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建筑的功能关系及空间

合集下载

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分析

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分析

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的形式和功能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

本文将对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展示二者之间的复杂性和互动性。

一、形式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形式与功能是建筑空间两个重要的方面,在其相互作用中相互影响。

建筑的形式是建筑物的具体形状、结构和布局,而功能则是建筑空间为实现的具体目标和使用需求。

简而言之,形式是建筑空间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建筑空间的内涵。

形式对于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塑造:不同形式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通过建筑的形式可以打造出适合特定功能的空间。

例如,在一个房间中,高大的天花板和宽敞的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体验,适合用于展览或娱乐活动;而低矮的天花板和狭小的空间则适合用于工作或学习。

2. 视觉效果:形式对于建筑空间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的形式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外观和立面,增强建筑的身份特征和艺术表达。

不同的形式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从而增强建筑的功能表达。

3. 空间分区:形式决定了建筑空间的划分和分区。

通过不同形式的空间划分,可以使不同功能的空间得以有效组织和合理分配。

例如,在一个大型商场中,形式的设计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商店、休闲区和餐饮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功能对于形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功能的要求对建筑的结构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筑的功能需要符合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建筑的形式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功能的要求。

2. 空间布局:功能的不同需求会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布局。

例如,在一个办公楼中,不同职能的办公室需要被合理地布局,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

3. 材料选择:功能对建筑材料的选择起到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材料来实现,并通过形式的设计将其融入到建筑的整体中。

二、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矛盾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和矛盾是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浅析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浅析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

浅析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

建筑功能则体现于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方面。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其次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其实,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还有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因而,我们也不能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

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制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尺度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

在实际工作中,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

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12㎡。

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0㎡;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

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原创哦~~(房屋建筑学论文)适应于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原创哦~~(房屋建筑学论文)适应于土木工程、建筑类专业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建筑功能是人类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一个综合体现,人类为了特殊的建筑功能而将空间分割为适宜的大小、形状与形式;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人类用不同的空间分割方式以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功能。

古罗马著名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到:“适用、坚固、美观是构成建筑的三大要素,”即分别对应为现代建筑理论中,构成建筑物的基本要素为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的艺术形象;而建筑功能是三大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建筑空间是人类使用的对象,建筑功能确定了建筑所需要怎样的建筑空间以满足其使用功能、精神功能以及环境与城市功能,即建筑功能对建筑空间有一定的规定性。

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与朝向、通风等条件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能满足建筑功能的精神功能和环境与城市功能,就实现建筑本身的小整体和城市环境的大整体的最优化;这就是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所谓的“形式总是追随功能”。

同时,建筑空间又受到物质技术条件和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

建筑空间的大小指的是建筑空间的面积与容量,一般以平面面积为其衡量标准。

例如图1中住图1:住宅平面图宅建筑,客厅、卧室、厨房、餐厅、阳台、卫生间、花园等等均根据建筑功能有不同的面积:卧室分主卧室与其他的卧室,相对其他卧室来说,主卧室面积较大;而厨房由于平时只做煮饭类功能,除了必需的燃气灶、电饭锅等等,不需有过大的空间剩余;卫生间除了必需的卫浴设备,与厨房相似,不需要很大。

要确定长宽比,这些都是以建筑功能为依据来确定的。

譬如说图2中宁波大学的林杏琴会堂,由于会堂的视听要求、舞台效果等要求,它就不同于普通住宅的矩形,而呈现为圆形与矩形结合的不规则形状。

再举例说,如上面的住宅平面图中,假设阳台与客厅的大小相等,但是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它们的长宽比是不同的。

虽然形状与其他因素也有关系,但使用功能绝对是第一考同的建筑功能而有不同的采光与通风条件要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中文简介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为建筑学入门阶段的重要理论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理和原则,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公共建筑的环境、功能、艺术、技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综合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诸多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对多功能综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对各种建筑空间进行组织的能力以及综合处理建筑各要素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课程英文简介The Design Principle of Public Architectur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rchitecture major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academic course in primary stage of Architecture. By means of illustrat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not only manage basic method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ing but deep comprehend the concept and mutual relationships of environment, art,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more apply these achievements intodesign practi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acquire crucial abilities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vast elements in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integrated muti-functional public architecture, organizing all sorts of architecture spaces and handl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numerous architecture factors.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公共建筑基本概念、性质和创作准则;正确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的关系;掌握公共建筑功能的内涵和要求,建筑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和建筑经济技术要求。

