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祖先叫做炎黄
关于炎黄子孙的来历

2023年炎黄子孙的来历炎黄子孙,这个词在中华大地上一直被人们所熟知和敬仰。
它源自《山海经》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后裔,被统称为炎黄子孙。
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的起源,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
炎帝和黄帝是两位传说中的伟大帝王。
据传炎帝姓姬,名陶唐,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分别出生于远古时代。
他们一直致力于治理国家,解除苍生的疾苦,为人类的乐土而努力。
炎帝是农业文明的缔造者,他教导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掌握了生产的基本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黄帝则是战斗文明的倡导者,他带领炎黄子孙勇往直前,战胜了邪恶势力,确立了祖国的统一和安宁。
炎黄子孙的来历并非单纯的宗教传说,更是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与共同意识。
这种记忆源远流长,本身承载着民族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炎帝和黄帝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他们的存在和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地位得到了世代相传。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炎黄子孙形成了一种共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种准则体现在民众对国家、祖先和后代的敬爱,对社会公德的遵守以及对道德伦理的重视。
对于炎黄子孙来说,国家是他们共同的家园,祖国的繁荣和安定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以忠诚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承担起传承先祖智慧和创造美好未来的责任。
炎黄子孙的故事和精神一直在华夏大地上流传至今。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会有人提及炎黄子孙的传说和他们的伟业。
这不仅是对我们华夏民族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激励和指引。
炎黄子孙的故事在每个人的心中迸发出坚定的信念和力量。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发扬炎黄子孙的精神,坚守信仰,爱国奉献,我们的民族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炎黄子孙的来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传统,传承先祖的智慧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炎黄子孙的精神将继续引领华夏民族,让我们铭记先祖的付出和牺牲,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追寻炎黄子孙的脚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我的祖先叫炎黄朗诵词

我的祖先叫炎黄,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根基。
他们耕种土地,发明创造,
用智慧和勇气开创了历史。
炎黄二帝,是华夏的祖先,
他们治理天下,制定规则。
他们教我们如何种植庄稼,
如何养殖家禽,如何制作工具。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
引领我们走向文明的门槛。
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团结,
如何相互帮助,如何共同进步。
我的祖先叫炎黄,
他们的精神和文化传承至今。
我们要铭记他们的教诲,
发扬他们的精神,不断进取。
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后代,
我们有责任将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传统文化朗诵稿(精选15篇)

