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练习题
卤代烃练习题(A)

卤代烃练习题(A)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推断题二、选择题三、实验,探究题四、简答题五、填空题总分得分一、推断题(每空?分,共?分)1、有机物A分子组成为C4H9Br,分子中有一个甲基支链,在一定条件下A发生如下转化:已知:①不对称烯烃与HBr加成反应时,一般是Br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如:②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如: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1)A的结构简式为 B~H中,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填字母代号)(2)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填序号)(3)C的结构简式为(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有机反应类型2、溴乙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取溴乙烷(沸点38。
4℃)的原理及步骤如下:(1)反应原理C2H5OH+NaBr+H2SO4NaHSO4+C2H5Br+H2O(2)主要装置评卷人得分(3)操作步骤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研细的13g溴化钠,然后加入28mL78%硫酸、10mL95%乙醇,②加入几粒碎瓷片,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将烧瓶与直形冷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接收器;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再进行蒸馏,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④再将锥形瓶中液体冷却后倒入亚硫酸钠溶液中洗涤分液.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本实验用的是78%的硫酸,为何不用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亚硫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③该实验中会产生许多生成有机物的副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④本次实验只收集到5mL溴乙烷,比理想产量约10mL少,可能是溴乙烷易挥发的缘故,应采取什么措施减少其损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评卷人得分(每空?分,共?分)3、按下列路线制聚氯乙烯,没有发生的反应类型是A.加成反应 B.消去反应C.取代反应 D.加聚反应4、要证明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最方便的方法是A.钠熔法 B.铜丝燃烧法 C.核磁共振法 D.红外光谱法5、下列卤代烃在KOH的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A.①③⑥ B.②③⑤C.②④⑤ D.②④6、为了鉴定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以下各步实验: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用HNO3酸化溶液⑤加人NaOH的醇溶液,其中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① C.④③⑤① D.⑤③④①7、某卤代烷烃C5H11Cl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烯烃,则该卤代烷烃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实验五--溴乙烷的制备及折光率的测定

实验五溴乙烷的制备及折光率的测定(5学时)准备工作:1.洗净一个锥形瓶、一整套蒸馏装置及一个分液漏斗放入烘箱中;2.注意:分液漏斗擦净凡士林,旋塞和塞子用棉线系好(必须配套使用);各磨口要分开存放和烘干。
一、实验目的1.学习以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为原料合成一卤代烷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低沸点蒸馏的基本操作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3.学习折光率的测定及阿贝折光计的使用和维护。
4.了解卤代烃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1.溴乙烷的制备脂肪簇卤代烷可通过醇与氢卤酸共热来制备。
因此在实验室中我们可用溴化钠、浓硫酸和乙醇共热制备溴乙烷:主反应: NaBr(固体) + H2SO4(浓HBr + NaHSO4CH3CH23CH2Br + H2OH+CH3CH2Br + H2O 历程:CH3CH2CH3 OH2浓硫酸的作用:(1)吸收反应中生成的H2O使HBr酸保持较高浓度,做吸水剂;(2)提供质子,使醇质子化,作催化剂;(3)使生成的水质子化,减少逆反应的发生。
但是浓硫酸的存在也会引起下列副反应:HSO (浓)CH 3CH 2OH CH 2=CH 2+ H 2OCH 3CH 2OH(CH 3CH 2)2O + H 2OCH 3CH 2OHC + CO + CO 2 + H 2O2HBr + H 2SO 4(浓)Br 2 + SO 2 + H 2OCH 3CH 2OHCH 3CHOCH 3COOH同时由于反应是可逆的,为了提高产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增加反应物NaBr 的用量; (2)蒸馏出产物溴乙烷和水。
2.折光率的测定当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密度较大的透明液体中时,其光速会变小,入射光的方向也会在入射点向垂线偏折。
这种现象我们们把它叫做折射现象。
我们用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率与它在液体中的传播速率之比来定义该液体的折光率,常用n 表示。
图5 光的折射n=V 液V 空=SinQ 入SinQ折液体界面由于入射光的波长、测定温度等因素对物质的折光率有显著影响,因而其测定值通常要标注操作条件。
有机实验大题练习

方案甲:采用装置甲(分水器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5mL(0.125mol)正丁醇和7.2mL(0.125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和2g沸石,摇匀。按下图安装好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通冷却水,圆底烧瓶在电热套上加热煮沸。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仍保持原来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
(4)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定制备的产物是否为乳酸乙酯,乳酸乙酯分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个峰。
6.溴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沸点为38.4℃。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并进行溴乙烷的性质实验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制备溴乙烷的的一种方法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HBr CH3CH2Br+H2O。
(5)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
9.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a约为10−4,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部分物质的沸点:
物质
水
乙醇
乳酸
苯
乳酸乙酯
沸点/℃
100
78.4
122
80.10
154
②乳酸乙酯易溶于苯、乙醇;水、乙醇、苯的混合物在64.85℃时,能按一定的比例以共沸物的形式一起蒸发。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拟采用如图所示(未画全)的主要装置制取乳酸乙酯,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三颈烧瓶中加入0.1mol无水乳酸、过量的65.0mL无水乙醇、一定量的苯、沸石……;装上油水分离器和冷凝管,缓慢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
高考化学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160天