建筑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建筑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loongle@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处理也是小尖 。虽然有人 把这样的处理称为“新复古主义”,然而,它们都是 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相结合的。
解构主义建筑师盖里的作品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
loongle@
二、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 (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2)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4)功能决定空间的组织形式
loongle@
loongle@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中庭空间
loongle@
北京香山饭店的中庭空间
loongle@
安藤的作品 “光的堂”,为了产生特殊的效果而开的窗.
loongle@
(4)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合形式 所谓“空间组合形式” 是指若干独立空间以何种方式
loongle@
loongle@
5. 单元式组合 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 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 密,单元之间关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态特 征。实践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常用于渡假村、疗养院、幼儿园、医院、 文化馆、图书馆等建筑。
loongle@
(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
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 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 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 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 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loongle@
满足视听要求时教室的形状和尺寸
loongle@
特殊平面形状的房间
loongle@
(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所谓空间的“质”,主要是指满足采光日照、通风

建筑空间中的形式和功能关系

建筑空间中的形式和功能关系

建筑空间中的形式和功能关系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功能关系建筑空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既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艺术性的体现。

形式与功能关系是建筑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平衡形式与功能,使得建筑既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又能呈现出美感和艺术价值,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首先,建筑空间的形式应契合其功能需求。

建筑作为一个人们生活、工作和活动的场所,其首要任务是提供舒适、安全和便利的空间。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求,并将其体现在形式上。

比如,住宅建筑需要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等;学校建筑需要提供适宜的教育场所,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

这些功能需求将直接影响建筑的形式,决定了它们的布局、尺度和结构。

其次,建筑空间的形式应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

建筑作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汇点,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周边的自然景观或城市街道形成和谐一致的整体。

这需要在设计中兼顾建筑自身的形式特点和周边环境的特征。

比如,在自然地势复杂的地区,建筑的形式可以参照地形、山势等特点,采用分级布局、错落有致的形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中心区域,建筑的形式可以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呼应,保持一致的建筑高度、外立面风格等。

这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形式设计可以增强建筑的整体形象,提升其价值。

此外,建筑空间的形式还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建筑不仅是实现功能的工具,也是艺术的表达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形式的审美价值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形式设计,建筑可以体现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设计理念。

比如,一座宏伟的教堂通过其壮观的穹顶和精致的雕塑,表达出庄严、神圣的氛围;一座现代艺术馆通过其流线型的建筑形态和简洁的外观,体现出现代艺术的时尚和前卫。

形式设计的艺术性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也能为建筑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总之,建筑空间中的形式与功能关系密不可分。

建筑的形式设计必须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基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以艺术性的手法来体现建筑的美感和价值。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空间与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空间与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空间与功能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与功能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建筑空间是建筑物内外的三维空间,而功能则是建筑物满足使用需求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实现最佳的结合。

一、建筑空间的重要性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

合理的建筑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与体验。

建筑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是建筑师通过形式、材质、色彩等手段创造的艺术表达。

一个好的建筑空间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 建筑空间应满足功能需求。

无论是住宅、商业还是公共建筑,其空间应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例如,住宅空间应具备居住、休息、储物等功能区域,并保证私密性和舒适性;商业空间则应具备展示商品、提供服务等功能要求。

2. 建筑空间应具有良好的流线与布局。

设计师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空间的布局,确保使用者在空间中的移动路径流畅,避免拥挤与阻塞。

同时,建筑空间中的功能区域应有明确的界限,方便使用者辨识和利用。

3. 建筑空间应追求美感与情感共鸣。

好的建筑空间可以透过具体形式和空间秩序,引发使用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运用光线、材质、比例等手法,设计师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

二、建筑功能的实现建筑功能是建筑物满足使用需求的重要指标。

功能的实现不仅仅是满足基本需求,还要考虑到用户体验、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

以下是建筑功能实现的一些关键点:1. 功能需求的分析与把握。

在建筑设计之初,设计师需要与业主或使用者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期望。

通过需求分析,确定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2. 空间规划的灵活性。

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建筑空间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设计师需要考虑未来可能的功能变化,并预先规划多样化的空间布局,使建筑能够灵活应对。

3. 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考虑。

建筑功能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公共场所的设计中,必须确保适当的消防通道和疏散路径,提供安全的环境。

第三章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和空间组织

第三章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和空间组织

第三章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和空间组织3.1空间构成及功能关系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单一而固定,藏书空间、借书空间、阅览空间彼此分开,各成一体。

书库的功能就是用来藏书,阅览室的功能就是供读者用来学习和阅览,很少有藏书的任务。

现在图书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功能朝着多层次、灵活性、综合型、高效性发展。

现代图书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入口部分:包括入口、存物、出入口的控制台、门卫管理等。

