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一课备课与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校本课程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弟子规》中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古文句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古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并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
2. 答案示例: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内容如下:父母呼唤,应及时回应,不可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行动,不可懒惰;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举例:在生活中,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尊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深入了解孝道的内涵,将孝道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对古文词汇的讲解要细致,可以通过词义解释、例句分析、同义词辨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

《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孝道文化。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如“勿缓”、“敬听”等。
教学重点:《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弟子规》第一章内容,逐句解释,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如“父母呼,应勿缓”,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6.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孝顺父母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大《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副孝道文化传承3. 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孝顺父母的短文。
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
我们应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做到有求必应,有命必行。
在学习《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后,我深知孝道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践行孝道,为父母分担家务,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孝道文化。
但部分学生对古文词语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孝道的故事、名言,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实践活动,将孝道融入日常生活。
《弟子规》备课教案

《弟子规》备课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教育意义1.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弟子规》的教育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讲解其基本内容和结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分享心得体会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的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弟子规》的教育意义的理解程度第二章:《弟子规》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五个基本原则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五个基本原则:孝顺、友爱、尊敬师长、谨慎言行、诚实守信这些原则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五个基本原则及其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及其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际案例时对原则的应用能力第三章:《弟子规》的孝顺之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顺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孝顺的具体要求3.2 教学内容孝顺的定义和重要性《弟子规》中关于孝顺的具体要求:敬奉父母、顺从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和需求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顺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弟子规》中关于孝顺的具体要求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孝顺的行为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孝顺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模拟孝顺行为时的表现第四章:友爱与兄弟和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爱和兄弟和睦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友爱和兄弟和睦的具体要求4.2 教学内容友爱和兄弟和睦的定义和重要性《弟子规》中关于友爱和兄弟和睦的具体要求:相互尊重、公平对待、解决冲突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友爱和兄弟和睦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弟子规》中关于友爱和兄弟和睦的具体要求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友爱和兄弟和睦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友爱和兄弟和睦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实践友爱和兄弟和睦的方法的能力第五章:《弟子规》与个人成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弟子规》中的自我提升原则5.2 教学内容《弟子规》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弟子规》中的自我提升原则:自我反省、持续学习、不断改进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自我提升原则个人反思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应用自我提升原则的个人反思报告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自我提升原则的理解程度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应用自我提升原则的思考和理解程度第六章:《弟子规》与社交交往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弟子规》在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弟子规》中关于社交交往的原则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弟子规》中关于社交交往的原则和技巧: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善于倾听、表达感激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在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和技巧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在社交交往中的重要性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模拟社交交往行为时的表现第七章:《弟子规》与道德修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弟子规》对道德修养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弟子规》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原则和做法7.2 