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汉语听课笔记之邵静敏
关于汉语虚词研究的几点新思考

2019年第1期No.12019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73期Sum No.73[收稿日期]2018-09-20[作者简介]邵敬敏,暨南大学教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荣誉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总召集人,香港商务印书馆顾问。
电子邮箱:tshjm@ 。
[基金项目]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16ZDA2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虚词词典编撰的方法论探讨及其实践”(12BYY101)①本文曾在“第八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泉州,2018年7月)大会上宣读,会后根据多位朋友的意见进行了修订。
关于汉语虚词研究的几点新思考①邵敬敏(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510632)[关键词]主导地位;广义虚词;定位框架;形式验证;范畴虚词[摘要]形态变化和虚词运用,两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对汉语而言,虚词在运用的广度、深度、精度、频度方面是任何其他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虚词在汉语中的定位和作用。
在典型实词与典型虚词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地带,为此,我们提出“广义虚词”这一新的理念。
汉语虚词研究将形成六个新趋势:(1)国际汉语教学的紧迫需求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虚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无可替代的主导地位;(2)虚词语法意义的确认,关键在于形式上的验证,要为每个虚词义项建立“定位框架”;(3)虚词研究必须在一定的“语境”背景下才能有效地进行;(4)虚词研究的深化,必须在时间的纵轴和空间的横轴结合上下功夫;(5)重要虚词的个案深入研究和范畴虚词的比较研究将有机地结合起来;(6)虚词研究必须在研究方法和工具的现代化与网络化方面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H04;H14;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74(2019)01-0001-061.重新审视虚词在汉语语法中的定位和作用虚词在汉语整个语法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中国语言学界应该是个主流观点,然而其重要性到底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邵静敏语音词汇语法

《现代汉语通论》导论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参考答案第一节练习题(P7)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说学好普通话的作用。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要求具体、生动并且有说服力)二、简述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来源及其发展情况。
“白话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而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则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
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包括《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巨著。
它们尽管都多多少少带着某种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方言地区的人也用白话文来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文就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全民性。
白话文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清朝的时候,在福建、广东等地区设立的“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做官。
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三、现代汉语有各种地域变体,请结合自己的方言举例说明它跟共同语的差异。
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
暨大中文考研《现代汉语》专题复习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现代汉语》专题复习专题一现代汉语的特点一、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P167现代汉语最根本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
例如:(1)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2)衣服干净(主谓结构)——干净衣服(偏正结构)又如“形容词+动词”构成偏正结构,反过来,“动词+形容词”就构成了“述补结构”。
例如:(3)紧握(偏正结构)——握紧(述补结构)(4)快走(偏正结构)——走快(述补结构)(二)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汉语里的虚词特别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语法结构,有或者没有这个虚词,结构关系以及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1)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生物历史——生物的历史(联合结构—偏正结构)(2)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他们部队——他们的部队(同位结构—偏正结构)(3)修改书稿——修改的书稿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述宾结构—偏正结构)2、某些语法结构,添加了某个虚词以后,虽然语法结构关系没有改变,但是,对语义的影响却十分巨大。
例如:(1)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上海宾馆——上海的宾馆(偏正结构)(2)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二十支香烟——二十支的香烟(偏正结构)4、某些语法结构,加虚词或者不加虚词,结构关系以及语义关系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但是,如果仔细体会,也会发现其在语用意义上的差异。
例如:(1)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木头椅子——木头的椅子(2)漂亮衣服——漂亮的衣服典型事例——典型的事例语法结构(偏正结构),语法意义(修饰关系)都相同,所表示的语义也基本相同。
但是,不加“的”,定于强调“属性”;加了“的”以后,则强调“分类”,表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不是美国的或别的国家的文化,这是“漂亮的”的衣服,而不是丑陋的衣服。
邵静敏语音词汇语法

《现代汉语通论》导论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参考答案第一节练习题(P7)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说学好普通话的作用。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要求具体、生动并且有说服力)二、简述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来源及其发展情况。
“白话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而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则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
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包括《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巨著。
它们尽管都多多少少带着某种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方言地区的人也用白话文来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文就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全民性。
白话文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清朝的时候,在福建、广东等地区设立的“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做官。
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三、现代汉语有各种地域变体,请结合自己的方言举例说明它跟共同语的差异。
