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的情感特征

合集下载

试论音乐形象的情感性

试论音乐形象的情感性
情感性进行 了一 系列的探 讨 ,希望能为广 大的相 关工作 者提供 一些参
考依据。
三 、如 何在 音 乐教 育 中贯 穿情 感教 育 ( 一 )在音 乐 中融 入故 事

关键词 :音 乐;形 象;情 感性 ;情 绪;教 学
般情 况 下 ,写 实音 乐 除 了具 有一 定 的情 感性 ,还 具有 一些
( 一)音乐 本体 的 原因
音 乐 本 体 是 由旋 律 、节 奏 、乐 器 等 因素 所 构 成 的 , 同 时 ,
由于音 乐 对 实际 生活 的 真实 图 景反 映是 通 过一 个 看不 见 的过 程来 演 唱 ,充 分 体会 里 面蕴 含 的情感 。或 者在 欣 赏 《 音乐 之 声 》的 时 完 成 的 。比如 贝多芬 的 《 田园 交响 曲》 《 第 五 交 响 曲》 等音 乐作 候 ,可 以让 学生 们 上 台表演 里 面 的角色 ,这样 就 能够 促 使学 生 更 品 ,听 众 都只 能在 音 乐 的引 导 下通 过想 象 去感 觉和 把 握 , 因为音 深 的理 解其 中的情 感 了。
了人 们 抒发情 感 的重 要方 式 。 为什 么音 乐形象 会产 生情 感 性


以被 充分 的利 用 到课 堂 上 。这样 不 但 能够 培养 学 生 的情 感 ,还 能 够 提高 他们 的 形象 思维 能力 。
( 二 )引 导学 生进行 即 兴 的表演
音 乐 形 象 的 情 感 性 ,是 其 自身 的一 大 特 点 , 同 时也 是 吸 引 听众 的重 要原 因 ,笔 者分 析 和探 讨 了音 乐形 象 的情 感 性 ,具 体如
下。
大 部 分 学 生 都 对 音乐 很 感 兴趣 , 因此 在 上 音 乐课 的 时候 会 比较 的活 跃 ,教 师可 以充分 的利 用 这一 个特 点 ,让学 生 在音 乐 学 习 中进 行 即 兴表 演 。这 样就 能够 提 高他 们 的积 极 性和 学 习兴 趣 。 比如在 学 习 音乐 《 歌唱 祖 国》 的 时候 ,教 师 可 以让学 生 上 台进行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论文关键词:音乐情感心理学认知体现论文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

随着心理学的诞生,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情感的研究逐渐趋向一种科学化、实证化的描述和解释。

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等众多学者的联盟,音乐情感的研究呈现了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局面,这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文章对音乐情感在我国的研究状况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并提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的相关见解。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乐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曰"乐者(快)乐也"。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

缺少它,就会元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或者会使人心理健康不全面,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寿命。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一听即逝,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

并不从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只是在人们心灵上、感情上,会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更不是道德信条背诵记忆的载体。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

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

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音乐的情绪与情感

音乐的情绪与情感

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是一种独特而又美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音符的组合和旋律的流动,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绪和情感。

无论是欢乐、悲伤、愤怒还是平静,音乐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感受和体验。

本文将探讨音乐如何通过其独特之处,激发人们的情绪与情感。

首先,音乐的调性和节奏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调性的音乐,如大调和小调,往往能够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

大调音乐往往给人以欢快、乐观的感觉,使人放松愉悦;而小调音乐却常常让人陷入沉思、忧伤的情绪之中,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此外,音乐的节奏亦是直接影响情绪的一大要素。

快速的节奏会让人感到兴奋、激动,而缓慢抑扬的节奏则会使人进入一种深沉的思考状态。

因此,音乐的调性和节奏巧妙地操控着人们的情绪,成为了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其次,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传递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通过音符间的跳跃与和谐,传递出人们无法言喻的情感。

比如,高昂激越的音乐旋律常常会让人们感到欢乐和兴奋,像是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柔美舒缓的旋律则能够唤起人们的温情和浪漫情感。

同时,音乐中的歌词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通过歌词的文字表达,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产生共鸣,共同体验其中的情感。

因此,音乐的旋律和歌词携手合作,成为了情感共鸣的桥梁,让人们在音乐的世界中得到情感的宣泄与滋养。

再次,音乐的情感传递还离不开表演者的情感投入与演绎技巧。

音乐家和歌手的情感投入是音乐能够传递情感的关键。

他们通过自己的情绪体验和理解,将音乐无声的情感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观众,引发共鸣。

