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分级(十块关键肌图谱)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修订版)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修订版)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C6—拇指C7—中指C8—小指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平面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节段
部位
节段
部位
C2
C3
C4
C5
C6
C7
C8
T1
T2
T4
T6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即“围巾区”
肩锁关节的顶部,即“披肩区”
肘窝前外侧面
拇指近节背侧
中指近节背侧
小指近节背侧
肘窝前内侧面
腋窝顶部
第3肋间
平剑突区
T10
T12
L1
L2
L3
L4
L5
S1
S2
S3
S4-S5
平脐
腹股沟中点
大腿前侧上1/3
大腿前侧中1/3
股骨内髁
内踝、小腿内侧
足背第3跖趾关节
足跟外侧
腘窝中间
坐骨结节
肛周
关键肌
节段
部位
节段
部位
C4
C5
C6
C7
C8
T1
膈肌
三角肌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指长屈肌
小指外展肌
L2
L3
L4
L5
S1
S4-5
髂腰肌
股四头肌
胫前肌
拇长伸肌
小腿三头肌
肛门括约肌
反射
反射名称
反射中枢
周围神经支配
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桡反射
膝反射
跟腱反射
阵挛
髌阵挛
踝阵挛
浅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肛门反射
球海绵体反射
病理反射
Babinski
Hoffman
C5-6
C6-7
C5-6
L3-5

脊髓损伤的十个关键肌

脊髓损伤的十个关键肌

脊髓损伤的十个关键肌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损伤,可以导致肢体瘫痪、疼痛及大脑功能损害。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患者能够恢复到某种程度,但是完全恢复损伤脊髓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脊髓损伤的恢复过程受到许多肌肉因素的影响,其中脊髓损伤的十个关键肌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

第一,胸外展肌肉,即胸外斜肌,是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可以帮助支撑整个上肢。

它也是恢复损伤脊髓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功能,有助于改善肢体活动能力和形状。

第二,胸横肌,它可以帮助支撑胸膜,支撑肋骨和上肢,有助于受损脊髓患者改善上肢功能,特别是提升肩膀活动能力。

第三,比目鱼肌,位于肩胛骨和上肢之间,可以帮助改善肩膀活动能力,支撑手臂的姿势。

第四,三角肌是上肢的关键肌肉,它可以帮助改善手臂活动,特别是改善抓握和拍击功能。

第五,食指肌可以帮助改善抓握功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任务活动。

第六,旋转前臂肌,是前臂和上肢之间的关键肌肉,可以帮助改善手腕的活动能力,有助于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和力量。

第七,腹外斜肌,位于腹部和腰部之间,能够帮助改善腰椎活动能力,改善腰椎的受力性能,有助于改善腰椎的稳定性。

第八,桡侧肌可以帮助改善肩胛骨的活动能力,有助于提高肩胛骨的抗拉力和稳定性,有助于改善肩部的拉伸功能。

第九,腹间肌可以帮助改善腹部的稳定性,有助于改善腹部的活动能力。

第十,股二头肌可以帮助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改善膝关节受力情况,帮助膝关节恢复灵活性和力量。

脊髓损伤的恢复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患者需要及早开始针对不同部位的训练,以增强因受损而失去的肌肉力量,特别是这十个关键肌群,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可能会对患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定期的物理治疗活动和营养疗法也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过程,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帮助患者有效地恢复脊髓损伤。

总之,脊髓损伤的十个关键肌群对于恢复脊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并将训练重点放在增强这十种关键肌群上,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脊髓损伤的评估SCI-评估

