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及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本文将带你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一些重要里程碑。

1. 早期物理学的起源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物质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索。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关于物质和运动的理论,如四元素说和自然进程的目标论。

这些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缺乏实证和实验基础。

2. 物理学的科学方法论在科学方法论方面,伽利略·伽利莱是一位重要的先驱。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关于运动的实证法则,如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

伽利略的工作奠定了实验和观察作为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3. 牛顿力学的诞生17世纪末,艾萨克·牛顿以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牛顿提出了质点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和物体运动的规律。

这一理论框架支撑了几个世纪的物理学研究,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起点。

4. 热学和热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至19世纪,热学和热力学的发展成为物理学的热点。

詹姆斯·瓦特等科学家研究了热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并发展了蒸汽机等热能转化装置。

这些成果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5. 电磁学的崛起19世纪初,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奥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电磁学基础,如奥斯特发现的电流感生磁场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些定律为电磁现象的解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6.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玻尔等科学家的量子力学开创了新的物理学时代。

相对论理论解释了高速运动物体和引力的效应,量子力学则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和不确定性原理。

这两个理论的出现颠覆了牛顿经典力学的观念,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

7. 现代物理学的分支发展20世纪后期至今,物理学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和学科领域。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人类历史上,物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步揭示了自然规律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应用。

一、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人们通过观察环境现象,探索出了一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物质本质和宇宙组成的理论,为后来的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物理学开始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7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科学家。

爱尔兰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了地球自转和物体自由落体的定律,提出了运动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为后来开启了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同时,电磁学和光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研究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并揭示了电磁波的存在。

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时空和微观世界的认识,还为后来的新材料和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逐渐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电磁辐射、量子力学和核物理等领域的问题,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物理学的应用领域物理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工程技术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电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电子原理、量子力学和固态物理学的研究。

半导体技术的突破为计算机、通信和光电子等产业提供了基础。

光学、声学和热学等物理学分支的应用也贡献了许多重要的工程技术成果。

2. 能源开发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物理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核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为人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来源。

此外,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融入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物理学发展历程

物理学发展历程

物理学发展历程一、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在古代,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早期的物理学思想主要由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出,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他们提出了关于天体和物质的各种假设和观点,但缺乏实验证据。

二、实证主义的兴起17世纪,随着实证科学的兴起,物理学开始朝着实证主义的方向发展。

伽利略·伽利莱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自由落体和摆钟的规律,提出了相对运动的概念。

他的研究方法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三、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艾萨克·牛顿提出了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牛顿三定律。

他运用数学工具,成功描述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体系。

牛顿力学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石,为后续学科奠定了基础。

四、电磁学和热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法拉第、欧姆、安培等科学家的研究,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迈克尔·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场的概念,从而建立了电磁学的基本理论。

与此同时,热力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提出了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等基本理论,解释了热现象的本质,为工业革命和能源应用做出了贡献。

五、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引力的几何描述。

此后,量子力学的出现进一步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规律。

六、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1世纪,物理学正朝着更深入、更广泛和更应用的方向发展。

许多新领域的研究涉及基本粒子物理学、宇宙学、量子计算和纳米技术等。

尽管我们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理解仍有限,但不断的实验和理论推动着物理学的前进。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进步。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物理学的发展简史。

1. 古代物理学的起源古代的物理学主要集中在希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文明中。

在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乾坤万物的四要素理论,即地、水、火、气。

而中国的古代科学家们则研究了天文学、力学和声学等领域。

印度的古代科学家开展了对光学和声学的研究,而阿拉伯的科学家则在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物理学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物理学的复兴和进一步发展。

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这个观点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但随着后来伽利略·伽利莱的浮现,他的地心说受到了挑战,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从而推动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3. 牛顿力学的诞生17世纪末,艾萨克·牛顿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三定律。

这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解释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原理。

牛顿的力学理论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成为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4. 电磁学和光学的发展19世纪初,奥斯丁·法拉第和迈克尔·法拉第等科学家在电磁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概念,揭示了电磁现象的本质。

同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统一了电磁学的理论框架。

光学方面,托马斯·杨和奥古斯特·菲涅耳等科学家的研究推动了光的波动理论的发展。

5.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20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引力的理解。

狭义相对论解释了光速不变和质能等价的原理,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引力的曲率效应。

与此同时,量子力学的发展也引起了物理学的革命。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物理学:这个阶段主要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学说。

2. 古典物理学:这个阶段从近代科学革命开始,包括伽利略、牛顿等
科学家的贡献,建立了经典力学、光学和热学等基本理论。

3. 进化物理学:这个阶段来自电磁学、热力学和光学的纳入统一框架,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和热力学定律等的推广。

