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材料的性能对比表
各种常用塑料性能对比及用途

工程塑料总概热性质玻璃转移温度(Tg)及熔点(Tm);热变形温度(HDT)高;长期使用温度高(UL-746B);使用温度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
机械性质高强度、高机械模数、低潜变性、强耐磨损及耐疲劳性。
其它耐化学药品性、抗电性、耐燃性、耐候性、尺寸安定性佳。
主要品种工程塑料是指一类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在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的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结构件的塑料。
如ABS、尼龙、聚矾等。
被当做通用性塑胶者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酰胺(尼龙, Polyamide, PA)、聚缩醛(Polyacetal, Polyoxy Methylene,POM)、变性聚苯醚(Poly Phenylene Oxide,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聚芳基酯,而热硬化性塑胶则有不饱和聚酯、酚塑胶、环氧塑胶等。
拉伸强度均超过50MPa,抗拉强度在500kg/cm2以上,耐冲击性超过50J/m,弯曲弹性率在24000kg/cm2,负载挠曲温度超过100℃,其硬度、老化性优。
聚丙烯若改善硬度及耐寒性,则亦可列入工程塑胶的范围。
此外,较特殊者为强度弱、耐热、耐药品性优的氟素塑胶,耐热性优的矽溶融化合物、聚醯胺醯亚胺、聚醯亚胺、Polybismaleimide、Polysufone(PSF)、PES、丙烯塑胶、变性蜜胺塑胶、BT Resin、PEEK、PEI、液晶塑胶等。
因为化学构造不同,故耐药品性、摩擦特性、电机特性等也有若干差异。
且因成形性的不同,故有适用于任何成形方式者,亦有只能以某种成形方式加工者,造成应用上的受限。
热硬化型的工程塑胶,其耐冲击性较差,因此大多添加玻璃纤维。
工程塑胶除了聚碳酸酯等耐冲击性大者外,通常具有延伸率小、硬、脆的性质,但若添加20~30%的玻璃纤维,则可有所改善。
塑料材料的性能对比表

10.5~20.5 1.5~2.5 0.25
30~50
2~3 <0.01
1 12.5
6 6500 1.4
8.8
0.94 11 10 >500
>100
洛氏硬度
热变 形温
度
摩擦 系数
透光 率
氧指 数
R65~115 86
18
R115
R110 R70
99 0.38
90%
198 0.3 80% >95
288 0.13 96% >95
88%
70
90%
R120 215
85%
360 0.36
M118 100
93% 17.3
M80 110 0.31
163
M94 124
R80~110 102 0.51
18
R119 173 R132 260 M65~90 85 M169 185
0.39 44
90% 20
86%
R38 95 0.19
20
塑料材料的性能对比表
塑料材料的性能对比表
代号
流动 屈服强 性度
拉伸强度
收缩率
吸水率
线膨胀系 产品 原料价 相对 弯曲 压缩 断裂伸长 冲击 缺口冲击强 数 精度 格 密度 强度 强度 率 强度 度
PES
PET
PET+30%GF
PF
PI
PMMA
一般
共聚POM
一般
共聚POM+25%GF
均聚POM
一般
PP
较好
PP+30%GF
2.7 3
1.45 170 125 <5
8
103
10
塑料材料的性能对比

PPE 聚丙乙烯 :干燥处理:建议在加工前进行2~4小时、100C的 干燥处理。 熔化温度:240~320C。 模具温度:60~105C。 注 射压力:600~1500bar。 流道和浇口:可以使用所有类型的浇口。
特别适合于使用柄形浇口和扇形浇口。
8 熔点或软化范围
聚醋酸乙烯 35~ 85 聚氧化甲烯 165~185 聚苯乙烯 70~115 聚丙烯 160~170 聚氯乙烯 75~90 尼龙12 170~180 聚乙烯 密度0.92/ cm3 110 尼龙11 180~190 密度0.94/ cm3 约120 聚三氟氯乙烯 200~220 密度0.96/ cm3 约130 尼龙610 210~ 220 聚-1-丁烯 125~ 135 尼龙6 215~225 聚偏二氯乙烯 115~ 140(软化) 聚碳酸酯 220~ 230 有机玻璃 126~ 160 聚-4-甲基戊烯-1 240 醋酸纤维素 125~175 尼龙66 250~260 聚丙烯腈 130~ 150(软化)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50~260
PP 聚丙烯 :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 处理。 熔化温度:220~275C,注意不要超过 275C。 模具温度:40~80C,建议使用50C。结晶程度 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 注射压力:可大到 1800bar。 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 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 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 PS 聚苯乙烯:干燥处理:除非储存不当,通常不需要 干燥处理。如果需要干燥,建议干燥条件为80C、2~3 小时。 熔化温度:180~280C。对于阻燃型材料其上限 为250C。 模具温度:40~50C。 注射压力: 200~600bar。 注射速度:建议使用快速的注射速度。 PVC 聚氯乙烯:干燥处理:通常不需要干燥处理。 熔化 温度:185~205C 模具温度:20~50C 注射压力:可大 到1500bar 保压压力:可大到1000bar 注射速度:为避 免材料降解,一般要用相当地的注射速度。
各种可降解材料性能对比及应用范围

