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科学合理的制定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的详细内容。

第一章:个人品德培养(300字)1.1 了解道德概念1.1.1 学习什么是道德1.1.2 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1.3 认识良好品德的重要性1.2 学习友善与互助1.2.1 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1.2.2 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1.2.3 学习和他人友善相处1.3 锻炼自律能力1.3.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1.3.2 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1.3.3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章:公民意识培养(300字)2.1 学习基本法律知识2.1.1 了解国家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1.2 学习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定2.1.3 掌握处理简单法律问题的方法2.2 培养公民责任感2.2.1 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2.2.2 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2.2.3 培养文明交通的习惯第三章:家庭、校园和社区(300字)3.1 学习尊重家人3.1.1 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3.1.2 学会关心和尊重家人3.1.3 学习分享家务劳动3.2 学习友好相处3.2.1 学习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3.2.2 培养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3.2.3 学习和同学友好相处3.3 加强社区意识3.3.1 了解社区的组成和作用3.3.2 学习关心社区环境和文明公共行为3.3.3 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第四章:安全与自我保护(300字)4.1 学习生活安全知识4.1.1 学习交通安全规则4.1.2 学习防火、防盗等基本安全常识4.1.3 学习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法4.2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4.2.1 学习自我保护的基本技巧4.2.2 培养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毅力4.2.3 学习求助和应对危险的方法总结(100字)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的制定,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增强公民意识、促进家庭、校园和社区和谐,以及提高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为目标。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学纲要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学纲要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纲要【一般信息】一、设计者:二、课程名称:《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三、课程类型:小学必修四、教学来源:部编版五、适用年级:一年级上学期六、课时数:32课时左右【正文内容】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整体印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

同一领域内部,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如“我的健康成长”,在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侧重学习习惯和安全成长,四年级侧重同伴交往,五年级侧重生活中的新问题等。

在具体安排学习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快乐过新年安排在寒假前倒数第二课,国庆节安排在秋季第三课等;涉及自然的主题,采用与教材使用时间一致的季节安排,方便孩子们观察体会。

【课程背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

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适应新生活”这个主题展开,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必修课,教材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共36课时。

本课程的设计者为胡进。

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本课程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好惯缺失,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本课程的核心教育主题为“养成好惯”,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惯、研究的好惯以及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处的好惯。

好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研究)、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

在“养成好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

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

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本课程的目标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通过课文的研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研究惯。

关注自己的仪态、仪表。

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做事不拖拉,在成人帮助下能够确定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

不怕困难,乐于在别人帮助下战胜困难。

第二方面是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

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通过活动与自然进行交流,获得成长。

能够在与大自然相处时保护自己。

爱护动物,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

懂得与动物相处时如何保护自己。

第三方面是通过课文的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回忆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依,感受家的温暖。

初步懂得家的构成。

在细节中发现家人的爱,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理解家人的爱。

研究整理自己的用品,初步形成自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爱护家庭环境卫生,学着做家务。

用自己做家务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必修课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授课课时:36课时设计者:胡进一、课程背景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

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

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

“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二、课程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学习习惯。

关注自己的仪态、仪表。

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做事不拖拉,在成人帮助下能够确定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

不怕困难,乐于在别人帮助下战胜困难。

2.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

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通过活动与自然进行交流,获得成长。

能够在与大自然相处时保护自己。

爱护动物,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思想品德必修教学材料: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授课时间:16课时左右授课教师:XXX授课对象:一年级课程目标: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研究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课本力图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课本遵循《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融入了社会主义中心代价观、中华优秀传统文明、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

