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分裂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优质PPT]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46f1e3eefdc8d377ee323c.png)
[合作探讨] 探讨1:实验中在用解离液对根尖进行解离的时候,时间选择3~5 min,处 理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不好,请思考要严格控制时间的原因。 提示:(1)解离时间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会被破坏。 (2)过短会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探讨2:装片中细胞相互重叠,会导致观察效果不理想,请思考实验中有哪 些操作可以保证细胞相互分散开?
【解析】 ATP与ADP在细胞内的转化十分迅速,使细胞内ATP与ADP的含 量处在动态平衡中,因此,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减 少。
【答案】 C
3.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2.实验试剂 (1)解离液:由 质量分数15%HCl 和体积分数95%酒精 按1∶1配制而成。 (2)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 (3)漂洗液:清水,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3.实验步骤 (1)装片的制作:
(2)观察:使用低倍镜找到根尖 分生区 的细胞,然后换上 高倍镜 ,观察分 生区的各个细胞,并找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3.无丝分裂 (1)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 染色体 和 纺锤丝 的变化。 (2)过程: ① 细胞核 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核 。 ②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 两个子细胞 。 ③实例:蛙的 红细胞 的无丝分裂。
[合作探讨] 探讨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提示:相同点:染色体变化相同,都是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分裂期染 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不同点:前期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末期母细胞分裂成子细胞的方式不 同。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
精品
植物细胞(上)和动物细胞(下)分裂过程示意图
名称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前期纺锤体形成
末期子细胞的分开 1 间期、中期后期的变化情况相同 2染色体都要经过自我复制,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使每个子细胞具有一套数目和形状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植物细胞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在赤道板部分出现细胞
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有高尔基体参与。
动物细胞
由已经复制的,移向两极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有中心体参与。
分隔成两个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内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7.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植物细
胞(上)
和动物
细胞
(下)
分裂过
程示意
图
名称项
目
不同点相同点
前期纺锤体形成末期子细胞的
分开1 间期、中期后期的变化情况相同 2染色体都要经过自我复制,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使每个子细胞具有一套数目和形状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植物细胞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
成纺锤体。
在赤道板部分
出现细胞板并
由中央向四周
扩展形成细胞
壁。
有高尔基体
参与。
动物细
胞
由已经复制的,移向两
极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
射线,形成纺锤体。
有中分隔成两个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内
7.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动物的卵裂方式

动物的卵裂方式动物的卵裂是指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步分裂形成多个细胞。
在动物界中,卵裂方式有很多种,它们的特点不同,对生物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动物卵裂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一、完全卵裂完全卵裂是指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步分裂形成多个细胞,这些细胞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均等分化。
完全卵裂通常出现在无脊椎动物和某些鱼类中。
完全卵裂的典型代表是卵裂规则、每个细胞均等的微型沙丁鱼受精卵。
由于完全卵裂的特点是细胞均等分裂,所以通常会产生多个细胞囊,这种细胞分裂方式常见于无脊椎动物和某些鱼类。
二、不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是指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步分裂形成多个细胞,这些细胞之间有明显的不均等分化。
不完全卵裂通常出现在哺乳动物和大多数鸟类中。
不完全卵裂的典型代表是鸡蛋,鸡蛋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细胞囊,其中一个会形成内胚层,一个会形成外胚层。
这种细胞分裂方式常见于哺乳动物和大多数鸟类。
三、母细胞贡献卵裂母细胞贡献卵裂是指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分化是由母细胞不对称分裂造成的。
母细胞贡献卵裂通常出现在脊椎动物中。
母细胞贡献卵裂的典型代表是斑马鱼受精卵,斑马鱼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对称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后者会形成胚胎的神经系统和肝脏。
这种细胞分裂方式常见于脊椎动物。
四、分裂腹生(异裂)分裂腹生是指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分裂是围绕着原始中心点的不同方向分裂,形成一个近端和一个远端的细胞。
分裂腹生通常出现在篦鳝科鱼类中。
这种细胞分裂方式常见于篦鳝科鱼类。
总之,每种动物的卵裂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对于其个体的发育和生长十分关键。
通过学习动物的卵裂方式,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动物的发育过程,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
动物细胞分裂

动物细胞分裂动物细胞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生物过程,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的基础。
动物细胞的分裂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动物细胞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
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准备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有丝分裂的准备期,细胞对细胞器和染色体进行了复制,为后续的分裂做好准备。
