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进展_史亚鹏

合集下载

交联剂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交联剂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交联剂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交联剂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交联剂在提高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应用潜力。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交联剂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能,这对于提高材料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是一种常用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加工性能、较低的成本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品、汽车零部件以及航空航天领域。

然而,普通的聚丙烯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耐热性能较差,不能满足一些特殊工业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2. 交联剂的作用机理交联剂是一种可以使聚合物分子发生交联反应的化学物质,通过交联反应,可以增强聚合物的三维网络结构,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具体而言,交联剂可以与聚合物链上的活性官能团相互作用,形成交联点,从而将分散的聚合物链连接在一起。

交联剂的添加可以增加材料的交联密度,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并改善材料的耐热性能。

3. 实验设计与方法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常用的聚丙烯作为基体材料,并选取了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进行实验。

首先,通过压片法制备出不同配方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热稳定性测试。

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的测量,热稳定性测试通过热重分析仪测定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4.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交联剂可以明显改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首先,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交联剂的添加可以增加材料的交联密度,增强聚合物链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另外,热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交联剂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表明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了改善。

5. 影响因素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交联剂的类型和用量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围绕纺织与服装行业中胶粘剂的有效应用展开研究。

在探讨了胶粘剂在该行业中的重要性,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介绍了纺织品和服装行业中胶粘剂的常见应用、胶粘剂选择与性能要求,以及胶粘剂在纺织品生产和服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结尾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启示,并展望了纺织与服装行业胶粘剂应用研究的未来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纺织与服装行业胶粘剂的应用现状和潜在发展空间,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纺织与服装行业、胶粘剂、应用研究、选择与性能要求、发展方向、启示、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辅助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连接、固定、密封等关键作用。

纺织品和服装行业需要使用胶粘剂来将不同材料或部件粘合在一起,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胶粘剂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升产品的抗拉强度和耐久性,使得产品更加坚固耐用。

胶粘剂的使用还能够实现设计上的更多可能性,例如在服装设计中使用胶粘剂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造型和结构。

由此可见,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工艺上,更体现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维护上。

研究如何有效应用胶粘剂至关重要,可以为行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胶粘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重要材料,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纺织与服装行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对胶粘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市场上的胶粘剂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如何选择合适的胶粘剂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纺织品和服装行业中常见的应用胶粘剂包括纺织品的粘接、缝纫、烫接等。

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应用

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应用

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应用1、用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抗皱整理;2、在装饰织物硬挺整理中,用于提高硬度和耐久牢度;3、在涂料印花色浆中,用于改善涂料印花的摩擦牢度;4、用于羊毛的处置,可给予纤维防毡缩性能;5、在纤维改性中,增强纤维与染料的反映性,形成共价键结合,达到提高染色牢度的目的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分类:1、酰胺-甲醛类交联剂——抗皱剂为了改善纺织品的抗皱性,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采纳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主若是通太高温焙烘,在织物上形成网状缩聚物并沉积于纤维中,很少与纤维素羟基发生交联,其工作液不稳固,分子质量会越聚越大,溶液的粘度也愈来愈大,抗皱成效不睬想。

随后显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联剂-二羟甲基乙烯脲(DMEU),其分子上含有2个N-羟甲基(反映性基团),可使纤维大分子取得较好的交联。

其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固性,整理产品的抗皱性、耐洗性均有明显提高。

在DMEU以后,显现了一系列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常被称为2D树脂)。

这种交联剂贮存性能稳固,交联成效理想,同时制备原料易患、操作简便、本钱低廉,至今仍大量用于织物免烫整理。

此类交联剂最大的缺点是在生产、贮存进程中和经其处置后的织物在服用进程中会释放出甲醛,而甲醛是被疑心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

为了降低2D树脂的甲醛释放量,人们将2D树脂分子中的羟甲基用醇类化合物(如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多元醇等)进行醚化,醚化树脂尽管降低了甲醛释放量,提高了耐久性,减轻了吸氯、氯损和泛黄现象,但醚化树脂的活性低于2D树脂,使抗皱和耐久压烫品级降低。

2、脲醛类交联剂——硬挺整理剂脲醛树脂作为硬挺整理剂,由于其具有原料易患、本钱低廉、颜色浅、固化速度快和整理后织物硬挺度高等优势而被普遍应用,但经其整理的织物存在手感粗糙、弹性差、缩水率大、耐洗牢度差、耐滚水性差、整理剂贮存稳固性差等缺点,尤其是游离甲醛含量超标,对生产者和利用者的损害较大。

