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资格培训《中级理论实务》:校对工作的标准和程序.doc
(出版中级要掌握的初级内容)书刊校对

(出版中级要掌握的初级内容)书刊校对二、校对的功能校对工作具有“校异同”与“校是非”两大功能。
(一)校异同校异同是指以原稿为唯一依据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它的功用在于显真保值,即保证原稿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在出版过程中不致被损害、破坏。
(二)校是非校是非是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的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核实后处理。
它的功用在于纠错增值,即协助编辑纠正原稿中的错讹,从而使原稿的价值得到提升。
四、校样的行成利用作者电子原稿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纸质原稿附电子文件发排作者向出版单位交稿时,除提供电子原稿外,还要提供一份完整的打印稿。
出版单位在打印稿上进行三审、编辑加工和版面设计工作;排版单位依据打印稿,利用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进行格式转换、修改和组版,并打印出校样供出版单位校对;经必要的校对、改版过程并达到付印质量要求后,输出软片用于书刊印制。
目前,大多数书刊出版单位采用这种方式处理书稿,编校质量比较有保障。
(二)电子文件直接发排出版单位收到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并经三级审稿认定其可以接受出版后,编辑直接在计算机上对电子原稿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经过复审、终审后,发往排版单位进行文件转换和改版,然后由排版单位根据排版电子文件打出校样,供出版单位校对。
这种流程使原稿与校样合二为一,所以校样中绝大部分文字(尤其是通用字)与原稿相同。
但是,在文件转换和改版的过程中,一些符号、冷僻字可能发生变异(甚至变成乱码),字母的正斜体也容易发生变化,插图、表格、公式更容易发生差错。
这种方式多见于报刊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单位较少采用。
(三)电子文件先行转换格式出版单位收到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并经三级审稿认定其可以接受出版后,先将电子原稿送排版单位进行文件转换和改版,打出转换后的纸质稿再交编辑进行审稿和加工整理。
此后的步骤与采用纸质原稿的步骤基本相同。
(出版中级要掌握的初级内容)书刊校对

二、校对的功能校对工作具有“校异同”与“校是非”两大功能。
(一)校异同校异同是指以原稿为唯一依据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它的功用在于显真保值,即保证原稿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在出版过程中不致被损害、破坏。
(二)校是非校是非是指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的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核实后处理。
它的功用在于纠错增值,即协助编辑纠正原稿中的错讹,从而使原稿的价值得到提升。
四、校样的行成利用作者电子原稿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纸质原稿附电子文件发排作者向出版单位交稿时,除提供电子原稿外,还要提供一份完整的打印稿。
出版单位在打印稿上进行三审、编辑加工和版面设计工作;排版单位依据打印稿,利用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进行格式转换、修改和组版,并打印出校样供出版单位校对;经必要的校对、改版过程并达到付印质量要求后,输出软片用于书刊印制。
目前,大多数书刊出版单位采用这种方式处理书稿,编校质量比较有保障。
(二)电子文件直接发排出版单位收到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并经三级审稿认定其可以接受出版后,编辑直接在计算机上对电子原稿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经过复审、终审后,发往排版单位进行文件转换和改版,然后由排版单位根据排版电子文件打出校样,供出版单位校对。
这种流程使原稿与校样合二为一,所以校样中绝大部分文字(尤其是通用字)与原稿相同。
但是,在文件转换和改版的过程中,一些符号、冷僻字可能发生变异(甚至变成乱码),字母的正斜体也容易发生变化,插图、表格、公式更容易发生差错。
这种方式多见于报刊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单位较少采用。
(三)电子文件先行转换格式出版单位收到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并经三级审稿认定其可以接受出版后,先将电子原稿送排版单位进行文件转换和改版,打出转换后的纸质稿再交编辑进行审稿和加工整理。
此后的步骤与采用纸质原稿的步骤基本相同。
该方式在应用作者提交的电子原稿的早期曾有采用,总体上不利于保证编校质量,应逐步淘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书刊校对和书刊印制)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书刊校对和书刊印制)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关于核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校样、二校样及以后的每次校样都需要核红B.对同一份校样,校对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先核红还是先校对C.无论之前出过几次校样,校对人员都必须将新校样与所有的历次校样进行核红D.核红时不得使用色笔在校样上做标记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2.如果改样后正文页码或版面有变动,核红时应该检查()是否已作相应改动。
A.目录、书眉、索引B.扉页、书眉、目录C.注释、参考文献表、目录D.书眉、索引、后记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3.下列属于校对工作基本操作程序的有()。
A.本校B.理校C.誊样D.他校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4.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不包括()。
A.通读B.誊样C.批改D.核红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5.校对的一般操作模式没有()。
A.连校模式B.分校模式C.人机结合模式D.校改合一模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6.校对的一般操作模式中没有()。
A.连校模式B.选校模式C.分校模式D.人机结合校对模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7.关于校对人员职责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外校对可以担任责任校对B.誊样、文字技术整理工作一般由责任校对承担C.核红、对片工作必须由责任校对承担D.初校的职责是校异同,不必校是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8.关于出版物责任校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责任校对应是出版单位的专职校对人员B.责任校对要承担文字技术整理工作C.责任校对应及时解决其他校对人员的质疑D.责任校对须具备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9.责任校对的职责,不包括()。
A.参与各校次校对B.负责图片制作C.检查校改质量D.通读付印样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书刊校对10.文字技术整理的作用是()。
2021年中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考点汇编第五章至第七章

