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建筑功能指的是建筑物在使用中所需满足的功能需求,而空间分区则是指如何将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组织,以适应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每个建筑物都有其所需满足的基本功能需求,如住宅需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办公楼需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等。

在设计之初,建筑师需要明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分配。

例如,在办公楼的设计中,建筑师需要合理划分各个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区等空间,以满足不同工作功能的需求。

因此,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和核心,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价值。

其次,空间分区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

通过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和组织,可以使每个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功能性。

合理的空间分区可以使不同功能的空间相互独立,减少相互干扰,提高使用效果。

例如,商场设计中常见的将不同类型的店铺进行分区,以便消费者更方便地找到所需的商品;医院设计中通常将诊室、手术室、病房等空间分区,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因此,空间分区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建筑功能和空间分区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优秀建筑设计的基石。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应该能够完美地结合建筑功能和空间分区,使建筑物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舒适、便利的使用体验。

然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处理建筑功能和空间分区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建筑师需要充分理解建筑物所需满足的功能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空间规划方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等因素。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设计,才能实现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的最佳结合。

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空间规划

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空间规划

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空间规划在建筑设计中,功能与空间规划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关键要素。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必须能满足人们对于功能的需求,并且能够合理地利用空间,使其实现最佳的使用效果。

本文将探讨功能与空间规划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

一、功能规划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功能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它涉及到建筑物或空间的主要功能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功能规划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以及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工作、休息、娱乐等。

通过对功能的规划,可以确定建筑物内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为后续的空间规划提供基础。

功能规划的核心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在住宅设计中,例如,需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数量、生活习惯和隐私等因素,合理规划卧室、客厅、厨房等区域。

在商业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业态的要求,如零售店铺需要有展示区、仓储区等。

不同的功能规划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和设备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基于功能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关注如何合理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使其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空间规划需要考虑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性,以及舒适度、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因素。

在空间规划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例如,在办公楼设计中,可以将不同的部门或团队安排在不同的楼层或区域,以便于管理和协作。

在商业设计中,可以将相似的零售品类安排在相邻的区域,方便顾客的购物体验。

另外,空间规划还需要考虑人们在使用建筑物时的行为和需求。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座位和休息区域,让人们可以舒适地休憩。

在办公空间中,需要提供合适的工作区域和灵活的会议室,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三、功能与空间的协调在建筑设计中,功能与空间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功能规划和空间规划需要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并达到平衡。

一个功能规划良好但在空间规划上存在问题的建筑物,很难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同样,一个空间规划优秀但功能规划不合理的建筑物,也会导致使用效果不佳。

浅析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浅析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浅析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

建筑功能则体现于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方面。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其次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其实,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还有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因而,我们也不能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

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制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尺度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

在实际工作中,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

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12㎡。

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0㎡;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

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建筑功能指的是建筑物在实际使用中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而空间布局则是指建筑内部各个空间之间的合理布置。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妥善应用。

第一部分:建筑功能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明确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和用途。

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住宅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办公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高效的工作空间,教育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等等。

在确定建筑功能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物的规模、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例如,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功能需求可能包括商店、餐厅、电影院等各种商业设施,而一个医院的功能需求可能包括病房、手术室、诊所等医疗设施。

建筑功能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用户的满意度。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空间规划,合理分配各个功能区域,确保功能间的相互关系良好,并确保各功能区域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第二部分: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指的是如何将各个功能区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结构。

一个成功的空间布局能够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和可用性。

在进行空间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功能之间的关系、空间的流动路径、采光和通风等。

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指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例如厨房与餐厅之间的关系、办公室与会议室之间的关系等。

在布局时,应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空间的流动路径是指人们在建筑内部的移动路径。

一个良好的空间布局应能够提供顺畅的流动路径,使使用者能够轻松地在建筑内部移动。

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狭窄的过道和拥挤的空间,合理设置出入口和通道,以提供便捷的流动路径。