高考化学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160天 20201,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3。
右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
G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2SO4。
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2SO4(浓)+2HBr→Br2+SO2+2H2O(1)反应中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________a.减少副反应发生 b.减少HBr的挥发c.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 溶解NaBr(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 ___ __________。
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是、;(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填编号)。
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2,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 +、Fe 3+、Ba 2+、Al 3+、NH 4+、Cl -、NO 3-、HCO 3-、SO 42-现做以下实验:(1)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2)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HNO 3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将(2)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微热,只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
由此可以推断: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mg 乙烯与mg 丙烯中均含有3m/14 N A 对共用电子对B .1 mol 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完全取代,需要2N A C12C .标准状况下,22.4 L Br 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 AD .1 mol ·L -1 Mg(NO 3)2溶液中含有NO 3-的数目为2N A4,为了使FeCl 3溶液中)Cl ()Fe (3-+c c 增大,可加入的物质是( ) A .适量的HCl 气体 B .适量的硫酸氢钠 C .适量的NaOH 固体 D .适量的稀HNO 35,常温下,一定体积pH =2 的二元弱酸H 2R 溶液与一定体积pH = 12 的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有机实验(答案).

有机实验(答案).有机实验典型题总结1. [2012·海南化学卷17](9分) 实验室制备1,2-⼆溴⼄烷的反应原理如下: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成⼄醚。
⽤少量的溴和⾜量的⼄醇制备1,2—⼆溴⼄烷的装置如下图所⽰: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醚⽣成(2)在装置C中应加⼊,其⽬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成的酸性⽓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法是;(4)将1,2-⼆溴⼄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中加⽔,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醇(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醚.可⽤的⽅法除去;(7)反应过程中应⽤冷⽔冷却装置D,其主要⽬的是;但⼜不能过度冷却(如⽤冰⽔),其原因是。
【答案】(1)d (2)c (2)溴的颜⾊完全褪去(4)下(5)b (6)蒸馏(7)避免溴⼤量挥发;产品1,2-⼆溴⼄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堵塞导管。
【解析】(1)因“⼄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成⼄醚”,故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到170℃左右的原因是减少副产物⼄醚⽣成。
(2)因装置C的“⽬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成的酸性⽓体”,故应选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
(3)是⽤“少量的溴和⾜量的⼄醇制备1,2—⼆溴⼄烷”,反应结束时溴已经反应完,明显的现象是溴的颜⾊褪尽。
(4)由表中数据可知,1,2-⼆溴⼄烷的密度⼤于⽔,因⽽在下层。
(5) Br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虽然也能与碘化钠溶液反应,但⽣成的I2也溶于1,2-⼆溴⼄烷。
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测试题B

1、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A.③④B.②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⑤⑥2、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是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苯多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D.由于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使侧链和苯环均易被氧化3、下列关于苯乙烯(结构简式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和溴水反应B.是苯的同系物C.分子式为C8H8D.1 mol苯乙烯可以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4、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下列各项的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苯与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而甲苯在常温下就能与硝酸发生反应。
D.苯与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溴苯,而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甲苯5、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B.当该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C.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D.当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6、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A.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7、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⑤③①C. ④②③①⑤D. ②④①⑤③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B.28 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 AC.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 A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 g,其原子数为3N A10、下列一卤代烷,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CH3CH2Cl B.(CH3)2CHCl C.(CH3)3CCl D.(CH3)3CCH2Cl11、化学式为C4H5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A.只含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B.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含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D.含两个环的环状有机物12、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 The Bird Nest )。
溴乙烷的制备实验思考题

