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一课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著作,由清代朱熹所编纂。
全文共120首,是作为教育下一代子弟的根本性文化教材之一。
下面将对弟子规全文逐一进行详解。
第一首,弟子规第一章:弟子的修养《弟子规》的第一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弟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和其他人相处,要有礼貌、待人真诚;最后,要保持身心的纯洁,从小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第二首,弟子规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在《弟子规》的第二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正确地行为。
首先是“起”“躬”,早起要勤奋工作,不怠慢而不懒散;其次是“着”“谨”,注重衣着整洁,并且要三思而行;最后是“戒”“躁”,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骄傲自满。
第三首,弟子规第三章:弟子的学习在《弟子规》的第三首中,我们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要有恒心,要勤奋地学习;其次,要有诚心,对待知识要真实地渴求和尊重;最后,要有耐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毅力去坚持下去。
第四首,弟子规第四章:弟子的思考在弟子规的第四首中,我们学到了思考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其次,要慎独思考,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最后,要持久思考,做到持续不断地思考问题。
第五首,弟子规第五章:弟子的规劝在《弟子规》的第五首中,我们学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首先要帮助朋友和同学,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要帮助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最后要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
第六首,弟子规第六章:弟子的修身在弟子规的第六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修身养性。
首先要保持言行一致,言行要一致;其次要保持守时,不要拖延;最后要保持节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消费。
第七首,弟子规第七章:弟子的要求在《弟子规》的第七首中,我们学到了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要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尽力而为,不怕困难;最后要反省,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第八首,弟子规第八章:弟子的言谈在弟子规的第八首中,我们学到了言行的重要性。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弟子规全文加译文《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弟子规全文,一起来看看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弟子规全文以及译文: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弟子规第一课

故事1: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靠上山砍 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 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 他的知识很渊博,并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 他。董遇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 学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家说: ‚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学习要利用‘三余’,就 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 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利用 空闲时间的学习,才来提高自己水平的。
有余力,则学文。
dì 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 jǐnxì 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训导。首 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小心谨慎,说话诚实 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 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中 华 传 统 教 育 必 读
弟 子 规
天 天 落 实 多 多 收 益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弟子规,圣人训。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首孝悌,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爱众,而亲仁。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教育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弟子规》的前十课内容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经典著作的精髓。
第一课:弟子规初学(天地,人伦)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天”、“地”与“人”的关系,强调天地万物间的相互依存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道义。
弟子应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的良好品德。
第二课:弟子规进守(兄道)在这一课中,讲述了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道理。
弟子应当互相敬爱,不可互相之谤言。
家庭关系是建立基本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应该维系好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朋友间的相处之道。
朋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选择好朋友,和正直善良的人为伍。
心胸要宽广,待人要真诚,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这一课重点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长是教导与榜样,弟子应该恭敬师长,虚心向学,以师长为楷模,以友为辅。
师长教导,弟子应当虚心听取,学会自省自律。
这一课强调了人际交往的广度与广泛性。
弟子应当广交知友,结交各行各业的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拘小节,不为一己私利,真诚待人,宽容大度。
这一课讲述了尊重亲属,尤其是父母的重要性。
弟子应当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关爱亲人,以慈爱之心待亲人,以礼仪之道行孝道,维护家庭和睦。
这一课主要强调了弟子对待书籍文字的态度。
弟子应当尊重书籍文字,勤奋钻研,广读书籍,积极学习,注重知识修养,提升素养修養。
这一课从“一字”的角度切入,强调了弟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
弟子应当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果断,不言而喻。
这一课主要强调了弟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弟子应当常思德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修正自身不足,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这一课强调了弟子要懂得守默寡言,严肃庄重。
宜思宜作,思虑之严谨,行为之慎重,才能步入正道,触类旁通。
弟子规第一篇

Jiànbúrù 谏 不入
hàoqìsuí 号泣随 qīnyǒují 亲有 疾
zhòuyèshì 昼夜侍
yuèfùjiàn 悦复 谏
tàwúyuàn 挞无 怨 yàoxiāncháng 药先尝
bùlíchuáng 不离 床
注释:
复:再。挞:鞭打。疾:病。
译文:
如果父母不接受规劝,也不要着急, 待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 规劝,要哭泣着恳求他们改过。如果因此 而遭父母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当父母 生病的时候,父母所吃的药自己要先尝, 要不分昼夜在父母的身边照料,不离半步。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mǔhū 父母呼 fùmǔmìng 父母命 Fùmǔjiào 父母 教 fùmǔzé 父母责
