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合集下载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统一表现: 统一表现: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必须有价值; 商品必须有价值; 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3)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矛盾表现: 矛盾表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通过交换体 现);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 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 畴;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 的范畴。 的范畴。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而不能称其为商 品——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用价值之中。
1、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劳动——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 商品
使用价值 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私有制 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不理解商品的起源而象崇拜偶像一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由商品形式本 身所引起的。 身所引起的。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 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货币产生以后,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演变为货币拜物教这种更为耀 眼的形式。 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眼的形式。故:“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5张床=1间屋” “无异于" "5张床=若干货币”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
亚里士多德,它看到:包含着 这个价值表现的价值关系,要求屋
必须在质上与床等同,这两种感觉
上不同的物,如果没有这种本质上
的等同,就不能作为可通约的量而
相互发生关系。
“因为希腊社会是建立在奴隶社会基础上的,因而
是以人们之间以及他们的劳动之间的不平等为自然基
3 把斧子 80斤粮食
60尺布
1克金子
= 1 只绵羊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每个商品的价值作为与黄金等同的东西,现在
不仅与它自身的使用价值相区别,而且与一切使用价
值相区别,正因为这样才表现为它和一切商品共有的
东西。因此,只有这种形式才真正使商品作为价值相
互发生关系,或者使他们表现为交换价值。” ——马克思
会分工
出现私
有制
市场经济的特征
竞争性
1 3
自由平 等
2
开放性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
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 都成了世界性的了” —— 《共产党宣言》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 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 础之上。 ——《人权宣言》
思考人权宣言诞生的经济学 根源?
——马克思
“昨天,资产者还被繁荣所陶醉,怀着启蒙的骄 傲,宣称货币是空虚的幻想。只有商品才是货币。今
天,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到处叫嚷:只有货币才是商品!
他们的灵魂渴求货币这惟一的财富,就像鹿渴望清水 一样。” ——马克思
货币跃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 系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是货 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 形;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本章内容: 第1节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ppt 第2节 市场经济及其特征.ppt 第3节商品.ppt 第4节货币.ppt 第5节价值规律.ppt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的财富,表现为“庞 大的商品堆积”,单 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 富的元素形式。因此, 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 商品开始。 ——马克 思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最普遍的 形式,商品的普遍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 本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 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本章内容:分析商品与货币,阐明马克思的价值 原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说明价值 是什么、价值存在的原因、价值的表现形式、运 动规律等内容。
本章的主要经济范畴: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 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劳动、抽 象劳动、价值形式、私人劳动、社会劳动、货币、 价值规律等。

《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商品
的内在矛盾和价值的本质; ▲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
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 关系.
2. 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 3. 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价值规律 作用形式
货币的 职能
价值规律 的作用
第一节 商品
本节内容: 1、商品经济 2、商品的二因素 3、劳动的二重性 4、商品的价值量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的财富,表现为“庞 大的商品堆积”,单 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 富的元素形式。因此, 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 商品开始。
(1). 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处于从属地位。
(2).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 济)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占统治地位。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
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的商品经济。
4.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竞争性 (2)开放性 (3)自主性和平等性
引申
(二)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的含义 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 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 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
一、商品经济
1.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⑴没有剩余产品、共同劳动 没有商品交换
⑵第一次分工、剩余产品 偶然的商品交换
⑶第二次分工、私有制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商品2、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货币5、价格标准6、货币流通规律二、选择题1、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C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3、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

这表明()A 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B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C 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D 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4、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A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B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D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5、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A 成正比例的B 成反比例的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D 无关的6、商品价值量与下列因素的关系()A 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 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D 与使用价值成正比7、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定的商品所有者。

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A 重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B 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成为货币C 使自己的商品能实现其价值D 让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8、对货币的正确认识有()A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C 货币和商品交换同时产生,用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D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9、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章 参考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章 参考答案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和商品经济。

3.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4.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5.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7.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

8.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③4.③5.②6.③7.①8.③9.④10.②11.③12.③13.④14.②15.③16.④17.①18.④19.②20.④21.④22.①23.②24.④25.①26.②27.①28.④29.②30.②31.④32.②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⑤2.①④⑤3.④⑤4.①②④5.①②④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⑤8.①②③④⑤9.②③④10.①②11.①②12.②④13.②④⑤14.③④15.①②④⑤16.①④17.②③④18.①④⑤19.③④⑤20.①②21.①②③22.①②③④⑤23.①②24.①②③④25.①②③④⑤26.①②27.①②③28.①②③④29.①②③④⑤30.①②③31.①②③④四、填空题1.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2.自然社会3.劳动劳动时间4.个别劳动劳动必要劳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程度5.小大6.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7.少小8.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社会劳动9.价格10.货币 W-G-W11.价格价值12.供求关系价值规律13.社会资源商品经济14.物质承担者内容或基础表现形式1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6.观念现实金属货币和金属制品贵金属的自然形态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五、简答题1.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商品和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商品和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阐述关于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式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和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1. 自然经济及其特点a.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C.自然经济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原始社会是完全的自然经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当今世界,自然经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

