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运动项目有何异同?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运动项目有何异同?体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别不同,每个国家的体育文化和运动项目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针对“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运动项目有何异同?”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下面是分析内容:一、体育文化的差异1.价值观的不同体育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体现国家文化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中国,体育被视为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看重体育锻炼和运动的健康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勤劳和团结一心的特点。
而在另一个国家中,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娱乐、享受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或者看重体育的商业价值。
2.体育活动的形式不同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也各有千秋。
在中国,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为国家和省市组织的体育比赛,如全运会、世界杯等。
相比之下,在另一个国家中,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是运动会、欧洲杯等大型赛事,同时也有家庭游戏、公司健身活动等多种形式。
二、运动项目的差异1.体育运动的项目各异在中国,传统的运动项目为武术和羽毛球等,近年来也出现了足球、篮球等项目的重要发展。
而在另一个国家中,主要的体育项目包括足球、乒乓球、网球、高尔夫、篮球、棒球、曲棍球等。
这些项目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2.各国运动员的能力和技术技巧体育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运动员。
在另一个国家中,足球、网球和高尔夫等项目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并且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技术优势。
相比之下,在中国,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项目中的运动员已具备了世界竞争力。
这背后,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在不同项目领域的发展重点和渴望。
3.训练的不同除了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外,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在训练方式和习惯上也有所不同。
在另一个国家中,通常更注重单项训练、个人技术、运动员自由创新,注重娱乐性;而在中国,更加重视系统性、严谨性、团队合作和战术安排等多方面要素。
综上所述,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运动项目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各自独具魅力的风貌。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有何异同?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有何异同?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间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差异越来越缩小,但是还是存在着差异。
以下是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异同。
一、体育文化的异同1、另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体育文化非常发达,几乎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喜欢的体育项目。
另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讲究竞技精神和健康生活方式,这也使得该国的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2、中国中国的体育文化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传统的武术和现代的体育竞技项目,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中成绩斐然。
同时,中国的体育文化逐渐向着健康生活、休闲娱乐的方式转变,以促进全民健身。
二、体育产业的异同1、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规模巨大,包括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器材生产、体育教育培训、开发运营体育场馆等多个领域。
该国的体育产业成功实现了体育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两个目标。
2、中国中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与另一个国家相比略显不足。
在体育赛事组织和体育器材生产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开发运营体育场馆和人才培养等领域还需加强。
三、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异同1、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已经开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体育产业相结合,提高了体育产业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2、中国中国的体育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是重点,运动器材产业、体育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
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都有其特点和优劣,另一个国家在体育产业方面更为发达,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中国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强。
中国的体育文化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竞技项目,注重于健康生活、休闲娱乐,这也对未来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
中西体育文化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 息社 会的高 速发展 , 源 的网络 共享极 其普 及 , 资 西 方文化 的传 播 日益 扩 散 , 化 的全 球 化 交 流 日趋 频 繁. 文
( 吉首大学体 育科 学学 院 , 湖南 吉首 4 60 ) 10 0
摘 要: 北京奥运会 的举 办是 中西体 育文化交流的标 志性成果 , 其过 程蕴 涵了 中西体 育z 4 t ̄ . N的长期 交往 与碰 撞. 从
文化 的物质技术层 面、 组织制度层 面以及 思想价值层面等方 面对 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进行 研究 , 并指 出在 全球化发展 的影响下 中西体育文化 需要相互认 同与差异整合. 关键词 : 中西体 育文化 ; 差异 ; 全球化发展
应 的生活方式 、 现实基 础 的差 异 表 现 出了迥 异 的 物质技 术
形态.
是文化其 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群体本位 ” 中国传统体 育 “ 是
文化 组织层面的主要表现形式. 北京 奥运会 开幕式时所呈 现
1 1 地 域 性 差 异 .