采光和通风是一个建筑物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在空间布局设计中,应合理安排窗户和通风设施,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清新的空气,创造一个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功能和空间分区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建筑功能指的是建筑物所需具备的各种功能要求,包括使用功能、安全功能、技术功能等。

而空间分区则是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将建筑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空间利用率。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建筑功能的重要性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考虑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建筑物所需承载的功能,以便在后续的设计中更好地满足这些功能要求。

建筑功能分为使用功能和非使用功能两个方面。

使用功能是指建筑物为用户提供的功能,如住宅的居住功能、办公楼的办公功能等。

这些功能对建筑的空间规划、布局以及使用者的舒适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建筑师需要根据使用功能的特点,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空间布局,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便利性。

非使用功能包括安全功能、技术功能等。

安全功能是指建筑物在设计上考虑到人员安全和建筑安全的各种因素,如逃生通道、防火措施等。

技术功能则涉及建筑所需的各种技术性要求,如通风、采光、水电等。

这些非使用功能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空间分区的方法在建筑设计中进行空间分区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空间分区方法。

1. 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将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

例如,在办公楼设计中,可以将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区等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分区。

2. 私密度分区:根据空间的私密度要求,将空间划分为公共区域、半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卧室属于私人区域,而客厅和厨房则属于公共区域。

3. 功能联系分区:将相互有密切关联的功能区域划分在一起,以方便使用和交流。

例如,在学校教学楼的设计中,将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等相互关联的功能区域划分在同一楼层,以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4. 流线分区:根据人员的流线和活动路径,将建筑空间划分为相互衔接的区域,以提高使用效率。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原创哦~~(房屋建筑学论文)适应于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原创哦~~(房屋建筑学论文)适应于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建筑功能是人类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一个综合体现,人类为了特殊的建筑功能而将空间分割为适宜的大小、形状与形式;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人类用不同的空间分割方式以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功能。

古罗马著名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到:“适用、坚固、美观是构成建筑的三大要素,”即分别对应为现代建筑理论中,构成建筑物的基本要素为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的艺术形象;而建筑功能是三大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建筑空间是人类使用的对象,建筑功能确定了建筑所需要怎样的建筑空间以满足其使用功能、精神功能以及环境与城市功能,即建筑功能对建筑空间有一定的规定性。

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与朝向、通风等条件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能满足建筑功能的精神功能和环境与城市功能,就实现建筑本身的小整体和城市环境的大整体的最优化;这就是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所谓的“形式总是追随功能”。

同时,建筑空间又受到物质技术条件和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

建筑空间的大小指的是建筑空间的面积与容量,一般以平面面积为其衡量标准。

例如图1中住图1:住宅平面图宅建筑,客厅、卧室、厨房、餐厅、阳台、卫生间、花园等等均根据建筑功能有不同的面积:卧室分主卧室与其他的卧室,相对其他卧室来说,主卧室面积较大;而厨房由于平时只做煮饭类功能,除了必需的燃气灶、电饭锅等等,不需有过大的空间剩余;卫生间除了必需的卫浴设备,与厨房相似,不需要很大。

要确定长宽比,这些都是以建筑功能为依据来确定的。

譬如说图2中宁波大学的林杏琴会堂,由于会堂的视听要求、舞台效果等要求,它就不同于普通住宅的矩形,而呈现为圆形与矩形结合的不规则形状。

再举例说,如上面的住宅平面图中,假设阳台与客厅的大小相等,但是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它们的长宽比是不同的。

虽然形状与其他因素也有关系,但使用功能绝对是第一考同的建筑功能而有不同的采光与通风条件要求。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现代建筑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其特点之一就是兼顾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

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所需承担的各种功能和用途,而空间分区则是将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配置。

本文将就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展开探讨。

一、建筑功能的定义和分类1.1 建筑功能的定义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各种功能和用途,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用户的需求满足程度。

1.2 建筑功能的分类在现代建筑中,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功能需求,可以将建筑功能分为住宅功能、商业功能、办公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体育功能等多个类别。

二、空间分区的原则和方法2.1 空间分区的原则为了有效地满足建筑物的各种功能需求,空间分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功能分区原则: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将空间进行合理分割,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互不干扰。