可降解材料中 PLA 综合性能具备优势PLA 在全球塑料使用量占比达 13.90%。
可降解塑料种类繁多,通过降解途径与机制划分可将其分为光降解塑料、热氧降解塑料和可生物降解塑料三类,本文中所叙述的可降解塑料均为可生物降解塑料。
按照原材料的来源不同,可生物降解塑料又可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前者包括 PLA 和 PHA 等,后者包括 PBA T 、PBS 和 PCL 等。
根据中国《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的数据,2019 年全球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消耗以淀粉基、PLA 和 PBAT 为核心,分别占到当年全球消费量的 21.30%、13.90%和 13.40%,其余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等原因使用占比较小。
图 :塑料品种分类图 :2019 年全球塑料产品使用占比可生物降解塑料中 PLA 综合性能具备优势。
目前常见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 7 种,分别是淀粉、PLA 、PBA T 、PBS 、PCL 、PHA 和 PGA ,其中,淀粉基塑料性能缺陷大,使用范围和规模均受限,被替代的可能性大。
PHA 和PGA 由于技术难度高,工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售价较高,在可降解塑料中暂不具备竞争力。
PBS 树脂由于国内丁二酸产能较少导致成本较高,PCL 的熔点过低导致其耐热性较差限制了应用范围,同时 PBS 和 PCL 的价格也是大幅高于 PLA ,因此 PLA 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之一,在硬质材料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对比 PLA 和 PBA T 材料,PLA 材料强度高,耐热性好且具备较好的水汽阻隔性能,而 PBA T 材料则延伸率较高,两者优势互补,未来的可降解市场是 PLA 和PBA T 共存的时代。
表 :可降解塑料与 PE 性能对比PLA下游应用领域跨度广。
聚乳酸是生物基完全可降解塑料,由于其具备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在日常塑料中应用广泛,包括垃圾袋、餐盒和纤维等,其中聚乳酸纤维由于具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抑菌性和阻燃性,其织物面料手感、悬垂性好,抗紫外线且具有较低的可燃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适用于各种时装、休闲装、体育用品和卫生用品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用塑料材料性能表

1、加工过程若长时间高温下易 起热分解 2、无自熄性 3、抗酸性差 4、成形收缩率大
21
PPS
成形时易产生毛边
22
PF
1、颜色单调,多呈暗红色或黑 色 2、有一定毒性
能表
用途
把手、外壳、行李箱、冰箱衬垫、家电制 品
家庭用品、绝缘体、胶管、胶布、胶膜、 容器
灯罩、窗玻璃、标示牌、光学透镜、硬式 隐形眼镜、汽车零件
1、Tg(30℃)低,在荷重下 H.D.T.为60℃ 2、抗冲击强度不良,一般以玻 纤补强为FR-PBT来使用
成形品设计不良易产生内部应力 问题
吸湿性高,加工前需除湿干燥
结晶化温度高,速度慢
会被卤素系脂肪族如次甲基氯、 三氯乙烷等侵蚀
16
吸湿性高
17
PET
1、机械性质具有方向性、流动 性较高 2、结晶速度较慢 3、干燥及加工条件要求严格
电子电器:断电器、整流器、线轴、吹风 机风口、线轴灯罩 汽车: 电装组件、挡泥板、煞车器把手 工业零件:冷却、汽车航空机零件:汽车保险丝、特种电 池箱 3、精密机器零件:表壳、时钟内部零件 4、医疗仪器:吸器、喷雾器、隐形眼镜消 毒盒 1、多层电路基板,可挠性电路基板 2、发动机绝缘线材料 3、复印机分离爪、断热齿轮 4、导弹雷达天线罩 5、加热滚筒轴承
电子电器:无熔线断电器、电磁开关、驰 返变压器、家电把手、连接器、外壳 汽车: 车门把手、保险杆、分电盘盖、挡 泥板、导线护壳、轮圈盖 工业零件:OA风扇、键盘、钓具卷线器、 零件、灯罩
电子电器:CD片、开关、家电外壳、信号 筒、电话机 汽车: 保险杆、分电盘、安全玻璃 工业零件:照相机本体、机具外壳、安全 帽、潜水镜、安全镜片
2
3
4
常见塑料的性能参数与对比