地域文化根据其地理环境 、 区域 位置 的差 异粗 略分 成 内 陆文化 和海洋文化两种类 型. 所谓 内陆文化是 依赖 于内陆进 行 生产 而 形 成 的 相应 文 化 , 谓 海 洋 文 化 则 是 依 赖 海 洋 进 行 所 生产而形成 的相应文化 …. 中国是 内陆文化 的典 型代 表 , 其 远离海洋 , 交通 闭塞 , 民世世 代代 以 自给 自足的 小农 经 济 人
20 0 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 了人文奥运理念 , 一步增进了体育 进 文化 的全球性交流 , 使得 中西 体育文 化 的差异 逐渐 缩小 , 中 国体育文化在这一进 程 中如 何保 持其 民族个 性并 走 向世界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问题. 文拟 从文 化 的物质技 术层 面 、 本 组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 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促进了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促
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促进我国与世界体育的交融,也为世界体
育作出贡献。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谐音“北京欢迎您”。
中国体育文化演变过程
•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文化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极大影响,我国体育文化的演变过
西方的体育人文传承
• 西方的体育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是地中海沿岸一个拥有众多岛屿
的岛国,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民族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冒险 性格与抗争意识。就是在这样的民族特性和多种因素影响下,体育逐步 形成。《荷马史诗》当中就记载了阿喀琉斯好友的葬礼中举行了一次盛 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典奥运会的举行标志着体 育的正式形成。
• 西方的体育文化是由希腊文化为源头,经历文艺复兴、
产业革命,逐步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以追求个人自 由、崇尚个人奋斗为特色的海洋型文化。西方人崇尚 “力”与“美”的体现,通常都是把最强健的一面展现出 来。他们的体育是一种竞技体育,以异常激烈的竞争 为体育的过程,以体育比赛的输赢为目的。追求个人 主义,追求的体育也是追求人的力量、速度、柔韧、 耐力、灵敏等身体个因素,并把它们潜在的能力充分 的挖掘、发挥出来。西方人更重视身体外在的塑造以 及竞争的能力,“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是西 方体育的主流。
西方角力
• 西方体育中有“摔跤”又叫作“角力”是一项古老的奥林
匹克运动,只限男子选手参加。中国、日本、希腊以 及埃及等国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公 元前708年古代奥运会已有摔跤比赛项目。自由式摔 跤:又称自由式角力。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美 国家。我国有中国式摔跤,就从这个体育项目具体的 看看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体育文化差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方体育文化在源流上的差异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存社会是历史上社会的延续.现存的文化也是历史上文化的发展,人类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都是在原有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也必然具有长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它是体育文化的源头,体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历史传统的影响。
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会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没有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及其所形成的传统习惯。
相反,它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组成。
由于交通较为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在其近二百多年的发展中,外受西方近代民主的熏陶,内受移民民族精神的影响,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杂交特征。
所以,在其不太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较好的民族传统,这或许是它之所以形成今天这种价值观、民族精神和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国社会存在着长达数千年的高度封建专制统治,这种传统至今仍然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在这种高度专制的社会结构中,君主决定一切,拥有统治天下的无限权利,臣民在君主面前只能绝对服从,而没有任何个人的民主权利。
在这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长期压制下, 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与这一社会相适应的奴性文化,使得人们的创造活力、进取精神,严重受到了束缚。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缺少民主制的历史,却有太多专制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始终围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转动,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德、礼”等伦理道德标准为前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民主传统产生出来的是个性、权利和自由这些特质的话,那么,专制文化遗留给今天的则是完全相反的东西,那就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服从。
我们今天的体育中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讲究整体和秩序,无不折射出历史留给我们的权威和服从的传统观念,其中的整体主义尤其压抑人们个性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的体育为什么常常凸现这些东西的历史原因。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体育文化有着极其鲜明的历史阶段性. ,中西方文化各个不同的阶段表现出的特性也形象的显示了两者的差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第一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西方前言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
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
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
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中国体育文化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
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