课本将以主题单位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1课本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研究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团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研究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课本试图“以顺应儿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环绕“如何开展儿童判断、选择、顺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课本的生活指导认识,开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当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现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厚实的伶俐,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部编小学品德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小学品德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玄英 疏 : “ 重言 , 长 老 乡 间 尊 重 者 也 。 老 人 之
谴矣 。 ” 清代 学者郭 庆藩 在其 《 庄 子 集 释 》中 引 用 其 父 郭 嵩焘 的说 法 , 认 为 应 理 解 为 重 复 的 “ 重” , 其云: “ 家世 父 日 : ‘ 重, 当 为直 容 切 。 《 广 韵 》: 重, 复 也 。庄 生 之 文 , 注焉 而不穷 , 引 焉 而 不 竭 者 是 也 。郭 ( 指郭象 ) 云世 之所重 , 作 柱 用 切者 , 误。 ” 近人 马叙 伦 《 庄 子 义证 》 谓: “ 重 为锺 省 。《 说 文 》日 :‘ 锺, 增 益也 ’ , 即 ‘ 重复 ’ 之
‘ 重 ’ 本 字 。重 言者 , 重说耆 老艾之言也 。 ” 高 亨
言, 犹 十信 其 七 也 。 ” 陆德 明《 经 典 释 文 》: “‘ 重
言’ 谓 为人 所 重 者 之 言也 。 ” … 。 彤 曹 础 基 认 为: “ 重 言, 庄重 之言 , 亦 即庄语 , 是 直 接 论 述 作
《 庄

》 “ 重
刘 畅

" 辨

( 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 0 0 0 7 1 )

要: 《 庄子 ・寓言》 篇云 “ 重言十七 , 所 以 已言也” 。重言究竟何指 , 郭象以来, 众说纷纭 , 而 以“ 借重先哲 时
贤之言” 为最常见。依据《 庄子》 文本 , 欲准确诠释“ 重言” , 要兼顾 三重意 涵和 四个层 面。所谓 三重 意涵 是指 i ( 1 )
者 的 基 本 观 点 的话 。… … 十 一 与 十 九对 合 。九
此, “ 三重意涵” 和 “四个 层 面 ” 的诠 释 思路 还 能 解释 为 何 要 将 “ 重言” 读解 为“ z h o n g ” ( 重 要之重 ) 而非“ c h o n g ” ( 重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版课程类型:国家课程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57课时设计教师:设计时间:2023年8月【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养成好习惯”“健康、安全地生活。

”的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学生成长主题,学校生活主题的内容,这些内容聚焦在适应新环境上。

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新环境充满好奇和期待,同时也会有一些焦虑和不安。

怎样顺利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认识老师,结识同学,熟悉学校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小学生活的认知和兴趣。

“适应新生活”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利开启另一种存在样态,是一年级学生生活引导中的重大主题。

这为学生本册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同时这也与本套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养成好习惯”教育主体一起,构成了中段教材完整的学生与自我、自然、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的关系不断展开话题的内容。

本册教材除了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以外,还涉及了“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三个学习主题,在一年级上册学生们学习“适应新生活”这个主题,已经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式”“文明式”状态,在一下“养成好习惯”这个主题中,学生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过渡到一下在学生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学习。

(三)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联系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本册教材设计了适应新生活主题,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利开启另一种存在样态,是一年级学生生活引导中的重大主题。

一下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一下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年级上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习惯,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济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的自我启航。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一单元四课,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

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学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做事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本单元的四课,前面三课主要涉及大自然中的风、植物、动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最后一课总结本单元的教育观念:与自然共生,感恩自然。

本单元利用这一学期主要处于相对温暖的春季,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包括亲近来自大自然的风、植物、动物,帮助他们克服与大自然的疏离,建立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出生给家人带来的喜悦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和法律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构者。

本单元四课是逐步递进的关系。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
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
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我们爱整洁
第三周:我们有精神
第四周:我不拖拉
第五周:不做小马虎
第六周:风儿轻轻吹
第七周:花儿草儿真美丽
第八周:可爱动物
第九周:大自然谢谢您
第十周:我和我的家
第十一周:家人的爱
第十二周: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十三周:干点家务活
第十四周: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第十五周:请帮我一下吧
第十六周:分享真快乐
第十七周:大家一起来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课程纲要
七里堂小学
高巧云
2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