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

合集下载

一个人灭掉印度国,唐代这位外交官太出彩!

一个人灭掉印度国,唐代这位外交官太出彩!

一个人灭掉印度国,唐代这位外交官太出彩!
最近,印度常在边境挑事,可是“能惹事却不能消事”,常常偷鸡不成蚀把米,让读写菌想起小时候遇到的那些二愣子,惹事的时候气冲斗牛,一旦出事了顾头不顾腚,逃之夭夭。

其实,印度这种做法由来已久。

唐朝时,太宗李世民曾命外交家王玄策出访印度,没想到在印度刚篡位的新国王阿罗那顺却临时反目,派出两千人伏击大唐使团,杀死随从,将正史王玄策、副使蒋师仁拘押在印度。

图:电视剧中的王玄策形象
后来,王、蒋二人从狱中逃出,来不及向朝廷汇报,就直接到泥婆罗国(今尼泊尔)和吐蕃借兵报仇,凑齐一万人马,径直向印度杀来。

印度一看对方是硬茬,赶紧组织数万大象军,举全国之力像马戏团一样迎战。

王玄策面对这样的阵势,毫不胆怯,他想起了战国时田单的“火牛阵”,于是采用火攻,轻而易举击败象阵,攻下罗城。

阿罗那顺仓皇逃窜,一路狂奔到中印度。

王玄策毫不手软,乘胜追击,最终活捉阿罗那顺,灭了中印度。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人灭一国”壮举,当然,也可以称之为趣闻。

王玄策面对强敌,不气馁,不胆怯,用他的智慧和胆识,扬我大唐国威,他之所以能有此壮举,一方面因为其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当然是其背后强盛的大唐做坚强后盾。

若干年后,有位叫伯信的当代诗人,在观看电影《红海行动》之后,赋古风一首,歌颂我中华国威,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节选如下,大家不妨朗声读之。

【说明】本文由“中学生读写”编辑创作,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本号已参与版权保护协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历史趣谈王玄策是谁?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外交官王玄策

历史趣谈王玄策是谁?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外交官王玄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玄策是谁?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外交官王玄策
导语:王玄策是谁?王玄策,初唐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历史上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战绩,那么王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初唐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历史上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战绩,那么王玄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玄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代明将,王玄策出生日期不详细,只知道是唐朝时期汉族人,出生于河南洛阳,任职骁卫长史,曾推翻摩揭陀国新王,生擒阿罗那顺,曾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就是他创造的。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著有《中天竺国行记》一书。

如今大家所知晓的唐朝著名将领有李靖、秦叔宝、徐茂公、李绩等人,对于王玄策却所知甚少,这是因为秦叔宝等人都是在国家内部的领土上驰骋疆场,而王玄策却离开国土,与边境其他国家对战,保卫着国土不受侵犯,给唐朝树立了威名。

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块。

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

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王玄策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

公元647年,王玄策受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第二次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之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

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后,王玄策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一个叫做阿尔裘那的人所篡夺。

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
生活常识分享。

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

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

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周恩来。

周恩来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同志生于1898年,年轻时就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

在中国革命中,他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先后参与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作为外交家,周恩来同志极富远见和策略思维。

他主张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周恩来同志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以气度和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信任。

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时刻。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刻是他在1972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晤。

这次会晤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整个亚太地区带来了和平与稳定。

周恩来同志是一位真正的人民外交家,他始终将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放在首位。

他积极倡导亚非合作、南南合作,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

他在联合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位外交家,周恩来同志具备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和特点。

首先,他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使得他能够在外交中游刃有余。

其次,他极具人格魅力和外交敏锐度,能够准确洞察国际形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周恩来同志本着以人为本、和平共处的原则,明辨是非,以倡导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关系。

周恩来同志的外交智慧和才干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典范。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如何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如何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如何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带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周恩来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品质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外交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继续努力,为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你灭我五十人,我灭你一个国,中国最强势的外交官非他莫属

你灭我五十人,我灭你一个国,中国最强势的外交官非他莫属

你灭我五十人,我灭你一个国,中国最强势的外交官非他莫属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历史人物,是在中国有名的外交官。

大家应该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儿,每个国家的精英人物。

不管是在应对某些大事还是在处理两国之间的事,都有着独特的处理方法,今天我们来说的就是一个历史上最强的外交官之一。

说外交官是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气势不过分吧,一个外交官有没有底气,也代表着这个国家强大不强大,其实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一战后,日本跟德国索要山东的所属权,中国的外交官立马反对,可是也马上遭到了反对。

当时利比亚外交官在联合国会议中连座位都没有,别的国家都瞧不起利比亚。

新中国的成立,也让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我们中国的外交官也越来越强势,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任外交官是我们的周总理,可以说周总理这个外交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争取到的荣誉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要说的外交官是在我们中国历史鼎盛时期陶长的外交官:王玄策。