纺织交联剂

纺织交联剂

纺织交联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制剂,主要用于纺织品的后期处理,使其具备更加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染色性能。

以下是关于纺织交联剂的600字回答:一、定义与作用纺织交联剂是一种用于纺织品后处理的化学制剂,其主要作用是在纺织品纤维之间形成交联,增强纤维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纺织品的牢度、硬度和抗皱性能等。

通过交联处理,可以使纺织品在洗涤、摩擦和穿着过程中保持更好的稳定性。

二、种类与特点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纺织交联剂的种类也各不相同。

常见的纺织交联剂包括氨基交联剂、有机锡交联剂等。

不同类型的交联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例如,氨基交联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候性,适用于棉、麻等天然纤维的交联处理;有机锡交联剂则适用于涤纶、尼龙等合成纤维的交联处理。

三、应用领域与工艺流程纺织交联剂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的各个领域,如针织、机织、染整等。

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如浸轧、烘干、定型等。

通过这些工艺流程,可以使纺织品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得到改善。

四、环保与安全纺织交联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环保与安全问题。

首先,应选择环保型交联剂,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交联剂。

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此外,在处理废旧纺织品时,也应考虑环保问题,避免随意丢弃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纺织交联剂行业也面临着绿色化、环保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人们期待开发出更加环保、高效的纺织交联剂,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市场对高质量纺织品的需求。

此外,随着新型纤维材料的不断涌现,纺织交联剂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

总之,纺织交联剂在纺织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发展趋势也十分明朗。

交联剂对聚乙烯醇溶液粘度的影响

交联剂对聚乙烯醇溶液粘度的影响

交联剂对聚乙烯醇溶液粘度的影响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简称PVA)是一种常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溶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特点。

在很多领域,如医药、纺织、涂料和建筑等,PVA被广泛应用。

然而,PVA在水溶液中的粘度常常过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中的使用。

为了改善PVA溶液的流动性,研究者们开始尝试使用交联剂来改变PVA溶液的粘度。

交联剂是一种能够在聚合物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的物质。

通过引入交联剂,可以改变聚合物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从而影响溶液的流动性。

对于PVA溶液而言,交联剂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粘度特性。

在PVA溶液中,交联剂的引入可以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交联结构的形成会增加溶液的粘度,使溶液变得更加粘稠。

这是因为交联结构可以阻碍聚合物分子的自由运动,导致聚合物分子在溶液中的排列更加有序。

因此,随着交联剂浓度的增加,PVA溶液的粘度也会增加。

另一方面,交联剂的引入还可以改变PVA分子链的长度分布。

PVA的分子量分布对溶液的粘度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量分布较宽的PVA溶液粘度较高。

而交联剂的引入可以使PVA分子链的长度分布变窄,从而降低溶液的粘度。

此外,交联剂的引入还可以改变PVA溶液的结晶行为。

PVA溶液的结晶度对其粘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无交联剂的情况下,PVA溶液的结晶度较高,分子链更容易形成有序的结晶结构,从而增加了溶液的粘度。

而交联剂的引入可以抑制PVA的结晶,使分子链更难以形成结晶结构,从而降低溶液的粘度。

此外,交联剂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对PVA溶液的粘度产生影响。

不同种类的交联剂具有不同的交联能力和结构稳定性,因此会对PVA溶液的粘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交联剂的浓度越高,交联反应的程度越大,对PVA溶液的粘度影响也越大。

总的来说,交联剂的引入可以改变PVA溶液的粘度特性。

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种类、浓度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可以实现对PVA溶液粘度的调控。

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应用

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应用

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应用1、用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抗皱整理;2、在装饰织物硬挺整理中,用于提高硬度和耐久牢度;3、在涂料印花色浆中,用于改善涂料印花的摩擦牢度;4、用于羊毛的处理,可赋予纤维防毡缩性能;5、在纤维改性中,增强纤维与染料的反应性,形成共价键结合,达到提高染色牢度的目的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分类:1、酰胺-甲醛类交联剂——抗皱剂为了改善纺织品的抗皱性,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主要是通过高温焙烘,在织物上形成网状缩聚物并沉积于纤维中,很少与纤维素羟基发生交联,其工作液不稳定,分子质量会越聚越大,溶液的粘度也越来越大,抗皱效果不理想。

随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联剂-二羟甲基乙烯脲(DMEU),其分子上含有2个N-羟甲基(反应性基团),可使纤维大分子得到较好的交联。

其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整理产品的抗皱性、耐洗性均有明显提高。

在DMEU之后,出现了一系列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常被称为2D树脂)。

这种交联剂储存性能稳定,交联效果理想,同时制备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至今仍大量用于织物免烫整理。