yìngwùhuǎn 应勿缓 xíngwùlǎn 行勿懒 xūjìngtīng 须敬听 xūshùnchéng 须顺承
注释: 应:应答。命:指派,差遣。承:接受,
承受。
译文: 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过
xiàofāngxián 孝方贤 jiànshǐgēng 谏使 更
róuwúshēng 柔吾声
注释:
方:才。过:过错。谏:用言语规 劝尊长。更:更改。怡:使——喜悦、 快乐。柔:使——柔和。
译文:
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这并不是 一件难事;如果父母不爱我,而我又能 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如果父 母有了过失,我们要劝其改过;劝的时 候一定要和颜悦色,声调柔和。
注释:
清:冷,凉。省:问候,探望。反:同“返”, 回来)
译文: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汉朝时期的黄昏(人名)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 凉,冬天睡前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 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 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 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 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 自己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做到 有规律,做事也要有规矩,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 母担忧。
弟子规第一课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
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
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
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
• 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早在2000多
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 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 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 中国前总理温家宝谈中国传统文化
•
新华社消息 温家宝总理1月31日在西班牙塞
万提斯学院与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进行
了座谈。
• 院长女士,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 们、朋友们:
• 很高兴来到久负盛名的塞万提斯学院与大家 见面。中国和西班牙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文 化的大国,今天的座谈会以文化为主题很有意义。 贵国著名剧作家哈辛托·贝纳文特曾说过:“文 化是理解与沟通的良师。 ”文化交流对增进我
• 2004年9月27日,田世国把母亲骗到上海来, 他说:“如果我妈知道那个肾是我的,她会从楼 上跳下去,她绝对做得出来!”田世国说,他永 远忘不了母亲听到他说找到肾源时的那个眼神, 那是求生的欲望。
• 田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一个千百年 的问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名言链接: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 德。 ——曾国藩
•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 解读:
弟子规全文注音+解释

弟子规全文注音+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全文注音+解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弟子规全文注音+解释篇1《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部分读音注释:「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出必告反必面」:「告」读音ɡù为古音,今音ɡào;「对尊长勿见能」:「见」读音xiàn,通「现」;「骑下马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老易至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í;「便溺回辄净手」:「溺」读音niào,通「尿」,指小便;「上循分下称家」:「分」读音fèn,指身份;「称」读音chèn,意为相称;「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阈」读音yù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 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 jù,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ì,指大腿;「人问谁对以名」:「谁」读音shuí,另有读音shéi;「知未的勿轻传」:「的」读音dì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勿急疾勿模糊」:「糊」hū ,另有读音hú、hu;「纵去远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行高者名自高」:「行」读音为xìnɡ第四声,意为德行;「人所能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非圣书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圣与贤可驯致」:「驯」读音xún第二声,意为逐渐。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案一教学内容:《弟子规》第1—3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了解1-3课课文的意思。
3.学生能背诵总叙部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诵读时对节奏和韵脚的掌握。
2.对“孝”的解读,要淡化其陈腐不合时宜的部分,多联系实际生活讲解。
教具准备:1.蓝牙音箱2.手机,下载好荔枝FM,订阅《国学经典朗读》3.小文具奖品教学环节:第一课时:1.导入:《孔子学礼》故事(5分钟)大家知不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呢?他就是孔子,他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孔子广收弟子,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其中著名就有七十二贤人,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人,那孔子为什么能成为这么优秀的人呢?原来孔子小时候,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讲故事: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他觉得非常的喜欢也非常佩服周公,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于是周公就成为了孔子的偶像,周公十分崇尚礼制,于是孔子在游戏玩耍的时候也喜欢组织小伙伴模仿周公那时候的祭祀礼仪,而且经常虚心的向不同的老师请教,后来还拜了当时很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为师,他一直坚持严谨治学,才创立了儒家学说,培养了很多优秀弟子,他的言论被弟子收录成了一本书,叫做《论语》。
他在儒家学说里推崇的礼仪也很被后世推崇,因为学习了这些礼仪规范之后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我们今天开始要学习的这本书,就和孔子有关,是清代的一位秀才李毓秀先生从孔子的学说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名字叫《弟子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学习一些怎样的礼仪能成为像孔子那样优秀的人。
2.正文讲解板书:弟子规翻到第一课:我们知道,一本书,都有书的目录,一篇文章,要有文章的纲要,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弟子规》全篇的一个纲要,下面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是怎么读的,然后请大家齐读一遍,在读课文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总叙告诉我们,《弟子规》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3分钟)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首先强调课文中重点字词读音:弟。