教学内容《弟子规》对道德修养的影响《弟子规》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原则和做法:诚实守信、正直无私、宽容待人、行善积德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对道德修养的影响以及相关原则和做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德修养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对道德修养的影响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实践道德修养的方法的能力第八章:《弟子规》与学习态度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弟子规》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原则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弟子规》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弟子规》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原则和方法:谦虚好学、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积极探索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以及相关原则和方法个人反思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应用学习态度原则和方法的个人反思报告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的理解程度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应用学习态度原则和方法的思考和理解程度第九章:《弟子规》与生活实践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弟子规》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9.2 教学内容《弟子规》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持整洁、节俭用钱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原则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原则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实践《弟子规》原则的方法的能力第十章:《弟子规》的传承与影响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传承过程让学生理解《弟子规》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0.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传承过程:历史背景、传播途径、影响深远《弟子规》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家庭教育、社会道德、个人成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传承过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弟子规》的价值观念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的传承过程和当代社会影响的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传承和弘扬《弟子规》价值观念的方法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弟子规》备课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深入理解的。
弟子规课教案第一讲

弟子规课教案第一讲第一篇:弟子规课教案第一讲弟子规课教案(第一讲)一、请全体起立喊口号: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二、课堂要求:《弟子规》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专心,心有多专,学有多深。
故《三字经》云:教(学)之道,贵以专。
止语养智:全程止语。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语安心,沉静养智。
止语之妙,一者养智,二者通心(用心沟通),三者静学,四者调身。
三、请出《弟子规》,读弟子规。
四、一周习惯养成:书桌椅有定位五、学习内容:1、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意思3、重点讲“孝”字。
⑴、“孝”字解析。
“孝”的上半部分是“老”字,下半部分是“子”字。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马上跑过来扶住老人,这就是最基本的“孝”。
⑵、孝字的含义: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
~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道。
~子贤孙。
2. 居丧的事:守~。
吊~。
3. 丧服:戴~。
~衣。
4. 姓。
⑶、“孝”的典故。
汉文尝药诗曰: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汉文帝,姓刘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
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爱民如子,注重发展农业,到了播种的时候,亲自带领大臣到乡下耕地、播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身为皇帝,非常虚心,而且知错就改,在位期间,没有建新宫室,把省下的钱用来照顾孤儿和老人。
他治国有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的皇帝,与汉景帝一起被誉为“文景之治”。
在他八岁时,高祖封他做代王,因为他是庶出的,母亲是薄姬,后来称薄太后。
汉文帝的天性很孝顺,薄太后曾经生病整整三个年头之久,文帝心忧如荼①,早晚侍奉毫无倦怠,和颜悦色来安慰自己的母亲,用亲情为母亲解忧,照顾得非常周到。
夜间睡觉的时候,衣不解带,每次端药都要亲自尝一尝后再给母亲喝,可见汉文帝的至孝之心!虽然贵为天下之尊,奴婢成群,但他都亲自来侍候着自己的母亲,以自身的仁、孝治天下。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和睦、谨慎言行等方面的规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内涵。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文的理解,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具体表现。
重点:《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作者、背景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讲解:逐句解析《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解释重点词语,阐述其内涵。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具体表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7.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践行孝道的经历,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和睦、谨慎言行3. 重点词语:孝、敬、谨、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弟子规》第一章的内涵,能否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弟子规》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同时,关注家庭、社会中的孝道事迹,进行分享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文理解:《弟子规》作为一部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其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对于现代学生而言,理解古文词语和句子结构是难点。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弟子规》备课教案

《弟子规》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
2. 使学生熟悉《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3. 培养学生践行《弟子规》中所提倡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与发展。