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社会职能的初级形态。
尤其到了唐朝,当时经济的繁荣为体育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的推行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盛行。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摘要: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双层性质.中西体育文化在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思想价值层面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中西体育文化需要在相互认同与差异整合中寻求新的发展,这是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关键字: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33-011.体育文化的概念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地区或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习俗等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
可见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系统,它包括了许多文化因素:如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等。
因此.体育文化是有关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
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经过历史的演变,在世界上形成两种传统文化,一种是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印度体育文化、日本体育文化、伊斯兰体育文化等文化圈在内的东方体育文化,另一种是欧美的西方体育文化.2.东方体育文化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位于大河流域的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以卫生保健术占重要地位,那里的人们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这就促进了那些运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生发展,如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竟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
东方社会把体育娱乐作为教化民心的一种手段,它长期侧重等级地位、精神道德,从而导致了东方体育文化把体育运动被斌予的伦理道德视为重点,而忽视身体的外在美。
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
其体育动作繁复,而多采用简练准确、生动鲜明、便于理解和流传的仿生性命名,如五禽戏、蛇拳、猴拳等.东方文化体育自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发展迟缓,而呈相对停滞状态,与西方体育相比,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
中西体育文化差异分析研究

中西体育文化差异分析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对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学科体系上,更涉及到文化信仰、观念和价值的深层次差异。
本文将就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一、体育文化的定义体育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通过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思想、信仰、价值观、文化传统和习俗等的总和。
体育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社会交流的桥梁。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1. 理念的差异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理念存在较大差异。
西方体育文化侧重于个人竞争和胜利,注重强调竞技精神、自由意志和个人奋斗,而中国体育文化更注重团体合作、和谐与奋斗精神。
这种理念的不同也消解着体育运动中的角力与和谐,竞争与合作。
2. 体育运动历史的差异中国的体育运动历史跨越了几千年,丰富多彩的文化打造了丰富的体育文化。
古代中国田径、武术、拍球、射箭、棋类等运动形式发展完善,如今还在延续。
西方体育文化的历史则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在希腊古代运动会的基础上,各国展开了更加广泛、多元化的体育运动。
3. 约定俗成的规则不同中西方的体育运动在规则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拜仁慕尼黑与多特蒙德的德国足球联赛,足球裁判掌握较严谨的法律、手部和足部动作,被看作是足球规则最完美的章程;而中国社会上更倾向于注重经验教训和约定俗成的体育精神。
4. 职业体育的发展阶段不同西方体育文化在职业化趋势上处于更成熟的阶段,职业体育运动员往往有更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展示;中国职业体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金钱与荣誉更为重要,一些运动员也会自觉或被迫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存在。
5. 性别差异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性别差异较大,西方体育文化自20世纪后期开始,女性体育参与度迅速增加,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性别平等方面呈现出可喜的趋势;而中国体育文化中,男性更为重要地位,往往侧重于男姿态、男气概等。
“男篮”“女排”等名词也代表了体育领域的这种性别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西方
前言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
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
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
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中国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
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
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社会职能的初级形态。
尤其到了唐朝,当时经济的繁荣为体育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的推行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盛行。
宋代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得到了完善,民间娱乐活动十分活跃,体育组织相继出现,马球、蹴鞠由竞技性向娱乐性方向发展,文人对养生的研习、道家对导引的编著在气功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明清时期随着导引养生思想的成熟和完善,武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并发展成为多种门派。
中国近代体育文化是1840~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以武术为基本内容
的传统体育在自然延续演变过程中逐步退出了其主导地位而流行于民间;而西方近代体育随着在中国传播范围的扩大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的主流。
