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MS对巷道涌水量预测

合集下载

GMS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在地下水污染预测中的应用-水与水技术

GMS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在地下水污染预测中的应用-水与水技术

水与水技术 (第 3 辑)
图 2 模拟区网格剖分图
图 3 研究区网格剖分立体图
4.4 模型参数的识别 根据查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以及由细致的调参拟合,模型识别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参数识别结果 见表 2、表 3。
表 2 渗透系数与给水度率定结果 分区名 1 2 3 4 5 6 渗透系数/ (m · d-1) 15 25 36 48 65 78 给水度 0.10 0.12 0.13 0.18 0.19 0.22 表 3 降水入渗系数率定结果 分区名 1 2 3 降水入渗系数 0.15 0.20 0.22
1 2
水位 (m) ;q( x y t)为第二类边界单宽流量 (m3/d) ;K 为渗透系数。 4.2 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数学模型
k ö ∂(θC k ) ∂ æ = θDij ∂C ÷ - ∂ (θvi C k ) + q sC sk + å R n ç ∂x j ø ∂ x i ∂t ∂xi è 式中,C k 为 k 组分的溶解相浓度;θ 为地层介质的孔隙度,无量纲;t 为时间; xi为沿直角坐标系轴向 的距离; Dij 为水动力弥散系数张量; vi 为孔隙水平均实际流速,它与单位流量存在如下关系: k vi = qi /θ ;q s 为单位体积含水层流量,它代表源 (正值) 和汇 (负值) ;C s 为源和汇水流中 k 组分的浓
一、水资源与水环境
续表 时间/a 30 40 50 超标范围/km2 0.05 0.05 0.05 影响范围/km2 0.18 0.18 0.18 影响范围纵向 距离/m 1 042 1 087 1 087 影响范围横向 距离/m 231 231 231 超标范围纵向 距离/m 385 385 385
009
超标范围横向 距离/m 174 174 174

三维可视化建模与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

三维可视化建模与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

立 了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数学模 型 ,研究 了模型的边界条件 、时间和 空间离散 、含 水介 质的水文地质参数 的确定 ,
利 用 目前较 为 流 行 的 地 下 水数 值模 拟 软 件 G S M ,进 行 涌水 量 数 值 模 拟 ,预 测 其 矿 坑 涌 水量 。
关键词 :GMS ;可视化 ;三维建模 ;矿坑涌水量 中 图分 类 号 :P 4 . 文 献标 识 码 :A 617 4 文 章 编 号 :1 0 — 9 5( 0 0 1 0 6 — 4 0 6 0 9 2 1 )0 _ 0 1 0
收稿 日期 :20 — 2 08 1 -1 2 基金项 目 :三维可 视化 建模 与矿 坑 涌水量 预测 研 究 ( 学校科 协 );项 目编 号 :X2 00 G07 2 作者简 介 :吴 烨 ( 8 一),女 ,江 苏靖江 人 ,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水 文 与水 资源 1 4 9
区, 地面标高 20 30 0 ~0m左右。地势南高北低 , 东西部地形向中间倾斜 ,中间低洼地带为南沼河河床。井 田内有 季节性 河流一 南 沼河 ,属海河 流域子 牙河水 系滏 阳河 支流 。 矿 区地层 由老至新有元古界震旦系 ( ,古生界寒武系 ( )、奥陶系 ( z) O)、石炭系 ( c)、 二迭 系 ( P),新生 界第 三系 ( R)和第 四系 ( Q)。万 年矿井 田的构造 以 N E向 、S N N向 、N E向断 层为 主 , 属 于典 型 的帚状构造 。井 田断 裂构造 较为发 育 ,褶皱次 之 。此 外 ,矿区还 有岩浆 岩侵入 。 3 . 水层 与隔 水层 2含 矿区含水层有第 四系卵砾石孔隙含水层 , 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 , 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 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层 ,闪长岩风化裂隙含水层 ;隔水层有二迭系泥岩隔水层 、 石炭系砂页岩隔水层 、 寒武系下统页岩隔水层 、闪长岩隔水层。 33补 、径 、排 条件 . 矿 区 的主要 补给来 源是 大气 降水 ,其 次是南 溜河 河床 及灌 渠 的渗漏 还有 奥 陶系灰 岩水 。补给途 径 一 是在裸 露基 岩 区直接 入渗 ,二 是河 流的渗 漏 ,三是第 四系孔 隙水 的渗漏 补给 ,四是二 迭系砂 岩水 通过 断 裂对该 层 的补给 。 目前排泄 方式 主要 有 :人为 开采 ,向下伏砂 岩及 灰岩 含水 层渗漏 排泄 ,煤 矿 、周 围铁 矿 疏排水 ,汇集 于南 沼河河 谷排 泄 。 表 1 万 年 矿 矿 井 涌 水水 源 34涌水水 源及 通道 _ 根据万年矿矿井涌水量资料 ,其涌水水源如表 1 。 断层是井 田内各含水层经越流补给发生水力联 系 的主要通 道 ;在井 田西南 至 中央井筒 ,由于基岩埋 藏较 浅 或 出露 ,位于基 岩风 化带 内 ,地下水 沿垂 向渗透 ,使 各 含水层 发生 了密切 的水 力联 系 。此外 ,由于基 岩裂 隙带垂 向上 的沟通 ,对 采煤也 有较 大 的影 响 ;另外 , 未 封闭 的钻孔 ,沟通 上下含 水层 ,导致 不 同的含水 层 串通 ,地 下水 涌入 矿坑, 未封 闭的钻 孑 ,也 是不 因此 L 可 忽视 的导水通 道之一 。 35三维可 视化建 模 . 351 界条件 . 边 . 南部边 界 以 F 断层 为界 ,该 断层具有 阻水 性质 ,奥 陶系灰 岩被其 切割 ,与 下盘 的二迭 系地层接 触 , 1 1 隔绝 了与南 部奥 陶系灰 岩水 的联 系。 北部西 段 以 F 1断层为界 ,该 断层使 石炭 一 二迭 系地 层与 上盘奥 陶系灰 岩对接 ,但本 区构 造简单 ,富 水性差 , 在井 田边界煤柱保护下 ,不形成越流补给;东段煤层以一 5m 等高线为界 ,此处奥陶系石灰岩 70 埋深 大 ,与 外界水 力联 系甚小 。