传统文化朗诵稿(精选15篇)传统文化朗诵稿篇1《和谐的经典——》第一章(孝悌)音乐响起......(heartstrings)(学生齐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女:光,透过玻璃窗,装饰着古拙的画轴,厚重的色彩反射着斑驳的光影交织在孩子脸上,天真的好奇夹杂着求知的渴望映在母亲眼眸,母亲解说《24孝图》的声音在画廊里轻声回荡。
男:从弃官奉亲的潘岳到卧冰求鲤的王祥;从笼负母归的鲍出到上书救父的缇萦;从望云思亲的仁杰到忠孝双全的云英。
字字句句传递着爱和思想的火光。
女:孩子侧头,认真倾听,若有所想,不知不觉,一粒名叫“孝”的蒲公英飞进了小小的心脏。
咔嚓,一声破土拔节的脆响,孩子似乎明白了课堂上,老师所讲:(学生齐诵)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男:秋雨夜眠,异地求学的孩子,耳边响起的是父亲的叮嘱,没有华丽的辞藻,父爱永远都是如山般的沉默和伟岸。
“天冷了,多添些衣服”,也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有以心,以一颗真挚的心,才可体悟父爱的用心良苦。
女:芸芸众生,一如你我,其实都是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父母的血泪写成,有时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法破译。
男:于是,孝成为了一种稍纵即逝的眷恋,一种无法重现的幸福,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如风中蛛丝般无以附丽的飘荡。
女:虔诚祷告,如何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重演,祥云乍现,灵光一闪,圣贤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学生齐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成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第二章(总序) 男:源远流长兮我华夏文明幸甚之至兮我华夏子民古圣先贤留给我们丰厚的经典摊开其中的任何一部都像是摊开一双宽厚的大手他们抚过了无尽的沧桑岁月抚过了无数的孱弱心灵拂去了嘈杂的历史烟尘还原了生命的本真女:是这些经典告诉我们人与自我和谐是大美人与自然和谐是天道而只有人与人的和谐才会成就这美好的一切(学生齐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男:是孝悌成就了家的和谐是谨信成就了社会的和谐是家和社会的和谐成就了国的安宁是国的安宁成就了我们幸福的校园生活女:远离经典的校园是荒芜的漠视经典的校园是茫然的诵读经典,我们汲取了古圣先贤的力量诵读经典,我们打开了智慧心灵的天窗诵读经典,我们展开了飞天逐日的翅膀诵读经典,我们将沐浴和谐的未来阳光(学生齐诵)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站在古老的牧野大地上,登上祭天的广场,喉头却有一丝酸涩冲上,我听到有一个声音在山间回响,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溟那个地方。
它能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
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
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青年名叫嵇康。
他在之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
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
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
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只是曲谱,还有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
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
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
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有一支军队正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
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旁,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
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
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
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
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坐进麦当劳的厅堂,穿起古奇牌的时装,听着“my hear t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记得么?记得么?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中国自古就有“炎黄子孙”的称谓,炎黄传说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起源传说。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国人都会自称为“炎黄子孙”,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从历史、文化和心理层面分别探究。
历史层面起源于传说“炎黄”在传说中又称为“炎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神话人物,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据史书记载,《史记》记载:“夏启会同水神,得炎帝、黄帝之教,率众发明轮次,划分各地,号三苗、五部、九州。
”可以看出,炎黄子孙在古时期就是跟随炎帝黄帝而生活的人们,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因此,自称为“炎黄子孙”是表明自己与中华民族的始祖有血缘关系,是想强调自己的身份。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族血同源十分重要。
《史记》中就有“同姓不入,异姓不婚”的规定。
在那个时代,同姓同宗的都是一家人,而中华民族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难以一一辨别。
因此,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就成为了分类、划分中华民族究竟该属于哪个大家族的标准。
以后的历史上,各大家族也都以自己跟炎黄的关系作为自己的身份标识,比如武则天号称自己是炎神皇女,就是想显示自己的权威和传承了炎黄血脉。
刘邦时期的海内统一,更加强调了炎黄子孙的地位,刘邦就自称是炎帝的后代,要“以炎黄为天”,这些口号在传统文化中扎根,因此现在很多人仍会自称为炎黄子孙。
文化层面表现爱国情怀在文化上,自称为炎黄子孙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密切相关,有着民族的意义,也有着民族自主解放的意义。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爱吾土地”、“爱吾宗族”、“爱吾皇帝”等忠诚、爱国的口号,强调的都是民族集体利益和民族自强的精神,而炎黄子孙这个自我标识,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一种情感表达。
例如在20世纪初,爱国主义思潮盛行,国人开始更加重视自己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自称为炎黄子孙就成为了一种爱国情怀的表现。
其实,在很多传统节日或习俗中,都有“炎黄子孙”的亲切感召和身份认同,比如农历正月初一是“四方迎春,炎黄万民同喜”的日子,即对炎黄子孙祖先的敬仰、感恩之情的表达。
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第一单元 史前历史
第 3课
远 古 祖先的 传 说
1、传说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炎帝和黄帝有哪些发明?
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汉 族是怎样形成的?
一 炎 帝 和 黄 帝 的 传 说
.
一、炎帝与黄帝的发明——炎帝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 根据四季变化,辨别土地 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肥沃贫瘠;制耒耜;教民耕 农业在我国的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白虎通》 种。 以河母渡,半坡,大汶口为代表的地方已经有了 原始农耕。而黄帝是四千年前传说中的人物。有 关他的发明也是早他而出现的。所以农业不是炎 帝发明的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 发明陶器;尝百草 ;发 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 现药物 ——《淮南子·修务训》
【A】
◆(2015·贵州铜仁市)3.“赫赫始祖,吾华肇 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北奉为中华民族 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
【D】
4.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 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 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 治好洪水,造福从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黄帝 B.尧 C.舜 D.禹
【D】
◆(2016·湖南常德)1.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 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 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A】
◆(2016·湖北咸宁)2.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 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 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 祖”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 了乐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自称为“炎黄子孙 华夏儿女”

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自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
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
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
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
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
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
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
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
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
他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
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
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华夏儿女华夏”曾是中国的别称。
“华夏”二字,最早见于《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古人对此有多种解释。
孔颖达疏曰:“华夏为中国也。
”《说文解字》说: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
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历史学家,如范文澜、翦伯赞、顾颉刚等,则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过程,作了富于科学性的研究,据此对“华夏”一词的涵义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他们的观点,可以梳理成这样一种释义:“华夏”一词,最基本的涵义在于文化。
先说“夏”。
夏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朝代,文化最高,影响也最大。
今天的山西汾水流域,古称“夏墟”,古代的“夏”就休养生息于这个地方。
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为了求得更好生存,夏族开始寻找新的根据地,而它的迁徙是多方向的。
其中,东徙齐鲁等国的后来方称为东夏,西移甘肃的称为西夏,始终生活在原根据地的称为大夏。
到了周代,由于其农业是从夏代直接传授而来,保持着夏的文化。
我的祖先是炎黄-作文

