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湖北省黄石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湖北省黄石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7.(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龙豁口刘洪文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
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
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
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氅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
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
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
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视着苍茫的江面。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
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
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速度。
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
老赵头心里明白,咬咬牙,说:“干脆,走‘龙豁口’。
”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
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直向岸边延伸。
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
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
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角豁开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
雪诗试题及答案

雪诗试题及答案1. 雪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A. 春日花开B. 夏日炎炎C. 秋日丰收D. 冬日雪景答案:D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舟”和“独钓”分别代表了什么?A. 孤独与寂寞B. 热闹与喧嚣C. 繁华与忙碌D. 宁静与和谐答案:A3. 雪诗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春日赏花B. 夏日纳凉C. 秋日收获D. 冬夜归家答案:D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比喻了什么?A. 春天的花朵B. 冬天的雪花C. 秋天的果实D. 夏日的云彩答案:B5. 雪诗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念家乡B. 赞美自然C. 抒发壮志D. 感慨时光答案:B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胡天”指的是哪里?A. 江南B. 塞北C. 岭南D. 东海答案:B7. 雪诗中“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描述了什么场景?A. 狩猎B. 战争C. 旅行D. 农耕答案:B8.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的“梅”和“雪”分别象征着什么?A. 纯洁与坚韧B. 热情与冷漠C. 富贵与贫穷D. 智慧与愚昧答案:A9.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中的“万花纷谢”指的是什么?A. 春天的花朵凋谢B. 夏天的雷雨C. 秋天的落叶D. 冬天的雪花飘落答案:D10. “雪诗”中“寒梅点缀琼枝腻”中的“琼枝”是什么意思?A. 玉制的树枝B. 雪覆盖的树枝C. 冰雕的树枝D. 金属制的树枝答案:B。
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集2024及答案

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集2024及答案1. 千家诗的作者古人,是谁?答案:陆游2. 杜甫的诗《登高》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答案:春天的忧虑与苦闷3. 下面哪位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圣”?答案:杜甫4. 百家姓的作者是谁?答案:谢灵运5. 以下哪篇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a) 《长恨歌》b) 《钱塘湖春行》c) 《滕王阁序》d) 《江南逢李龟年》答案:d) 《江南逢李龟年》6. 请根据下面的《钱塘湖春行》片段,回答问题。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段诗描绘了什么场景?答案:归乡的艰难与困苦7. 下面哪位诗人是北宋时期的作家?答案:李清照8. 以下哪篇是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 《送元二使安西》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答案: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9. 鲁迅的散文作品《药》中,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鲁迅在医院见到的社会现象10. 请根据下面《春晓》的内容,回答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答案:春天清晨的生机与变化11. 下面哪一篇是苏轼的作品?a)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b) 《静夜思》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 《夜泊牛渚怀古》答案: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2. 孟浩然的作品《春晓》与《登鹳雀楼》表达了什么主题?答案:自然界的美与人生的短暂13. 以下哪一篇是王维的作品?a) 《绝句》b) 《饮酒》c) 《悯农》d) 《早发白帝城》答案:d) 《早发白帝城》14. 以下哪一篇是白居易的作品?a) 《春望》b) 《乌衣巷》c) 《秋夜寄邱员外》d) 《回乡偶书》答案:d) 《回乡偶书》15. 下面哪位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答案:李白以上是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集2024及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

篇一: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二: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三: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1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 .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颔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天鹅布封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
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
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
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
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波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
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 分) ①余挐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客此()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 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小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 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 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 分) 【小题 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 。
(不少于 2 联)(2 分) 答案【小题 1】①通“桡”,撑(船)。
②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尽力 ④客 居【小题 1】 D【小题 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 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 一样痴的人呢! 【小题 1】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 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小题 1】示例: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柴门闻犬吠,1/5风雪夜归人。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
1704-全国-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考真题及答案