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质开始凝集成染色体,核膜开始消失,细胞开始出现两个中心体。
当进入有丝分裂的中期时,细胞开始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排列在中心体的纺锤纤维上。
在后期,染色体开始分离成两个独立的染色体,并向细胞两侧移动,最终在细胞中心形成两组染色体。
最后,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两个子细胞最终分离成独立的细胞,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另一种动物细胞分裂方式。
相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更加简单,没有中间有丝分裂阶段。
在无丝分裂中,细胞的染色体并没有凝聚成明显的染色体,细胞质分裂的过程直接导致了两个子细胞的形成。
无丝分裂一般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例如原生动物和细菌等。
分裂相关的调控动物细胞的分裂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细胞周期素是一种重要的调控蛋白,在细胞分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细胞凋亡也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通过促使异常细胞死亡,确保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
此外,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环境因素等都会对细胞分裂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结语动物细胞的分裂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研究细胞分裂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有助于探索细胞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机制。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核解体:
发生改变,所以染色体、染 色单体和DNA数目没有发生
核仁、核变膜化逐。渐消失
形成纺锤体
植物细胞的两极处发出纺锤丝
出现染色体
染色质高度螺
旋,缩短变粗,
成为染色体
分裂间期与分裂前期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比较
中期(排板)发中 生期 改时 变, ,染 所色 以体染仅色是体位、置染
在 列纺 在锤 同丝 一的平牵面色 生变单引上化体下。和,D染N色A数体目的也着没丝有点发排 该平面称为赤道板 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裂期的 不同点
前期
两个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复 制)移向两极
两个中心体发生星射线,形 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 裂成两部分
四、有丝分裂的意义
DNA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中
即母细胞和子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保持亲代与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 定性
察
赤道板位置
后期(分移)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每条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分移” 结果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 每条子染色体上不含染色单体
染色体 = 1 染色单体 = 2
DNA = 2
染色体 = 2 染色单体 = 0
DNA = 2
末期(反前:与前期相反)
细胞核完成分裂
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形态 纺锤丝消失 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
染色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裂期的不同点两个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复制移向两极两个中心体发生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部分三动植物细胞分裂期的比较三动植物细胞分裂期的比较四有丝分裂的意义四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亲代与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练习练习课本p115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它们通过生长和繁殖来延续物种的存在。
生长是动物体内细胞增生和细胞质增加的过程,而繁殖则是通过有性或无性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的基本过程和相关因素。
一、动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分裂、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发育、器官的形成和完善等。
在体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并通过细胞质增加而增加体积。
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常见形式,包括准备期、分裂期和间期三个阶段。
在准备期,细胞开始对染色体和细胞器进行复制。
分裂期是细胞的核分裂和质体分裂的阶段,通过分裂过程,原细胞产生两个子细胞,继续进行下一轮的细胞分裂。
间期是细胞分裂阶段之间的休息期,细胞在这个时期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
无丝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常见于原核生物和一些特殊的细胞类型。
无丝分裂没有明显的染色体缠结和纺锤体形成,细胞直接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除了细胞分裂,动物的生长还涉及器官的形成和完善。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器官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迁移逐渐形成,而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这些器官会继续发育,增加细胞数量和体积,完成器官的完善。
二、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主要分为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性繁殖是通过两个不同个体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来产生新的个体。
这是动物繁殖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内受精和外受精两种形式。
内受精是指两个性别个体在体内结合,精子通过交配器官进入雌性个体体内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这种方式常见于鸟类、哺乳动物等。
外受精是指雄性个体将精子释放到体外环境中,雌性个体通过卵子的排出与之结合。
这种方式常见于鱼类、两栖动物和某些昆虫。
无性繁殖是指只需要一个个体便可产生新个体,不需要生殖细胞的结合。
无性繁殖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分裂、出芽、配子体和孢子等。
分裂是指一个个体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或多个完全相同的个体。
2023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第5课时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鲁科版)

功能 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