为什么要说他是历史上中国最强势的外交官呢?这就要追溯到唐朝的政策了,唐朝当时非常看重与各国的关系,就算邦国派来的使臣都要派人护送到家。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天竺国的使臣来到了唐朝学习文化,在学完以后,皇帝让王玄策护送他回去,当时天竺国非常的乱,大批的叛军,当时王玄策身边只有50个护卫,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回来了,他便发誓:“你杀我五十人,我灭你一国”
回到唐朝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说要回去斩掉那些天竺的叛军,得到了皇上的支持,于是王玄策率领部队,到了天竺国,灭掉了叛军。

他的那一句:“你杀我五十人,我灭你一国”也让他成为了史上最强势的外交官。

历史趣谈:历史最牛的外交官 一人灭一国的牛人

历史趣谈:历史最牛的外交官 一人灭一国的牛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最牛的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的牛人
导语: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
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衔。

但中国古代修订官史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立传的。

所以,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王玄策的传记,虽然他干了一个超牛的事。

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本人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但历史是不会被磨灭的,日本玄幻文学宗师田中芳树经多方考证,以《天竺热风录》就是以盛唐时期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真实故事为线索,再现了这段几乎被遗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奉旨出使印度惨遭俘虏
公元七世纪时,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部分,其中中天竺很快强大起来,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摩揭陀帝国(为方便阅读,略称为中天竺)。

中天竺的国王尸罗逸多对唐帝国很友好,恰逢非常著名的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尸罗逸多就特意接见玄奘,打听唐太宗李世民的为人。

当尸罗逸多得知李世民是一位“具言圣德”的君主后,决定两国通使,以示永好。

公元641年,尸罗逸多派了一个使团来到长安。

李世民接见后,很高兴,过了两年,派了一个使团回访,王玄策担任副使。

生活常识分享。

史上最猛外交官一人灭一国,没想到带回个俘虏让唐太宗死翘翘-今日头条

史上最猛外交官一人灭一国,没想到带回个俘虏让唐太宗死翘翘-今日头条

史上最猛外交官一人灭一国,没想到带回个俘虏让唐太宗死翘翘-今日头条唐朝出现了一个比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更为传奇的扬威万里之外的英雄人物,一个出使他国的使者在被对方下狱后神奇越狱,并借来兵马将这个国家灭掉。

这位号称”一人灭一国“的史上最猛的外交官就是唐朝贞观年间的大臣王玄策。

王玄策在出使印度过程中被印度叛王阿尔裘那袭击拘禁,他奇迹般地逃出生天,照理说,就算要报仇雪恨也该回国搬兵,没想到他只是向尼泊尔和吐蕃借来“外籍军团”,亲自指挥客军大胜敌人,对方战亡二万余人,阿尔裘那被活捉献俘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王玄策散朝大夫。

因为这个不动用本国正规军就扬名立万的壮举,王玄策的英雄事迹也一直被后人歌颂传唱。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几乎完美的胜利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副作用,给了唐帝国沉重的一击。

王玄策在此次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

要不怎么说人的才能见识是不全面的,优秀的外交官和军事指挥官王玄策在这方面和大唐的匹夫匹妇愚民没有多大差别,为迎合唐太宗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王玄策献宝一样把他举荐给唐太宗。

早在前一年的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就得了中风,一度瘫痪在床上。

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

这时如继续正常治疗加上调养,说不定是会逐渐康复的。

可是,此时的唐太宗却迷恋上了方士们炼制的金石丹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他先是服食了国内方士道士炼出的丹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唐太宗以为大唐境内方士道士们的道术浅,于是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

这回这个印度和尚那罗迩娑婆的出现,对唐太宗来说真是瞌睡遇到枕头,那罗迩娑婆也很会来事,因为自己年纪本已不小,索性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业研究长生不老之术一百八十年,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白天飞升。

这番怪力乱神的鬼话还真就打动了病急乱投医的唐太宗,于是安排那罗迩娑婆住进了豪华的馆驿,每餐都是米其林级别的丰盛美食,天天有一大群下人侍奉着,直接享受帝王贵胄级别的生活待遇。

唐朝一人灭一国的人是真的假的 哪个人到底是谁呢

唐朝一人灭一国的人是真的假的 哪个人到底是谁呢

唐朝一人灭一国的人是真的假的哪个人到底是谁呢本文导读:今天要说的是王玄策,他是唐朝的外交家。

对,你没看错,他不是什么统兵大将,也不是什么决胜千里的诸葛亮似的军事家。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特别是初唐。