艺术家的演绎技巧也是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音乐的精准掌握、独特的演绎方式以及声音的运用,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使观众感受到音乐魅力的同时,亲身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变化。

最后,音乐在情绪和情感表达中具有独特的沟通力量。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音乐作为一种共通的语言,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同时又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

音乐具有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音乐艺术在给人们提供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既有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同时又有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标签:音乐艺术审美特征想象性情感性时间性流动性从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形态,是以声响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

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验。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性情,美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

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声音。

正式由于这种特殊性,音乐艺术在具有了一般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下,又具有了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一、音乐艺术中的想象性审美特征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

音乐艺术并不是以单纯模仿自然界音响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对音乐有规律、有组织的排列,演奏出流畅的旋律,给予接受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呈现出一个充满自由想象的灵性世界。

音乐总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这些具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从而产生一系列生动的联系和想象,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反应,产生共振。

同时,音乐的情感内涵又存在着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音乐想象的来源应该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因此,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够在人的内心深处唤起具有一定情感的意象,来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听众或欣赏者才可以运用听觉去感受这些特定的情感。

例如喜怒哀乐等。

当这些情感元素与欣赏者或是听众原有生活中的经历相关,重新再现音乐意象使欣赏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所以这种感情便在欣赏者或是听众的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于是主体便产生了感动。

音乐的情感特征

音乐的情感特征

论音乐的情感特征音乐的情感是为音乐所特有的、艺术化了的人类情感,它蕴含于音乐之中,通常人们都能够体会到音乐中情感的存在,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音乐,会产生不同的微妙的感受,这与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

音乐所谓的情感特征,是由于在人们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从而被人们所感受与描绘的。

例如贝多芬的第五运交响曲,饱经风雨的人在听到前面强有力的敲击后,会感受到命运在敲门,想起自己曾经对命运的斗争与反抗。

命运交响曲会带着他们不屈的力量,如同贝多芬本人想通过音乐传达的同命运做斗争的情感,扼住命运的咽喉。

倘或让一个仍处天真烂漫的孩童去感受这首命运交响曲,对他来说,无非是声响的大小和音乐的节奏感强弱罢了。

情感在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

”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也指出:“音乐是不假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

”音乐传达的情感是它的灵魂,是沟通作曲家与听众的桥梁,是音乐魅力之所在。

它不受任何民族、语言、文化的限制,直接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

音乐,同样表达着喜怒哀乐,如同一个情感细腻的少女,轻轻的来到我们身边,我们欣赏着她,陶醉其中,继而进入特定的音乐情感世界,在那里独享自我的盛宴。

有些音乐,我们可能会被它的外在修饰所影响,比如说歌词,从而产生歌词所要表达的特定情感,而不是通过音乐本身独特的旋律,或快或慢,或激昂或低沉,来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

那些靠外在修饰引起人们共鸣的音乐,并不能长久的捕捉住人们的心灵,因为旋律是内在的音乐气质,旋律不变,歌词却可以被篡改。

歌词改了,那些所谓的情感,也就没有立足点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音乐中的旋律,看它的百般变化,千般妩媚,让它们跳动的灵魂带给我们心灵的共振。

比如说轻音乐,它们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情感上的愉悦,更是心灵上的抚慰与问候。

在忙绿的现代社会,去听听那些缓缓的,流淌在心尖的旋律,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忘却的生活的享受,这也算是音乐表达的情感对我们的提醒和祝福了。

试论音乐艺术中的情感因素

试论音乐艺术中的情感因素
心境 。二 胡 曲《 泉映 月 》 所 以成 为 千古绝 唱 , 是 因为 阿炳 把 人生 的苦难 、 坷 、 屈 的情 感 , 人 到 乐 二 之 那 坎 不 融 曲委 婉 、 凉 , 悲 又时而激 昂的旋律 中 。虽然 , 们无法 与作 曲家 进行 交 流 对话 , 我 电无 法 进 入 他 们 当时 的 情绪 、
音 乐 是 以怎 样 不 同 的声音 表 达 出 哀 、 、 、 、 、 等六 种 不 同 的心情 。著名 的文 学家托 尔斯泰 说 :音 乐 乐 喜 怒 敬 爱 “ 是人类 感情 的速 记 ” 。伟大 的革命 导 师恩格斯认 为音 乐 “ 人类 感 情 中最 崇 高 和最 神 圣 的东 西 , 把 即最 隐 深 的
接 呼 唤 和激 发 的是 情 感 与意 志 。 音 乐是 情 感 艺 术 , 达情 感 是 音 乐 艺 术 最 基 本 的表 现 功能 , 音 乐 的灵 表 是
魂 。离 开 了情感 的体 验 与抒 发 、 知 与表 现也 就不 是 音 乐 了 。 感 早 在两 千 多年 前 , 国古代 乐论 《 我 乐记 》 已经 提 出 “ 音 之 起 , 就 凡 由人 心 生 也 ” 看 法 ,1P1 捕 绘 的  ̄ l (0 并
音 乐 是人 类 社会 生 活 的反 映 , 同时 , 音乐 的 内容 又 充满 情感 与 意 志 。它 承担 着 传递 社会 信 息 与交 流 情
感体 验 的职能 。音 乐实 践 的 三大 环节 , 即创作 —— 表演 —— 欣 赏 , 离不 开人 的心 理活 动 。情 感指 的就 是 都
人 的喜 怒 哀乐 等 心 理活 动 , 人对 客 观事 物 的态 度 的一 种反 映 。人 的情感 是 非常 复 杂 的 , 时 很难 用 语 言 是 有维普资讯 Nhomakorabea第2 4卷