2) 流线分区原则:根据人流、物流等因素,将空间划分为有机衔接的流线区域,以便实现高效的流线运行。

3) 视觉分区原则:通过色彩、材质、灯光等手段,将空间视觉上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感知到不同空间的功能和特点。

4) 空间尺度分区原则:根据人体尺度和功能需求,将空间进行精确的尺度划分,使使用者能够获得舒适、便捷的使用体验。

2.2 空间分区的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空间分区方法包括功能分区、层次分区、开放与封闭分区、实体与虚体分区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建筑物的需求和设计理念进行灵活应用。

三、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功能与空间分区的案例分析3.1 办公楼设计案例以一座办公楼为例,其建筑功能包括办公、会议、休闲等。

在空间分区方面,可以将办公区域按照不同部门或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形成各个独立的办公单元;会议区域可以设立多个大小不同的会议室,以满足不同规模的会议需求;休闲区域可以设置咖啡厅、休息室等,提供员工休闲与交流的场所。

3.2 住宅设计案例在住宅设计中,建筑功能包括生活、休息、娱乐等。

建筑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建筑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loongle@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处理也是小尖 。虽然有人 把这样的处理称为“新复古主义”,然而,它们都是 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相结合的。
解构主义建筑师盖里的作品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
loongle@
二、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 (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2)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4)功能决定空间的组织形式
loongle@
loongle@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中庭空间
loongle@
北京香山饭店的中庭空间
loongle@
安藤的作品 “光的堂”,为了产生特殊的效果而开的窗.
loongle@
(4)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合形式 所谓“空间组合形式” 是指若干独立空间以何种方式
loongle@
loongle@
5. 单元式组合 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 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 密,单元之间关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态特 征。实践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常用于渡假村、疗养院、幼儿园、医院、 文化馆、图书馆等建筑。
loongle@
(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
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 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 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 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 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loongle@
满足视听要求时教室的形状和尺寸
loongle@
特殊平面形状的房间
loongle@
(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所谓空间的“质”,主要是指满足采光日照、通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 113T02Z04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改卷教师:
学号: 084774525 姓名:得分: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摘要: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关键词:建筑功能,建筑空间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

建筑功能则体现于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方面。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

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

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

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

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一间普通的居室面积大约在 15 ~ 20 平方米,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

(图一)
图一
对于公共建筑,一间 40-50 人的教室需要 50 平方米左右,一个1000 座位的影剧院观众厅则需要 750 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见,不同的使用功能直接决定了所在空间的大小及容量。

(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所谓空间的“形”是指空间的形状。

除了空间的大小和容量,空间的形状也同样受功能的制约。

虽然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形状,然而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某种使用功能,总会有最
为适宜的空间形状可供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的过程。

仍然以教室为例,如果确定面积为 50 平方米左右,其平面尺寸可以为 7x7 米, 6x8 米, 5x10 米, 4x12 米……,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知道,教室首先应满足视听效果,长宽比过大会影响后排的使用,过宽会使前排两侧座位看黑板时出现反光现象,因此通过比较, 6x8 米平面尺寸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图二)。

同样是上述尺寸,如果换成幼儿园活动室,由于幼儿园活动的灵活
多样,接近于方形的平面尺寸通常被较多地选用。

反之如果是会议室,略为长方形的空间形状更有利于功能的使用。

功能的制约与建筑空间的灵活多样并不矛盾。

空间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除矩形外,圆形、梯形、多边形、三角形甚至球形都可用作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有些功能特点对于使用空间的形状要求并不严格,设计师可以根据形体组合的要求,地形环境的限制,甚至个人的喜好进行多种选择,这也正是建筑形体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论如何选择,使用功能应该是首要的制约条件,那种随意牺牲功能而片面追求空间形体变化的设计手法是不可取的。

(三)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所谓空间的“质”,主要是指满足采光日照、通风等相关要求。

