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

合集下载

诗歌形式知识:现代诗里常见诗句结构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现代诗里常见诗句结构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现代诗里常见诗句结构有哪些现代诗是指二十世纪末以来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开放性、自由性和多元化。

在现代诗中,诗句结构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包括了常见的句子、断句、独立成句的词语、定语从句、并列句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代诗里常见的诗句结构。

1.句子结构句子结构是现代诗歌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情感词等构成。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强调完整的语句,能够表达出作者完整的思想和意境。

例如:突然秋空,预示着离别在淡淡的月色下,我们相视着往事涌上心头默默地,我们已成陌路人2.断句结构断句结构是现代诗中另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是通过断句来表现出诗歌节奏和韵律感。

断句的位置、长度和数量等都会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细雨如愁的记忆竖琴轻轻的弹奏那么失落像窗外被吹乱的黄叶3.独立成句的词语在现代诗中,有时候会出现独立成句的词语,这种结构形式常常用于表现特定情感或象征意义。

例如:躊躇落花寂静4.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一种用于描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结构,其主要作用是紧跟名词或代词的后面,进一步说明其性质或特征。

在现代诗中,定语从句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人物特点等方面。

例如:山峰高立的地方,那群自由的鸟儿在高歌自然的和声抚慰了我压抑的心灵5.并列句并列句是现代诗中另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成对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表达出不同的意义或信息。

并列句可以强调诗句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对立性,能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清风拂面,花香浓郁我在这春夜,在这花海中等待总的来说,现代诗里常见的诗句结构十分丰富多样,诗人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但无论哪种结构形式,都需要表达出完整的意义和信息,保持韵律和节奏的协调。

因此,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结构形式,才能写出更加出色的现代诗歌作品。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结构1.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艺术加工的文学形式。

它以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组织表达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韵文是以韵脚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散文则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自由度较大的表达,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

2.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与韵脚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诗歌的骨架,是诗歌音响美的基础。

诗歌的节奏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重复、韵脚的运用等来体现。

3. 诗歌的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音韵结构,是由同音节所组成的。

韵脚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律美,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寓韵等。

4.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指诗歌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诗意,也就是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语言的使用需要注意形象语言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韵律的运用1. 诗歌中的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句子的长短、韵脚的运用等,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2. 韵脚的运用韵脚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韵脚排列,可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对仗、绕口等。

3. 篇章的分布诗歌中的篇章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组合,使得整个诗歌具有韵律美。

可以通过重复、回环、摹拟等方式来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三、形象的描绘1.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通过比喻可以表达诗歌的内在含义,增强诗歌的形象感。

2. 拟人的表达拟人是指用人的属性来描绘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的手法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节奏的运用1. 句子的长短诗歌中的句子需要具有韵律感,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来营造节奏感。

2. 音节的重复音节的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歌的形式主义与结构分析

诗歌的形式主义与结构分析

诗歌的形式主义与结构分析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结构表达情感和思想。

其中形式主义和结构是诗歌创作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形式主义强调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使用,而结构则关注诗歌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本文将对诗歌的形式主义和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作者注重对诗歌的形式、语言和声音运用的追求。

形式主义认为诗歌的创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技巧,以达到对情感和思想的最佳表达。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形式主义手法:1. 韵律: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音节和音调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例如,古典诗歌中的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规定。

2. 押韵:押韵是指诗歌中相邻的词句末尾音节或音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押韵能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和语言节奏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其中的“尽”和“流”就是押韵。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相邻的句子或词语在音节和音调上的呼应和对比。

通过对仗的运用,诗歌能够达到平衡、对称和谐的效果。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中的“微闻孤馆响,若有人惊乘雾”,其中的“响”和“雾”、“孤”和“乘”就是对仗。

4. 映象:映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映象的运用,诗歌能够直观地给读者展示一种情景或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通过明月和霜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寂静。

二、结构分析结构是指诗歌中句子和段落的组织方式和排列顺序。

诗歌的结构分析涉及到诗篇的整体布局和内部构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1. 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指诗歌中句子和段落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思路的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顺序结构,诗歌能够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展示给读者,形成一个连贯的叙述。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按照历史的顺序讲述了杨贵妃的生平故事。

2. 对偶结构:对偶结构是指诗歌中句子或段落之间呈现反义、补充或对比的关系。

现代诗形式

现代诗形式

现代诗形式
现代诗的形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式:
1.自由诗:没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限制,诗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格律诗: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每行诗的音节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则。

3.散文诗:以散文的形式写成,没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要求,但具有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4.十四行诗:由十四行组成,通常分为两段或三段,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式要求。

5.自由体诗:没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限制,但通常具有自由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节奏感。

6.跨行句:一句话分成几行来表达,每行之间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7.歌谣: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通常具有轻松愉快的气氛和节奏感。

8.回文诗:正读倒读都可以通顺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9.排比体:由一系列并列的句子或段落组成,具有整齐划一的形式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10.阶梯式诗:每行诗的字数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形成一种阶梯式的结构。

这些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没有优劣之分。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表达需求选择适合的形式来创作现代诗。

诗歌结构篇

诗歌结构篇

过渡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上片赋赤壁壮观,下片缅怀英哲和自我抒情。上片 结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句束 上,“豪杰”句启下,住而不住,收而未尽,为下 片留出余地。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然后 再借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以触景 生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喜爱和家 乡的怀念,这种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是先描写 眼前的景物,接着抒发自己因这些景物而产生的 思想感情,这样能令全文结构更有条理,而且能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对比
•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 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 宋代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 人间自在啼。”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 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 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 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 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先情后景
• 《望江南》作者:李煜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总领全词,点明主 旨(先情)。后三句重现了在梦境中的昔日 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后景)。 表现了词人重温旧时帝王之梦的悲恨,同时 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这种悲愤的情感 被词人概括为一个“恨”字,表现了词人抱 恨终生的强烈情感。(类似开门见山)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小编收集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欢迎阅读。

诗歌的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1)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4)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古诗的六种结构方法

古诗的六种结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1、首尾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

古代诗歌中的八种结构特征

古代诗歌中的八种结构特征
4.情景分写: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又各有错综之妙。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
1.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先抑:为了张扬某种事物或人物,先把它(他)贬抑下去,制造悬念,形成波澜,突出某个事物、人物或某种思想的常见的表现手法:
3.前后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等。
7.画龙点睛: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点睛之笔如用在诗词的结尾,这种方法又常常称为“卒章显志”。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
8.起承转合: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一般来讲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
古代诗歌中的八种结构特征2009-03-18 11: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
常见出题方式
1,本诗某联在写法上的特点(还要回答的是这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2,本诗某联在结构上的特点
3,本诗首联或者本段本句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
1、先景后情
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

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

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

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

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再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

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2、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

诗经中许多文章都是重章叠句的手法。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的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在这样反复咏唱中,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3、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三段论的格式也是层层深入的,由小到中到大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

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

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

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

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