音乐风格知识:情歌的曲风和情感表现

音乐风格知识:情歌的曲风和情感表现

音乐风格知识:情歌的曲风和情感表现在音乐世界中,情歌是充满着感性的一种曲风,它通过温情脉脉的歌词和柔和的旋律,表达出深深的情感和爱意。

无论是在古代抒情诗歌中,还是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情歌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引导着人们去探索对爱的渴望和期望。

情歌的曲风非常多样,从民谣到流行,从摇滚到爵士,每一种情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但无论哪种曲风,情歌的表现形式都是以感性和柔和为主要特征的。

它通过独特的旋律和柔美的歌声,来渲染出深深的情感和爱意。

例如,轻柔的吉他和婉转的歌声,经典的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中浓浓的含糊之情,都是情歌经典曲目中的一个缩影。

除了曲风特点外,情歌的情感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情歌要想打动人心,就需要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和真挚的爱意,这需要歌手有出色的表现力和情感魅力来诠释和演绎。

在情歌中,最常表现的情感是爱,它包括浪漫的初恋、深沉的爱情,以及中年夫妇之间的感情等。

无论哪种情感,情歌都可以通过灵魂般的唱腔和真挚的情感来表现出来,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魅力。

此外,情歌的歌词也非常重要。

歌词是情歌中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它需要表达出深深的情感和浓浓的爱意,同时也需要具有感染力,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歌手的情感。

在情歌的歌词中,经典的爱情词汇和比喻是非常常见的,例如“你是我的唯一”、“你是我心中的眼眸”等表达方式。

这些歌词中透露出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爱意,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情歌所传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情歌作为一种充满着感性的曲风,一直是音乐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情歌都扮演着表达情感和渴望的重要角色。

情歌的曲风和情感表达非常多样,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表现出深深的情感和浓浓的爱意,这也是情歌永不过时的魅力所在。

在人们的生活中,情歌可以带来一种温馨的感觉,让人们感受到爱和幸福的力量,这也是情歌的一种魅力。

音乐情感的论文

音乐情感的论文

音乐情感的论文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各种情感的涌动。

无论是欢快的旋律,还是悲伤的音符,音乐都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探讨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情感。

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类大脑中的感情中枢,引发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与作曲家和演奏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可能是欢乐、悲伤、愤怒、宁静等等,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音符组合都能激发出不同的情绪。

首先,音乐能够引发愉悦和快乐的情感。

快节奏、欢快的音符和和谐的旋律往往能够让人产生愉悦和快乐的感受。

比如,欢快的乐曲常用于庆祝和喜庆的场合,能够增加人们的兴奋和愉悦感。

这是因为这类音乐会刺激人的大脑释放多巴胺等愉悦激素,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

其次,音乐也能够引发悲伤和沉思的情感。

慢节奏、低沉的音符和忧郁的旋律常常能够抓住人们的情感,并触动心灵深处的悲伤和痛苦。

哀悼音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能够让人们回忆起逝去的亲人和失去的机会,引发内心的伤感和思考。

此外,音乐还能够引发其他情感,比如愤怒、宁静、恐惧等等。

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都能够激发不同的情绪。

比如摇滚音乐通常带有强烈的节奏和充满力量的吉他,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愤怒和激情。

而古典音乐则常常以宁静和舒缓的旋律为主,能够让人放松心情,平静思绪。

那么,为什么音乐有如此强大的情感触动力呢?这是因为音乐与人类的情感中枢有着紧密的联系。

大脑中的情感中枢负责处理和产生情感。

当人们欣赏音乐时,这些情感中枢会对音乐中的声音和旋律进行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此外,音乐还能够通过共振的方式与人类的情感产生共鸣。