第五章书刊校对第一节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考点一、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1.誊样:又称“过红”“过录”“誊录”“并样”,是在结束某次校样的校对之前,将几份校样(作者、编辑看的副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至一份校样(校对看的正样)上。
一般由责编负责,但责校必须复核检查。
2.核红:又称“核对”“对红”“复红”,指检查核对前次校样上色笔批改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漏改或错改处。
分校次间核红和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1)校次间核红:将排版单位改样后打出新校样与退交改样的前校样进行核对。
连校模式中一般由三校核;校一次改一次模式,二校必须先核红再校对,三校应该核对前两次校样。
(2)付印清样核红:将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改样后打出的新校样与付印样进行核对。
◆付印清样核红注意事项:一般由专人先核对一次,再由责校复核一次,最后交责编审核认定,重要书刊或者有重大修改的校样还需经复审和终审认定。
注意以下六点:①除核对前次校样上修改处在新校样上是否改正,还应注意新校样每个页面四周、各行起止文字是否与前次校样一致,如有变化,需找出原因,改正可能的差错;②若付印样存在捅行、捅版情况,对付印清样不能仅仅核对改动之处,还要对牵连到的相关字、行、面作全面核对;③若发现应改未改或不应改而改的地方,必须在上下各三行中检查一遍,以免改错地方;④若页码或版面有变动,应检查目录、书眉、索引中是否已做相应改动;⑤有时付印样无错,但由于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差错,发现一处应作全面检查;⑥核红时发现付印清样有较多差错或重要差错,应要求排版人员改正后并对涉及改版页面出新样核红,发生捅版,应核对所有牵连页面。
考点二、校对操作模式1.基本模式初校→改版→核红+二校+誊样→改版→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特点:环节多,改版多,质量好,周期长、成本高。
2.分校模式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版→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版→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出版中级复习指南--实务 第五章 书刊校对

第一节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掌握)※校对操作模式(熟悉)★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教材删,课件保留)(一)责任校对制度:按《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十一条)规定:1.责任校对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2.责校应参与本稿件校对工作,重点是承担稿件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3.责校承担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责任校对应该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
★补充:出版工作实践中,可采用责任校对与集体交叉校对相结合的方式贯彻“责任校对制度”。
具体做法:由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分别进行不同校次的校对,由责校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等工作。
(二)三校一读制度:按《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十一条)规定:1.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书刊才能付印;2.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增加校次;3.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具有中级以上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第十一条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专业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
出版社应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专业校对工作。
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低于三个校次,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
终校必须由本社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聘请的社外校对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校对经验。
对采用现代排版技术的图书,还要通读付印软片或软片样。
(2015年多选题)44.“三校一读”制度的内容包括()等。
答案:ABDA.书刊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和一次通读检查B.重点书刊要增加校次C.一本图书(或期刊)的校样可以由一个人包校D.终校须由出版单位内具备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E.责任校对必须通读一校样知识点一、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基本操作工序: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是可穿插进行的校对工序。
中级实务第5章书刊校对-出版职业资格考前辅导2011(打印学员讲义专用)