当然遮风避雨,抵御寒暑几乎是一切建筑空间所必备的条件,某些特定的空间有防尘、防震、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和特殊的构造方法来保证,而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空间的质主要涉及到开窗和朝向等方面。

不同的空间,由于功能要求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朝向和不同的开窗处理;而同样尺寸的空间,由于朝向和开窗的处理不同则会带来
不同的使用效果。

以开窗为例,其基本目的是为了采光和通风,当然也有立面的需要,而开窗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功能(采光亮度)的需要。

一般来说,居室的窗地比 ( 开窗面积与房间面积之比 ) 为 1/8 ~ 1/10[2] 就可以满足要求,而阅览室对采光的要求比较高,其窗地比需要达到1/4 ~1/6 [2],普通教室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一般为 1/6 ~ 1/8[2] 。

当然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根据立面效果的要求作适当调整是允许的,比如为了整体建筑效果的统一,教室、阅览室可以选择方窗或带型窗,局部可以使用落地窗,但是如果片面的追求立面效果而不顾内部空间的使用要求任意开窗肯定是不合适的。

例如把图书馆的书库全做成落地窗甚至玻璃幕墙,就很难满足书籍长期保存所需要的恒温、恒湿和防紫外线等要求。

不同的功能需要还会影响到开窗的形式,从而对具体的空间形式产生制约性。

一般建筑上最常用的为侧窗,采光要求低的可以开高侧窗,采光要求高的可以开带形窗或角窗。

一些进深大的空间在单面开窗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以双面开窗,一些工业厂房由于跨度大采光要求又高,除了开设侧窗外,还必须设开窗。

还有些特殊的空间如博物馆、美术馆的陈列室,由于对采光质量要求特别高,即要求光线均匀又不能产生反光、眩光等现象,则必须考虑采用特殊形式的开窗处理。

与开窗手法相同,在使用功能的制约下,建筑空间中门的设置及朝向的选择等措施都能给空间的形态带来质的变化。

以朝向为例,不同性质的房间,由于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必须争取较多的日照条件,有的则应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居室、幼儿园的活动室、医疗建筑的病房等,为促进健康,应当力争有良好的日照条件;而博物馆的陈列室、绘画室、化学实验室、书库、精密仪器室等为了使光线柔和均匀或出于保护物品免受损害、变质等考虑,这应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因此前一类房间争取朝南,而后一类房间则最好朝北。

开窗的手法和朝向的选择是从质的方面来保证空间功能的合理性,而空间的“质”也会影响到空间的“形”,不同的开窗形式、不同的朝向、不同的明暗光线会使空间产生开敞、封闭、流动、压抑等多种形态。

(四)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合形式
前面我们讨论的是功能对单一空间所起的制约作用,然而仅仅使每一个房间分别适合于各自的功能要求,还不能保证整个建筑的功能合理性。

对大多数建筑来说,一般都是由许多个单一空间组合而成,各个空间彼此都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具有某种功能上的逻辑关系,这种联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布局。

我们在组织空间时应综合、全面地考虑各
个独立空间之间的功能联系,并将其安排在最适宜的位置上,使之各得其所 , 这样才会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另外,人在建筑空间中是一种动态因素,空间组合方式应该使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十分便利,也就是建筑的交通系统应该做到方便、快捷。

每一类型的建筑由于其使用性质不同,因此空间组合形式也各有特色。

所谓“ 空间组合形式 ” 是指若干独立空间以何种方式衔接在一起的,使之形成一种连续、有序的有机整体。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空间组合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初看起来似乎很难分类总结,然而形式的变化最终总要反映建筑功能的联系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概括出若干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空间组合形式,以便在实践中加以把握和应用。

空间组合方式有很多种,有并联式、串联式、集中式、辐射式、网格式、轴线对位式等。

选择的依据一是考虑建筑本身的设计要求,如功能分区、交通组织、采光通风以及景观需要等等;二是要考虑建筑基地的外部条件,周围环境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到空间组合方式上的选择。

综上所述,在考虑建筑空间的同时我们要联系建筑功能,两者是相互统一,是建筑物两个比必不可少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2] 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