作曲家通过选择合适的音符和旋律,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听众,引发共鸣和情感共振。

不仅如此,音乐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快乐激素,增加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音乐也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音乐的情感特征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意志的载体,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音乐家、哲学家和美学家都将其视为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

正象黑格尔所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

”但是,由于音乐在反映现实的具体性上受到限制,在音乐审美中人们会对音乐情感有不同理解。

在以往的探讨中,我们一方面肯定了情感交流在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对音乐情感的狭隘理解。

为了探求对音乐情感科学、客观的把握,重视对音乐情感特征的研究是当前音乐美学研究切实要做的事情。

音乐情感的基本特征作为人类思想意志的表达,音乐的情感以音乐艺术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人类内在生命的运动和无限深厚的精神内涵,对于其存在的意义来说,这种情感应当是典型的、概括性的,并且是易感的。

一、音乐情感的典型性我们这里所说的典型是指作曲家在表现情感时,要选取那些在现实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情感“素材”。

这就要求作曲家对于特定环境下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方式同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人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而他体验的必须更加深刻、更加细腻、更加强烈,并且能够对以往的情感表现模式有所突破,创造性的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其音乐的情感内容。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一个突出的典范,它之所以能够堪称为交响音乐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原因不仅在于它蕴含了贝多芬从法国大革命中所感悟到的精神情感,更在于他全新创作风格的运用。

二、音乐情感的概括性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特殊物质材料—声音,具有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特点,它不能象语言那样直接表达概念,也不能象造型性艺术那样为我们提供视觉的表象,这就决定了音乐情感的表现要具备高度的、非具体的概括性,我们所了解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多义性和不确切性,就是随着这种非具体的高度概括性产生的,〔收稿日期]2004一10一21I作者简介l甘露(1975一),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叫In.日11口日皿少皿.期(总第67期)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JOURNALOFJILINCOLI‘EGEOFTHEAR〕,S·ForumofAeademyNo.42004(V ol67)但这也因此使得音乐的情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从而为听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音乐情感的易感性音乐的情感要想实现其价值体现,需要让审美者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音乐的情感要在欣赏者的情感世界中找到一个与之相通的交汇点,这个交汇点越是广阔、交汇面咬合得越是牢靠,音乐的情感也就越是容易被感觉得到。

并且,通过这种交汇、碰撞能使欣赏者为之感动,从而令其自身的情感在内心不断扩散开来,最终引起情感的共鸣。

音乐情感的表现特征我们知道,音乐艺术以其特有的语言方式向我们传达着情感的内涵,那么他所表现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感呢?一、音乐的情感并非自我表现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都不能不是受自己的思想情感支配的,但这种情感并不是如勋伯格所说的是为了“表现自己”(勋伯格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

当然,音乐能够明显地带来生理上的反应,但生理的规律不是艺术的规律,音乐艺术并非一般的情绪发泄或心情外化,人们对情感的自然宣泄完全可以通过喜、怒、哀、乐来直接表达,这远比借助音乐来得更为具体和强烈,那些个人的、暂时的、个别的情感是不能等同于作曲家蕴含于作品中的那种高尚的、恒久的、富有感染力的情感的。

“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超越个人范围的,是作曲家所理解的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而并非主宰着他情感的征兆性表现。

也就是说,这种情感并不“一定”是作曲家亲身经历的,而是他经过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及想象而产生与获得的,表现着他对于所谓“内在生命”的理解。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枪)》末乐章中的抑郁和悲哀绝不是柴科夫斯基个人情感的孤立表现(尽管柴科夫斯基生命最后几年的个人生活体验直接影响了《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而是通过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感受,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叶所有苦苦思索人生意义和社会前途而又不得其解的、孤独失望的俄国知识分子发自心底的声音。

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生动而强烈地表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蕴藏在这种情感表现中的深刻的思想性。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音乐的情感绝非勋伯格主张的自我表现,而是表现着作曲家的情感想象。

对于作曲家来说,音乐是一种符号形式,通过音乐,他可以了解并表现人类的情感状态。

二、音乐的情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

音乐所表达的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本性,它潜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

音乐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和传达着人类情感的本质特征,音乐的真正价值也正在于此。

20世纪情感语言理论的倡导者戴里克·库克(De巧ekeooke)指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常常产生的那种并非由重要的诱因而引起的,存在于心灵表层的情感,而是那种深刻的、持久的、意味深长的情感,它存在于人们意识的深层。

”在这里,库克所说的“那种深刻的、持久的、意味深长的情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扎根于作曲家下意识之中的情感,它不是表面的日常生活的反映,而是作曲家深刻的、持久的自我情感世界的表达,是其基本人生观的反映;第二层含义是指对于作品来说,这种情感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通过音乐作品,能将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识表现出来,这种潜意识中的思想意志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

