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两则

合集下载

20-21版:8 《天工开物》两则(创新设计)

20-21版:8 《天工开物》两则(创新设计)

8《天工开物》两则不忘初心,传承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求我们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时期,我们要传承工匠精神,以匠心独运践行初心不改。

工匠精神是专注。

像铁匠抡锤砸铁,纵使烟熏火燎、汗流浃背也一如既往,一锤接着一锤砸总会敲出精美的器具。

我们当传承铁匠精神,专注于自身工作,心无旁骛,不放松不懈劲,持续发力做好每一件事,即使所处环境恶劣,也当心如止水、平静自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专注锻造完美人生。

工匠精神是严谨。

木匠以角尺度量世界,一尺一寸在他眼中都有规定,不能多也不能少,毫厘之间便是严谨,正是具有这样严谨的态度,每一块木头之间的衔接才能做到严密契合,每一件作品才显得精致无暇。

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尽可能减少出错,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提升。

工匠精神是温暖。

花匠每天都坚持浇水护园,让每一片土地不再干涸,让每棵植物都能吮吸甘霖健康生长,从而苍翠挺拔。

此外花匠勤于修剪枝叶,保证每棵植物不会旁枝斜出,做到整齐划一,正是他们的细心呵护,用心栽培,用温暖造就了我们眼中的那片美不胜收的怡人风景。

新时代,无论我们面临着怎样的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传承工匠精神,做到对工作专注,对事严谨认真,与人为善,用情温暖,初心不改,我们定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作家作品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

明代科学家。

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但五次会试均告失败。

仕途的失意,使他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他在田间、作坊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获得极珍贵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见闻。

崇祯七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在这个时期,把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后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 课件(30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 课件(30张PPT)

分秧插秧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 湿种-----播种------栽秧
第一段说明对象 稻的种类
第二段说明对象 育秧分秧
说明内容
说明方法
不粘:秔;粳
粘性
粘着:稌、糯

稻谷的功用
类 说
稻谷的形态

稻谷的色泽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方法
第一步:湿种 第二步:播种 第三步:分栽
顺序:以时间为顺序 方法:分类、列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2017科技成就歼-20入列、“复兴号”运营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天眼”发现新星 “深海勇士”海试 、C919试飞成功 “天舟一号”升空、可燃冰试采成功 “慧眼”成功发射、“墨子号”新成果
结束语
航母已下海,“嫦娥”已飞天,中国“天眼”正含情脉脉地凝 望着宇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国 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正在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每一个年轻人铭记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增强文 化自信,更要勇担重任,继往开来。
8 《天工开物》两则
第八单元—科技之光 单元总览
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 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 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 ,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 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 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关于《天工开物》 (一)
古代科技成就回顾
宋元:活字印刷术。火药和火药武器。郭守 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明代:《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本 草纲目》、《农政全书》、《乐律全书》
了解我们的过去,展望我们的未
来。当代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世 界瞩目的成就。正因为有了这些成就 ,我们为之骄傲,世界为之喝彩。让 我们重温那些振奋人心的时刻吧

〖2021年整理〗《〈天工开物〉两则》参考译文

〖2021年整理〗《〈天工开物〉两则》参考译文

《〈天工开物〉两则》参考译文稻水稻的品种最多。

不粘的稻叫粇(粳稻),米叫粳米。

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

(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

)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

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

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

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

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

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

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

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

各地名称很多,不可尽述)。

最晚熟的要经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

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就是广东的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

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

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

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

育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农时。

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

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

六月割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

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

早稻秧一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

种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

农家不惜勤苦,以满足用稻米造春酒的需要。

稻要是十天离水就要死,于是育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带粘性,即使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秧,这又是一个奇特的稻。

还有一种香稻,只取其香味以供贵人。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Word含解析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Word含解析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国在古代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让我们走进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来探究一番吧!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赢。

示例: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

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就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

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

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孙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句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ɡ)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 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读jīnɡ。