煤矿巷道涌水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矿巷道涌水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矿巷道涌水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煤矿涌水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对煤矿生产及职工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煤矿巷道涌水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煤矿涌水预测预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当前涌水预测预警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巷道涌水的成因、特征,并探索适用于巷道涌水预测预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第二章煤矿巷道涌水的成因与特征2.1 成因煤矿巷道涌水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1)地质构造因素:巨压、构造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因素可能导致巷道涌水。

(2)水文地质因素:地下水位变化、突水、水流方向突变等水文地质因素也可能导致涌水。

(3)工程因素:矿井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系统的干扰,如采空区域的填充、巷道破坏等对涌水的影响。

2.2 特征巷道涌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1)涌水体积大,流速快。

(2)涌水水质复杂,包括土壤中的矿物质、矿井周边的地下水等。

(3)涌水具有突发性,往往难以预测。

(4)巷道整体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存在威胁安全和过往车辆的危险。

第三章煤矿巷道涌水预测预警方法3.1 传统涌水预测方法传统的涌水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直观法、经验法和定量分析法。

(1)直观法:根据矿工经验和直观判断,通过对矿井水情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巷道涌水的可能性。

(2)经验法:基于历史数据积累,结合专家经验,建立涌水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预设变量来进行巷道涌水的预测。

(3)定量分析法:采用数学模型对巷道涌水进行分析,包括统计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模型等。

3.2 新兴涌水预测方法新兴的涌水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无损检测技术、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

(1)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对煤体结构进行分析,如X射线、磁力计等。

(2)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GPS、GIS等技术,对巷道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

(3)无人机技术:无人机传感器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真实的三维地形模型,能够清晰地呈现地形的细节图像。

对基于残差GM(1,1)模型的煤矿矿井涌水量的预测

对基于残差GM(1,1)模型的煤矿矿井涌水量的预测
‘ 0 ( )

B =
z ( 3 )
z ’ ( )