此类交联剂最大的缺点是在生产、储存过程中以及经其处理后的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而甲醛是被怀疑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

为了降低2D树脂的甲醛释放量,人们将2D树脂分子中的羟甲基用醇类化合物(如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多元醇等)进行醚化,醚化树脂虽然降低了甲醛释放量,提高了耐久性,减轻了吸氯、氯损和泛黄现象,但醚化树脂的活性低于2D树脂,使抗皱和耐久压烫等级降低。

2、脲醛类交联剂——硬挺整理剂脲醛树脂作为硬挺整理剂,由于其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颜色浅、固化速度快和整理后织物硬挺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经其整理的织物存在手感粗糙、弹性差、缩水率大、耐洗牢度差、耐沸水性差、整理剂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尤其是游离甲醛含量超标,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伤害较大。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应用意义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要。

纺织品和服装制造过程中,胶粘剂起着连接和固定材料的作用,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通过使用胶粘剂,可以实现纺织品的裁剪、缝合、粘合等工艺,从而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纺织品的粘接性能研究中,胶粘剂可以提供良好的粘接强度,使纤维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牢固连接,增加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在服装制造中,胶粘剂可以代替传统的缝纫工艺,提高服装的舒适度和质感,同时可以实现更多样化的设计效果。

不同种类的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比较研究有助于选择最适合具体应用需求的胶粘剂,提高产品的性能表现。

胶粘剂在纺织品的耐磨性能研究和环保性能研究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应用意义不可忽视,对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环保性能都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对胶粘剂在该行业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持续深入。

1.2 研究背景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纺织与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胶粘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胶粘剂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质量和服装的性能,因此对于胶粘剂的有效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虽然纺织与服装行业对胶粘剂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但是对于胶粘剂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

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不同种类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需要开展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推动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有效应用。

通过对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应用意义和研究背景进行探讨,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促进纺织与服装行业胶粘剂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胶粘剂对纺织品的粘接性能研究胶粘剂对纺织品的粘接性能研究是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

基于纺织与服装行业的胶粘剂有效应用研究胶粘剂是现代纺织与服装行业中常用的一种材料。

它可以在织物、非织造布、皮革以及其它材料的表面形成牢固的粘结,使之具有很好的防水、耐磨和透气性能,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胶粘剂的应用也能够提高生产速度和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本文将探讨胶粘剂在纺织与服装行业中的有效应用。

1. 粘接织物胶粘剂在纺织行业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将不同的织物粘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性能要求的复合材料。

如将维纶、尼龙等高科技材料与棉、毛等天然材料粘合,形成具有防水性、透气性和防弹性能的织物。

这样的复合织物在户外装备、工作服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防水和密封胶粘剂还广泛应用于制作防水和密封材料。

将胶粘剂涂于织物的背面或其它材料上,形成一层防水障罩,避免水分侵入。

这样的材料在户外装备、防水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3. 刺绣背衬刺绣是纺织行业的一项传统工艺。

而胶粘剂在刺绣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使刺绣品的纹路更加清晰。

将背衬材料涂以胶粘剂,再将绣花织物固定在背衬上,可使刺绣品更加牢固、美观。

1. 单件粘合服装制作中,需要将不同的部分粘合在一起,如衣领、袋子、衣袖等。

传统的缝制方式会在接口处留下痕迹,而使用胶粘剂则可以形成无痕粘合。

这样的制作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难度。

2. 修饰细节服装的细节处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胶粘剂可以被用来粘合细节部件,在某些情况下,如在饰边、合成革的制作中,胶粘剂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一种工具。