4. 相对论物理学:这个阶段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为主,包括狭义
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物理学开展了更加完备的理论框架。

5. 量子物理学:这个阶段以量子理论为基础,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性
和行为,涉及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重要概念。

6. 现代物理学:这个阶段包括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等研
究方向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形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广
阔领域。

请注意,这些阶段是相对的划分,实际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是相互关
联和交织在一起的。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向来在不断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文将以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从古代到现代,介绍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一、古代物理学的发展1.1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量,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例如,泰勒斯认为水是宇宙的基本构成物质,安纳克西曼德认为万物都来自于无穷无尽的原子。

1.2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思想在古代占领主导地位。

他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体环绕地球旋转。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思想影响了几个世纪的科学研究。

1.3 阿拉伯物理学的贡献中世纪的阿拉伯学者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翻译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他们的工作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近代物理学的诞生2.1 伽利略的实验物理学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学原理。

他的研究包括物体的自由落体、斜面上的运动等,为后来的物理学家们提供了珍贵的思路。

2.2 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他提出了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和物体的运动规律。

牛顿的理论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2.3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19世纪,麦克斯韦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他的方程组描述了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开创了电磁学的新时代。

三、量子力学的诞生与发展3.1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的工作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3.2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提出了光的粒子性,即光子的概念。

他的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3 薛定谔的波函数理论薛定谔通过对粒子的波动性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波函数理论。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性质的科学。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

本文将为您呈现物理学发展的简史。

1. 古代物理学古代物理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最早的物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是由数学规律构成的,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几何学和数学。

此外,亚里士多德也对物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天体运动的观点,并将物质分为四个元素:地、水、火、气。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的反对者——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运动。

这一观点对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伽利略·伽利莱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斜面上物体滑动的规律,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实验方法的基础。

3. 经典物理学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伊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物理学的里程碑之一。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

此外,光的波动性也是经典物理学时期的重要研究领域,光的波动性理论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托马斯·杨提出。

4.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革命性时期,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发现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提出了质能等效原理,即著名的E=mc²公式。

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马克斯·波恩和埃尔温·薛定谔的工作。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解释了原子和份子的结构和性质。

5. 当代物理学当代物理学继续推动着科学的边界。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揭示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如标准模型理论。

宇宙学也成为物理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对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自然哲学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以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为主题,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物理学的萌芽古代物理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物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人。

毕达哥拉斯强调数学与自然的联系,提出了宇宙的数学结构理论,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则从观察自然现象入手,提出了四元素理论和天地有机体观念,为古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物理学的诞生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期。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力学和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三大定律为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三、电磁学的发展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成为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的研究,建立了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现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观念的理解。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广义相对论则解释了引力的本质和时空的弯曲。

同时,普朗克、波尔等科学家的量子理论研究,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奇特性质和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

五、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物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成果。

狄拉克方程、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等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规律。

同时,超导、激光、半导体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科学革命,再到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发展和科技革命BZ07004007 庞锦毅摘要本文试图从讨论物理学发展的脉络来研究科技革命的过程。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学科。

她是如何描述世界的?她能将我们的世界解析到何种程度?文章第一章会给出经典物理学框架下,物理学是如何发展并一步步揭示世界本质以及她在解释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第二章会叙述近代物理学一次重要的变革以及阐明物理学是如何通过自我修正重新准确揭示世界本质的过程。

第三章会给出近代物理学发展的脉络及其遇到的困难。

关键字:分析力学,自由度,动力学轨迹,统计,相对论,量子理论第一章经典物理学很多物理学史学者对于在最近的那次物理学变革来临之前的物理学史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构建完成,剩下的任务只是将一些基本常数测量的更加精确。

个人认为这种观点不但不严谨,甚至是谬误的。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终极目标是描述世界。

而我们的世界从还原论的角度说,是一个多体系统。

仅仅完善基本单元的动力学是远远不够的。

经典物理的分析力学只能完全求解单自由度的系统的动力学。

一旦超出单自由度情形,看似无所不能的分析力学实际上就变得捉襟见肘了。

众所周知的困难就是从两体问题到三体问题的障碍。

两体问题由于空间平移对称性和空间转动对称性的缘故,原本的六自由度系统最终能够约化为单自由度问题而得以求解。

然而拥有九自由度的三体问题即使经过对称性约化,也还剩余四个自由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分析力学无法分析这些多自由度问题。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能够给出系统自由度的演化方程,但是对于大量的非线性系统我们由于最终无法解耦这些微分方程而不能给出清晰的相空间动力学轨迹。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对于我们的世界仍旧知之甚少,即使在那个经典物理学如日中天的年代。