我的祖先是炎黄爱国是一句非常不起眼,非常渺小的话;一个举动;一件事情。
说它大,我们中国亿人民,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看了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的,顿时受到一阵感触,活了这么久,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要知道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强盛我们的国家。
我们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让你住免费的宿舍,让你用免费的课本,为的就是要培养你这人才。
要知道,我们并不是为了吃饭而读书,并不是为了兴趣而读书,我们现在的努力是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
如果说,你读书为了吃饭,那这样你就大错特错了。
到街上随便找个人捅一下,你的下半生肯定会有饭吃,而且还有人伺候,有人为你做饭,睡觉的时候还有人为你站岗。
你的东西一样都不会少,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强盛自己的国家是每个国人的梦想,可终究是要付出行动的,一个国人如果不热爱自己国家的文化,那他还有什么国人可言。
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流传至今仍不灭,,这就是精髓所在。
而有些人崇洋媚外,摒弃老祖宗的东西,去看那些外国人的脸色,这跟叛国贼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学英语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汉语字体优美,发音文雅。
多么神圣的文字啊。
而我们的学校却给我们安排了英语课这一项课程。
要明白,我们学习他们的语言并不是为了去伺候他们,为他们端茶倒水的。
我们必须要学,我们不能不学。
因为他们这个国家比我们的国家强大,所以我们要用他们自己的科学来打败他们。
东方的节日是非常热闹的,象征颜色是红色。
而西方的节日冷冷清清,跟我们的节日完全不搭调。
在我们东方的国家里,过着西方的节日,实在有损我们国家的国威。
我们的国家比不上别的国家,我承认,但我们必须要振兴我们的国家。
有人说:你看人家外国人真好,住着高楼大厦,开着迷你轿车,我想当外国人。
这样的想法是坚决不对的,我们只要坚定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振兴中华。
国家在哪里,我看不到它。
其实,我们就像那诗人一样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你现在所在的领土就是国家的领土,吃的粮食,买的东西,包括住的房子,都是国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中国的文化道德礼仪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我们只需找回自己的传统,就能重温昔日的辉煌!重振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原文如下:
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抚摸着斑驳褪色的柱梁,当我极目凭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进胸膛,仿佛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对我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仿佛依稀地看到,有位老人悲悯的目光,他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求理想。
隐士们超然地嘲笑他的栖栖遑遑,他却坚定的行走在让全天下和谐大同的路上!他的声音响彻了两千五百年来华夏大地所有的学堂,伏尔泰、汤恩比也深受他的影响,在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院遍布了东洋和西洋!
我依稀地看到,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溟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
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
是庄子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逍遥无禁的胸膛!
我依稀地看到,有个青年名叫嵇康,他正在刑场上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
多少年过去了,似乎依旧有余音绕梁。
断绝的是广陵散的曲谱,人们记住的是他的傲骨,还有他的姿态可以优雅的面对死亡。
我也曾梦回大汉番邦,苏武正在贝尔加湖边牧羊。
渴饮雪,饥吞毡,他十九年坚贞不移,不卑不亢。
一脸刚毅地面对着单于的劝降。
他让异族领略了什么叫气节和高尚,他也让战败而降的李陵羞愧难当。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杜甫的诗人翻阅篇章,我无法忘记他那忧郁的目光,难道他在忧虑他那为秋风所破的草房?他说:不!我忧虑的是天下所有的寒士们何时能一起欢笑在广厦宽堂!
我仿佛来到洞庭湖旁,滕子京正在阅读朋友寄来的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他那让人高山仰止的品格,让千百年来的书生们荡气回肠。
我似乎看到在那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们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
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
无奈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旁。
然而潇潇雨歇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哦,那是蒙古的铁骑在横冲直闯,他们开辟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大的牧场。
他们把一个瘦弱的文人关进了牢房,而他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
金钱、美女、杀头、可以做宰相,却都无法让他投降。
忽必烈慨然长叹:我征服了整个世界,却征服不了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文天祥!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
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了纪念而建起了一座祠堂。
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自己民族的汉装,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
历史鉴证: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大堂,我穿起皮尔卡丹的西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有一丝忧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
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只讲民主自由,却丢掉了仁义伦常。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
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我们品着威士忌和法国红肠,上网却看到两辆汽车在碾压小悦悦的脑袋和胸膛。
还有那些路人毫无表情的目光。
当我为曼联和湖人彻夜疯狂,模仿麦当娜和帕瓦罗蒂高声歌唱。
当我欣赏着莫扎特和肖邦,总会有一点不爽和一缕失望,总是感觉有一个声音无奈地对我说:“还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他们曾经创造出尽美又尽善的辉煌!”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你却说我行为异常?
为什么我见到长者鞠躬表示敬意,你竟然说这礼节属于扶桑?
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
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们的端午、清明要靠高丽人去宣扬。
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我的祖先名叫炎黄,我欣赏琴的高远,剑的清刚。
我爱慕松竹坚贞,梅兰芬芳。
我在历经弥新的《四书、五经》中寻找信仰!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
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有一对图腾叫龙凤。
有一块热土叫:君子国度,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