使用胶粘剂可以使产品更精细,更具美感。

3. 附着件服装上的流苏、珠片、植绒和玻璃纽扣等装饰部件的附加需要很高的精度和可控性。

胶粘剂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简单、效率高的粘合技术。

尤其是在批量生产中,使用胶粘剂比其它任何方法都要高效。

总之,胶粘剂的应用已经成为纺织与服装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它的价格比传统的缝合方法略高,但它在制造过程中的零散成本却要低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亚鹏1,2,周向东1,2(1.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 2.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酰胺-甲醛类、脲醛类、多元羧酸类、环氧化合物类、氮丙环类、反应性有机硅类、乙烯砜类、1,3,5-三丙烯酰胺六氢化均三嗪类、乙二醛类、水性聚氨酯类等交联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概括了这些类型交联剂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它们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交联剂;纺织品;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Q34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39(2011)12-0009-05交联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进展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cross-linking agents in textilesSHI Ya -peng 1,2,ZHOU Xiang -dong 1,2(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Modern Silk,Suzhou 215123,China;2.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Engineering,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cross-linking agents in the textile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including amide -formaldehyde,urea formaldehyde,polycarboxylic acid,epoxy compounds,aziridines,reactive silicone,vinyl sulfone,1,3,5-triacryloylhexahydro -1,3,5-triazine,glyoxal,water -based polyurethane.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cross-linking agent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linking agents was analyzed.Key words :cross-linking agent;textiles;application;progress收稿日期:2011-01-14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作者简介:史亚鹏(1985-),男,陕西咸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纺织助剂的开发及纺织品后整理的研究.通信作者:周向东(1965-),男,湖南邵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功能纺织品助剂的开发及纺织品后整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纺织品在印染加工中需要用交联剂进行一定的化学处理,以提高其加工性、穿着舒适性等.交联剂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状或体型结构的物质.[1]而纺织品用交联剂则是指能在纤维大分子之间、纤维大分子与助剂分子之间或纤维大分子与染料分子之间形成共价键交联,提高其形态稳定性、弹性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的一类化合物.纺织品用交联剂的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2个或多个能与纤维上羟基、氨基等发生交联的反应性基团,可以在纤维大分子之间起到架桥作用,形成纤维-交联剂组成的网状交联结构体系.[2]38纺织品用交联剂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抗皱整理[3]325;在装饰织物硬挺整理中,用于提高硬度和耐久牢度[4]31;在涂料印花色浆中,用于改善涂料印花的摩擦牢度[5];用于羊毛的处理,可赋予纤维防毡缩性能[6]16;在纤维改性中,增强纤维与染料的反应性,形成共价键结合,达到提高染色牢度的目的.[7]1交联剂种类1.1酰胺-甲醛类交联剂为了改善纺织品的抗皱性,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主要是通过高温焙烘,在织物上形成网状缩聚物并沉积于纤维中,很少与纤维素羟基发生交联,其工作液不稳定,分子质量会越聚越大,溶液的粘度也越来越大,抗皱效果不理想.[2]38印染助剂TEXTILE AUXILIARIES Vol.28No.12Dec .2011第28卷第12期2011年12月印染助剂28卷随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联剂-二羟甲基乙烯脲(DMEU),其分子上含有2个N-羟甲基(反应性基团),可使纤维大分子得到较好的交联.其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整理产品的抗皱性、耐洗性均有明显提高.[4]31在DMEU之后,出现了一系列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DMDHEU,常被称为2D树脂).