规律总结
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比较
项目 结果 遗传物质
细胞生长 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 数量增加
不变
细胞分化 种类增加
【秒判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每种生物,甚至每种细胞的体积都是一定的。( √ ) (2)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变化的是细胞核,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 ) (3)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血细胞、肝细胞等)。( √ ) (4)癌细胞只进行细胞分裂,不进行细胞分化。( √ ) (5)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 ) (6)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并不都发生分化,还有一小部分继续保持分裂能力。( √ )
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具有 收缩 能,使机体产生运动
和 舒张 的功
脑、脊髓以及脑神经、脊神经等
由 神经细胞 组成,能接受 刺激 ,产 生并传导 神经冲动
结缔 组织
包括骨组织、软骨组织、血液、脂 细胞间隙大,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
肪等
养等功能
(2)人体的器官
组成骨骼肌的肌腱、结缔组织膜、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肌细胞组成肌肉组织,另外还有神经组织,因 此一块骨骼肌属于 器官 层次。一块皮肤、一块骨也属于器官。
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比较
植物体
动物体(人体)
①主要构成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 ①主要构成组织有上皮组织、结
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
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②没有系统,由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
②有系统,由系统构成动物体
都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无丝分裂
——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细胞分裂 核延长,从中部缢裂成两个细胞核, 过程: 细胞从中部缢裂为2个子细胞 特点: 1.不出现染色体与纺锤 体,核膜、核仁不消失
2.速度快、耗能少,常胎膜细胞、胚 乳细胞……
1、核中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是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
11.右图是某细胞进行繁殖时可观察到 的几个时期,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C )。 ①N期有8条染色体 ②P期紧接着L期 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的含量相等 ④M期的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
12.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 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 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
分裂后期
8.玉米(2n=20)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 胞中染色体数为 ( C )
A.10个
B.2O个
C.40个
D.80个
9.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三者数量比是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D ) A、末期和前期 B、后期和末期 C、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中期 10.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中心粒的数 目是( B ) A.2 B.4 C.8 D.1
前期
1条染色质 (含两个染色单体)
1条染色体
(含两个染色单体)
分裂间期 (1)前期 ①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②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③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前期
赤道板
(2)中期
前期
中期
①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可见
中期
后期
1条染色体 (含两个染色单体)
分裂间期
;
分裂后期
2、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极的时期是 3、呈染色质状态的时期是 分裂间期
5、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的时期是 末期 由
。 分裂后期 。
。
4、看得出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分裂前期、中期 。 ; 分裂中期
高尔基体 (细胞器)起作用。
6、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为
7、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时期是
。
2条染色体
(无单体)
中期 (3)后期
后期
①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 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②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平均分配,形成两组均等的染色体
后期 (4)末期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③纺锤体消失 ④细胞膜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不 同 点
意 义
1、间期:无中心体的复制 1、间期:有中心体的复制 2、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 2、前期:两组中心体发出 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锤丝构成纺锤体 3、末期:细胞板形成细胞 3、末期:细胞膜内陷缢裂 壁分成两个子细胞 成两个子细胞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 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每个子细胞中去,使每个子细 胞核中都含有与亲代细胞数目、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保 持了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遗 传具有重要意义。
13、判断下列各图属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并 说出该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
名称
染色体 染色单体
后期
12 0
间期
6 0→12
中期
6 12
子细胞
6 0
前期
6 12
DNA
12
6→12
12
6
12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动物细胞动物有丝分裂过程
中心体 着丝粒
核膜
核仁
细
染色质 胞 核 核质
分裂间期
学科网
分裂间期(初)
分裂间期(末)
染色体的复制
DNA的复制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间期(初)
着丝粒
分裂间期(末)
复 制
染色单体
1条染色质
1条染色质
(含两个染色单体)
分裂间期(末) 高度螺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