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俟.其生芽俟:等到B.即.栽于亩中即:即使C.水火未济.济:帮助D.其再.栽秧再:第二次解析:C项,“济”是“调和”的意思。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大凡锻造铁器,用炒过的熟铁制成.先铸铁做成 砧板,把它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 器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凡是刚出炉的熟铁, 叫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 滓.若已成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来改制 成别的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只损失其十 分第之一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即以熟铁为原料锤锻而成.
凡是稻秧已经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 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方言名称很多, 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过夏天,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 获.那些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是XX的水稻,因为此地 没有霜雪.稻田十天无水,就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水稻,必须 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水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 能催苗速长.靠湖边的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 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播种,撒在地势高的田里,以待农时.
⒉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 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 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 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 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 供移栽二十五亩.
浸湿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 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凡是播种,先用 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等到发芽后,撒播到田 里,长到一寸左右,称做秧.稻秧长到三十天,就要拔起分栽. 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仍 不插秧,秧就要变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 谷,只能算是长出谷粒罢了.大凡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 供移栽二十五亩.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天工开物》两则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宋应星(1587-?),明代科学家。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

自幼聪颖,博闻强记。

年轻时致力于科举,以期金榜题名,重振门第(宋家乃名门望族,到他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与其兄同中举人,时称“奉新二宋”,但在此后15年间,与进士无缘。

多次北上的万里之游,开阔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闻,田间农业技术、作坊手工操作都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作了不少笔记和工艺流程素描图,为日后写《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他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转向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

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回乡,卒于清顺治年间。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他才大学博,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

《天工开物》所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手工业,闻名全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

明思宗崇祯七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较为闲暇。

宋应星在工作之余,整理资料,从事写作,1637年,宋应星出版了他一生的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他大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药、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

②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若
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
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
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
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
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2021
20
③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 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 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 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 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
植稻,遇秋多睛,则汲jí灌与稻相终始。
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第二 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六 月割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晚稻 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早稻秧一 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两月,任从烈 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种晚稻 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2021,则始终都要灌水。23
第一段:稻的种类。分别从粘性、功用、 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
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
第三段: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以及与 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
第四段: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
的一些特殊品种。 2021
25
2021
26
2021
27
2021
28
2021
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
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
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
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
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
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
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2021
10

高中语文 《天工开物》两则

高中语文 《天工开物》两则

凡稻旬日失水
待夏潦已过
稻的收获和成熟情况
文本解析
稻的收获和成熟与什么有关?
南北气候和稻种的特性
为了保障稻能丰收和按时成熟 必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农 业 是 一 门 最 为 务 实 的 科 学
第四段
重要文言词语
其再栽秧 六月刈初禾 任从烈日旱干无忧 幻出旱稻一种 滋益全无 不足尚 第二次 割 任凭 培育 滋养,营养 重视
第二段
等,等待 立刻,就 即使 结出果实
即栽于亩中
结果而已
概 括 该 段 内 容
水稻分载种前流程和注意事项
文本解析
归纳出分载种前流程
在原文中找出各流程中的注意事项
追 求 实 学 期 于 实 用 的 科 学 精 神
第三段
重要文言词语 凡秧既分栽后 则广南之稻 概 括 该 段 的 内 容
已经
是 十天 雨水大
《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 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 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 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 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它不仅全面反映了当时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 现了作者的农本(“贵五谷而贱金玉”)思想。 全书自始自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动。

