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的经典诗词《新竹》赏析

合集下载

新竹赏析_清_郑燮

新竹赏析_清_郑燮

新竹
清 郑燮xiè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gàn为wèi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 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 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 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 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 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 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 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 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 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 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译文
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
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 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 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 郁郁葱葱的幼竹。
赏析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 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 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 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 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 更强大。

郑燮最著名的5首诗

郑燮最著名的5首诗

郑燮最著名的5首诗郑燮的诗有:《竹石》、《山中雪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新竹》、《咏芭蕉》。

1、《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2、《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释义: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新竹》清代: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一作:明年)释义: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5、《咏芭蕉》清代: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释义: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

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全诗翻译及赏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全诗翻译及赏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全诗翻译及赏析
本诗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郑燮的《新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新竹》原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竹》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注释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新竹》赏析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郑燮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关于箬竹的诗词

关于箬竹的诗词

关于箬竹的诗词原文:《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咬定”形容竹子的根紧紧扎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立根”指扎根。

“破岩”指岩石的裂缝。

“千磨万击”指经受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任尔”任凭你。

二、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于岩石的坚定,后两句则进一步展现其历经磨难仍不屈不挠的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作者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性格。

三、作者介绍:作者郑燮,号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一生坎坷,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对艺术的热爱。

四、运用片段:在那片山林中,箬竹如同英勇的战士,“咬定青山不放松”,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它都坚定地站立在那里。

这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有竹子这般坚韧的精神吗?难道我们能轻易被挫折打倒?原文:《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一、衍生注释:“龙孙”指竹笋。

“凤池”指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借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二、赏析:此诗通过新竹与老竹的关系,寓意着人类社会中前辈对后辈的扶持和引领。

新竹能高于旧竹,离不开老竹的付出。

同时也表达了对新生力量的期待。

三、作者介绍:郑燮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常常反映民间疾苦,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运用片段:看着校园里的箬竹,新竹在老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这多像老师和学生啊!老师倾尽全力教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前辈吗?原文:《竹石》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一、衍生注释:“此君”指竹子。

“高节清风”形容竹子的高尚气节和清雅风度。

二、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竹子,着重展现其高风亮节,富有韵味。

三、作者介绍:作者吴镇,元代画家、诗人。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运用片段:在公园的一角,那片箬竹“淡烟古墨纵横”,它们的高节清风让人陶醉。

郑板桥的两首咏竹诗

郑板桥的两首咏竹诗

郑板桥的两首咏竹诗一、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啊,那可是超有名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呢。

他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这人可有趣啦,他的画和诗都特别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是画竹子,简直一绝。

他一生坎坷,不过这些经历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二、第一首咏竹诗1. 原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注释“咬定”:这里形容竹子的根紧紧地扎在青山上,就像咬住一样,很生动地写出了竹子扎根的牢固。

“立根”:就是扎根的意思啦。

“破岩”:破碎的岩石,说明竹子生长的环境很恶劣呢。

“千磨万击”:就是经历很多的磨难和打击,竹子要在风吹雨打、岩石的挤压等恶劣条件下生长。

“坚劲”:坚韧刚劲,表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品质。

“任尔”:任凭你,这里把风拟人化了,好像风是一个可以对竹子施加压力的东西,而竹子根本不怕。

3. 翻译竹子紧紧地咬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原本就扎在破碎的岩石缝隙之中。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韧刚劲,任凭你从东西南北哪个方向刮来的狂风。

4. 赏析这首诗从竹子的扎根开始写起,一上来就给人一种很坚定的感觉。

竹子在破岩中扎根,就像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超级棒。

它写出了竹子那种不怕困难、不怕打击的顽强精神。

不管外界有多少压力,竹子都能保持自己的坚韧。

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也表达了郑板桥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他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就像竹子一样,不屈不挠。

