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DOC)
现代汉语笔记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12名解):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11名解):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0、13、14、15名解):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现代汉语》笔记

语音1.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语音里最小的单位: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
2.声调符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构成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质)。
4.人类的发音器官:肺(动力部分-音长、音强);声带(声源部分-音高);声腔(喉、咽、口、鼻腔)。
5.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特征。
6.普通话元音: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7.辅音的发音方法:塞音,擦音,鼻音,边音,颤音。
普通话里有22个辅音。
8.声母21个(ng不行)。
9.韵母:单韵母(9)、复韵母(13)、鼻音韵母(16)。
10.韵母:韵头,韵腹,韵尾。
11.韵母(韵头的性质):开口呼;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y]。
12.声调又叫字调,声调的性质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
13.上声:音高最低,音长最长。
14.变调: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5.“一”的变调:①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读去声;②在去声之前读阳平。
“不”的变调:去声前变为阳平。
16.音位是语言里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17.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不受环境制约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影响意义的,叫做“自由变体”。
18.根据音质区分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区分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或超音质音位。
声调可以叫做调位。
文字1.汉字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字母主要是语言中的音位。
2.汉字是表意文字。
3.汉字(从结构上说):独体字;合体字。
4.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叫做部件,部件大于笔画小于合体字。
不能再分的部件就是基础部件(成字,不成字)。
5.笔画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分为单笔画和复合笔画。
6.汉字的基本笔画可总括为:横(包括提)、竖、撇、点(包括捺)、折(复合笔画统称折)。
7.笔画与笔画的组合方式:相接,相离,相交。
8.组成一个汉字所使用的结构单位,称为这个汉字的字符,合体字的字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偏旁。
9.字符可以分为三大类:形旁、声旁、记号。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讲解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现代汉语复习笔记⽬录第⼀章绪论 (1)第⼆章语⾳ (4)第三章⽂字 (9)第四章词汇 (12)第五章语法 (17)第⼀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学语⾔:⼜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中经过⾼度加⼯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3.语⾔:以语⾳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种⾳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共同语与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民族共同语是在⼀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5.基础⽅⾔:(1)含义: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
(2)以何种⽅⾔为基础⽅⾔,取决于这种⽅⾔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区的政治、经济、⽂化、⼈⼝等。
6.现代汉语的两种形式:(1)⼝语:⼈们⼝头上应⽤的语⾔,具有⼝语的风格。
(2)书⾯语:⽤⽂字写下来的语⾔,是以⼝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语不同的风格。
7.现代汉语规范化:(1)什么是语⾔规范化?语⾔规范化就是明确某⼀语⾔的共同语及其内部⼀致的标准。
(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致的标准,并⽤这种标准消除语⾳、词汇和语法等⽅⾯存在的⼀些分歧。
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字的形、⾳、义各个⽅⾯也要制定标准进⾏规范。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①语⾳⽅⾯:以北京话为标准;②词汇⽅⾯:以北⽅话词汇为基础;③语法⽅⾯: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为标准⾳并不代表北京话任何⼀个语⾳成分都是标准的;以北⽅话词汇为基础,是说北⽅话词汇有很⼤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说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话⽂著作为典范,但应指出的是以这种著作的⼀般⽤例⽽不是特殊⽤例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从结构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汉族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代时“通语”,明代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有:㈠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
②元音占优势。
③有声调。
㈡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㈢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③词的多功能性。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第二章语音1.语音有三种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的物理属性1.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振动次数的多少,叫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强。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越持久,声音就越长。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不同。
②发音方法不同。
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3.语音单位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气流在口腔或者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㈡音节是语音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㈢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中元音牵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精选五篇)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精选五篇)第一篇:《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现代汉语》读书笔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作者简介内容梗概表达特点印象深刻部分作者传达的讯息对本书的评价与观感读后感收获第二篇: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现代汉语读书笔记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汉语和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语言。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从内容结构上来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2.现代汉语的含义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名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汉语的地位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973,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的历史一般可以分成四个时期:1.上古汉语2.中古汉语3.近代汉语 4.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现代汉语是系带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其实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