氯化聚醚
CP
Hale Waihona Puke 环氧树脂(冷凝胶)EP
-80~ 155
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ETFE
-80~ 220
聚三氟氯乙烯 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增强)
F3 F4 F4+20%G F
不同塑料材料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对比研究

不同塑料材料的强度及耐腐蚀性能对比研究随着塑料制品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种塑料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本文将就不同塑料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做一个比较研究。
一、PVC材料PVC是最常见的一种塑料材料,因其价格便宜、生产工艺简单、耐腐蚀性能较佳而被广泛使用。
PVC耐酸、编和碱的性能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有机溶剂却缺乏耐受能力。
在强度方面,PVC是一种较为脆性的材料,因此,一般不适用于高负荷的机械结构中。
二、PE材料PE是一种强度和耐腐蚀性比较好的塑料材料。
PE材料的强度、韧性以及刚度均比PVC材料要强。
对于酸、碱、盐类、有机溶剂等物质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PE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弯曲性能和耐冲击性能。
由于其材料的韧性较强,PE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容器。
三、PP材料与PE相似,PP也是一种强度和耐腐蚀性比较好的塑料材料。
PP具有优良的抗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也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尤其对一些碱、酸等弱腐蚀性物质更具承受能力。
然而,PP对一些有机溶剂和氧化剂并不具有很好的耐受能力。
四、PET材料PET同样是一种较常使用的材料,如用于制造各种饮料瓶。
PET的强度和硬度比较强,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油性和耐腐蚀性。
但是,PET的耐腐蚀性较差,不适用于一些环境不良的场合。
五、PA材料PA是一种优质的、工程塑料材料,具有强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特点,其中尤其以低摩擦系数、低吸水率、抗紫外线等特性为突出。
但是,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生产成本较高,一般应用于特殊的工程领域。
综上所述,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选择不同的塑料材料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和要求做出决策。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材料,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塑胶材质成分数据表