三、第二首咏竹诗1. 原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 注释“新竹”:新生的竹子。

“旧竹枝”:已经长成的旧竹子。

“老干”:这里指老竹子的枝干,也可以理解为前辈或者长辈。

“龙孙”:竹笋的别称,这里指新生的竹子。

“凤池”:凤凰池,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这里可以理解为美好的地方。

3. 翻译新生的竹子比旧竹子长得更高,这完全是靠着老竹子的扶持。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反映文脉流传的诗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反映文脉流传的诗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反映文脉流传的诗句
摘要:
一、诗句背景介绍
- 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新竹》
- 表达了对前辈扶持后辈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视
二、新竹与旧竹的象征意义
- 新竹:年轻一代
- 旧竹:老一代
- 新竹高于旧竹枝:年轻一代的成长和超越
三、老干扶持的重要性
- 全凭老干为扶持: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关爱与支持
- 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四、诗句的启示
-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鼓励年轻一代勇敢创新,超越前人
正文:
这首诗《新竹》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反映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这首诗中,新竹与旧竹形成了一幅寓意深远的画卷,表达了年轻一代与老一代之间的互动与扶持。

新竹和旧竹分别象征着年轻一代和老一代。

新竹高于旧竹枝,意味着年轻
一代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努力,积极向上,最终能够超越前人。

这种超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前辈的关爱与扶持下,不断积累,厚积薄发。

正如诗句所说:“全凭老干为扶持”。

这里的“老干”寓意着老一代,他们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句反映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原则,即老一代应当关爱、扶持年轻一代,将文化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

而年轻一代则要珍惜前人的付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力求创新与突破。

如此,文化才能不断繁荣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应该尊重和感激前人的贡献,努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新竹》郑燮

《新竹》郑燮

新竹
郑燮〔清代〕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一作:明年)
译文
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注释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赏析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新竹高于旧竹枝比喻什么

新竹高于旧竹枝比喻什么

新竹高于旧竹枝比喻什么诗人用竹子的意象,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

新竹高于旧竹枝的作者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着,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

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

亦能治印。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着有《郑板桥集》。

新竹高于旧竹枝的全诗郑燮《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竹高于旧竹枝的赏析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两句写”新枝“与”老干“的关系:新枝之所以能够高于旧枝,是依赖于老枝的扶持。

这两句由竹子本身的生长生发开来,有象征的作用。

”新竹“象征着新生的力量,即一个时代的青年晚辈;”老干“则代表着老一辈、长辈。

这两句是说,虽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但新生的力量却少不了老一代的积极扶持与栽培,因此,后辈不能忘却前辈的扶持教导之恩。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两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说来年新生的竹子会更加茂盛,暗示了新生力量在老干的扶持下将会更加强大。

这首诗,现在用来歌咏老师教书育人的伟大功业,也用来表达对老师长辈的感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燮的经典诗词《新竹》赏析《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赏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两句写“新枝”与“老干”的关系:新枝之所以能够高于旧枝,是依赖于老枝的扶持。

这两句由竹子本身的生长生发开来,有象征的作用。

“新竹”象征着新生的力量,即一个时代的青年晚辈;“老干”则代表着老一辈、长辈。

这两句是说,虽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但新生的力量却少不了老一代的积极扶持与栽培,因此,后辈不能忘却前辈的扶持教导之恩。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两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说来年新生的竹子会更加茂盛,暗示了新生力量在老干的扶持下将会更加强大。

这首诗,现在用来歌咏老师教书育人的伟大功业,也用来表达对老师长辈的感激之情。

扩展阅读:郑板桥的人物评价
扬州画家李鳝(《楹联丛话》):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清代袁枚:板桥书法野孤禅也……乱爬蛇蚓,不足妃稀。

清代学者康有为:乾隆之世,巳厌旧学。

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书画家启功(《论书绝句》):坦白胸襟品,神寒骨重墨萧寥。

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旧板桥。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题画兰》):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

清末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
术家杨守敬(《学书迩言》):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

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扩展阅读:郑板桥的绘画艺术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

“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

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

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瘦劲竹子画: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清代学者像传》说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自己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后来他说:“凡
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

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