书面语方面,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口语方面,“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到了唐宋时代,形成了“白话”,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书面形式的来源。
现代汉语笔记完整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概说一、语法的概念:是语言中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则。
(1)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现象(事实)——客观存在。
(2)语法学——带有主观性。
eg:语法存在分歧。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打扫卫生(动宾结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使用)》1984年初发表二、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笔记P2)——VS印欧语系(1)根本特点: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eg:重叠式——干干净净句子成分:①主谓②定中③状中④中补⑤动宾⑥独立成分语法(句法)关系指①—⑤eg:我放风筝☆动词充当谓语、主语、宾语、<补语>。
eg:跑步是很好的运动。
他在跑步。
他急得<直跳>。
我要跑步。
买三碗/饭买<三次>☆词类和句子并不是一一对应的(2)语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的地得eg:卖菜的(“的”字短语)(3)句子和短语(词组)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
(4)有丰富的量词(据说有一千多个)和语气词。
三、学习语法的好处与意义四、语法单位现代汉语语法单位有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词——→短语(词和词的的组合)—→句群(段落)—→篇章备用、静态—→句子(有句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第二节词类一、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指的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语法的功能)二、词类划分的依据(一、二为辅助区分方法,三为主要区分方法)(一)抽象的类属义(最直观)副词——忽然很忽然(×)忽然事件(×)形容词——突然很突然(√)突然事件(√)安静(性质形容词)笔直(状态形容词)(二)形态变化(三)语法功能带来的语法区别特征语法关系:主谓(天很蓝)动宾(吃一碗)定中(美丽的祖国这个人)状中(飞快地跑)中补(吃一次饭)☆区分实词与虚词的方法:能否单独(独立)充当某种句子成分。
能,意义实在——实词不能,意义空灵——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区别词(非谓语形容词),拟声词,叹词。
语言学概论-华师大听课笔记

《语言学概论》华师大听课笔记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一、语言: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
(多了一些成份)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
(一般情况下)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
(犹太民族)(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满族、汉族)(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2.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广东上海)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
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
(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
现代汉语 下册课堂笔记2

现代汉语下册(课堂笔记2)接上节有需要的可以查一下动词比较复杂,有三类需要单独加以说明:(1)判断动词“是”表示肯定。
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重意义关系。
兼副词,作状语。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在句子里长做状语。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及物动词又可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
(课本中第八页有解释)(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长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
形容词 1{+谓}{+定}2{-宾}3{+很}(2)形容词不带宾语。
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四)区别词1.区别词的意义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别事物的分类作用。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句。
{+定}(2)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加“非”。
{-不}{+非}(五)数词(六)量词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量词表示计算单位。
可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
此外有一种有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量词。
(七)副词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2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加状语。
{+状}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语,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
(3)部分副词能够兼有关联作用。
还要细心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
要注意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他们的相似点都是表示时间又可作状语,但是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名词可以。
第二节课课堂笔记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3.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语音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1.语音的属性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音高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音强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主要取决于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以下元音、辅音的发音原理)1.3.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语音具有系统性,主要表现在:(1)不同语言系统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关系不同(2)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一样2.汉语拼音方案2.1.音节拼写规则见教材第19-20页隔音规则(1)使用隔音字母y、w的规则(2)使用隔音符号的规则省写规则(1)ü的省写(2)iou、uei、uen的省写标调规则2.2.词语拼写规则见教材第20-21页第二节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1.音节分析法1.1.音节与音素见教材第23页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2.元音与辅音见教材第24-25页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是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与辅音的四点区别: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定要受到某个部位阻碍。
——最重要的区别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1.3.声母与韵母见教材第24页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发音特点分析后划分出来的类别,声母和韵母是就汉语音节内部的结构和位置分析出来的单位。