1704-全国-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杂文《春末闲谈》谈论的主要问题是()(1分)A:家庭伦理B:社会文化C:妇女问题D:儿童教育2、散文《白马湖之冬》中体现出来的作家情绪是()(1分)A:哀伤忧郁B:处事泰然C:孤寂的绝望D:乐观开朗3、散文《吃瓜子》对国人嗑瓜子技能的娴熟所持的态度是()(1分)A:嘲讽B:认同C:赞美D:冷漠4、作品《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文体是()(1分)A:诗化小说B:报告文学C:闲适小品文D:话剧5、话剧《上海屋檐下》的结构方式是()(1分)A:陡转式B:蛛网式C:横截面式D:明暗双线式6、话剧《屈原》中逼迫太卜郑詹尹送毒酒给屈原喝的人物形象是()(1分) A:张仪B:上官靳尚C:南后D:宋玉7、评剧《花为媒》和京剧《三打陶三春》的作者是()(1分)A:吴祖光B:贺敬之C:路翎D:田间8、话剧《升官图》为了避免国民党当局的刁难,作者有意设置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分) A:民国初年B:抗战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清朝末年9、诗歌《采莲曲》描绘了采莲少女的劳动场景,诗人由此表达的情感是()(1分)A:向往平和宁静的生活B:直面冷酷的人生C:向往热闹喧嚣的生活D:向往火热的战斗人生10、下列诗句,最能体现辛笛诗歌创作“思想知觉化”特色的是()(1分)A:“人民呵,/在辽阔的大地之上,/巨人似的,/雄伟地站起”B:“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C:“将生命的茫茫,/脱卸与茫茫的烟水”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1、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的“志”指的是()(1分)A:《语丝》B:《论语》C:《小说月报》D:《新青年》12、散文《寄小读者(通讯七)》描绘湖光海景的艺术特点是()(1分)A:严肃的说教色彩B:浓郁的抒情色彩C:犀利的批判意味D:幽默的讽刺意味13、下列选项,体现了鲁迅绝望而又决然反抗精神的意象是()(1分)A:死火B:雷峰塔C:细腰蜂D:老马14、“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风雪夜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风雪夜归》阅读练习及答案《风雪夜归》阅读练习及答案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雪夜归(15分)①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
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
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③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
但一个也没有。
④只得叫门了。
她绕着墙走过去。
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
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
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
”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
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
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她也不叫他失望。
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⑤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
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
但她却怕极了。
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
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
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⑥她觉得很冷。
风雪夜归人阅读理解