2. 商品经济(1)商品: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有用物品;b.劳动产品;c.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d.必须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 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三次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产生(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2)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

它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中,但从未处于支配地位。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处于此阶段)(3)发达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入此阶段)3.商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商品经济并不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经济形式,它是同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高程度发展,商品经济最终会消亡。

最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最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1只羊= 2把斧子
左边:相对价值形式 右边:等价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羊
=1担米 =2 把斧子 =10斤茶
=其他
3一般价值形式
2 把斧子=
1 担米= 10斤茶 = 1只羊 其他=
与扩大的形式相比,看起来只是等式 左边和右边倒了个,•但这却是质的 飞跃
4 货币形式
2 把斧子= 1 担米= 10斤茶 = 其他=
(四)商品交换是解决商品生产基本矛盾 的形式
• 1.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为什么? • 第一,是商品经济各种矛盾的根源 • 第二,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
的全过程,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商品交换是解决商品生产基本矛盾 的形式
•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使用价值不能实现 其价值,具体劳动不能实现为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不能实现为社会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 章商品和货币
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 2、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二)、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 2价值和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 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 现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对立统一体
(1)统一:
首先,没有使用价值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其次,光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也不
能成为商品 再次,不为交换而生产,不进行交换也
不是商品
(2)矛盾:
•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以两者分离为条 件的
•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三)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名词解释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二、单项选择题:⒈商品是()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⒉商品的二因素是()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⒊商品的价值量是()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⒎劳动的二重性是()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⒑货币的本质是()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③金银等贵金属④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⒒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①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②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③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④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⒓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①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②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③纸币发行量④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⒔通货膨胀是()①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②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③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④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⒕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①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②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③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④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⒖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①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②价值被表现的商品③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三、多项选择题⒈商品的使用价值是()()()()()①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②由交换决定的③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价值的决定因素⑤商品的社会属性⒉商品的价值是()()()()()①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②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③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④商品的自然属性⑤商品的社会属性⒊商品的使用价值是()()()()()①抽象劳动的结果②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③具体劳动的结果④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⑤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⒋商品的价值是()()()()()①抽象劳动的结果②具体劳动的结果③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④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⑤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⒌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②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③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④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⑤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⒍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①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②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③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④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⑤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①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②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③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④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⑤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⒏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①可以作为具有价值的金银饰品存在②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商品销售困难③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④使社会购买力增加⑤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⒐商品的价格是()()()()()①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②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③由价值决定的④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⑤受供求关系影响的⒑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①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②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③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④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⑤自然条件等⒒货币职能中包含危机可能性的是()()()()()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⒓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①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③简单劳动只有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④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⑤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⒔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①商品价值的变动②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③纸币发行量的变动④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⑤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⒕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③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④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⑤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⒖等价交换原则是()()()()()①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②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⑤一切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四、简答题1、理解商品作为政治经济学分析现代经济社会的逻辑起点。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3、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4、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5、什么是商品拜物教,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商品拜物教观念。

6、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如何产生的?7、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这种背离又是如何产生的?五、论述题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如何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表现为价值?2、思考货币产生的逻辑过程。

3、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哪些?4、思考货币形式发展变化的逻辑过程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的?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它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

商品经济: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在私有制和分工条件下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由劳动的目的、对象、工具、方法、结果决定。

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物质财富的源泉。

各种不同形态的具体劳动是形成人类劳动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衡量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的指标。

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一般劳动者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劳动。

商品生产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局部独立经济利益决定的。

社会劳动: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分工所赋予的。

商品拜物教:指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表现出的支配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性质。

它是商品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反映。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商品的价值的质和量通过与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质上相同和量上相等表现出来。

等价形式: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价值尺度:指以货币为尺度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衡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它是为了使货币能更好地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而对货币自身所作的量上的技术规定。

它是用某一固定的金属量作为货币单位,它只能计量货币的量,而不计量商品的价值量。

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作用。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

流通公式为:W—G-—W。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相互交错的商品交换的整体形成商品流通。

它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的两个阶段,第一形态变化W——G,卖,和第二形态变化G——W,买。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用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平均转手次数表示)。

待售商品总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

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贵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变为: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