门的记述,不过有关记载主要还是零星散见的,对奇石的描述也语焉不详。

但是,这一时期,先秦诸子哲学中的美学思想,却为我国的赏石藏石理论奠定了基础,尤其受到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更是直接地反映到了同时代赏石、藏石家们的赏玩实践中去,并对后世赏玩奇石的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隋唐时代开始,我国收藏奇石的活动便逐步形成了一种潮流。

尤其到了唐代,赏石藏石之风更为兴盛,由于经济繁荣,建筑业特别是庭园建筑的发展,在民间广泛出现收集、赏玩奇石的活动,同时,大量流入宫廷府邸的奇石也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之一。

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那些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文人雅士或官宦,取代了帝王贵族,成为赏石界主流”[4]14。

唐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不但是奇石的爱好者,还喜欢以诗文对奇石进行咏赞,并为世人留下不少佳作名篇。

如:白居易的《太湖石》:“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4]178历史证明,柳州的奇石文化也正是受益于唐代赏石玩石之风,并经过文人名士的演绎,才有了今天的繁华和厚实的人文底蕴。

而对柳州奇石文化影响最为重要的人物就是曾经在柳州任职和生活过的柳宗元。

公元805年,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即“永贞革新”失败后,遭到宦官强权的抵制和打击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再度被贬至更为荒远的柳州任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这是公元815年柳宗元初到柳州时的印象。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内心是极为压抑和悲凉的。

但是,柳宗元素怀安邦定国的政治报负和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怀,虽在谪居之中,此志依然不渝。

因此,他虽然在柳州只有短暂的四年时间,却惠民善举,功德千秋,成为“有德于民民祀之”的古之贤者和朝庭命官。

更为难得的是,柳宗元还是一个奇石赏玩名家,对奇石的赏玩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与柳州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对柳州奇石的偏爱与品评,不但为时人赏玩柳州奇石开创了先河,也使之成为柳州奇石誉满天下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治柳之余,柳宗元常常放野山水之间,曾到了龙壁山下的柳江河游览觅石,并撰写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一文,文中说到柳州龙壁山:“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

”据称龙壁山下叠石层层,石质细腻而莹润,色泽光亮而鲜艳,是制砚的好材料。

后来,柳宗元还以龙壁奇石制成墨砚送给远在连州(今广东连县)的好友刘禹锡,《刘禹锡集》就有一首题名为《谢柳子厚寄叠石砚》的诗,里面对制成砚的龙壁叠石还有生动的描写。

诗云:“常时见砚席,寄此感离群。

清越鼓寒玉,参差叠碧云,烟岚余斐,水墨两氛氲。

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

”[5]229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便可以看到刘禹锡对“龙璧柳砚”的喜爱和高度赞赏。

另外,柳宗元在《与卫淮南石琴荐启》一文中,还谈及他亲自到龙壁滩下采集到一件叠石琴荐(琴座),赠送给淮南节度使卫次公。

同时,柳宗元还对柳州叠石的色、形、质等进行了真知灼见的评价。

由此,这两件以石传情的雅事在士林中便传为美谈。

柳宗元以后,其他历代文人墨客也纷纷对柳州的奇石情有独衷,有的还把柳州的奇山怪石当作吟咏的对象。

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不但为柳州的山川怪石倾倒,游历柳州山川之时,亦采集一些柳州奇石作为收藏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