脊髓损伤的评估SCI-评估

• • • • •
C5 C6 C7 C8 T1
•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 肌) •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 肌) • 伸肘肌(肱三头肌) •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 • • • •
L2 L3 L4 L5 S1
• • • • •
屈髋肌(髂腰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 目鱼肌)
AIS E 正常感觉或运动肌力
损伤程度与预后
• 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约1%可以在损伤平面 之下恢复功能肌力,而皮肤感觉保留的不 完全性损伤患者,皮肤感觉保留区的肌力 有50%的可能性恢复功能肌力。
尿动力学评定
• 尿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 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功能及 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 理学变化。
注意事项
• 肛门检查主要记录有无完整肛门括约肌以及深部 肛门部的感觉,结果写有或无。 • 只要有深部肛门感觉即可判断为不完全性SCI。 • 完全损伤为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缺失,不完全 性提示最低骶段存在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 • 部分保留带常仅用于完全性损伤,用以记录神经 损伤水平以远还存在部分皮区感觉或肌功能的部 位。并应记录左右侧。
AIS
• 完全性损伤AIS A 最低骶段(S4-5)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 不完全损伤AIS B 最低骶段(S4-5)存在感觉但无运动 AIS C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 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低于3级 AIS D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超过或等于3级
脊髓损伤的评估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参考PPT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参考PPT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运动检查误区
➢ 全幅度 ➢ 区分肌肉的代替运动模式
三头肌(肩部肌) 屈指(肌腱挛缩) 小指外展(伸小指)
➢ 反射性运动 ➢ 痉挛发作
中山二院 骨科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直肠神经学检查
中山二院 骨科
直肠神经学检查 直肠神经学检查
• 感觉 • 肛门括约肌收缩 • 肛门反射 • 海绵体反射
体检患者:先感觉后运动 先轻触(先右后左) 再针刺(再右再左)仰卧为先测到S2,最后统一体位测
S3-S5专人记录 运动:从上到下,先右后左 确定感觉平面 确定运动平面 确定神经平面(不分边,只有一个) 确定是否是完全性损伤(ZPP只适用于A级) 确定残损分级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杨睿
中山二院 骨科
优势 ✓鉴别能力最强
脊✓髓量损化伤运AS动IA的神经损功伤能和分损类伤标后准恢复 ✓较高的判断一致性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优势
中山二院 骨科
➢ 感觉检查 ➢ 运动检查 ➢ 直肠检查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内容
中山二院 骨科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反射
在AISA中没提及
中山二院 骨科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残损分级
中山二院 骨科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残损分级
残损分级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的国际标准2000年 修订,2002年重印。 AISA/IMSOP
中山二院 骨科
完全性/不全性
中山二院 骨科
残损分级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
¤ C:神经平面之下存在运动且一半以 上的关键肌肌力<3级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2.运动关键肌
平面
关键肌
平面
关键肌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L2
屈髋肌(髂腰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L5
伸趾肌(趾长伸肌)
T1
小指展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L1Βιβλιοθήκη T12 与L2之间上1/2处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L2
大腿前中部
T1
肘前窝的内侧面
L3
股骨内髁
T2
腋窝顶部
L4
内踝
T3
第三肋间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T4
第四肋间(乳线)
S1
外踝
T5
第五肋间(T4与T6中点)
S2
腘窝中点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S3
坐骨结节
T7
第七肋间(T6与T8中点)
S4.5
肛门周围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1.感觉关键点
平面
部位
平面
部位
C2
枕骨粗隆
T8
第八肋间(T6与T10中点)
C3
锁骨上窝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中点)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C5
肘前窝的外侧面
T11
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中点)
C6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1.感觉关键点
平面
部位
平面
部位
C2
枕骨粗隆
T8
第八肋间(T6与T10中点)
G
锁骨上窝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中点)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Tio
第十肋间(脐水平)
C5
肘前窝的外侧面Tຫໍສະໝຸດ i第十肋间(T10与T12中
点)
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
G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Li
T12与L2之间上1/2处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L2
大腿前中部
Ti
肘前窝的内侧面
L3
股骨内髁
T2
腋窝顶部
L4
内踝
T3
第三肋间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T4
第四肋间(乳线)
s
外踝
T5
第五肋间(T4与T6中
点)
S2
腘窝中点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S3
坐骨结节
T7
第七肋间(T6与T8中
S4.5
肛门周围
平面
关键肌
平面
关键肌
G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L2
屈髋肌(髂腰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
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G
伸肘肌(肱三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Ls
伸趾肌(趾长伸肌)
Ti
小指展肌
Si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L1
T12与L2之间上1/2处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L2
大腿前中部
T1
肘前窝的内侧面
L3
股骨内髁
T2
腋窝顶部
L4
内踝
T3
第三肋间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T4
第四肋间(乳线)
S1
外踝
T5
第五肋间(T4与T6中点)
S2
腘窝中点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S3
坐骨结节
T7
第七肋间(T6与T8中点)
S4.5
肛门周围
2.运动关键肌
平面
关键肌
平面
关键肌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L2
屈髋肌(髂腰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L5
伸趾肌(趾长伸肌)
T1
小指展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
1.感觉关键点
平面
部位
平面
部位
C2
枕骨粗隆
T8
第八肋间(T6与T10中点)
C3
锁骨上窝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中点)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C5
肘前窝的外侧面
T11
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中点)
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