现代汉语辅音和声母的区别:总数不同,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现代汉语元音和韵母的区别:总数不同,构成不同,结构成分不同——n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的韵尾部分;ng在普通话中永远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16个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2.元音的发音原理舌面元音的三个条件见教材第25页(1)舌位前后——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2)舌位高低——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3)嘴唇圆不圆——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7个舌面元音见教材第25页现代汉语普通话的3个舌尖元音见教材第25页舌尖元音–ⅰ与舌面元音ⅰ的区别见教材第25页末3.辅音的发音原理见教材第26-27页发音部位:普通话22个辅音的7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成阻和除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声带振动与否——清音、浊音呼出气流的强弱——不送气音、送气音辅音描写顺序: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清浊→气流成阻)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1.“零声母”音节——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见教材第31页2.韵母的分类见教材第32页按内部结构特点分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按开头原因发音口形分类: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韵母呼、撮口呼韵母(俗称“四呼”)第四节普通话声调见教材第39页1.声调指音节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2.调值是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3.调型即声调的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
55为高平调型、35为中升调型、214为曲折调型、51为全降调型。
第五节普通话音节结构1.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见教材第47页(1)结构简明,界限清晰。
(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
(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2.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模式见教材第47-48页2.1.普通话音节结构表教材第47页——声母和韵母配合关系(表)教材第48页2.2.声母和韵母配合的特点见教材第48-49页第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音位就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51页(试比较: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23页)音位与音素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见教材第51页第七节语流音变1.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读得特别轻,这就是轻声。
见教材第5 6-57页本调的轻声与无所谓本调的轻声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音长和音高轻声的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的调值: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短促的降调上声—轻声:短促的半高平调2.儿化的性质和作用见教材第58页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表示区别词性、词义或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3.连读变调3.1.上声的变调见教材第59-60页3.1.1.上声与上声连读变调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由[214]变为[35],近于阳平。
三个上声连读时,第一个上声可能变为[211]或[35],第二个上声变为[35]。
三个以上上声与上声连读时,先切分结构,再根据以上规律连读。
3.1.2.上声与非上声连读变调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1]。
上声在轻声音节前可能变读为[211]或[35]。
3.2.“一”、“不”的变调见教材第60页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
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为去声(“不”不变调)。
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4.“啊”的变读——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见教材第60-61页第八节节律1.停延指口头表达时声音的停顿和延接。
见教材第62-64页停延的种类:气息停延(生理停延)、语法停延、强调停延2.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说得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
见教材第6 4-65页重音的种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3.升降主要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即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见教材第66页第九节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异读词的规范化见教材第69-70页*教材:《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二章汉字第一节现代汉字概述1.现代汉字的特点重点1.1.现代汉字的特点见教材第72-75页(1)表意文字——意符与音符的作用、汉字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的区别见教材第72-73页(2)语素文字(3)在形体上表现为方块形——方块形的优点与缺点见教材第73 -74页(4)在语音上代表音节——汉字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5)不实行分词连写1.2.意符与音符的作用见教材第72-73页作用:记录语言局限:语言(包括语音和语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多次变化1.3.汉字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的区别见教材第73页a.表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非专职的,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字充当的。
b.表音文字的音符字数很少(几十个),汉字充当音符的数量很多(超过一千个)。
c.表音文字的音符跟提供的语音信息基本一致,汉字的音符跟提供的语音信息常常不一致。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的根本区别1.4.方块形的优点与缺点见教材第73-74页优点:阅读方便——a.空间组合结构紧凑;b.单位面积内笔画密度不一,视觉分辨率较高缺点:书写不便——笔画多方向,影响书写速度1.5.汉字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音节文字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也只用一个固定的符号。
日文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汉字的每个字并不是固定的音节符号,同一个音节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字形表示2.现代汉字的造字法重点2.1.“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见教材第75-76页象形是用线条描画实物的形象,以此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日、月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提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上、下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组合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吠、看形声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分别提示字的意义和读音的造字方法。
示例:桐、清(请结合本节后的练习题)2.2.新造字的造字法见教材第76页(1)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甭(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巯、羰(3)省形造字法。
示例:乒、乓3.古今汉字字体的演变见教材第76-77页(1)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隶变(小篆→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3)汉字演变的总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结构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份,写法上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从绘画式的线条变成由点和直线构成的笔画第二节字形结构1.基本概念笔画: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见教材第79页部件: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
见教材第83页偏旁:切分汉字而得到的结构成分。
见教材第83页——偏旁不等于部件:部件可以是对合体字多次切分得到的多个单位,这是部件比偏旁小。
见教材第83页部首:为汉字分类而专设的部目,包括形旁和某些笔画。
见教材第83页2.汉字笔形的八类说和五类说见教材第80页“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札”字五法:横、竖、捺、点、折3.不同笔画的功能见教材第81页4.部件、偏旁和部首的分别(详上基本概念)重点见教材第83页5.现代汉字的独体字与合体字见教材第84页独体字:无法分理出两个部件来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