随着数值计算的发展,优美的解析物理学开始向数学妥协:既然无法解析求解普遍的动力学轨迹,我们便给出一个具体的动力学轨迹数值解。

实际上,随着自由度的增加,这种妥协也开始崩溃。

大量自由度与非线性的结合导致了混沌的出现。

同一系统的不同动力学轨迹在高维度相空间中的剧烈分化使得单个动力学轨迹的数值解变得毫无意义。

这从逻辑上引发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妥协:统计力学的出现。

当然从物理学史的时空观上讲,混沌与统计力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然而对于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待物理学的人而言,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这实际上要归功于微分几何的发展。

数学家对于高维度空间拓扑性质的研究使得物理学者把目光从单纯的动力学轨迹转移到了动力学流形上。

这可以说是一种妥协,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我们不能因为无法精细的了解世界而放弃对于世界的了解。

从动力学流形上看,当系统自由度增加到很大的量级之后,混沌现象非常接近于系统状态在相空间的随机行走。

这一点在逻辑上引发了统计力学一个最基本的假设:等概率原理。

意即系统的微观状态在相空间中是等概率分布的。

当然,这里的概率与之后诞生的量子系统的概率是不同的。

确切地说,统计中的概率是由于我们无法准确预期系统状态而作的近似或者说妥协,不同于量子系统中的随机塌缩的本性。

基于等概率原理,综合微观状态的系统宏观状态描述开始成为认识世界的窗口。

确切地说,系统的一个宏观状态是系统在相空间中的流形上的一个子流行。

我们不再关心系统中的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转而考察系统中粒子在单粒子能级上的分布。

这里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在这样一个约化过程中,系统的微观状态信息被等概率原理取代而丧失;系统的宏观状态信息仅由粒子分布决定。

其次,我们应当了解到,所谓的单粒子能级实际上是一种对于系统信息的还原论近似。

从最严格的角度讲,系统的单粒子图像是在对于系统自由度完成正则变换并解耦演化方程得到相空间轨迹丛之后呈现出来的,这其实就是最初解析物理学的终极目标。

当然,它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我们可以给出一种多粒子碰撞绘景:保留各个粒子的动能;将系统相互作用能量尽可能解耦出对于单粒子动能的修正;把剩下的无法解耦的相互作用当作粒子之间的碰撞,并认为在进入碰撞截面以前,粒子运动被修正后的单粒子动能所支配。

基于这个图像,我们就能给出粒子分布的数学表达并认为碰撞驱动了系统微观状态在相空间的随机行走。

一个令统计力学大放光彩的原理就是所谓熵增原理。

熵增原理使我们认识到平衡态的存在,亦即在系统可能的诸多宏观状态中,有一种宏观状态所包含的微观状态占据了相空间的绝大多数体积以至于系统的随机行走几乎无法逃出这种宏观状态,不属于这种分布的微观状态会通过随机行走很快进入这种宏观状态所辖的相空间区域。

这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例子: 半缸气体会扩散成为整缸气体,但整缸气体不会变回半缸气体。

当然从概率角度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它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在宇宙的年龄尺度上也是很难发生的。

从统计物理开始,物理学描述世界的手段开始逐渐强大。

其实这也反映了这样一个哲学原理:抓住事物的重点远比迷失在细节中有效。

然而,我们的世界并非单纯由平衡态所构成。

大量的非线性少体问题和非平衡系统仍旧困扰着解析物理学工作者,在没有有效的数学方法诞生之前,物理学家只能面对着复杂的演化方程和波尔兹曼微分积分方程一筹莫展。

实际上,即使是在平衡态物理中,很多系统的长程相互作用既不能解耦为单粒子能级,也不能由碰撞模型来近似。

在没有很好的理论来描述这样的物质结构的情况下,物理学者对于世界的认识依然乏善可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虽然我们能够很好的描述气体,但对于存在长程关联的固体和液体的微观理论,我们仍旧一无所知。

笔者真心无法理解,对于这样的物理学陋室,为何诸多史学家称之为大厦?第二章近代物理学变革即使是最简陋的房子也会被强烈的地震所摧毁,但是既然地基仍在,那么重建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就是笔者个人对于近代物理学革命的评价。

实际上,被广大物理学史学家形容为摧枯拉朽般的近代物理学革命从逻辑上讲只是改变了一下我们的计算习惯。

当然,在那个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一无所知的物理学灾民而言,迷茫和恐惧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当代那些沐浴在近代物理学阳光下的学生对于那场革命并没有过多的惊讶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代物理学革命的两大理论革新-相对论和量子论巧合一般地都来源于被称之为最美的电磁波理论。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使人们认识到以太作为伽利略参考系变换法则的根基似乎很难用到光的运动上。