2.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背景、内容和思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弟子规》的实践意义进行讨论。
二、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弟子规》的文本、图片和相关视频。
2. 教材:提供《弟子规》的权威注释和解读。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弟子规》相关的资料。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结构,阐述其核心思想。
3. 案例分析:分析《弟子规》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弟子规》的实践意义进行讨论。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二、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解:15分钟3. 案例分析:15分钟4. 讨论:10分钟5. 总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弟子规》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与《弟子规》相关的研究性作业。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就彼此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感受和困难。
2. 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一、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权威的《弟子规》注释和解读。
2. 网络资源:推荐与《弟子规》相关的网站和论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加深对《弟子规》的理解。
二、拓展活动1. 举办《弟子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教案:《弟子规》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课的内容,了解何为孝道,培养孝顺父母的观念和习惯。
2.通过讲述、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做一个遵从规则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何为孝道,理解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通过讲述、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课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1.《弟子规》第一课的教材。
2.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装。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现场展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孩子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嘴角上扬,目光灿烂。
通过展示照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使这个孩子如此快乐而幸福。
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了解孩子的身份,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孩子是怎样对待爸爸妈妈的。
3.学习新课:教师将《弟子规》第一课的内容呈现在课件中,先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阅读这篇文章,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通过讲解和解读,使学生明白了《弟子规》第一课讲的是要孝顺父母,并且了解到了什么是孝顺父母。
4.情感教育:(1)教师通过问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哪些感激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激之情写成文字,然后请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文字,与爸爸妈妈进行分享。
5.行为规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堂的行为规范,然后通过《弟子规》第一课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常见的行为规范。
6.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扮演父母,其余学生扮演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孝顺父母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课的内容,学生了解了孝道的含义,加深了对孝顺父母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案第一课教学内容: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课程类型:综合课教学用具:【教材、奖励币、小礼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本书和孔子。
(2)能理解本课的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3)能熟练的朗读经文,理解经文的大意。
2.故事目标:通过故事“孟宗哭竹(孝)”、“孔融让梨(悌)”、“狼来了的故事(信)”“董遇三余读书(余力学文)”内容理解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3.德育和礼仪目标:(1)让学生知道“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做人”的重要品质,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2)学习拜孔礼和深揖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本文中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和余力”的理解;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2.多媒体教学;:3.启发式教学;4.问题教学等。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1.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好!(说完行揖礼,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爱、有活力,可以卖萌~~~)我是xxx老师,你们可以叫我X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弟子规》。
2.学习揖礼和拜孔子(仪式性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环境中来)"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刚老师跟大家打招呼的时候没有招手,而是鞠躬了,老师行的是向长辈行礼时用的揖礼,你们想学吗好,全体学生起立,站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穿着。
双手外展内合,平伸指交叠,男生左手在外(女生右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在胸前定位。
双手向外推手上推前至口鼻前方,弯腰(躬45或60度),双手向前伸如抱一环,同时说:“老师好”,上身要慢慢地前倾,不能速度过快,手臂也不要乱动,贴紧身体。
同学们,咱们再来一遍,之后表扬学生:你们学得真快!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拜孔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给孔子行深揖三拜礼。
深揖三拜礼基本动作解析:展臂双手在胸前立掌,向前上方推出,推高至齐眉前上方,两臂伸直同时躬身。
'具体步骤:在胸前抱手立掌定式,两掌指合并侧立,拇指内贴在食指旁,手臂基本端平肩部;一拜,双手向前上方推至额头前上方,低眉顺目,头、颈皆不动,边鞠边前伸直两臂,手立掌,手臂前推极致,以臀胯部为轴下躬,深躬90度;兴,起身,双手立掌回至胸前;再拜,躬身行礼,兴,起身;三拜,躬身行礼,兴,起身双手回至胸前。
礼成!好,请坐。
有的同学纳闷了,我们学习《弟子规》为什么要拜孔子呢因为呀《弟子规》第一句话就说了: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是谁呢就是指我们小朋友。
那圣人呢,是孔子。
意思是说:《弟子规》这本书就是作者参考了先师孔子给人们的教诲后编写的,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跟老师读一遍: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带学生读一读,不必解释),这也是咱们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