塑胶材质成分数据表一、聚乙烯(PE)聚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胶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它主要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分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两种类型。
LDPE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和透明度,常用于制作塑料袋、保鲜膜等产品。
HDPE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常用于制作水管、容器等耐用品。
二、聚丙烯(PP)聚丙烯是一种具有良好刚性和耐热性的塑胶材料。
它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常用于制作各种容器、桶、管道等产品。
聚丙烯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腐蚀,适用于多种工业领域。
三、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胶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电绝缘性。
它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可分为硬质PVC和软质PVC两种类型。
硬质PVC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常用于制作窗框、水管等建筑材料。
软质PVC则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常用于制作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
四、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胶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电绝缘性。
它由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可分为普通PS和高冲击PS两种类型。
普通PS透明度高,硬度较高,常用于制作塑料杯、餐具等。
高冲击PS具有较高的韧性,可用于制作安全头盔、保护垫等。
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常用的塑胶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耐热性。
它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聚合而成,常用于制作瓶装饮料、纤维等产品。
六、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明性和高强度的塑胶材料。
它由碳酸酯单体聚合而成,常用于制作眼镜镜片、手机壳等产品。
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明度和耐候性的塑胶材料。
它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聚合而成,常用于制作亚克力板、装饰材料等。
八、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是一种常用的塑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膜形成性。
它由乙烯醇单体聚合而成,常用于制作胶水、纤维素等产品。
以上是常见的塑胶材料及其成分数据表。
这些塑胶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0 1.1 120 1.4 210 16000 1.2 130 1.4 262 1.4 121 126 16000 1.3 85
70 3 60 3 13
200~300
33 76 39 102 243
8.3
M114
58 190
0.6
较好
80 189 91 55 137 61
0.8~1.5 3.4~3.6 0.2~0.8 0.5~1.3 0.8 0.44 0.2 0.5 0.2 1.8 0.09 0.07 0.15 0.1
86% 20
30~50
2~3
PES PET PET+30%GF PF PI PMMA 共聚POM 共聚POM+25%GF 均聚POM PP PP+30%GF PPO PPS+40%GF PS PSF PU SPVC UHMWPE 较好 较好 较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一般 一般
85 78 124
0.6 1.8 0.2~0.9
0.25 0.26 0.05
70 21 21 55 11
14 13 17 12 10
125 233 207 190 >500 3.5
17 2.7 1.8 37 40~70
R115
198 0.3 80% >95 288 0.1 96% >95 0.3
较差 较好 22~30
32 27 20
R110 R70
198 78
>95 20
7800 1.1 4 1.5 100 21
5.5 10 2.9 3 3
1.1
89
110
80 50 3
296
12.1 4 80
M98
210 70
88% 90%
1.4 115 1.6 196
R120
215 85%
100 55~77 62 130 70 29
0.75 0.2~0.8 1.5~3.5
0.3 0.34 0.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7 8.5 2.6 3 5 5 3
塑料材料的性能对比表
序 号 塑料名称 代号 流动 屈服强 拉伸强度 性 度 收缩率 吸水率 热变 线膨胀 产品 原料价 相对 弯曲 压缩 断裂伸 冲击 缺口冲击 摩擦 透光 氧指 洛氏硬度 形温 系数 精度 格 密度 强度 强度 长率 强度 强度 系数 率 数 度
1 丙稀腈、丁二稀、苯乙烯 2 氨基树脂 3 氯化聚醚 4 环氧树脂 5 聚三氟氯乙烯 6 聚四氟乙烯 7 聚四氟乙烯(增强) 8 聚全氟乙丙烯 9 高密度聚乙烯(孖力士) 10 高抗冲聚苯乙烯(不脆胶) 11 硬质聚氯乙烯 12 液晶聚合物 13 低密度聚乙烯 14 改性聚苯醚 15 聚酰胺6 16 聚酰胺6(增强) 17 聚酰胺66 18 聚酰胺66(增强) 19 聚芳砜 20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0.25 0.01 0.05 0.03 <0.05 0.05 0.22
7.5 8 4 4 3 8 5.7
76 0.5
R80~110 102 0.5
76 137 50 75
0.7 <0.12 0.4~0.7 0.6
3 3 3 3
32000 1.1 114 87000 1.6 204 7500 1.1 105 115 1.2 128 98
18
49
0.5
0.01
4 3
1.4
65
69 60~130
1.6~2.2
99
0.4 90%
较差 较差
37 27.6 17.5
<0.01 <0.01 <0.01 <0.01 2~5.0 0.2~0.6 <0.01 0.2
5.8 10.5 7.1 5.8 12.5
3.4~21
2.1 2.2 3 2.3 2.1 5 7150 1
较差
45.7
0.6~1.0 0.07~0.4 0.006
5
2.2~10.6 D75~85
315 22 6 7200 0.9 34 28 >650 80~90 R45 50 20
较好
7~15
1.5~5.0 <0.01
较好
74 110
0.6~1.4 0.3~0.7
3 1.1
8.3 2.2 7
4 3 4 3
1.4 205 166 1.2 110 130 2.5~6 14000 1.4 98 110
53
4 21 65 86 M118 M80
360 0.4 100 110 0.3 163 M94 124 18 93% 17
1.6 182 1.4 7300 0.9 90 50 127 45 >200
1.5~3 1~2.5 0.4~0.8
ABS AF CP EP F3 F4 F4+20%GF F46 HDPE HIPS HPVC LCP LDPE MPPO PA6 PA6+30%GF PA66 PA66+30%GF PASF PBT
一般
35~62
0.3~0.8 0.2~0.45
8
3 3
9800 1.1
69
69
3~60
7
R65~115 86
1.5 196 19000 1.2 82 78
4 90 <5 11
132 103
1.5 170 125 1.3
102
1.3
4
40
塑料材料的性能对比表
序 号 塑料名称 代号 流动 屈服强 拉伸强度 性 度 收缩率 吸水率 热变 线膨胀 产品 原料价 相对 弯曲 压缩 断裂伸 冲击 缺口冲击 摩擦 透光 氧指 洛氏硬度 形温 系数 精度 格 密度 强度 强度 长率 强度 强度 系数 率 数 度
27 聚醚砜 28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9 涤纶(的确凉) 30 酚醛塑料(电木粉) 31 聚酰亚胺 32 聚甲基丙烯酸酯(亚加力) 33 聚甲醛 共聚(赛钢) 34 聚甲醛 共聚(增强) 35 聚甲醛 均聚 36 聚丙烯(百折胶) 37 聚丙烯(增强) 38 聚苯醚 39 聚苯硫醚(增强) 40 聚苯乙烯(硬胶) 41 聚砜 42 聚氨酯 43 软质聚氯乙烯 4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45 醋酸纤维素
60 1.3 2
127 76 16 14.2
R119 R132
173 260
0.4 44 90% 20
M65~90 85 M169 185
50~10 310
10.5~20.5 1.5~2.5
0.25 <0.01
1 12.5
6
6500 1.4 0.9 11
8.8 10 >500 >100 R38 95 0.2
9.5
M118
60 248
0.5
3.6 9.2 2.7 7.2 2.7 10 8.4 3 3 3
8.7 4.3 7.8 20 8 1387
M110 M72 R121 M80 M90
274 66 220 133 0.4 93% 146 145 185 35
21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增强)PBT+30%GF 22 聚碳酸脂(防弹胶) 23 聚碳酸脂(增强) 24 聚醚醚酮 25 聚醚酮 26 聚醚酮酮 PC PC+30%GF PEEK PEK PEKK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