其实这从麦克斯韦指出光即是电磁波起就是一定会得到的结果。

因为电磁流的变换法则就已经不再是经典理论中的伽利略变换,而是后来作为相对论根基的洛仑兹变换。

狭义相对论被提出以后,虽然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但在计算上仅仅不过是一个度规的变化以及能动量关系的变更。

实际上,物理学可以很自然的在相对论性分析力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之后的广义相对论从加速系变换与特殊度规下的惯性系变换的等效性出发,将引力场中的加速运动表达成特殊时空结构下的惯性运动,并最终建立了描述包含引力相互作用在内的系统能动量分布对于时空结构的影响的爱因斯坦场方程。

不过,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广义相对论从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说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观察新世界的窗口(例如描写特殊时空结构的黑洞动力学)而对于普通时空结构下的物理学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

另一方面,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最终导致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念。

在逻辑上,这实际上是由光的波粒二象性决定的。

其实量子化并不新奇,对于拥有一定边界条件的电磁波而言,麦克斯韦方程能够自然的得到量子化的频率。

同样作为时间的共轭量的能量与频率在德布罗意关系提出以后统一了起来。

于是能量量子化从逻辑上讲也是非常自然的结果。

而黑体作为光子气体,其辐射性质也可以被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的统计力学完美的描述出来。

真正意义上的量子革命其实应当归功于由德布罗意关系提出的粒子与场的等同性引发的分析力学在数学结构上的改造。

这期间,从对波函数的几率解释到希尔伯特空间的建立再到二次量子化的提出,物理学经历着一个在原有基础上重建的过程。

无论怎样变化,分析力学的第一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并没有崩溃。

从今天的物理学框架回头审视量子革命,真正意义上的变化在于描述系统状态的相空间从坐标-动量空间变成了希尔伯特空间。

希尔伯特空间以坐标-动量的角度看是一个连续无穷维的线性空间。

因此,原先由一组坐标和动量就能确定的系统状态现在需要一个坐标或者动量的波函数,亦即希尔伯特空间中的一个态来描写。

原来由以广义坐标为自由度的拉格朗日量的时间积分得到的作用量通过自由度的连续化变成了以场函数为自由度的拉格朗日量的时间积分。

这样,原先的描写坐标动量相空间轨迹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或者等价的哈密顿方程变成了描写波函数演化的连续自由度分析力学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或者等价的哈密顿方程,亦即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

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波函数的演化其实就是系统状态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相空间轨迹。

由此可见,物理学的基本逻辑并没有改变。

同时,我们更加坚定了粒子与场的等同性。

电子可以是一个波函数,电磁波可以是一个光子。

以场论发展的角度看,此时分析力学仅仅是从离散自由度过渡为连续自由度。

自由度之间以泊松括号作为数学结构的计算方法没有改变。

然而,随着矩阵力学的发展以及二次量子化方法的提出,波函数从单纯的数学函数巧妙地变成了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场算符,自由度之间的泊松括号变成了对易子。

量子场论随之诞生。

从物理学史的角度看,量子场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解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负能量和负几率问题。

但从物理学框架的角度看,量子场论是分析力学量子化后的完美产物。

此时,我们已经看到在量子场论中,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天然的结合在了一起(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分析力学可以很自然的相对论化)。

这样,近代物理学革命实际已经完成。

第三章近代物理学发展量子场论建立以后,以量子场论为基础引入规范场理论的量子电动力学,温伯格的弱电统一理论以及量子色动力学很成功的成为了描写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物理学的发展看似突飞猛进。

然而从严格计算的角度上讲,我们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甚至于无法具象化的演化方程。

我们重建了物理学陋室,但是那还只是一间陋室。

遵循一个经典的物理学哲学:抓住重点,跳出严格解析的束缚,微扰论诞生了。

微扰论可以计算量子电动力学和弱电理论得益于一个根本性的事实:这两种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是远小于1的。

实际上,面对强耦合的量子色动力学问题,目前的物理学仍旧一筹莫展。

当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渐进自由理论告诉我们:在高能标下,强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可以跑动到一个可微扰的区域。

于是,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在高能实验领域得到了应用。

当然,我们的世界:一个90%的质量由核子构成的世界(这里我们不考虑暗物质和暗能量)却非常不幸的处于一个非微扰区域。

虽然物理学家可以建立很多有效理论来描述核子,但是这些有效理论与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是每一个物理学工作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