在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

中印文化交流在唐朝也达到了顶峰。

在当时,不仅国外有使团到达唐朝,唐朝也有使团出使国外。

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些出使使团当中。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王玄策再次踏上了旅途。

此行的目的也很简单,出使天竺(现印度)发展睦邻友好。

当时的天竺刚发生政变,阿罗顺那篡位,阿罗顺那听说有大唐使节要来,他怕发生变故,于是派兵半路伏击。

此役,王玄策、蒋师仁被擒,其他使团成员全部死亡。

因为唐朝的强大,阿罗顺那也不敢杀死王、蒋二人,就那样扣押着。

之后王玄策、蒋师仁机智逃脱并发誓要灭掉印度,以雪使者被杀、自己被囚之耻。

两人在逃亡中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端着唐朝使臣的架子,心里没底,表面强硬的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王借兵。

当时唐朝强盛,又有松赞干布,所以尼泊尔王也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借了7000骑兵给他。

王玄策还征召临近大唐藩属国的一些士兵,外加松赞干布派来的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接近一万。

有了兵,不管是否兵强马壮,王玄策决定去拼一把,其实不拼,就这样回到唐朝,他也是要受到处分的。

于是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在古代,不一定就将军会用兵法,这王玄策对兵法也是很熟悉的。

古人嘛,既然为官,闲着没事还是要学一下排兵布阵的。

王玄策也是个狠角色。

他带兵到了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用当时超级无敌厉害的“火牛阵”,一仗便击溃印度数万象军。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王玄策报仇心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器械,云梯、抛石车、火攻,不断的攻击,持续了一个月。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王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左右,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历史趣谈:大唐团长都这么牛?一人灭一国征服印度

历史趣谈:大唐团长都这么牛?一人灭一国征服印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唐团长都这么牛?一人灭一国征服印度导语:大唐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那么即使国家强大,派遣外交官与邻国搞好关系就非常重要。

当时大唐南部的印度还没有大唐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那么即使国家强大,派遣外交官与邻国搞好关系就非常重要。

当时大唐南部的印度还没有完成统一,分类成了好几个国家,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其中的中印度——摩揭陀帝国。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使节出使西域,其中本文的主人公就在里面,王玄策为正使,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副使,但这都不重要,一行30余人前往印度。

但那个时候刚好印度发生政变,由于通讯的不发达,那时候并没有手机,也没有其他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节团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还是照常前往。

通过发动政变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得知大唐派了使节入境,怕大唐得知之后派兵攻打自己,于是派兵半路伏击。

正规军对上仅有30人的使节团,结局很明显,王玄策等一部分人被抓,其他的使节团人员就被杀了。

后来,王玄策找到机会成功逃脱,并发誓要报仇。

按常理来说,王玄策应该回到大唐,让大唐派兵围剿阿罗顺所部。

但是这个王玄策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喜马拉雅山为目标,一路到了尼泊尔。

到了尼泊尔王玄策拉起了大旗,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向尼泊尔王借兵7000名骑兵,加上吐蕃王松赞干布派来的1200名精锐骑兵,直奔中印度。

到达印度,王玄策用“火牛阵”大败印度的大象军。

(有玩过三国群英传的应该看过火牛阵,小小的牛能冲破高大的大象军,我也想不通,但是书上是这样记载的)阿罗顺那知道之后死守不出,大唐已经掌握了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有一段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这段传奇的创造者叫王玄策。

王玄策:一个,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姓名:王玄策
性别:男
血型:未知
籍贯:河南洛阳人
业绩:一人灭一国
职业:三任大唐驻印度大使,后因业绩突出授散朝大夫
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块。

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

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

我想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

二是拜会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

三是看看文成公主。

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别忘了,那时候没卫星,也没手机,没通讯手段,李世民再牛也算不到啊!于是照常上路。

路线我觉得是从西安-》新疆-》中亚-》印度-》吐蕃。

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

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

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

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

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

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

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

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就这样被一个中国外交官在战场上轻松搞定,真是愧对“文明古国”的称号啊。

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对印度知之甚少,在中国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外蛮邦而已,而近代因为“中印友好”的缘故,对这段历史教科书上也避之不提,所
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没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一人灭一国!
这个难度比起汉代常惠用异国军队攻匈奴还难。

因常惠经营了近二十年而且军力占优,方才联盟乌孙击败匈奴。

其精彩程度不知要好莱钨大片强多少倍,何况前者还是虚构、意淫局多,后者可是活生生的史实。

我们今天可能不可想象:大唐帝国的国力强盛和国威之远可见一斑! 当真是: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

真应了汉朝大将陈汤那句话:示明万里之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漠狼峰孤烟直,天苍地茫啸西番。

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

开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骠骑郎。

壮哉王玄策!壮哉大唐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