中国现代体育文化是70年代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和政府在加强群众体育工作促进其更加蓬勃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并不失时机地抓提高,集中力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举办大规模的运动竞赛,扩大国际体育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竞技运动的水平,增进了同世界人民的友谊。
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竞技运动的空前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轰轰烈烈的奥运战略使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2 西方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神权统治着欧洲大地。
14~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使欧洲中世纪强调精神摧残身体的思想向近代体育转变,揭开了欧洲近代体育文化的序幕。
德国、瑞典、英国是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地,三国对现代体育文化的诞生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的户外运动是构成现代体育运动的三大基石。
西方体育文化强调个性发展,英国的户外运动从17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到18世纪的中产阶级变革,由于国家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向外扩张,首先在世界上建立霸权主义。
经济的繁荣使资产阶级追求享乐、娱乐,于是产生大量的娱乐项目。
最初兴起的是板球,后来出现足球、划船、橄榄球、田径等,英国人民走到哪里这些项目就带到哪里。
户外运动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帝国主义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体育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尽管存在着战争,各大洲、各国还是在各自领域内进行了各自的活动。
因此,20世纪是欧洲现代体育的成熟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体育文化领域内占据了领先地位。
在奥林匹克运动重新振兴后,这种体育文化便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干。
3 中国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由于地域环境、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从两种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特征。
中国哲学观讲“天人合一”,认为宇宙、自然界、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一体,而西方哲学将天人相对、天人有别。
人生观方面,中国人乐长生,重节制,讲中庸之道(温、良、俭、让);西方人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敢、强、险、异)。
在认知形式上,中国人重直观感受、求整体把握;西方人重知行分析、细剖层究。
思维方式上,中国人重直觉顿悟;西方重抽象思辩。
由于以上原因,产生西方文化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流变性为特征的“竞技体育文化”。
中国封闭的农业基础、自给自足、缺少更高文化竞争等方面产生了崇尚经验、注重伦理、看重礼仪教化、稳健为特征的农耕文化,也孕育出了“养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
中国体育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是自然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的交换,从而排除浊气,五脏通达;中国传统体育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对动作的把握靠直观顿悟,动作简单,但内涵深刻,讲究动作神韵,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
由于对人体外在形态的淡化,因而中国很少有肌肉激烈收缩运动的活动方式。
西方体育注重运动和肌肉健美,体格健壮,注重对人体外形的称颂,强调身体的外部活动;许多活动方式均要求大肌肉群参与,且肌肉活动激烈;提倡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训练,锻炼各部位的机能水平,美化人体的形象,获得精神充实感的满足。
中国传统体育以个体活动为主,讲究自我锻炼,自我修养,主要靠自身的修炼领悟来完成,不借助外力和与外界相比较,具有自娱性的特点。
不提倡互相争斗,相互对抗,也不追求对自然的超越。
在古人看来,那些力量、速度、灵敏、技巧等外在表现都只是低层次的,而高手之交则是较心较智,人格的高度。
西方体育则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追求对抗和竞争,追求超越自我,超越自然。
西方把竞技场上的妓皎者视为英雄、偶像。
他们认为竟技场上的结果、名次成绩直接影响到做人的价值以及人本身的尊严,成绩好坏是他一生成功与否的标志,成功与失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价值取向就是胜利。
4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触合是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的互相迁移已非一日之举,从近、现代世界体育发展看,主要表现在现代体育的一些体育思想、观念被东方体育所接受。
西方现代体育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同程度上为东方和全世界人民接受,从而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世界体育的和谐、统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除此之外,中国体育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养生思想,如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观、自然养生观,不仅逐步为西方体育文化不同程度的融摄,而且也成为现代和未来世界体育发展新动力和宝贵财富。
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各个国家对世界文化的苛求。
由于技术的革新使地球日益“缩小”为地球村,文化间的阻隔,日益自由地流动。
同样,由于技术层面的发展,体育文化才能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更广泛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身居不同地域的人群都能接触以西文为主体、以“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为宗旨的奥林匹克,受其影响,并逐渐地将其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意识。
正是由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迁移与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96.
[3]熊平寅.<体育颂)启示录阴.体育科学,l988:(4).
[4]向家俊.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
[5] 胡小明.文明的冲突与东方体育的隐忧[J].体育文化导刊,2003.
[6] 梅建峰,陈莉.“人文奥运”之我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
[7]张世英.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华文摘,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