2008年第13题 第5章第194页
校对人员发现原稿中的差错,要用铅笔将差错 圈出来在校样空白处提出疑问。这项工作 ( )。
– A.只需在通读时进行 – B.各个校次和通读检查时都要进行 – C.只需在初校时进行 – D.三校时不宜进行
答案:B
11
2009年第46题 第3章第195页
责任校对的主要职责包括( –A.检查各校次的校改质量 –B.登记各校次人员的工作量 –C.通读付印样 –D.进行文字技术整理 –E.确定是否采纳副样的修改
总分
26分 29分 31分 31分
2
考题分析
校对部分试题总量大,近2年总分为31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考点分散。 每年都有一道校对综合题,要求考生具有实践
经验,从教材学不会必要的技能。
3
2009年第14题 第3章第189页
目前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有( “三校一读”制度。 –A.编校合一制度 –B.责任校对制度 –C.终审终校制度 –D.人机结合制度
19
2009年第43题 第3章第219页
利用计算机将简化字版转换成繁体字版时,校样中
出现了下列语句,其中转换正确的是(
)。
–A.船行激流中,纖繩忽斷
–B.老翁髮白似銀
–C.三更即起,疾行如飛
–D.距京城僅數十裏之遙
–E.次日村姑複来,重提旧事
20 答案:BC,你学过多少繁体字?
2007年第44题 第5章第225页
)和
答案:B
4
2010年第14题 第3章第189页
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是( )。 –A.正样与副样并重制度 –B.责任校对制度和人机结合校对制度 –C.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D.终审终校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中级实务之校对PPT课件

各校次校对员职责
• 二校职责
•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第一个基本 职责中的各项任务。继续消灭初校遗留 的差错,并核对初校所改之处是否正确, 做到灭错率为80%或留错率规定值之内 (一般在1/15000之内);同时兼顾第二 职责。
15
各校次校对员职责 • 三校职责
•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第一个基本 职责中的各项任务。消灭一、二校遗留 的差错,做到留错率在规定值之内(一 般在1/45000上下);同时兼顾第二职责。
(3)校对过程由多人集体完成; 11
三校一读制度 是传统的校对工作制度
一般书刊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 (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 后,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 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单位 内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 职校对人员担任。
12
3. 掌握 校对人员的职责
❖ 校对人员共同职责
(2)现在校对工作已成为专业性很强的技 术工作,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承担,并且关 于校对原理和规律研究也有很大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
7
❖校对的作用、地位、性质
❖ 现代校对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将 各种差错消灭在书刊印刷之前,从而保证 书刊的质量。
❖ 校对在现代出版中处于对编辑工作进行 补充或完善的地位。
❖本质上,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必要延续, 是一种文字性、学识性的创造性劳动。
有时因校样改动较大(如删去篇幅较大的图表, 或增加大段文字、公式、图注等)要变动版面,就要 精心安排、调整版面,尽可能地减少捅版,并保持版 面美观。
誊样工作一般由责任校对负责。
28
核红
又称“对红”、“复红”,即检查核对前次校样上 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核红分校 次间核红与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书刊校对业务-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