这种交联剂储存性能稳定,交联效果理想,同时制备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至今仍大量用于织物免烫整理.此类交联剂最大的缺点是在生产、储存过程中以及经其处理后的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而甲醛是被怀疑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为了降低2D树脂的甲醛释放量,人们将2D树脂分子中的羟甲基用醇类化合物(如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多元醇等)进行醚化,醚化树脂虽然降低了甲醛释放量,提高了耐久性,减轻了吸氯、氯损和泛黄现象,但醚化树脂的活性低于2D 树脂,使抗皱和耐久压烫等级降低.1.2脲醛类交联剂脲醛树脂作为硬挺整理剂,由于其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颜色浅、固化速度快和整理后织物硬挺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经其整理的织物存在手感粗糙、弹性差、缩水率大、耐洗牢度差、耐沸水性差、整理剂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尤其是游离甲醛含量超标,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伤害较大.[8]六羟甲基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简称六羟树脂)作衬布硬挺剂,整理过的衬布硬挺度适中,缩水率、弹性、手感等均较好,缺点是衬布容易吸潮,硬挺度下降,价格较高,稳定性差.[4]31为了克服六羟树脂的缺点,段新峰等合成了新型的超低甲醛硬挺整理剂WD-2、WD-3.六羟树脂醚化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离甲醛的含量.为了满足出口衬布的更高要求,在一定温度下抽真空和添加甲醛捕获剂DF-460,使树脂溶液中的游离甲醛量更低,从而降低布面残留甲醛.1.3多元羧酸类交联剂多元羧酸类交联剂用于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D.D.Gagliardi等人用多元羧酸与纤维素分子上的羟基进行酯化交联,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选用强酸作催化剂,处理后织物强力损失过大,水洗牢度很差等原因而进展不大.[3]3501988年Clark M.Welch用磷酸盐催化多元羧酸与棉纤维进行有效的酯化交联,整理后的棉织物获得了较好的免烫抗皱效果.[9-10]此类交联剂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如Lyocell织物的抗原纤化整理以及粘胶纤维的交联改性等.其中1,2,3,4-四羧酸丁烷(BTCA)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交联剂.BTCA在棉织物上获得很好的整理效果,DP级(4.5级以上[11])、白度、耐洗牢度、强力保留率等指标都比较满意,但由于价格昂贵(在国际市场上,BTCA的价格约是DMDHEU的10倍)、水溶性低而影响其使用.而且其所需的催化剂次磷酸钠属于含磷化合物,易引起江河湖水中藻类物质生长旺盛,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次磷酸钠在焙烘时易形成有毒的膦类物质,并有可燃气体形成.[11-12]价格低廉又比较安全的柠檬酸(CA)虽然无毒,使用安全,但却存在整理品泛黄、耐洗牢度差等缺点,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11]其他类型的多元羧酸如马来酸、苹果酸、衣康酸、丙烯三羧酸(乌头酸)、酒石酸等,其本身不作为交联剂,而较为常用的是聚羧酸类交联剂,如聚马来酸和聚马来酸-乙烯醇-丙烯酸等.[13-15]邢铁玲[16]采用马来酸、衣康酸为单体制得一种聚多元羧酸整理剂,并将其用于柞丝绸织物整理,结果表明,较低分子质量聚合物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就很好.与BTCA相比,聚马来酸、聚马来酸-乙烯醇-丙烯酸的免烫效果略差,但与2D树脂相比,其较高的耐久压烫等级、强力保留值及耐水洗性、低廉的价格,使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17]1.4环氧化合物交联剂环氧化合物交联剂含有2个或多个环氧基团,可通过开环反应与纤维上含有活泼氢的基团(如羟基、氨基等)发生共价交联.[2]40环氧类交联剂对棉织物的抗皱效果不如2D树脂,但整理后真丝织物的防皱、防缩性和耐水解稳定性较好,湿抗皱性突出.[18]对苎麻纤维环氧改性处理后,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得到提高.Cheng H[19]等人研制了一种阳荷性的水溶性环氧交联剂EPTA,用EPTA处理后的真丝绸湿弹性回复角从处理前的200°提高到280°,而且该交联剂的阳荷性使真丝织物对酸性染料的上染速率和吸尽率明显提高.[2]40三聚氰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是户外用交联剂,大量地与带羧基聚酯树脂并用,但因TGIC有一定致癌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20]环氧类交联剂在涂料印花色浆中的应用早已为人所知,它能与印浆中的反应性粘合剂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的皮膜,从而提高涂料印花的摩擦牢度,并有助于提高印花均匀性及得色量.此类交联剂的典型代表是交联剂EH,分子式如下:1012期环氧类交联剂的缺点是稳定性差,交联后织物的手感较差,价格也较高,尚需进一步研究改进.1.5氮丙环类交联剂氮丙环是一种含氮的三元环化合物,又称为乙撑亚胺、亚甲基亚胺、丙啶等,是一种反应能力很强的三元环化合物,与织物中的氨基、羧基、羟基等基团反应,可以提高织物的抗皱、防缩性能;与粘合剂、涂层胶中的羧基、羟基、氨基等反应可提高干、湿摩擦牢度及耐皂洗性能.[21]此类化合物用作交联剂与纤维素纤维形成交联反应[22],反应式如下:由于合成此类交联剂所需的中间体沸点低、易挥发、毒性大,对眼、鼻、喉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与之接触,会立即在皮肤上引起水泡,有强腐蚀性和一定致癌作用,且价格较高,因此应用受到限制.