风雪夜归人阅读理解风雪夜归人①一个腊月飞雪的黄昏,我带儿子回老家,车子在马路上行使,透过窗子可以看见辽阔原野上被白雪覆盖的房屋和村庄,还有孤独的大树在冷风中惆怅。
②坐在身旁的儿子兴奋地说,真是太美了,他想到雪原上去——在那儿开心地奔跑、打雪仗儿、用谷粒捕鸟……我听了说,30年前,我曾经在那片雪原之上走了一夜,那时的雪原没有公路,完全是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
儿子疑惑地望着我。
③于是我告诉他,30年前也是一个腊月飞雪的黄昏,少年的我从一所中专学校放假回家,因为车子在下午5点就到达了终点站,我必须走50公里小路的那片雪原后,才能回到家中。
如果我花2元钱在停车的县城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再往家赶,完全就可以不走那片令人恐惧的雪原夜路。
可是因为囊中羞涩,又想赶快回家见到重病在床的父亲,就毫不犹豫地背起沉重的包裹拔腿上路了。
④那一夜我在雪原上走迷路了,弯曲泥泞的小路,飞雪阴冷的寒气,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啸风声,一切让我痛苦而又后悔不已。
我想,如果我有钱就会住在饭馆里,就会吃上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饺子,喝腊月里驱逐寒气的甜姜汤,然后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然入梦。
可是走在雪原上的我,只有高一脚低一脚的蹒跚脚步,只有腊月归家的迫切愿望和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恐慌心灵。
我不敢哭出声来,因为怕引来狼和其他什么动物。
我也不敢大声呼喊,虽然呼喊可以壮胆热身,可是我怕喊声也会招惹雪原之上的杀机和灾难。
⑤终于我再也走不动了,在一间无人的破庙里歇下脚,屋外的院落里有一枝腊梅正开出花儿——馨香四溢。
我搂紧身上包裹,因为包裹里装着带回家给父亲吃的茶叶、米酒、笋干、腊肉……这是我从一学期的生活费里节省下来的钱买的。
那时我每月的菜饭票只有11元,每餐只吃5分钱一小碗的萝卜或冬瓜,有时连1角钱一碗的青菜也舍不得吃,更不用说买鱼吃肉了。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父亲见到我带给他的“年货”时,内心会感到欣慰无比。
⑥我在旧庙的草堆上睡熟了。
当我冻醒之后,全身发热高烧,我立刻吓得起身在屋里跑步,并力图让身体恢复正常……欣喜的是第二天凌晨很快到来了,我立刻背着包衷坚定地重新出发...⑦今天,我与儿子又走在腊月回家的飞雪原野之上——如今有了宽阔的马路,还有轻松奔驰的豪华轿车,儿子是不会有我经历的那一段人生艰难感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二: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三: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1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尾句“风雪夜归人中的“人 .有人理解为客人.有人理解为主人.你怎样理解?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颔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天鹅布封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
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
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
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
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波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
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
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藏到灯芯草丛里,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欢喜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寄居之处的主人)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
古人描写的那些和鸣锵锵的天鹅,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喑哑的天鹅做蓝本的。
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
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就有充分自由的音调。
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告别。
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
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歌。
这个传说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根本不愿意怀疑它。
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
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
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文章画线句“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中,(1)“天生的美质”指什么?(2)“自由的美德”指什么?试以简洁的语言回答。
(4分)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内容,谈谈作者对天鹅的歌声有何评价。
(5分)文章通篇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刻画天鹅?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第二段以工细之笔描绘天鹅的航行英姿,如在眼前;第四段中通过对比“野天鹅”与“我们的鸣禽”的叫声,凸现了前者的特点。
b、作者心中有爱,笔端含情,不仅描摹了天鹅“天生的美质”,更表屯它“自由的美德”,使全文情景交融,情理交汇。
c、本文结尾一节情文并茂,天鹅的临终绝唱哀婉凄怆,深沉动人,曾经打动了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者,也成了文学艺术史上传诵不绝的佳话。
d、作者先虚后实写,形神结合、细腻生动地刻画了美丽而又温和的天鹅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天鹅的礼赞之情。
e、文章两次引用神话传说,巧妙点染,使天鹅不同凡俗的形象有所附丽,焕然生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李汉荣我理解,所谓写作者,就是内心里漾溢着丰沛的诗意又善于领略诗意、内心里充盈着美感又善于发现美感的人。
写作,就是呈现诗意和美感的一种方式。
诗意和美感,在每一个人的天性和情感里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显或隐地存在着。
人,活在天地间,活在万物的怀抱中,活在无限苍茫神秘的宇宙中,也活在文化和历史中,活在对已知事物的感受中,也活在对未知领域的想象中,活在对生的感恩对爱的感动里,有时也活在对死的遐想中。
哲人说:活出意义来。
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想,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当然,人活着,还有责任、义务、道德和事业。
但我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感到诗意和美感的时刻,那些令我们陶醉、沉浸、升华的时刻,那些让我们变得纯洁、高尚、美好的事物,常常让我们感到活着的珍贵和可爱,每每在这时候,我们会感到活着的意味和意义。
人生的最高欣慰和快乐,不是在物质的追逐和满足中能够获得的。
人,不过一百来斤的重量,在无穷宇宙面前无疑极其渺小,对物质的享用终归有限,而且,人在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刻,并不是人“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能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发现了生存的诗意和美感。
诗意何处寻?美感何处寻?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这里的“造化”即是大自然,“心源”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妨把无边的大自然叫做“外宇宙”,把无边的内心叫做“内宇宙”。
诗意和审美,即来自人的“内宇宙”和“外宇宙”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时刻。
我凝视静夜的星空,星空也凝视我,星空也进入了我的内心,有限的我与无限的宇宙星空融为一体,我常常被一种“无限感”所震撼,这个时刻,我感到我与万物同在。
与永恒同在,我的内心变得澄明浩瀚无际无涯。
我的一本诗集《驶向星空》就记录了我的这些体验。
我常常漫步于山间、田野、林中、水畔,有时就静坐在溪水边或仰躺在树林里,看白云倒映于水面,耐心地洗涤着它们各种样式的衣衫,我的心也变得清洁透明;我从瀑布的声浪里感受到一种壮烈的情怀;我从野画眉、布谷鸟的叫声里学到一种说话和写作的方式。
这就是:率真和自然。
我喜爱一切鸟,我觉得鸟语是值得推广的“世界语”;我爱青山,尤其是雨后的青山。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两句词说出了我对青山的感觉。
他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我爱白雪,我爱虹,我爱夜空中的月亮,我爱蜻蜒和蝴蝶,它们是花和草的知音和伴侣,它们款款的影子,出没在大自然,也出没在古今中外的诗文里;我爱动物,牛马羊狗猫松鼠,世上没有卑*的动物,你仔细注视,会发现它们的体态神情是那样美那样和谐,而它们目光中的忧郁和感伤,又令人同情,我常常痴想着,它们能与我交流一点什么,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命运的看法;我爱一切植物,植物以它们无尽的绿色和果实美化了这个世界,也喂养了这个世界,我写过许多关于自然界的散文和诗歌(包括《山中访友》等等),当我写自然界的任何事物的时候,内心里总是充满感动和感恩,一片落叶也会在我笔下呈现它亲切细密的脉纹,我像是看到了大自然的隐秘手相,甚至,一片雪,一声虫鸣。
一阵雨打玻璃的声音,都会在我心底溅起情感的涟漪,我总是努力用语言挽留这些微妙的、深切的、诗意的时刻。
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便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深深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写作就是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诉说和万物诉说。
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的动人的表情和语调,就这样,(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
每当这时候,我感动,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语文学习》2005年第2期).根据文意,指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4分)(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
.文中作者说“在对痛苦的感受和承担中”,人们会“发现世界的悲剧本质和生命的悲剧美”。
这里的“悲剧美”指的是什么?(请分条简答)(6分).结合全文看,作者认为“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6分).作者在文中说,“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你是否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为什么?(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释】: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26.“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答:27.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6分)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11分)送郑侍御谪闽中⑴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
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
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
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
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
⑶大都:大概。
27.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28.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5分)篇四: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篇五:风雪夜归人阅读答案风雪中的生命救援,2015年江门边检站官兵图片,风雪夜中的一盏灯阅读答案,2015生命安全与救援作业,风雪夜归人话剧视频,生命安全与救援答案风雪中的生命救援时间:2016年01月07日05:19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原标题:风雪中的生命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