人机结合的校对模式
了解为什么要采取人机结合的校对方式。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人工 校对,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人工校对存在不足,容易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采用人机校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又能相互弥补 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人机结合校对程序相应分成两种 不同模式。1.纸质原稿模式。掌握纸质原稿模式的校对流程和特点。 人工初校核对原稿、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和通读起到最后把关作 用。2.电子原稿模式。掌握电子原稿校对的流程:计算机进行一校 和三校。电子原稿的校对相对于纸质原稿校对具有4项特点:(1) 4 1 操作无纸化。(2)“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原因体现在校对 的两个客体——原稿和校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合二为一,校异同的 功能自行消失,校是非成为校对的主要功能,校对人员必须运用本 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判断是非。(3)通读成为主要手段。(4) 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受到计算机显示器分辨率的限制,很多问 题不易被轻中级)
校对工作基本制度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我国校对工作的制度是责任校 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1)责任校对制度。了解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这一制度的详细规定。在出 版工作实践中,可实行责任校对与集体校对相结合的 方式来贯彻这一制度: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 的校对者分别进行不同较次的校对,而由责任校对承 担文字的技术整理、监督检查各较次质量和通读检查 等工作。 (2)三校一读制度。是指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和一 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 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单位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 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由电子原稿转换为排版的校样的特点
参见教材P246-248
激光照排校样的常见差错
文字输入差错:拆字有误、击键失误导致别字、 误看原稿导致输入别字(错分字、错合字、草字 误判、形似字误判)、多字漏字颠倒字、造字差 错 排版操作差错:版面文字重复、文字中出现多于 符号、漏行漏段、邻行邻位、转页差错、格式前 对后错、出现背题、转行不合要求、字体错误、 字母混淆 计算机系统引起的差错 系统不兼容或者感染病毒 导致出错;简化字、繁体字转换差错、表格续排 差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资格培训《中级理论实务》:校对工作
的规范和程序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新闻出版署《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读制度
责任校对制度
责任校对: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三校一读制度:一般书刊三次校对一次通读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具备中级以上出版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担任
三校一读重点:校次不可减少、终校不可由低于中级校对、非专业校对担任
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基本操作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
誊样:过红:过录:责编负责,责任校对复核检查
核红:对红:复红:校次间核红、付印清样核红、三校在比照原稿校对之前核红
付印清样核红:完成三校通读由编辑审改后退排版改正的
校样叫付印样、专人核对、责任校对复核、责任编辑、复审者、终审者认定
一般操作模式:基本模式、连校模式、分校模式、人机结合模式
基本模式:初校-改样-核红+二校+誊样-改样-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连校模式: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分校模式: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校对符号:见考试大纲
出差报销的管理制度(V1.1)4
出差管理制度
1.目的
明确出差流程,确定出差各项补贴标准,有效控制出差费用,规范出差管理。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出差流程
3.1 公司人员出差必须参照考勤管理规定填写出差申请,并明确出差时间、地点及工作内
容,经部门经理审批方可出差。
3.2 出差人员出差途中,确因工作需要,调整出差地点和时间,应事先征得部门经理同意,
否则,新的出差地部分差旅费不予报销,超出时间按旷工处理。
3.3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员工出差行程及出差时间,并进行有效监控。
4.差旅费报销标准
4.1 差旅费报销标准定额
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福州、厦门、青岛、济南、武汉、广州、成都。
二线城市指除一线以外的其他国内城镇。
4.2 交通费
4.2.1依票据报销。
出差人员以乘坐普通车、船、火车座票、硬卧为主。
乘坐飞机从严控
制,确因工作需要,需报总经理批准(外地需电话联系征得同意,返回后补办手续),
否则超额费用自负。
除飞机票由行政订票外,其他的票均由个人自行预订。
4.2.2 的士费:员工出差,应节约开支,出行以公交为主。
特殊情况需要使用计程车时,
应提前向部门经理请示。
报销时,单独列单,经部门经理批准后予以报销。
4.2.3 出差报销各类车票,背面必须写上时间,从那里到那里。
否则不给予报销;
4.3 住宿费
4.3.1住宿费报销限于在该地停留两天或以上(指需要安排住宿),原则上要求当日返回。
4.3.2 住宿费报销以实际住宿天数计算,按住宿标准报销,对超出标准部分,出差人自负。
4.3.3 多人出差,同性员工尽量安排同住以降低差旅成本。
4.4 餐费
4.4.1 经理级以上人员,餐费实报。
4.4.2 经理级(含经理)以下,无需票据,依出差天数为计算依据,按本文件规定补助予以
报销。
4.4.3 乘火车时间超过4小时,另发放乘车就餐补贴。
每餐10元(不含早餐)。
4.4.4 出差时间有报招待费的情况,不应报销当次餐补。
4.5 特殊情况报销标准
4.5.1 赴外地开会(学习)者,若会议期间的伙食费、住宿费已由主办单位统一开支,或
支付的会议费中已包含伙食费、住宿费内容的,不再报销住宿费和伙食费。
4.5.2 出差人员若住宿费、伙食费及车旅费已由客户、公司业务相关单位支付的,不允许
再以任何理由向公司报销,违者,一经查实,酌情处以10倍罚款。
4.5.3 陪同总经理出差、代表总经理出席会议或参加活动按票据实报实销,但要在报销单
上加以说明或附会议通知。
4.5.4 若出差途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发生其他费用时,如交际费、招待费、采购费、材料
费等其他费用时,需请示部门经理,同意后方可实施。
若金额超出1000元以上,还需总经理批准。
报销时,本项应单独列
单报销。
4.5.5 关于借款,必须把上次的借款进行核销,才能进行下次的借款。
否与不给予借款。
5.差旅费报销规定
5.1 外地出差人员出差完毕,报销差旅费必须先到前台确认考勤(即出差时间)后,方可
到财务部报销。
5.2 长期出差人员(指一个月以上的出差),需做好日记,报销时,做为报销单据的附件。
填写报销单据时,必须按项目分类,依本文件要求填写清楚。
5.3 出差人员出差完毕,必须三天内向财务部门报销结帐,多退少补,不得拖帐,不足部
分可从当月工资中直接扣除。
5.4 差旅费报销单据要求单据齐全(指车票及住宿发票),粘贴整齐,分类有序,时间地
点相符,其单据由出差人员所在部门经理负责核对,财务部审核,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后方可报销。
5.5 如果报销项目遇特殊情况,必须提前申请经公司批准后方可执行,未经审批同意,事
后不予以报销
5.6 所有报销的费用,需要票据的,如:票据因个人原因遗失了,造成的后果由个人负责,
公司不给予报销
6.出差完毕后出勤要求
6.1 每次出差以车、船、机票的日期为准计算:员工出差于上午10:00前回公司所在地,
下午必须回公司上班;于下午20:00前回公司所在地,次日上午必须回公司上班;于下午20:00—24:00回公司所在地,次日上午可晚2个小时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