[23]而此类交联剂本身毒性较小,若能改进合成路线与工艺,控制原料毒性和降低生产成本,将会使其有较好发展前景.1.6反应性有机硅类交联剂带有反应性基团(如硅醇基、乙烯基、环氧基、氨基等)的有机硅不仅赋予织物抗皱性,而且可改善手感和透气性,提高织物抗撕破强力、断裂强度和耐磨性.[24]一般交联程度越高,整理织物的弹性和抗皱性越好,但单独用有机硅整理,目前尚不能达到耐久压烫的要求,而且成本高.王建明[25]等研究发现,经含环氧基、巯基、氨基和羟基等的有机硅处理的真丝织物,其皂洗前后的干、湿折皱回复角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含有双环氧基有机硅和双氨基有机硅效果最为显著.但双氨基有机硅处理后真丝织物有泛黄现象.目前,在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中,有机硅作为树脂交联剂的辅助添加剂出现在整理液中,多数充当改善手感和提高柔软性的角色.若采用双醛与多元醇制成半缩醛作为交联剂与聚醚、环氧聚醚改性硅油配合,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可得到防皱性能优良、强力降低较小,且柔软亲水的免烫整理织物(全棉府绸的缓弹回复角达310°,平均强力降低33.5%).此外,由于反应性有机硅可与纤维反应生成牢固的共价键,再结合有机硅的拒水性、柔软性、弹性、平滑性,以及改性有机硅的抗静电性、亲水性、防熔融性等性能,可有目的地对织物进行多功能耐久性整理.所以,这一领域应注意研究交联剂的复配技术.1.7乙烯砜类交联剂双乙烯砜在碱性介质中和常温下处理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湿折皱回复性和尺寸稳定性,不含甲醛、不发生吸氯脆损.但由于双乙烯砜本身的毒性非常强,臭味大并有催泪的刺激性,故难以实际应用.为此,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它的原料———双羟乙基砜或双磺乙基砜等,它们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纤维素纤维分子通过β-消除亲核加成反应生成共价键交联:此类交联剂的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干湿折皱回复性优良,耐洗稳定性超过2D 树脂;其缺点是会使某些染料的色光发生变化,而且在碱性高温情况下纤维易出现泛黄现象.[2]41如在处理浴中添加硼化物,可明显抑制泛黄.陈益人[26]等用此类交联剂进行苎麻织物免烫整理,采用硼酸作纤维泛黄抑制剂,发现随硼酸用量增加,织物白度增加,但折皱回复角下降.1.81,3,5-三丙烯酰胺六氢化均三嗪交联剂1,3,5-三丙烯酰胺六氢化均三嗪交联剂(FAP)分子上含有3个同等活性的双键,结构式如下: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由BASF 公司作为交联染料Basazol(含磺酰基的活性染料)的固色剂而推出的,其商品牌号为固色剂P.[2]41FAP 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打开双键,在交联染料和纤维素分子之间发生共价交联,可大大提高染料的固色率和色织物的湿处理牢度.除用于棉织物的交联染色外,FAP 也可用于尼龙织物和羊毛织物的交联染色过程.采用4%(owf)FAP 交联染色羊毛,竭染率98%、反应率100%、固色率98%,染色后织物的水洗牢度4~5级,汗渍牢度4~5级,日晒牢度5级,染色性能较传统染色法有很大提高.[27]后来,FAP 被用于织物抗皱整理中.在整理浴中添加芒硝、氯化钠,经湿式处理,棉布可获得较高的干防皱性和优良的防缩效果.FAP 的主要缺点:(1)对纤维的直接性差,用作固色剂时只适于轧染和印花;(2)水溶性差,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溶解困难.[2]41D M Lewis [28]通过加入氨水的方法解决了该交联剂的溶解问题,并将其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研究表明,FAP 可在碱性条件下通过CH ÁCHCH ÁHN(CH Á)ÂNHCH ÁCHCH ÁOCH ÁN R N CH ÁCH ÁCH Á+ 2Cell-OHCellOC ÁH ÂNRNC ÁH ÂOCell HOC ÁH ÂSO ÁC ÁH ÂHO SC H SO C H SO ÁÂCH Á CHSO ÁHC CH Á(Ⅰ)(Ⅰ)+ 2CellOH CellOC ÁH ÂSO ÁC ÁH ÂOCell OH NNNHC CH ÁO OHC CH ÁOCH Á CH 史亚鹏,等:交联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进展11印染助剂28卷浸轧→烘干→汽蒸工艺与纤维素分子交联,免烫效果不低于2D 树脂,其DP 级甚至高于2D 树脂.[2]411.9乙二醛交联剂乙二醛是一种简便易得的非甲醛类整理剂,在硫酸铝催化作用下,用乙二醛溶液经浸轧→烘干→焙烘工艺处理棉织物或真丝织物,可使织物获得防皱防缩效果.乙二醛分子中2个醛基先与棉纤维分子的羟基反应生成半缩醛,再进一步反应生成缩醛,最终结果通过亚甲基醚键将纤维分子连接在一起,反应式如下[29]:可见,1个乙二醛分子最多与4个纤维素分子交联.研究表明,乙二醛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提高154%,强力损失率为42.5%,较2D 树脂效果好.丝纤维有羟基、氨基等反应性基团,能与乙二醛发生反应形成半缩醛式或氨醇式结构的交联,减少了纤维大分子之间的滑移,表现为抗皱性增强.它们的反应机理如下[30]:(1)与羟基反应:(2)与氨基反应:乙二醛的主要缺点是泛黄严重,织物强力损失严重,加入乙二醇形成乙缩醛可抑制泛黄,但会降低织物的折皱回复性.[22,31]张广知[31]11用乙二醛作为棉织物的整理剂时,选用氯化镁作催化剂,柠檬酸作催化活化剂,且m (氯化镁)∶m [柠檬酸(不含结晶水)]=1∶0.75时,整理效果较理想,处理后织物弹性大大提高,强力下降较少.1.10水性聚氨酯类交联剂聚氨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而在50年代就有少量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如1953年Du Pont 公司的研究人员将端异氰酸酯基团聚氨酯预聚体的甲苯溶液分散于水中,用二元胺扩链,合成了聚氨酯乳液.