练习


1.对课文有关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明代科学家。 B.《天工开物》属于说明文。 C.说明方法包括: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分 类别、下定义、夸张等。 D.《天工开物》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 部书。
练习
2.第一段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 括其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作者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 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稻的种类的。 B.在分类说明时,作者特别注意细致的区分。比如, 同为粘者或不粘者,禾苗与稻米都有不同的名称。 C.同一稻种因为晚收可以改变粘性,功用却不变。 D.有代表性的稻种,如长芒、短芒,都分别被作者冠 以著名产地的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⒋作者简介 Βιβλιοθήκη 者简介宋应星(1587-1666?) 宋应星(1587-1666?) ,字 长庚,江西奉新县人。 长庚,江西奉新县人。他和他 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 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 以后屡试不第。 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 西分宜县教谕, 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 股文不感兴趣, 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 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 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 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 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 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 了整整三年时间, 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 1637) (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 的科技史名作。 的科技史名作。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 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 在世界上第一个把 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比欧洲早1100多年。 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1100多年 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 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 200年 唐本草》 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 800年 金刚经》 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 400年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 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 800年 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 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300
第二段介绍水稻的育种分秧。 第二段介绍水稻的育种分秧。
湿种” 第一步是 “湿种”。 播种” 第二步 是“播种”。 第三步是“分栽” 第三步是“分栽”。
⒊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 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 语百千,不可殚 ),最迟者 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 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 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 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 旬日失水 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 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 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 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凡是稻秧已经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 凡是稻秧已经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 已经分栽后 救公饥”“喉下急” 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 ”“喉下急 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 方言名称很多 不可尽 ),最晚熟的要经过夏天 名称很多, 最晚熟的要经过夏天, 方言名称很多,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过夏天,直到冬 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那些在冬季播种, 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那些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 获的, 广东的水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 稻田十天无水, 此地没有霜雪。 十天无水 获的,是广东的水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稻田十天无水, 就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水稻, 就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水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 的田里,这种水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 的田里,这种水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靠 湖边的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 洪水过后 才能插秧 湖边的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这种秧的 稻种要在立夏时播种,撒在地势高的田里,以待农时。 稻种要在立夏时播种,撒在地势高的田里,以待农时。
二、课文内容讲解分析

《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 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 乃粒”一词出自《尚书·益稷 益稷》 粒》。“乃粒”一词出自《尚书 益稷》: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yì)”,意思是百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 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安定。 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安定。作者在这里用 乃粒”一词,统指谷物。 “乃粒”一词,统指谷物。 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 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汉代的郑玄 周礼·天官 疾医》 以麻、 天官·疾医 注《周礼 天官 疾医》,以麻、菽(豆)、 小米)、 )、黍 黄粘米)为五谷。 麦、稷(小米)、黍(黄粘米)为五谷。
⒉明代社会背景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 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 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 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 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 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知识分子的注意力开始转 移到生产技术与自然现象的探索上。 移到生产技术与自然现象的探索上。于是出现了一批 科学家和科技著作。 东方医学巨典” 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 《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 本草纲目》 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 ), ),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 农政全书》 徐光启), 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 《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 乐律全书》 朱载堉) 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⒈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 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 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 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 ),不可 只可为粥者, 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 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 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 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长粒 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大凡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禾稻叫秔(粳稻),米 大凡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禾稻叫秔(粳稻),米 ), 叫粳米;粘的稻叫稌稻 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 粘的稻叫稌稻, 叫粳米 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 是用糯米酿的)。 )。质地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 是用糯米酿的)。质地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 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酿酒,只可以煮粥, (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酿酒,只可以煮粥, 这又是一种性质的水稻。大凡稻谷的外形有长芒、短芒 这又是一种性质的水稻。大凡稻谷的外形有长芒、 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 短芒的叫“吉安早” (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 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 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有雪 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第八单元
科 学 之 光
《天工开物》两则 天工开物》
教学内容
一、单元解说 二、课文内容讲解分析

治 铁
一、单元解说
⒈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能说出哪些? 能说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 先秦: 食记录。 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 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 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 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 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1700多年 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⒊《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 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 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 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 卓越成就, 技术百科全书, 卓越成就,堪称技术百科全书,全书共 三卷十八篇, 三卷十八篇,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 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 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 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 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 酿造、颜料、车船、 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 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影响: 清中叶前止;17 ;17世纪末到 影响:明、清中叶前止;17世纪末到 19世纪初先后流传到日本 世纪初先后流传到日本、 了19世纪初先后流传到日本、朝鲜等汉 字文化圈的亚洲国家;后流传到欧洲, 字文化圈的亚洲国家;后流传到欧洲,法 国汉学家儒莲译, 国汉学家儒莲译,英达尔文引用并称其 权威著作” 法国平炉的祖先, 为“权威著作”,法国平炉的祖先,巴尔 扎克小说中商人讨论中国造纸以竹为原 料的方法,是受到《天工开物》 料的方法,是受到《天工开物》的启示。
第三段介绍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 第三段介绍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
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种的特 收获和成熟, 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 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 低有关系。 低有关系。
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介绍水稻的种类。 第一段介绍水稻的种类。 介绍水稻的种类 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 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 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 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 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