) =
精度 :
利用最 小二乘法解得 :
a=( B ) B 】 ,
2 . 2 . 4确定 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
+ a z =6 D
P=1 一 e 。 ’ ( a v g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z ‘ ( 2 )
P ( o ( 七 ) :生 × 1 0 0 %
平 均 残差 :
‘ o ( 3 )
2 灰 色 理 论 模 型
2 . 1灰色 系统预测理论
灰 色 系统理论 是将一 随机 变量看作 一定 范 围内变化 的 灰色量 ,将 随机过程看作一定范围 内变化的 、与时间有关 的 灰 色过 程。用数 据处理的方法 , 将杂乱无章 的原 始数 据整理 成规律性较强 的生成数据再作研究 网 。 灰色 系统 预测通过原始数 据的处理和灰 色模型的建立 、 发现 、掌握 系统发展规律 ,对 系统 的未来状态做 出科学的定
查 区的北 中部 ,井 田面积 8 8 . 6 4 k m ,矿井 生产能力 1 5 0 0万 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
. 2 GM ( 1 , 1) 模型 的建立 t , a ,是 以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为主 的充水矿床 ,煤矿涌水量 2
大且来 源复杂 ,特别是 随着开采深度 的不断加大 ,矿井涌水 量 的预测面临更大的挑战 “ 】 。当数据波动小 ,规律性强时 , G M( 1 , 1 )模型进行灰色预测 的基本步骤如下 :

GMS在矿井涌水量中的运用

GMS在矿井涌水量中的运用

GMS在矿井涌水量中的运用孙东哲;徐世光;吴静【摘要】矿井涌水量预测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必要工作.本文运用GMS7.1软件中的Tins、Borehole、Solid、2D-Scotter points、3DGrid和Gis模块,以滇西某矿区为例,建立三维水文地质模型,预测该矿区涌水量的变化规律,为矿井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The prediction of mine water inflow is a necessary work to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of the mine.This paper uses the GMS7.1 software in Tins,Borehole,Solid,2D-Scotter points,3D Grid and Gis module,by taking a certain mining area as an example,a 3D hydrogeolog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changes of the mine water inflow,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mine mining plan design and safety production.【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7(036)007【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GMS;矿井涌水量预测;水文地质模型【作者】孙东哲;徐世光;吴静【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4矿井涌水量预测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必要工作,是矿井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为采掘方案、矿井排水疏干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地下水环评GMS预测所需部分

地下水环评GMS预测所需部分

地下水环评GMS预测所需部分CHAPTER 2MODFLOW - Grid Approach在GMS中,有两种应用方式可以构建modflow 模拟:栅格和概念模型。

栅格方式包括直接在3D栅格的逐个单元(cell-by-cell)添加源/汇项和其他模型参数。

概念模型应用方式包括在map模块中使用gis工具开发一个被模拟区域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中的数据将会被复制到栅格中。

本tutorial中栅格应用于modflow的预处理过程。

大部分而言,概念模型的应用比栅格方式更为有效。

尽管如此,栅格方式在解决简单问题或者需要逐个单元编辑的学术练习中也是非常有用的。

在开始MODFLOW - Conceptual ModelApproach tutorial.时不需要完成此tutorial。

2.1.1 OutlineThis is what you will do:1. Create a 3D grid.2. Set up a MODFLOW simulation.3. Check the simulation and run MODFLOW.4. Assign zone budgets and view the report.2.1.2 Required Modules/InterfacesYou will need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enabled to complete this tutorial:GridMODFLOWYou can see if these components are enabled by selecting the File | Register command.2.2 Description of Problem 问题的描述此指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图2.1中描述。