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把聚氨酯应用到织物后整理上,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水性聚氨酯,具有无毒、不污染环境、安全方便、不易损伤被涂饰表面、易操作和易改性等优点,使得它在织物、皮革涂饰及粘合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性聚氨酯对天然纤维和合纤织物的成膜性好,粘接强度高,能赋予织物柔软丰满的手感,改善织物的耐磨性、抗皱性、回弹性、通透性、耐水性和耐热性等,在纺织行业中很受欢迎.水性聚氨酯含有活泼性端基异氰酸酯基(—NCO),能跟许多类含活性氢的化合物反应.合成水性聚氨酯交联剂的关键是要加入封闭剂进行封端反应,以避免—NCO 遇水反应而失去活性.在焙烘加热条件下,封闭型聚氨酯预聚体发生解封,脱去封闭剂,其—NCO 复出,聚氨酯大分子间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或与纤维分子中的—OH 、—NH 2反应,在织物上形成网状交联结构,从而起到增强纤维分子的“身骨”作用,赋予织物耐久的抗皱性能和弹性.查刘生[6]16等人用亚硫酸氢钠作为封端剂,制备了无色透明的水性聚氨酯,用作羊毛纤维的防毡缩剂,防缩效果达到国际羊毛局规定的机可洗标准.周向东等曾用亚硫酸氢钠为封端剂合成了水性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并将其用于真丝织物的防水防油整理,水洗10次后防水防油性较好,断裂强力、白度和手感稍有下降.[32]水性聚氨酯可用于织物的防皱防缩、防污抗静电、柔软、防水透湿和仿麂皮整理等,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弹性,手感滑爽丰厚.Hongxia Pan [33]将其用于毛绒的涂层整理可以获得比聚丙烯酸酯树脂更好的手感和粘附性.水性聚氨酯用于真丝织物整理,可获得良好的洗可穿性.[34]但聚氨酯用于耐久压烫整理的效果还很不理想,而且耐高温(>180℃)稳定性差,易产生泛黄现象,因此不宜单独用作抗皱整理剂.若其与N-羟甲基化合物复配使用,能大大提高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和耐磨性能,并赋予织物优良的手感.聚氨酯大分子链上的酰胺基具有捕醛作用,从而使整理织物上的甲醛释放量显著减少.半缩醛(Ⅰ)氨醇(Ⅱ)2Cell OH + HC OHC OÁÁCellO CHCHO CellOH HO ÁÁCellO CH CHO CellOOCell Cell 2Silk OH + HC CHOOH ÁSilk OCHCHO SilkOH HO H ÁSilk OCH CHO SilkOOSilk Silk 2Silk NH Á + HC CH OOH ÁSilk NHCHCHNH SilkOHHO 氨醇(Ⅱ)Silk NHCH CHNH SilkNHNHSilk SilkÁSilk N CHCH N SilkÂ1212期2结束语目前,2D树脂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依然很广泛,它除含甲醛外,其他方面尚具有很多优势,各种改性2D树脂免烫整理剂仍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氮丙环类交联剂因为具有非常好的交联效果,若能改进合成路线与工艺,控制原料毒性和降低生产成本,将会使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产品在众多交联剂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分子结构中集多种反应性官能团于一体的新型交联剂或不同结构类型交联剂的复配物,可能会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将是纺织品交联剂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参考文献:[1]刘立新,谭小红.交联剂在涂料中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9(7):32-36.[2]崔淑玲,宋心远.纤维交联剂及其应用[J].印染,2004,30(13):38-43.[3]阎克路.染整工艺学教程[M].第一分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325-363.[4]段新峰.硬挺树脂WD-3的合成与应用[J].河北化工,2007,30(10):31-32,41.[5]艾强,周鹏,钱浩良,SLP-801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合成与应用[J].印染助剂,1999,16(2):28-31.[6]查刘生,吴明元,杨建军.水溶性聚氨酯羊毛防缩剂的研制[J].精细石油化工,1995(4):16-18.[7]伏宏彬.棉纤维化学改性与染色性能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3,40(3):134-137.[8]张桃勇,周向东.超低甲醛硬挺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J].印染,2008,34(8):11-14,20.[9]YANG C Q,WANG Xi-lie.Formation of five-membered cyclic anhy-dride intermediates by polycarboxylic acids:Thermal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98,70(13):2711-2718.[10]WELCH C M,PETERS J G.Curing agents having low or zero phos-phorus content for formaldehyde free DP finishing with polycar-boxylic acids[J].Textile Chemist&Colorist,1993,25(10):25-29. [11]商成杰,赵志芳,王伟昭.纯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J].印染,2003(1):21-23.[12]WELCH C M,ANDREWS B A K.Ester crosslinks:a route to highperformance nonformaldehyde finishing of cotton[J].Textile Chemistand Colorist,1989,21(2):13-17.