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9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壹五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D员,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D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通用7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1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
能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理解,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清楚课文的重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1、引导学生解题:(1)什么是“手术台”?什么是“阵地”?(2)“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什么意思?2、简介: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质疑激趣,初读课文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2)在什么情况下,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3)怎样坚守这块阵地?2、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棒、恩" 等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丰富词汇量,提高书写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2.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 的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4. 通过默读、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2. 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1. 理解白求恩在危险环境下坚持手术的行为和他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2. 引导学生将白求恩的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播放白求恩的事迹视频、讲述白求恩的故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等教学工具。
3.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故事导入,引发好奇。
教师讲述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和危险,以及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本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首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落实的训练目标是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方法.2,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二)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等(三)解决办法1.重点解决办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解决办法.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二,说教法,学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抓住两条主线来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通过这些质疑,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接着,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 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四,教学过程见课后教案五,板书设计14,手术台就是阵地情况白求恩表现黑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地基盘旋炮弹爆炸继续瓦片落下火苗扑来争分夺秒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六,学生自主探究作业1,利用各种途径查询《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写作背景,白求恩的资料.2,利用信息科技技术,让学生课后到老师提供的网址去学习有关白求恩的其他事迹.〖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第【2】篇〗教学要求: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用“陆续”“继续”“连续”进行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的含义,感受其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战争中医疗救援的视频,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初步理解。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白求恩大夫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危险和紧张。
例如:“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2)分小组讨论: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引导学生从白求恩大夫的言行中体会他把抢救伤员当作自己的战斗任务,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话,感受他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4、拓展延伸(1)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
(2)引导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发扬白求恩大夫的精神。
5、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品质。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白求恩大夫的敬佩之情。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感受白求恩大夫的伟大精神。
《手术台就是阵地》 优质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优质教案三篇【导语】《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了,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了卫生部长恳请他撤离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当头一棒、敌人、激烈、陆续、淹没、仍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
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
”这个外国医生是谁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简介白求恩(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讲了什么?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2、3、4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理解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思是怎样抢救伤员的?2.议答(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什么?(2)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3)朗读。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一叁个生字,理解句子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用时:5分钟)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1.文中的“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壹伍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3.教师简介“齐会战斗”“白求恩”。
1.学生自读课文。
2.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述课文内容。
3.学生了解“齐会战斗”“白求恩”。
2.抄写下面的词语。
气焰嚣张激烈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争分夺秒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品质(用时:一⑦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①小庙周围的情况。
②找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③体会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崇高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
2.用划出描写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并读画出的句子。
4.学生用画出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5.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写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4.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四、总结,复述课文(用时:3分钟)1.教师引读结尾。
2.指名复述课文。
3.请大家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学生读较后一自然段。
2.复述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补充。
3.回家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5.请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教学反思一开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庙周围环境的情况以及白求恩的语言、动作描写,通过读、议、读的方式逐步使学生理解了白求恩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的,理解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以及崇高的主义精神手术台就是阵地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主义精神。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第1篇】一、设计理念《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选学课文中的一篇。
课文顺着战情的变化,设置了递进的三个层次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德。
每个层次都抓住这样两个要点来构段:险恶的环境,白求恩大夫的表现(言行)。
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德。
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个对比,来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不甚了解,因为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很难体会到当时环境的危急,以及在这样危急情况下身为一个外国人的白求恩大夫仍然坚持做手术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高尚品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战争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较为容易的感受白求恩大夫这一品质。
三、教学目标1. 会认“斗”“棒”等13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白求恩大夫在危险中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的语句,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崇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板书“手术台”,问同问们会想到什么?(医院)板书“阵地”,问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会想到什么?(打仗的地方),(转身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如果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同学们脑海里面可能会浮现出一连串的问号,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何要这样说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直接用质疑课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1.检查字词预习(多媒体出示下列词语)气焰嚣张当头一棒激烈淹没敏捷炮弹争分夺秒爆炸恳求危险战斗大夫(1)分小组朗读;(2)注意“大夫”的“大”的读音,“战斗”的“斗”的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
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
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
解放军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
请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
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的。
)
2、简介白求恩。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
请你读一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这句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同桌讨论。
(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
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
白求恩大夫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医生打仗的地方。
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最能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学生默读勾画)
2、画完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语句有语气地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感受。
(生自读体会)
3、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受。
)
4、请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谁愿意把自己最感动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在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指导朗读,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①“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
②“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板书:情况:危急————镇定)
③“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板书:更危急————坚守阵地)
④“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板书:十分危急————争分夺秒)
⑤“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
5、课中小练习:区分“陆续、继续、连续”
在课文中出现了:陆续、继续、连续这几个词,它们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是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你能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选出正确的词来填空吗?
出示课件:自由练习填空,分清三个词的差别。
我军的伤员()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工作了69个小时。
(四)引导争论,再次感悟
在“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那样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师卫生部长恳求白求恩离开阵地,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
究竟白求恩大夫是不是我们的客人?那为什么他要说自己不是客人呢?不是客人,那又是什么人呢?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各抒已见: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
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
)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
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国际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危急→更危急→十分危急白求恩:镇定→坚守阵地→争分夺秒对工作认真对同志热忱国际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