溴乙烷的制备实验思考题摘要:1.溴乙烷的制备实验概述2.制备溴乙烷的方法2.1 第一个方法:混合乙醇、浓硫酸,然后加入NaBr,加热2.2 第二个方法:乙烯通入氢溴酸,发生亲电加成反应3.乙醇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4.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5.实验安全注意事项6.结论正文:一、溴乙烷的制备实验概述溴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沸点(38.4oC),在制备过程中容易挥发。
本文将介绍两种制备溴乙烷的方法,并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二、制备溴乙烷的方法1.第一个方法:混合乙醇、浓硫酸,然后加入NaBr,加热这个方法相对简单,只需将乙醇、浓硫酸和NaBr 混合加热即可得到溴乙烷。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产生的杂质,如NaBr 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溴。
2.第二个方法:乙烯通入氢溴酸,发生亲电加成反应这个方法在实验室制备时较为困难,因为乙烯是气体,加热时难以控制。
然而,在工业生产中,这个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
三、乙醇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在制备溴乙烷的过程中,乙醇作为反应物之一,起到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和提高乙烯转化率的作用。
过量的乙醇可以促进反应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进行。
四、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挥发问题:由于溴乙烷的沸点较低,在实验过程中容易挥发。
为了减少挥发,可以采用冷却装置,使溴蒸汽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
2.杂质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杂质,如NaBr 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尾气处理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逃逸的溴气,防止倒吸损坏装置。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实验室安全规程,佩戴好实验室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同时,要注意实验环境的通风,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六、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溴乙烷的制备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合理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实验安全。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六章溴乙烷卤代烃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六章溴乙烷卤代烃同步练习(带答案)卤代烃的通式为:(Ar)R-X,X可看作是卤代烃的官能团,包括F、Cl、Br、I。
以下是第六章溴乙烷卤代烃同步练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一、选择题1.对CF2C12(商品名称为氟里昂-1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是非极性分子C.只有1种结构D.分子呈正四面体形答案:C2.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H2Br2B.C3H8C.C4H10D.C答案:AB3.使2口丁烯跟溴水作用,其产物主要是( )。
A.2溴丁烷B.1,2二溴丁烷C.2,3二溴丁烷D.1,1二溴丁烷答案:C4.有1种环状化合物C8H8,它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它的分子中碳环上的1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的有机物只有1种。
这种环状化合物可能是( )。
答案:C5.已知:物理性质C2H5ClC2H5BrC2H5I密度(gcm-3)0.89781.141.25沸点(℃)12.338.442.5下列有关C2H5F的性质推测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
A.沸点:50.5℃,密度: 1.34gcm-3B.沸点:10.1℃,密度:0.81gcm-3C.沸点21.3℃,密度:0.99gcm-3D.沸点:7.0℃,密度:0.77gcm-3答案:AC6.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①由甲苯制甲基环己烷;由乙烷制溴乙烷②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由乙烯制聚乙烯;由1,3丁二烯合成顺丁橡胶④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苯磺酸A.只有②③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③D.只有①④答案:B7.卤代烃(CH3)3CHClCH3的正确名称是( )。
A.2氯3,3二甲基丁烷B.3,3二甲基2氯丁烷C.2,2二甲基3氯丁烷D.3氯2,2二甲基丁烷答案:A8.下述有机物的变化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浓硫酸A.CH3CH2CH20H CH3CH=CH2+H2OHClB.CH3C CH CH3CCl=CH2催化剂NaOH醇C.CH3CH2CH2Cl CH3CHCH2+HClH2O、NaOHD.CH3CH2CH2Cl CH3CH2CH2OH+HCl答案:A、C二、填空题9.符合通式CnH2-2的烃,与溴充分加咸后生成1,1,2,2四溴丁烷,则该烃是____________,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讨论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研细的2-3g 溴化钠,然后加入20mL 浓硫酸(1:1)、10 mL95%乙醇,加入
乙醇时注意将沾在瓶口的溴化钠冲掉。
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
将烧瓶用弯管与直形冷
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接液管。
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
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
5m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小心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在反应的前段时间尽可能不蒸出或少蒸出馏分,30min 后加加大火力,进
行蒸馏,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
(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
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
此时
已接近反应终点)。
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
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4mL 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
冷却。
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
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 烧瓶中,加入几粒沸
石,进行蒸馏。
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
接受37~40℃的馏分。
制取溴乙烷实验练习题
1.与氢卤酸反应(取代反应)
CH 3CH 2 OH + H Br Δ
→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 Cl Δ → CH 3CH 2Cl + H 2O