[13]YANG C Q,WANG Xi-lie,LU Yun.Infrared spectroscopy sydiues ofcycle anhydrides as intermediates for ester crosslinking of cotton cellulose by polycarboxylic acides.IV.In situ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maleic acid and itaconic acid cotton[J].Journal of AppliedPolymer Science,2000,75(2):327-336.[14]薛万博,钟振声.多元羧酸无甲醛防皱整理剂[J].针织工业,2005(1):40-43.[15]WEI Wei-shu,YANG C Q.Polymeric carboxylic acid and citric acidas a nonformaldehyde DP finish[J].Textile Chemist&Colorist&Am-erican Dyestuff Reporter,2000,32(2):53-57.[16]邢铁玲.防皱整理剂PMI的合成及在柞丝绸上的应用[J].丝绸,2001(12):10-11,13.[17]WEI W,YANG C Q,JIANG Y.Nonformaldehyde wrinkle-free gar-ment finishing of cotton slacks[J].Textile Chemist&Colorist,1999,31(1):34-38.[18]CAI Zai-sheng,SUN Kai.Improvement of wet-crease recovery prop-erties of silk fabrics treated with epoxides[J].Journal of China TextileUniversity(Eng.Ed.),1995,12(2):39-46.[19]CHENG H,YEJUAN J,KAI S.Easy-care finishing of silk fabrics witha novel multifunctional epoxide.Part2[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Dy-ers&Colourists,2000,116(7/8):204-207.[20]施宁.氨基交联剂新进展-氨基交联剂新品种(一)[J].上海涂料,2002,40(6):9-16.[21]荣星,唐丽,杨文堂,等.多功能交联剂DF-817的合成与应用[J].印染,2005(16):31-32.[22]邢凤兰,徐群,贾丽华.印染助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65-370.[23]魏德卿,谢飞,贾锂,等.皮革涂饰用交联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中国皮革,2002,31(19):25-30.[24]GORCHAKOVA V M,BATALENKOVA V A,IZMAILOV B A.Au-toadhesive bonding of modified polyester fibres[J].Fibre Chemistry,2003,35(1):39-40.[25]王建明,关颖,刘晨红.真丝织物的有机硅防皱整理[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2):13-16.[26]陈益人,李苗.苎麻织物的免烫整理[J].印染助剂,2000,17(1):25-27.[27]LEWIS D M,WANG Y N,LEI X P.Level fast dyeing of wool with nu-clephic aminalkyl dyes and crosslinking agent.Part1-using a trifun-ctional crosslinking agent[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Dyers&Colou-rists,1995,111(1/2):12-18.[28]LEWIS D M,ZHAO Xiang-feng,TAPLEY K N.A new agent for cottondurable press finishing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J].AATCC Review, 2002(9):38-41.[29]孙永刚,吴坚,邓丽丽.乙二醛整理剂对柞蚕丝织物抗皱整理的研究[J].印染助剂,2006,23(5):26-28.[30]CHOI H M,PARK M,OH K W.Nonformaldehyde crease-resistantfinishing of silk with glyoxal[J].Textile Chemist&Colorist,1998,30(12):41-45.[31]张广知.棉织物的乙二醛抗皱整理[J].染整技术,2005,27(7):6-11.[32]ZHOU Xiang-dong,CAI Run-zhi,SHI Ya-peng.Synthesis of blockedisocyanate cross-linker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and oil-proof finish-ing on silk fabric[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175-176:729-734.[33]PAN Hong-xia,CHEN Da-jun.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oating andits new applications in plush finishing[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09,79(8):687-693.[34]HU C,JIN Y.Wash-and-wear finishing of silk fabrics with a water-soluble polyurethane[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2002,72(11):1009-1012.史亚鹏,等:交联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及进展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