请举手回答问题:……好的,请坐下,那这位同学答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看到书本第一句:……(逐句解释意思)并板书(10分钟)1.孝2.弟3.谨4.信5.爱众6.亲仁7.学文大家数一数是不是七个方面?是的,那总叙就是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要从这七个方面去学习好的礼仪规范,并且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养成好的习惯,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对不对?对。
最后,请大家听一遍音频朗读,然后大家齐读一遍:读的过程还是请大家想一想读完之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请大家回想一下,大家在家里,做过哪些一些孝顺爸爸妈妈的事情?答:……大家刚刚说得很好,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去孝顺关心父母,老师也知道一个孝顺的孩子的故事,他来自我们历史上的东汉时代,名字叫黄香,黄香九岁时母亲便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黄香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冬天还要为父亲暖和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尽心尽孝,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不久后,他的孝顺事迹被当时的太守刘护听说,刘护觉得他孝顺父亲,品德优秀,非常信任,就召他到自己府里做官,黄香在做官的时候,一心为公,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当时的皇帝汉和帝的喜欢。
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也成为了一个有成就的人。
这就是著名的扇枕温席的故事。
(5分钟)这一个故事呢,也被弟子规的作者写进了弟子规里面,在第二单元《入则孝出则弟》里面,下面请,翻到第二课《父母呼》,首先,请大家听一遍音频朗读,再自由的朗读一遍[父母呼—业无变],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哪几句讲的是黄香的故事?如果有学生回答正确:大家觉得对吗?对,非常好,就是这两句。
那冬温夏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哪些方面做到了才能体现弟子的孝呢,请大家说说,大家一句句来,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该做到如何?逐句发问,并解释,(10分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推辞或偷懒。
情景演示: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读: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情景演示:出必告/反必面解读: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无板书)3.回顾本课内容并练习唱诵。
好,我们来一起回顾一遍,大家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文,老师读上句,同学们一起读下句好不好,预备齐:(师生接龙朗读)师:父母呼生:应勿缓读得非常好,大家都很棒,声音洪亮,读音也很准确(可点名表扬具体学生)。
请读得好的同学范读一遍。
最后,请大家再帮老师找一找,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有什么共同点?对了,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并且有很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声调都一样,是吗,我们管这种形式的文章叫三言韵文,就是他是三字一句,并且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我们也可以有节奏的,打着拍子来唱诵,老师来示范一下,你们听听看:老师击掌范读,唱诵。
弟子规-反必面请学生击掌唱诵。
齐声击掌唱诵。
表扬。
休息5分钟。
第二课时:首先,我们用击掌唱诵的方式回顾一下上节课讲的总叙:齐声击掌唱诵。
(1-2分钟)大家都读得很好,这节课上课我请大家听一首歌,并且请大家看看两幅画。
播放歌曲:《游子吟》图片:游子吟插图。
(3分钟)大家听出来歌里唱的和画中是个什么故事了吗?有没有同学可以讲一讲,你觉得画里有什么?生要答出人物、事件,请大家想象这位母亲可能跟他的儿子说了什么?是的,就是《游子吟》这首诗的故事,画里画的是一位老母亲在为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补衣裳,她怕自己的儿子出去太久,如果衣服破了,没人缝补,就预先把衣服缝的更加结实一些。
所以是“慈母手中线”,才有“游子身上衣。
”这里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了,《游子吟》这首诗的作者孟郊,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年轻的时候,多次求取功名都失败了,古代的求取功名就是要离开家乡到当时的都城去参加状元的考试,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所以一出门就要好几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诗人多次求取功名,所以在家陪伴母亲的时间就非常少,直到孟郊50岁的时候,才当上一个小官,溧阳县尉,这样呢,他的生活才稳定下来,才能够把家里的老母亲接到身边来照顾。
这首诗就是在他迎接母亲的时候,在溧阳作的,她看到母亲颤巍巍的身影,想到自己以前每次离开家进京赶考,母亲怕他衣服破烂没人缝补,只有一遍一遍的加密针脚,使衣服更加结实,才能够放心。
所以母亲是“临行密密缝、”而他呢,直到50岁了才能给母亲长久的陪伴,诗人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感慨,母亲给予自己的爱,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就像春天的阳光照耀大地一样,温暖了地上的萱草,而他作为儿子能回报给母亲的,只是小草那样小小、小小的爱。
于是,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像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呀,又岂是区区小草似的儿女,能够报答的呢?(8分钟)所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要用孝顺他们来回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孝顺父母的上半部分,这节课,我们来学下半部分:第2课的后半部分和第3课:请大家听音频朗读(或老师朗读)事虽小-孝方贤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读: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读: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读:父母亲所喜好的,应该尽力去做,父母所厌恶的,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读: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读: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读: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他们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读: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板书: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提问:老师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做客,看到朋友的孩子在找他妈妈要手机玩游戏,他的妈妈呢,要让他先完成30分钟的课外阅读并做好笔记打完卡,才能玩手机游戏。
可是他很任性,不愿意阅读,并且趁他妈妈跟老师谈话的时候,悄悄地拿走了妈妈的手机去房间里面玩,你们说: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生答:不对,(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对,(是对的吗?弟子规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呢?) [4分钟]同学们答得都很好,那有的同学会问了,如果爸爸妈妈犯了错误,我们应该怎样做了,我们来看第3课最后一小节。
齐读一遍:亲有过-挞无怨。
注意读音:号。
这里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有了过错,我们要用温和的语气诚恳地请他们改正,如果他们不愿意改正,我们也不要不开心,要换一种方式或时间再和爸爸妈妈讲。
(3分钟)有一个小朋友就做得很好:(孙元觉劝父的故事)故事讲完了,我们今天的内容也基本结束了,回想一下,《弟子规》是根据谁的思想而编成的?(圣人孔子),《总叙》告诉我们弟子规是从哪七个方面来讲弟子要遵守的礼仪、规范的?(黑板笔记)最后,请大家听听今天所学课文的音频朗诵,再请同学范读,最后自由朗读,尝试背诵《总叙》、《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