例如:我们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悲剧性,也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常常体验到的某些东西,尽管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已经找到了同柴科夫斯基完全不同的解决方式。

同库克一样,德国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阿图尔·叔本华(Arthursehopenhauer)的高明之处也在于指出了音乐是表现带普遍性、本质性情感和精神的艺术。

他说:“音乐决不是表现着现象,而只是表现一切现象的内在本质,一切现象的自在本身,只是表现着意志本身。

因此音乐不是表现这个或那个个别的,一定的快乐,这个或那个抑郁、痛苦、惊怖、快乐、高兴或心神的宁静,而是表示欢愉、抑郁、痛苦、惊怖、快乐、高兴,心神宁静等自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抽象的、一般的表示这些情感的本质上的东西,不带任何掺杂物,所以也不表示导致这些情感的动机,然而在这抽出的精华中,我们还是充分地领会到这些情感。

”他还说:“音乐不是现象的,或正确一些说,不是意志恰如其分的客观的写照,而直接是意志自身的写照。

所以对世界上一切形而下的来说,音乐表现着形而上的,对一切现象来说,音乐表现着自在之物。

”尽管库克的情感语言理论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都各自存在着局限和不足,但是他们所认同的音乐所表达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的理论,对于音乐的情感特征的研究来说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

此外,音乐所表现的普遍的人类情感同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情感本身不是凭主观臆断产生的,它是具有特定世界观和生活经历的人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反映的产物,这种情感一经进入艺术便抽掉了具体内容,成为呈现着人类内心生活的情感生命。

进一步说,音乐在反映人类思想意识和生活现实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间接的。

由于音乐采用的是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声音手段,决定了它不能象语言那样直接表达明确的概念,也不能象造型艺术一样为我们直接地提供视觉的因素,但它可以通过感情的流露,间接地反映支配这种感口破破百醛〕口..口..期(总第67期)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JOURNALOFJILINCOLLEGEOFTHEABTS·ForumofAeadeITlyNo.42004(V ol.67)情的思想意识。

我们知道,《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对法国大革命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思索、判断,溶人了他深刻的情感体验而成就的作品,然而我们在听这首乐曲时所体验到的那种英雄人物高尚的、强有力的情感,并没有在想象中把我们引到拿破仑身上去。

由此可见,音乐的情感是源自现实在作曲家心理中的折射,是他对感觉到的事物的本质的洞察,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事物和事件本身,而是事物和事件的感情色调—正如迈尔所说:“音乐,在伟大的作曲家笔下,用纯属他个人的表现方法最完善地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感情。

”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语言”,原因就在于此。

想象的作用“情感原本就以某种方式蕴含在每一种想象形式之中”。

想象是音乐的情感得以产生、表现,以及被听众所接受的重要媒介。

想象是人类思维所具有的基本能力,音乐艺术恰恰是借助这种能力产生出来的,而当音乐被创作出来之后,它又反过来直接作用于想象力,音乐和想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通过想象(当然还包括娴熟的创作技巧和技能)将凝聚于内心深处的客体的运动形态,以及人类的情感动态转化成音响的动态结构,从而实现了从心灵表象到纯粹精神的高度的飞跃。

当然,作曲家的想象并非凭空、随意产生的,而是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的。

其想象的源泉来自于作曲家对现实生活和对于艺术的体验、生活阅历、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历史经验都在空间上(指其存在的空间)为作曲家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后作曲家又运用他丰富的艺术经验,将其选择、提炼、优化、组合,通过技术和创造性的想象力,把这些杂多的情感的思绪统一于其音乐形式之中,从而赋予有限的音乐以无限的情感生命。

贝多芬创作的《热情奏鸣曲》时的想象力正是源于他的生活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而他赋予《田园交响曲》的想象力则源于他与大自然的广泛接触。

其次,在音乐表演中,想象在表演者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表情达意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表演者把音乐作品包含的情感思想传达给了听众。

在这里,表演者所面对的是已经蕴含了音乐情感的音乐作品,他所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怎样正确诊释作品的内涵,另外就是如何将这种内涵于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问题的解决是清楚的,除了要求表演者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艺以外,还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首先表演者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意义有所了解、领悟和把握,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才能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想象,将自身的情感投人到音乐的意境中去,最终实现其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的转化。

这样做的同时,还能够使表演者运用这种自身的富于感染力的想象激发起听众的想象力。

最后,在音乐欣赏中,听众能否领悟和把握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要依靠想象得以实现,通过想象,能使音乐情感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