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考研笔记整理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作者:王美玉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9期摘要:邵敬敏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是一部适应21世纪的需求,在对以前同类教材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编写的大学本科通用教科书。
这本书内容丰富,举例详细,深入浅出,从出版至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书中也难免存在瑕疵之处,本文主要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之上,从一种全新的体例编排的角度,在搜集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先找出不足,然后分析原因、找出理论依据并且给出修改建议的顺序,对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进行论证说明,以求和大家共同探讨,使这套教材更臻完美。
关键词:《现代汉语通论》;瑕疵;分析;解决由邵敬敏先生主编,陆俭明、胡裕树两位先生授任顾问,十三所高校的十八位教授授任编委并参加编写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1],总结了近20年来在现代汉语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它力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语言事实的能力[2]。
本书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五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做了全面的阐述,突出强调在学习中运用比较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方法,旨在帮助提高了个人的研究水平和思辨能力。
其二便是内容新颖的特点贯穿全书,譬如在词汇这一节,则收录了如“AA制、B超、SOS、WTO”等,这些词语的收录都使教材贴近生活。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邵本也是如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有些例证不太精准,例如:第47页4.“由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韵腹是ê,不是e。
”[1]但在第46页普通话音节结构表“雪”的韵腹却是e。
还有一些印刷错误,例如:第87页,“利用声旁认读生僻字,例如:葵(kúi)——揆、暌、睽(kúi)”[1],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759页中“葵”的拼音应该为“kuí”,不是“kúi”。
一、《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瑕疵分析及解决(一)语音部分第47页4.“由韵母”ie、üe……韵腹是ê,不是e。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听课笔记(权威五星级推荐,复习备考必备)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汉语听课笔记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法【圣才出品】

2 / 15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学要研究的是语言,而不研究言语;区分语言的共时 和历时,认为语言学家要关心的是共时的客观记录和描写,可以不考虑历史的因素。
(2)语言是一个严密的结构系统,语言学要重点研究语言结构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结 构关系,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大结构关系。
(三)汉语语法学简史 汉语语法学的建立,通常认为应该以 1898 年《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百多年 的研究历史,大致上可以分为前五十年和后六十年,以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 1.前五十年 前五十年又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二十年。 (1)前三十年主要是汉语语法体系的构拟,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以古代汉语为研究 对象,仿照拉丁语法建立了第一个以字(即“词”)为本位的语法体系。黎锦熙的《新著国 语文法》则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仿照“纳氏文法”建立了一个句本位的语法新体系。 (2)后二十年重点是进行中国文法革新运动,并且初步形成了语法学界所谓的“京派” 和“海派”。 2.后六十年 后六十年也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 (1)前三十年又可以分为前二十年和后十年。前二十年,语法知识的大普及、三次语 法问题大讨论,以及“中学教学语法暂拟系统”的制订,都给了汉语语法学快速发展的空间。 后来的“十年浩劫”期间的语法研究则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2)后三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空前繁荣。其中,前十年是后结构主义语法一统天下的 局面,以朱德熙为代表的语法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其特色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汉语第一节当代汉语概述1.当代汉语含义见教材第2页当代汉语指当代汉民族使用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原则音,以北方话为基本方言,以典范当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
2.当代汉语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白话就是当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北方“官话”是当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源头。
3.当代汉语地区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 -5页3.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详细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存入声调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当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语言规范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语言规范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有效性语言规范也许性(实现语言规范两个基本条件):建立适当规范化原则、加强语言规范化研究和教诲当代汉语规范化原则: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本,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本,语法方面以典范当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持续性第二节当代汉语课程第一章语音第一节当代汉语语音概述1.语音属性1.1.语音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音高重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频率音强重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幅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长短以上属语音韵律特性,与音色相对音色重要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音色又分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相对音色重要取决于发音办法和共鸣器形状(结合如下元音、辅音发音原理)1.3.语音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7页语音形式和意义结合是商定俗成,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音必然体现出一定民族特性和地区特性。
语音具备系统性,重要体当前:(1)不同语言系统所包括音素数目及其关系不同(2)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语音系统中作用和地位并不同样2.汉语拼音方案2.1.音节拼写规则见教材第19-20页隔音规则(1)使用隔音字母y、w规则(2)使用隔音符号规则省写规则(1)ü省写(2)iou、uei、uen省写标调规则2.2.词语拼写规则见教材第20-21页第二节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1.音节分析法1.1.音节与音素见教材第23页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辨别出来语音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最小语音单位。