入口处要求与其他部分联系方便,并且便于管理。

图3.1-1厦门大学图书馆入口部分2,信息服务区:包括目录厅、出纳台、计算机检索区域等。

读者可以由入口直接到达这个区域,并且能方便地到达各种阅览室。

图3.1-2深圳南山图书馆计算机检索区3,阅览区:现代图书馆的阅览区是一个开敞的空间,集阅、藏、借、管为一体,为读者提供多种选择性。

阅览区应能容易到达,并且应与基本书库有方便的联系。

空间应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开架阅览和功能变化的需要。

4,藏书区:包括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储备书库、和特藏书库。

藏书区与阅览区既要分隔又要有方便地联系。

藏书区要有单独的出入口,便于运送图书。

5,馆员工作和办公区:包括行政办公和业务用房等。

办公区要与馆内其他部分有方便地联系。

大型图书馆办公区必须有独立的出入口。

6,公共活动区:包括报告厅、展览厅、书店等。

该区属于动态空间,此区域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应干扰图书馆的正常使用。

7,技术设备区:包括空调机房、电话机房、电子计算机机房等技术设备用房。

该区域应避免噪声及振动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一般常设在地下或顶层。

8,生活区:大型公共图书馆一般还设有职工食堂和职工住宅等,它们应独立设置出入口,自成一区。

传统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方式,藏书区与阅览区互相分开,中间设置借书厅来联系借、阅、藏各部分,读者无法直接接触到文献资料。

现代图书馆由闭架走向开架的管理方式使藏书区与阅览区合二为一,同时现代图书馆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那种固定不变的空间和分区形式必将由一个灵活可变的空间和功能分区所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门窗的开启方向:
门的开启:
分为外开与内开 但对于公共建筑(影剧院、候车厅、体育馆、商店的营业 厅、合班教室、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室等)中房间面积>60平方米 ,人数>50人的房间门外开 。

要注意几个门的集中开启时防止门的相互碰撞和妨碍人们 通行。
窗的开启:
大多采用外开式,避免开启时占用室内空间。
三、厨房
1、主要指家庭的专用厨房
——主要设备有:灶台、案台、水池、储藏设施及排烟装 置等。
——家用厨房: 厨房、餐厅合用
厨房、餐厅分开
2、设计要求:
(1)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2)尽量利用厨房的有效空间布置足够的储藏设施,如: 吊柜 (3)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洁 (4)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
第四节 辅助使用房间
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原理与主要使用房间基本相同,主要 是管道、设备。因此,房间的大小布置均受到设备尺寸的影 响。如厕所、浴室、厨房、通风机房、水泵房、配电室、锅 炉房等。
一、厕所的设计:
1、从使用特点上分:
2、厕所设备及数量:
卫生设备主要有: 大便器
小便器 洗手盆 污水池
3、厕所的布置:
房间之间的组合
第二节 建筑的空间组成
一幢建筑物是由若干个单体空间有机的结合起 来的整体空间。
任何空间都有三度性
——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三个方面。
平面设计是关键: 1、反映建筑平面个组成部分的特征及相互关 系、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经济合理。 2、体现了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设计步骤:
——先平面图,同时考虑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 和合理性。
第二章 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 组合
——单体建筑的功能
第一节 简述建筑的起源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 雨果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 歌德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建筑大师密斯.凡得罗
原始人类的住所 老子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容纳人数 ——一般说,规模大,容纳人数多的房间,面积也 需大些。 (2)家居设备及人们使用活动面积。
(三)、房间的形状
常见的形状有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
一般功能要求的民用建筑房间形状常采用矩形,其 主要原因如下: (1)使用上的要求 (2)施工上的要求
(3)组合上的优点
(1)使用上: ——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居 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 效面积,有较大的灵活性。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疏散要求
(注:住宅内部楼梯可减少到850~900mm/人) B、楼梯的数量——疏散楼梯 通常情况下,每一栋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
3、门窗位置
房间门窗位置直接影响到家具布置、人流交通、采光、通 风等。 (1)门窗位置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和合 理组织人行通道。 (2)门窗位置应有利于采光、通风。 气流:穿堂风 采光:光线的方向、采光的均匀性 (3)门的位置应方便交通,利于疏散。
在人数较多的公共建筑中,门的位置必须与室内走道紧密配 合。
——如:展览馆的走道
2、走道的宽度:
为了满足人行走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要求 内走道: 学校:2.10~3.00米
门诊部:2.40~3.00米
办公楼:2.10~2.40米 旅馆:1.50~2.10米
3、走道长度:
用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及防火规范来确定
40
4、走道的采光与通风——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良好的天然采光 一般房间多采用单侧 或双侧采光,因此, 房间的深度常收到采 光的限制。
五、房间的门窗设置
门的作用:交通联系和采光、通风
窗的作用:采光、通风
门窗的大小、数量、位置及开启方式直接影响到:


房间的通风和采光,
家具布置的灵活性,
房间面积的有效利用, 人流活动及交通疏散, 建筑外观及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平面形式有两种: 公共厕所:设有前室,有利于厕பைடு நூலகம்的隐蔽,设有洗手盆及污 水池,前室深度应>=1.5~~2.0米 专用厕所:使用的人少,由盥洗、浴室、厕所三个部分组成
一个卫生间 ,例如:住宅、旅馆等。
二、浴室、盥洗室
主要设备有洗脸盆、污水池、沐浴器、浴盆等。
公共浴室还有更衣室、挂衣钩、衣柜、更衣凳。
3、布置形式:
——单排、双排、L形、U形等
第五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水平交通空间(走道) ——水平方向
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
——竖直方向 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 ——内外联系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要求:足够的通行宽度、联系便捷、互 不干扰、通风采光良好,尽量减少交通面积以提高平面的利 用率
(2)施工上:
——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一般要求的民 用建筑采用墙体承重的梁扳构件布置 (3)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 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特殊功能和视听要求的房间则首先应满足单个使 用房间的功能要求
四、房间的尺寸
1、定义:房间尺寸指的是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 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在初步确定房间面积 和形状后,再确定合适的房间尺寸。 面宽——指在南北向布置的住宅中,每户在东西方向 上的宽度,这个方向的墙面通常涉及到朝向、道路、 间距等方面的因素。并由〉=2个的开间构成。
一、水平交通空间——走道
走道又称过道、走廊
—— 凡走道一侧或两侧空旷者称为走廊
走道作用: ——是用来联系同层内各大小房间用的,
——有时也兼顾与其他的从属功能。
1、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置的走道
——如:办公楼的安全走道等都是人流集散用的。
(2)主要为交通联系同时兼顾作其它功能的走道 ——如:教学楼走道、课间活动、休息还可以布置 陈列橱窗及黑板。 (3)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走道
“建筑形式”严格的来说,是由空间、体形、 轮廓、虚实、凹凸、色彩、质地、装饰……等种种 要素即合而成的复合的概念。


正确的是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
组成建筑最基本的单位
——单个的房间
单个房间的形式:
——量的规定性:具有合适大小和容量足以容纳物品 ——形的规定性:具有合适的形状以适应盛放物品 ——质的规定性:所围合的空间具有适当的条件。

建筑平面设计
单个房间平面设计

平面组合设计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
可归纳为以下两个组成部分
一、主要使用房间 二、辅助使用房间 三、交通联系部分
第三节、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
(一)、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1、从主要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来分类

生活用房
工作学习用房
公共活动房间

2、对使用房间平面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外走道——一侧布置房间,可以获得较好采光
内走道——走道尽端或高窗、门厅、楼梯间开窗
二、垂直交通空间
1、楼梯:多层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
(1)楼梯的形式与位置:
A、

楼梯的形式

直跑楼梯
平行双跑楼梯

三跑楼梯
B、

楼梯的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为


主要楼梯
次要楼梯

消防楼梯
(2)楼梯的宽度与数量 ——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 A、楼梯的宽度 〉=850mm/人 1100~~1200mm/两人
四扇门
门宽:2400~~3600mm
2、窗的面积:
窗口面积大小主要根据:
房间的使用要求
房间的面积 当地日照情况 设计时可根据窗地面积比=
进行窗口面积的估算,也可先确定窗口面积,然后根据表规 定的窗地面积比值进行验算。
不同的建筑空间为了保证室内的明亮程度, 照度标准是不一样的。离地面低于0.5米的 窗户洞口面积不计入窗地比的窗户面积如: 在住宅设计中客厅的窗地比一般是1/6~1/4, 卧室的窗地比一般为1/6~1/8 ;楼梯间 ---1/12;工业建筑中窗地比取为了1/8。
经济
适用 坚固 美观
(二)、房间的使用面积
1、定义: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的 多少、家具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 的。
2、把一个房间内部面积按使用特点分:
(1)家居和设备所占面积 (2)人们在室内的交通面积 (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3、影响房间面积大小的因素:
进深——与面宽相对,每户在南北方向上的长度。
2、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教室 a、第一排座位距黑板的距离必须〉=2.00米, 保证垂直视角〉45度 b、后排距离黑板的距离不应大于8.50米 c、水平视角〉=30度 中学教室平面尺寸常取 6.30*9.00米、6.60*9.00米、6.90*9.00米等
1、什么叫功能?
——盖房子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
2、建筑类型的来源:
——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各种需要
3、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建筑形式主要指的是内部空间和外部体 形,而外部体形又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的 看法。 那是不是说“内容决定形式”呢?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1、门的宽度和数量
房间中门的最小宽度是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 设备的大小决定的。
单股人流通行的最小宽度取550mm
一个人侧身通过需要300mm 门的最小宽度—— 单扇门 厕所:700mm 卧室:900mm 双扇门 阳台:900mm 普通教室/办公室:10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