二、学习:(一)课堂导入: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呢因为它是我们小朋友行动的准则。
我们还小,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虚心去学习。
弟子规的内容呢,主要是从居家、在外和接人待物几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之后,我们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特别棒的孩子。
《(二)诵读经文1.听录音;2.跟读,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有读不准的重复几遍;【可以快读、慢读、带节奏读、带动作读等等;学生跟读后要表扬那些声音洪亮的,跟着节奏走的,适时的给小奖励币,树立榜样】3.个别学生领读;(有部分学生是背过的,请他当小老师,和自己到大屏幕前边去领读,之后给小奖励币表扬,让大家鼓掌作为鼓励。
)4.全体学生齐读(视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可以主导,也可以提示一个字,不能冷场,多读两遍);(三)经文讲解读完了,接下来,我们看这些讲的是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学!1.)2.“弟子规,圣人训。
”跟老师再读一遍。
咱们刚刚已经讲过了,接下来看下一句。
2.“首孝悌”做人最基本的是孝悌,那孝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孝”。
古文字的孝字,上部是一个弯腰驼背白发飘飘的老人形,下边的子代表小孩,表示小孩搀扶老人的意思。
敬重老人,帮助老人,这正是孝道的具体表现之一。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恭敬父母,进而要孝敬父母。
——那怎样做是“孝”呢展示“孝”PPT,小朋友在妈妈生病的时候端水,我们有谁这样做过老师相信有小朋友们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对不对谁给老师来讲讲,生活中的例子。
在家里…帮父母的忙,如做家务、洗自己的衣服、给家人倒水等在学校里…认真学习,不打架,调皮,让父母担心#在外边…注意安全,讲礼仪,懂礼貌,保护公物等引导两三个学生分类举例子。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孟宗哭竹》。
孟宗是三国时期江夏人,他的母亲生病了,大夫说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
可是呀,当时正是冬天,小孟宗跑到竹林一看,哪儿有竹笋啊他急的哇哇大哭,他的孝心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
小孟宗小心的摘取了竹笋。
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懂了吧老师再带着你们学一学这个故事的文言文(带着学生读一遍文言文,再疏通一下)。
【文言文】晋孟宗,少丧父。
母老,病笃(dǔ),冬日思笋煮羹(gēng)食。
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须臾(yú),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
食毕,病愈。
总结“孝”的含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现在最基础的是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家长添乱,然后再去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悌”呢,讲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兄弟之间友爱的故事。
这个故事叫做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孔融四岁的时候,爸爸拿了一盘香梨,让孔融分给哥哥弟弟们吃,孔融挑大个的梨给别人吃,挑了个最小的梨给自己。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文言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注释】1)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年才四岁,便知道谦让之礼。
2)弟:动词,尊敬兄长。
3){4)长:这里指兄长。
5)知:晓得、了解。
小朋友们,谁有兄弟姐妹亲戚家的也算。
你们会分享零食和玩具吗进而举例讲解。
3.“次谨信”先跟老师读一遍,老师先讲:人生最基本的就是行孝、行悌,做到后再说“谨信”。
谨言:见到长辈和老师问好;与人交往要说实话,多赞美别人,不说脏话,不大吵大叫。
慎行:有礼节,懂礼貌,站立行走都有规矩;做事情慢慢来,不慌里慌张的;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关心朋友,互帮互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出去玩儿注意安全等等-守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比如在家里答应妈妈做的事要做到,在学校里答应老师要完成作业完成,和朋友约好的事情不变卦等等(老师举些例子即可)老师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说出例子来。
4.“泛爱众”先跟老师读一遍,什么是泛爱众呢前边我们学了孝悌之爱,是在家里和父母亲人之间的“爱”;那在学校呢我们是不是要对老师尊敬、对同学友爱我们还要爱小动物、保护植物,对不对光头强爱护自然和小动物了吗如果他把树都锯完了,小动物们还有家吗如果没有家了你会不会难过他们是不是会很难过(适当的引导,比如把句子后面拖长,让学生说关键词,多夸奖鼓励!)总之,老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说出“在家、在外、出去玩对人、公物和自然”表现出的“爱”。
5.'6.“而亲仁”老师先讲要亲近有仁德、品性的人如良师、益友,向他们学习,要多读好书(圣贤典籍),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典范。
我们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每个人身上呢,都有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比如说xx爱帮助别人,我要向他学习;比如xx听课特别认真,xx读书声音特别洪亮,xx爱回答问题,xx的坐姿特别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最好在教室转一圈把所有的学生都夸一遍)7.“有余力,则学文”先跟老师读一遍,老师讲解,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的事,先做人,再做学问。
前面学过的做到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进学校学习啦。
在学习,你们都上哪些课呢(学生会讲很多)我们都有很认真的学习,是不是!下面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呢叫做董遇,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学习的。
很久以前的董遇小朋友,家里没有钱,不能进学校学习。
他小小的年纪呢,就要去工作了,比如种地、砍柴。
我们吃的馒头、米饭和面包等等,就是下田种地收获的粮食做的。
他是不是很厉害啊!他白天工作,就没有时间读书了。
那什么时候学习呢(小朋友会互动说晚上)晚上没有电灯照亮,他怎么办呢老师跟你们讲啊,有小朋友啊,特别聪明,会捉萤火虫照亮,或者在下雪天,用雪光照亮,今年冬天下了雪,你们看看会不会很亮,以后老师会具体给你们讲这些故事。
我们再说说这个董遇小朋友,他呢,除了晚上,还有哪些时间学习呢看图片,对了,有下雨天还有冬天。
因为这个时候没办法工作。
他是不是特别节约时间,特别刻苦啊!)(五)中华儿童礼仪——见面礼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见面礼呢我们看一看图中这些常见的见面礼,老师说名称,你们告诉老师分别是哪张图片。
(招手、鞠躬礼、握手礼、拥抱礼、脱帽礼、合十礼)最后,我们再复习一下向长辈行的揖礼。
以后我们再遇见长辈、老师的时候,可以行一个揖礼,大家就都会夸我们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接下来,咱们练习一下。
1.练习:带领学生一起练习,两两练习。
2.应用:同学们给老师、现场的父母行礼。
回家以后给父母长辈行礼。
3.规定:上下课要向老师行礼致敬。
三、再读一遍以及练习题四、背诵及作业(详见ppt)我们试着一起背诵一遍。
今天我们还读了文言文,学习了揖礼,你们表现的很好,老师很满意,谢谢大家,那现在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完了,下课之前,看谁的小红花最多,送一块小橡皮之类的小礼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每个学生都要有小红花,并且差的不是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留意、用心,把走神的学生拽回到课堂上,然后适时的鼓励,树立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