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句读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精解(黄德宽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精解(黄德宽版)

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 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 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 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 “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 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五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 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 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 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 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 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
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 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 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 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 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 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 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标点: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 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 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 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 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 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 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 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 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 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 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 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 如自己为自己。

句读2

句读2

练习:苏轼《定风波》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 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 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劉禹錫《送魯周儒赴舉詩引》
• 錯誤:不了解詞的意義,缺乏古代文化常識
• 稱贄:见《仪礼•士相见礼》。賓客初次見主 人時送禮物,此指送上自己的文章。
• 正:晝居外次,晨門曰:“有九疑生持一剌來 謁,立西階以須。”生危冠方袂,淺拱舒拜, 且前致辭稱贄,其文頗涉獵前言。
• 2.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 说。必有可采。 • ——曹植《与杨德祖书》 • 錯誤:不明词义 • 往:送往 少小:少年时代 • 与:给予 • 正: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 说,必有可采。
总之,正确的断句标点,是提高古汉语阅读 能力的重要基本功。 它要求我们具有广泛的知识,除了重视文字、 词汇、语法的学习外,还要具备文史哲等多方面 的学问,也要注意识别书中的人名、地名、官名、 书名、篇名等专有名词。 此外,就是多读、多查、多练习,不要硬断, 谨防读破。
参考注疏,上文可作如下断句: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 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 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
(译文)相信可信的东西,是确信;怀疑可疑的东西, 也是确信。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爱;卑视不贤的人,也 是仁爱。说得恰当,是明智;沉默得恰当,也是明智。 所以懂得在什么场合下沉默不言等于懂得如何来说话。 话说得多而合乎法度,便是圣人;话说得少而合乎法度, 就是君子;说多说少都不合法度而放纵沉醉在其中,即 使能言善辩,也是个小人。

句读

句读

根据句法断句
•整齐句式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习惯句式
“者……也”、“不亦……乎”、“如……何”、 “奈……何”、“何其……也“等。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礼记·学记》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根据用词断句
根据句法断句
特殊文体的断句(韵文断句
•句末语气助词,如也、矣、耳、乎、耶、欤、兮等。 •句首常用字词,包括句首助词(夫、盖等),句首时间 词(今夫、昔者、俄而等),句首专有名词与表示敬称 的代词等。 •感叹词(呜呼、嗟夫、噫等) •表示列举的数词、方位词等 •连接句子的连词(犹……况、非……不……、故……等) •表示说话的词(曰、云等)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 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 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 足也。”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 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 停的更小的段落 。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古代汉语练习——句读

古代汉语练习——句读

古书的句读练习[练习一]一、什么叫“句读”?二、判断下列句子标点的正、误。

(标点正确的,在该句后面的括号内打“√”号)1.①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②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③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2.①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②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③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3.①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②知不知,上矣。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③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4.①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②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③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5.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6.①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三、改正下列句中错误的标点,并说明改正的理由。

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诸橐以与之。

(左传)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4.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5.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日:“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文言文句读练习____课件

文言文句读练习____课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潭小西丘南西而行望百,二斗十折步蛇,行隔,篁明竹灭,可闻见水。声其,岸如势鸣犬佩牙环差,互心,乐不之可。伐 竹知取其道源,。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坐为潭屿上,,为四嵁面,竹为树岩环。合青,树寂翠寥蔓无,人蒙,络凄摇神缀寒,骨参,差悄披怆拂幽。邃。 以其潭境中过鱼清可,百不许可头久,居皆,若乃空记游之无而所去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同动游;者俶:尔吴远武逝陵,,往龚来古翕,忽余,弟似宗与玄游。者隶相而乐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雾淞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而崇别祯问五年其十姓二氏月是,金余陵住西人湖客。此大及雪下三船日,舟湖子中喃人喃鸟曰声莫俱绝说。 是相日公更痴定矣更,有余痴拿似一相小公舟,者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 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 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 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 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 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句读练习

句读练习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3、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4、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5、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坚终而翕然随以定
6、或时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於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或无技能而以色幸
7、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
8、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
9、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10、凡他宫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
11、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12、传书曰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如子韦之言则必得景公祐矣
13、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4、且夫天者气邪体也
15、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6、夫王者有过异见於国不改灭见草木不改灭见於五谷不改灭至身。

17、虞舜为父弟所害几死再三有遇唐尧尧禅舜立为帝尝见害未有非立为帝未有是前时未到后则命时至也18、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19、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试问岭南应不好欲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0、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逾。

古代汉语句读练习

古代汉语句读练习

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3、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4、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閧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5、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它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6、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侍前左右执子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於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使自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公怨积於百姓兵弱於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7、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即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於法枉於法则免於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於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8、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於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9、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而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於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0、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於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古代汉语练习——句读

古代汉语练习——句读

古书的句读练习[练习一]一、什么叫“句读”?二、判断下列句子标点的正、误。

(标点正确的,在该句后面的括号内打“√”号)1.①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②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③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2.①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②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③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3.①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②知不知,上矣。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③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4.①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②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③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5.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6.①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三、改正下列句中错误的标点,并说明改正的理由。

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诸橐以与之。

(左传)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4.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5.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日:“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的句读练习[练习一]一、什么叫“句读”?二、判断下列句子标点的正、误。

(标点正确的,在该句后面的括号内打“√”号)1.①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②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③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 )2.①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②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③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3.①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②知不知,上矣。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③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民无已。

( )4.①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②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③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 )5.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②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6.①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 )三、改正下列句中错误的标点,并说明改正的理由。

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诸橐以与之。

(左传)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4.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5.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日:“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史记)6.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听,爱精自保。

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

斯须不老,既晚无还,垂书示后。

(《论衡》)[练习二]一、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史记)2.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登泰山记)3.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左传)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5.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7.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使收送之(华佗传) 8.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二、在下面两段古文横线上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马之与人___情性殊异___至于筋骸之相束___血气之相持___安佚则适___劳顿则疲者___同也___乘之有道___步骤折中___少必无疾___老必后衰___(韩愈《重上张仆射书》) 2.起之为将___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___卧不设席___行不骑乘___亲裹赢粮___与士卒分劳苦___卒有病疽者___起为吮之___(《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三、给下面几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人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晏子春秋·内篇谏上))2.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 注:①逆旅:客舍,旅馆。

②小子:男仆。

③行(xìng):品行,操行。

3.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齐太公世家》)注:①西伯:即周文王。

②彨(chi):同“螭”,兽名,传说为无角之龙。

③太公:指姜太公吕尚。

④先君太公:指周文王的父亲季历。

[练习三]1.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日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汉书·酷吏传·郅都传》2.太史公曰传曰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吾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3.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膠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4.善为上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下之极《老子·六十八章》5.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而致千里士或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斥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书·武帝纪》6.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子入见立有间公问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7.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比五之所以无敌也《史记·李斯列传》8.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曰君惠缴福于敝邑亡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9、齐侯曰以此众战准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11.历城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云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意所喜也好即札录之录讫乃朗读十遍粘之壁间每日必二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粘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贴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中约得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富每见务得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隔时日便成枵腹不如奈之约取而实得《退庵随笔》12.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嘉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垢病嘻异哉司马光《训俭示康》[练习四]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不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2、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矣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3.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宠涓于此树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令无有代其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左传·成公二年》5.景公过晏子日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拜而辞日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韩非子·难二》6、齐大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揖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之闻之曰去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7、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8、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跽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说文解字叙》9、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其谁不知公辞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0、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吾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通辞及死之曰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土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11.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人中射之土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土中射之土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明人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楚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