此问题是MODFLOW Reference Manual.结尾描述的简单问题的改进。

在计算网格中使用三层假设成为三个含水层。

002-GMS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002-GMS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G M S 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宋业杰1,2(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北京100013;2.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摘 要] 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G M S ,利用其特有的三维地层创建模块和渗流计算模块,以陕北地区某矿为例,在矿区水文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矿区三维水文地质模型,预测了该矿某采煤工作面的涌水量变化规律,为矿井开采方案设计、保证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G M S ;涌水量预测;三维有限差分;水文地质建模[中图分类号]T D 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25(2011)01-0104-04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G MSi nF o r e c a s t i n g Mi n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 f l o wS O N GY e -j i e1,2(1.C o a l M i n i n g &D e s i g n i n gB r a n c h ,C h i n a C o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B e i j i n g 100013,C h i n a ;2.C o a l M i n i n g &D e s i g n 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T i a n d i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C o .,L t d ,B e i j i n g 10001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a m i n e o f S h a n n b e i A r e a a s a ne x a m p l e ,3-dh y d r o g e o l o g y m o d e l o f m i n i n g a r e a w a s s e t u p b a s e d o n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i t s h y d r o g e o l o g yb ya p p l y i n g 3-dh y d r o g e o l o g ym o d e l i n ga n ds e e p a g ec a l c u l a t i o nm o d u l eo f G M S -a 3-df i n i t ed i f f e r e n c es o f t w a r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 f l o wv a r i a t i o nr u l e o f a m i n i n g f a c e i nt h em i n e w a s p r e d i c t e dw i t ht h i s m o d e l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m i n i n g d e -s i g n a n d s a f e t y m i n i n g .K e yw o r d s :G M S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 f l o wp r e d i c t i o n ;3-df i n i t e d i f f e r e n c e ;h y d r o g e o l o g y m o d e l[收稿日期]2010-10-18[作者简介]宋业杰(1985-),男,安徽旌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煤矿水体下采煤技术与理论的研究工作。

基于GMS的云南某大型水库地下水流场变化预测研究

基于GMS的云南某大型水库地下水流场变化预测研究

基于GMS的云南某大型水库地下水流场变化预测研究邢芳;徐世光;李俊;巴俊杰【摘要】The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s will cause variations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flow field in its area, and it shall b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at soil paludifica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secondary disasters occur easily.The study simulated the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flow field of a water storage area in a certain reservoir by using the software module GMS-MODFLOW,and the variation of flow field in the water storage area in the reservoir becomes evident through ident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model.The simulation by models and the conclusion of evaluation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judging the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and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ervoirs for the sake of guid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水库的建设会引起库区区域地下水水位和流场的变化,进而引发土壤沼泽化等环境次生灾害,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研究基于GMS-MODFLOW软件模块模拟某水库蓄水区的地下水水位和流场变化情况,通过对模型的识别与校正,水库蓄水区流场变化明显.模型模拟和评价的结论可作为判断地下水环境影响的依据,为水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指导水库的科学开发.【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7(031)003【总页数】5页(P625-629)【关键词】水库;地下水水位和流场;GMS-MODFLOW;数值模拟【作者】邢芳;徐世光;李俊;巴俊杰【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公司,云南昆明 65004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3;P333我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年代,起步较晚,但是在老一辈地质和数学工作者的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GMS对巷道涌水量预测
基于模拟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利用GMS软件模拟地下水渗流场,将巷道概化为排水沟(drain),并对模型进行识别与检验,最终确立符合实际水文地质特征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巷道,预测未来巷道涌水量的变化情况。

标签:GMS软件;三维模型;渗流场;巷道涌水量;排水沟(drain)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并不断的从地球表层的岩石、水体和大气中索取各种资源[1]。

我国从远古就开始了采炼矿石工作,随着采矿业的发展,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已成为采矿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2]。

碳酸盐岩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复杂,而且为探矿、采矿工作修建了复杂的地下巷道网,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复杂,给巷道涌水量预测带来了很大困难。

如今,如何较为准确的预测巷道涌水量、了解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成为日益关注的课题之一[3、4]。

1 背景
1.1 地形地貌
岩溶断块山是模拟区的地貌主要特征,其所存在的地表起伏并不是很大,大约都会在500m的差值内;地表岩溶具有较大的发育潜质,岩溶形态呈现峰丛~洼地、漏斗组合;高原面上峰峦起伏,没有太多植被覆盖率,地表发育形态通常为溶丘、溶沟、洼地、漏斗、落水洞等;边缘斜坡地带发育实芽、溶沟以及溶槽。

1.2 气象水文
模拟区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区分明显,4-9月为雨季,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其他月份为旱季,降水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0%。

1.3 地层、构造
模拟区地层结构单一但巷道布置复杂,岩层受岩溶发育特征的影响,地层水文地质特征随有地表向深部呈渐变趋势;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期运动,断裂构造发育,由四条主要隔水断裂构成模拟区的四个边界。