1.2.元音与辅音见教材第24-25页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音。
辅音是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音。
元音与辅音四点区别: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定要受到某个部位阻碍。
——最重要区别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1.3.声母与韵母见教材第24页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发音特点分析后划分出来类别,声母和韵母是就汉语音节内部构造和位置分析出来单位。
当代汉语辅音和声母区别:总数不同,出当前音节中位置不同当代汉语元音和韵母区别:总数不同,构成不同,构导致分不同——n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韵尾某些;ng在普通话中永远不作声母,只作韵尾。
——16个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2.元音发音原理舌面元音三个条件见教材第25页(1)舌位先后——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2)舌位高低——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3)嘴唇圆不圆——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当代汉语普通话7个舌面元音见教材第2 5页当代汉语普通话3个舌尖元音见教材第25页舌尖元音–ⅰ与舌面元音ⅰ区别见教材第25页末3.辅音发音原理见教材第26-27页发音部位:普通话22个辅音7种发音部位发音办法:成阻和除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声带振动与否——清音、浊音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音、送气音辅音描写顺序:发音部位→发音办法(送气不送气→清浊→气流成阻)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1.“零声母”音节——没有辅音开头音节见教材第31页2.韵母分类见教材第32页按内部构造特点分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按开头因素发音口形分类: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韵母呼、撮口呼韵母(俗称“四呼”)第四节普通话声调见教材第39页1.声调指音节具备区别意义作用高低升降变化。
2.调值是指声调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高低升降详细变化。
3.调型即声调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变化模式。
55为高平调型、35为中升调型、214为曲折调型、51为全降调型。
第五节普通话音节构造1.普通话音节构造特点见教材第47页(1)构造简要,界限清晰。
(2)乐音居多,响亮悦耳。
(3)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2.普通话音节构造模式见教材第47-48页2.1.普通话音节构造表教材第47页——声母和韵母配合关系(表)教材第48页2.2.声母和韵母配合特点见教材第48-49页第六节音位和音位归纳法音位就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可以区别意义最小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51页(试比较: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最小语音单位。
见教材第23页)音位与音素是普通和个别关系。
见教材第51页第七节语流音变1.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读得特别轻,这就是轻声。
见教材第56-57页本调轻声与无所谓本调轻声轻声性质重要取决音长和音高轻声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调值: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短促降调上声—轻声:短促半高平调2.儿化性质和作用见教材第58页普通话里“儿化”音变现象具备表达区别词性、词义或表达感情色彩作用。
3.连读变调3.1.上声变调见教材第59-60页3.1.1.上声与上声连读变调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种上声由[214]变为[35],近于阳平。
三个上声连读时,第一种上声也许变为[21 1]或[35],第二个上声变为[35]。
三个以上上声与上声连读时,先切分构造,再依照以上规律连读。
3.1.2.上声与非上声连读变调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1]。
上声在轻声音节前也许变读为[211]或[3 5]。
3.2.“一”、“不”变调见教材第60页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
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为去声(“不”不变调)。
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4.“啊”变读——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影响见教材第60-61页第八节节律1.停延指口头表达时声音停顿和延接。
见教材第62-64页停延种类:气息停延(生理停延)、语法停延、强调停延2.句子中某些词语说得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
见教材第64-65页重音种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3.升降重要指句调音高变化,即贯穿于整个句子高低升降变化。
见教材第66页第九节当代汉语语音规范化异读词规范化见教材第69-70页第二章中文第一节当代中文概述1.当代中文特点重点1.1.当代中文特点见教材第72-75页(1)表意文字——意符与音符作用、中文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区别见教材第72-73页(2)语素文字(3)在形体上体现为方块形——方块形长处与缺陷见教材第73-74页(4)在语音上代表音节——中文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5)不实行分词连写1.2.意符与音符作用见教材第72-73页作用:记录语言局限:语言(涉及语音和语义)发生了较大变化、中文形体发生了多次变化1.3.中文音符与表音文字音符区别见教材第73页a.表音文字音符是专职,中文音符是非专职,是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现成字充当。
b.表音文字音符字数很少(几十个),中文充当音符数量诸多(超过一千个)。
c.表音文字音符跟提供语音信息基本一致,中文音符跟提供语音信息经常不一致。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主线区别1.4.方块形长处与缺陷见教材第73-74页长处:阅读以便——a.空间组合构造紧凑;b.单位面积内笔画密度不一,视觉辨别率较高缺陷:书写不便——笔画多方向,影响书写速度1.5.中文不是音节文字见教材第74页音节文字用一种符号表达一种音节,一种音节也只用一种固定符号。
日文是典型音节文字。
中文每个字并不是固定音节符号,同一种音节可以用许多不同字形表达2.当代中文造字法重点2.1.“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见教材第75-76页象形是用线条描画实物形象,以此来表达字义造字办法。
示例:日、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来提示字义造字办法。
示例:上、下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形组合起来表达字义造字办法。
示例:吠、看形声是用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分别提示字意义和读音造字办法。
示例:桐、清(请结合本节后练习题)2.2.新造字造字法见教材第76页(1)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甭(2)省形切音合形造字法。
示例:巯、羰(3)省形造字法。
示例:乒、乓3.古今中文字体演变见教材第76-77页(1)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隶变(小篆→隶书)是古今中文分水岭(3)中文演变总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构造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分,写法上图画性削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从绘画式线条变成由点和直线构成笔画第二节字形构造1.基本概念笔画:构成中文字形最小单位。
见教材第79页部件:构成中文字形基本单位。
见教材第83页偏旁:切分中文而得到构导致分。
见教材第83页——偏旁不等于部件:部件可以是对合体字多次切分得到各种单位,这是部件比偏旁小。
见教材第83页部首:为中文分类而专设部目,涉及形旁和某些笔画。
2.中文笔形八类说和五类说见教材第80页“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札”字五法:横、竖、捺、点、折3.不同笔画功能见教材第81页4.部件、偏旁和部首分别(详上基本概念)重点见教材第83页5.当代中文独体字与合体字见教材第84页独体字:无法分理出两个部件来中文。
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中文。
第三节字音和字义1.基本概念(结合教材第87页简表)见教材第86-87页单音单义字:一形对一音、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