实验室常用NaBr 、浓H 2SO 4与CH 3CH 2OH 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Br + H 2SO 4
NaHSO 4 + HBr ,C 2H 5OH +HBr
――→ C 2H 5Br+H 2O 。
试回答:
(1)第二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实验中可采取
和 的措施,以提
高溴乙烷的产率。
(2)浓H 2SO 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其用量(物质的量)应 于NaBr 的用量(填
“大”“小”或“等”)。
(3)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和 。
解析:(1)乙醇的溴代反应是可逆的,要提高溴乙烷的产率,应设法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2)浓H 2SO 4在第一个反应里是反应物;在第二个反应里它可作吸水剂。
因此它的用量应大于NaBr 的
用量(物质的量),以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3)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乙醇在浓H 2SO 4的作用下可以有两种脱水方式,分别生成乙醚和乙烯。
答案:(1)增加任一种反应物 移去生成物 (2)反应物和吸水剂 大
(3)2C 2H 5OH −−−−→−42SO 浓H C 2H 5—O —C 2H 5+H 2O CH 3CH 2OH −−−−→−42SO
浓H CH 2==CH 2↑+H 2O
(说明)在加热条件下,乙醇跟氢卤酸反应时,乙醇分子里的C -O 键断裂,羟基 -OH 被卤素原子
取代,生成卤代烷和水。
2.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 、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 2SO 4 NaHSO 4+HBr C 2H 5OH+HBr ∆
−→−C 2H 5Br+H 2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 2SO 4(浓) Br 2+SO 2+2H 2O
已知CH 3CH 2Br 的沸点是℃,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 外,其作用还有: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
(3)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4)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的依据是
(5)下列装置在实验中既能吸收HBr 气体,又能防止液体倒吸的是
(填写序号)
140℃ 170℃
答案.⑴①吸收溴化氢 ②稀释浓硫酸,降低其氧化性,减少副产物
⑵答:水浴加热
⑶答:不断蒸出生成物,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溴乙烷的产量
⑷答: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且不溶解于水;可用分液漏斗将溴乙烷从水中分离出来
⑸答:A
3.溴乙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倍,沸点为38.4°C 的无色液体,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反应如下:
NaBr+H 2SO 4(浓) ∆−→−NaHSO 4+HBr CH 3CH 2OH+HBr CH 3CH 2Br+H 2O 36ml (98%
(2) 写出不能选用的仪器(填仪器代码,如甲、乙……)及理由。
不能选用的仪器 理由。
(4)从棕黄色的粗溴乙烷制取无色的溴乙烷,应加入的试剂是 ,必须使用的仪器
是 。
(5)本实验的产率为60%,则可制取溴乙烷 g 。
答案(1)2、9、8、3、4、5
(2)甲 容积小,反应物超过容积的2/3
戊 不利于吸收尾气,造成环境污染,并产生倒吸
(3)2HBr+H 2SO 4(浓) ∆
−
→−Br 2↑+SO 2↑+2H 2O (4)NaOH 溶液 分液漏斗
(5)
4.溴乙烷的沸点是38.4℃,密度是1.46g/cm 3。
右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
G 中盛蒸馏水,在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溴化钠、适量水、95%乙醇和浓H 2SO 4。
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H 2SO 4(浓)+2HBr→Br 2+SO 2+2H 2O
(1)反应中加入适量水不能产生的作用是________
a .减少副反应发生
b .减少HBr 的挥发
c .使反应混合物分层 d. 溶解NaBr
(2)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① 反应容器受热均匀,② ___ __________。
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 ;
(3)装置B 的作用是:① 使溴乙烷馏出,② ; 容积
甲100mL 容积乙150mL
124
丙水丁3
5
戊已
79
68
(4)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乙醇的转化率,主要原因是 ;
(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的根据是 、 ,接液管口恰好没入液面的理由
是 、 ;
(6)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填编号)。
a .碘化钾溶液
b .亚硫酸氢钠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c
(2)控制恒温;略高于℃ ;
(3)使沸点高于溴乙烷的物质回流;
(4)及时分馏出产物,促使平衡正向移动;
(5)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水封、防止倒吸; (6)b
5.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 2SO 4∆−→−HBr+NaHSO 4 ①
R-OH+HBr R-Br+H 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 —被浓硫酸氧化为Br 2等。
有关数据列
表如下;
乙醇 溴乙烷 正丁醇 1-溴丁烷
密度/g ·cm -3
沸点/℃
(1)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
用到的是 。
(填字母) a .圆底烧瓶 b .量筒 c .锥形瓶 d .布氏漏斗
(2)溴代烃的水溶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应的醇;其原因是。
(3)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 (填“上层”、“下层”或“不
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其目的是 。
(填字母)
a .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 .减少Br 2的生成
c .减少HBr 的挥发
d .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 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
(填字母)
a .NaI
b .NaOH
c .NaHSO 3
d .KCl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 ;但在制备1-
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答案
(1)d
(2)小于;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3)下层 (4)abc (5)c
(6)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或反应②向右移动)
1-溴丁烷与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
(1)乙醇的溴代反应是可逆的,要提高溴乙烷的产率,应设法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2)浓H2SO4在第一个反应里是反应物;在第二个反应里它可作吸水剂。
因此它的用量应大于NaBr 的
用量(物质的量),以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3)浓H2SO4具有脱水性,乙醇在浓H2SO4的作用下可以有两种脱水方式,分别生成乙醚和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