1.4 地下水类型
模拟区范围内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均有分布,孔隙水仅赋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分布范围很小;岩溶水赋存于三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是最主要的地下水;裂隙水赋存于各个时代的火成岩中。

1.5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降雨补给是模拟区地下水系统水流运动的补给来源,在地下水流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大量气体以及固相物体,这样一来,三相流得以形成。

在岩溶多重介质环境的影响下,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流运动的形态以及规模会呈现距离衰减趋势。

在潜水面以下、隔水层以上的水平流动带上会出现地下水,其中裂隙和溶隙是蓄水的主要空间。

蒸发、侧向排泄以及巷道涌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2 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通过分析降雨补给与渗流场、巷道涌水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1)边界条件概化: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及研究目的圈定模型計算区。

根据四条边界的性质,除北部边界概化为流量边界,其他三个边界概化为零流量边界。

(2)排泄条件概化:将巷道概化为排水沟(drain)。

(3)补给条件概化:本区主要水源补给,通常都是在降雨多发季节,其中有60%的降雨会渗入地下。

本区面积较小,同时地下水径流深度较大,因此对于降雨渗入平面上的差异是不需要考虑的,将补给平均的区域作为研究区,这样的话,研究区降雨入渗量就能够以有效降雨量为准计算。

(4)含水岩组概化:结合含水层的类型、岩性、厚度以及渗透系统等条件,将内部结构划分为均质、非均质、各向同性或者各向异性四个含水层。

(5)数学模型:通过由薛禹群著作的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得出,在裂隙、喀斯特发育相对保持平均时,水流是完全依据Darcy定律,可以选择与孔隙水流相同等效介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5]。

模拟区地层裂隙、喀斯特发育较为均匀,所以,数学模型等效的建立为多孔介质模型。

根据模拟区实际水文地质特征、概念模型确定模拟区数学模型为:
(6)时空离散:利用GMS的3D GRID模块实现网格剖分,含水岩组划分为四层,每层剖分为矩形网格单元4520个,每个单元面积26.7×15.3m2。

根据蒸发、降雨、巷道等源汇项在不同的季节其补给与排泄强度不同,在时间上将2007年划分为四个应力期。

3 模拟识别、检验
模型通过预测-校正法进行识别校正,使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参数、源汇项得到调整,保持计算和实际地下水状态一致性;与实测的场相对比,所计算得出的地下水状态的空间分布可以实现相互一致;模拟期计算所得的地下水动态和实
测动态变化可以保持一致;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相比较,识别后的水文地质参数、含水层结构以及边界条件基本与其相互符合。

因为不确定性是识别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特性,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中,模型检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模型检验是将一组参数以及模型通过识别之后,用其对另一段时间的野外观测资料进行模拟,抽、注水量和抽、注水时间、方式以及边值、入渗补给量等都属于外部有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数值,对模拟值和野外实测值进行模拟,最终得出的结果应该在预先设定的容许误差范围内相同。

如果不同,那么就需要再一次修正上一组所得到的参数,重新识别、检验,直到一组新的参数在识别和检验阶段所显示的模拟值和野外实测值,能够在预先设定的容许误差范围内保持相互统一。

此次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是在对个旧矿区高峰山矿段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全面掌握地下水系统变化规律的前提下开展的。

将模拟时间分为四个模拟应力期,选取两个应力期作为模型识别期,另两个应力期为模型检验期。

在运行模型的基础上,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参数以及源汇项等都能够得到有效调整,识别校正模型,同时在识别的基础上,检验识别后的模型。

通过反复调整,误差可以缩短在要求范围内。

4 结束语
(1)文章主要依托于GMS软件,初步确定GMS软件可用于岩溶发育较为均一的岩溶地区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拟及涌水量预测。

(2)本区地下水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通过模型,建立了大气降水与地下水渗流场、巷道涌水量之间的关系。

(3)文章将巷道等效于排水沟(drain),基于两者间的相似特征,成功模拟了地下水渗流场及预测巷道涌水量。

参考文献
[1]王大纯,张人权,史毅虹,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房佩贤.专门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3]采矿手册V oI6[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4]魏军.矿井涌水量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5]薛禹群,谢春红.地下水数值模拟[M].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梁厚景(1977,10-),男,云南文山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