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
《世界史时间轴》课件

1066年
诺曼征服英格兰,威廉 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
1096年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 。
中世纪中期
01
02
03
04
1204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占君士坦 丁堡,建立拉丁帝国。
1215年
英国颁布《大宪章》,限制国 王权力。
1271年
马可·波罗抵达元朝,开启欧 洲与亚洲的交流。
1300年
欧洲黑死病爆发,造成大量人 口死亡。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全球冲突、民族主义、 帝国主义
详细描述
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发生 在20世纪的1914年至 1918年和1939年至 1945年,是全球范围 内的战争冲突。战争的 背后是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争夺和民族主义情
绪的激化。
代表人物
希特勒、斯大林、罗斯 福等
04 现代史部分
启蒙运动时期
总结词
理性主义、科学方法、思想解放
代表人物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详细描述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理性主 义和科学方法为核心理念,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权威,主 张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
影响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埃及
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进入 早王朝时期,金字塔、狮身人 面像等建筑闻名于世。
古希腊
约公元前800年,古希腊进入城 邦时代,哲学家、科学家、艺 术家等人才辈出。
古罗马
约公元前753年,古罗马建立, 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留下 了罗马斗兽场、罗马大道等遗 迹。
中国历史时间轴PPT课件全文

➢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 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 合称为隋唐。
➢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
➢ 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中国历史时间轴
中国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一世纪之间的历史时间列表
Chinese history refers to the history of China from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the present.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since the Yellow Emperor of the Ji Xuanyuan Dynasty (also called Xuanyuan period is Gongsun) about 5000 years from the date of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about 4600
➢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 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 ➢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
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 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
➢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 朝代
➢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 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古代政治制度近代政治制度近代中国反侵略斗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苏联的兴衰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历史答题技巧一、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 =(国内 +国际)(经济 +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 =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二、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中国历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历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历史一、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他通过治水有功,被推举为夏朝的君主。
夏朝的首都是阳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二、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他推翻了夏朝的一个君主桀,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首都是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三、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是由周武王建立的,他推翻了商朝的一个君主纣,建立了西周。
西周的首都是镐京,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四、东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
东周是由周平王迁都洛邑而建立的,标志着西周的结束和东周的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五、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朝的建立者是秦始皇,他通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首都是咸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存在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东汉存在于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
汉朝的建立者是刘邦,他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首都是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七、三国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存在于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
三国是指魏、蜀、吴三个国家。
魏国由曹操建立,蜀国由刘备建立,吴国由孙权建立。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最终被西晋统一。
八、晋朝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朝代,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西晋存在于公元265年至公元316年,东晋存在于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
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他推翻了曹魏的统治,建立了晋朝。
2024版年度历史时间轴ppt课件

01目的02背景通过历史时间轴PPT课件,帮助学生清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历史时间轴是一种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
目的和背景03本课程将介绍历史时间轴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应用实例,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时间轴的作用和价值。
课程内容历史时间轴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实例,如何运用历史时间轴分析历史事件。
课程重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历史事件进行时间轴制作,如何对历史事件进行准确的时序排列。
课程难点课程概述01知识与技能掌握历史时间轴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历史时间轴制作。
0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时间轴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时间轴定义与作用时间轴定义时间轴是一种展示时间顺序和事件进程的图表形式,通过将不同时间点或时间段的事件标注在一条直线上,形成清晰的时间脉络。
时间轴作用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和进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时间轴特点与分类特点历史时间轴具有直观性、时序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能够清晰地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
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历史时间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时间跨度可分为长期时间轴和短期时间轴;按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时间轴;按形式可分为水平时间轴、垂直时间轴和圆形时间轴等。
0102确定时间轴的主题和范围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时间轴的主题和范围,如世界史、中国史等。
收集并整理相关历史事件…通过查阅历史书籍、文献等资料,收集并整理与时间轴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资料,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选择合适的时间轴形式根据整理好的历史事件资料,选择合适的时间轴形式进行展示,如水平时间轴、垂直时间轴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间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改革开放
1992年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九年级·世界史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间轴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完整版)高中历史时间轴(整理版)

高中历史时间轴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东周前770—前221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前594)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前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战国,前475—前221,封建社会形成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前449);魏国李悝变法(前445)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秦国商鞅变法(前356)秦前221—前207西汉前202—25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东汉 25—220魏晋南北朝 220—589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自由民的法律476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即封建社会)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隋 581—618唐 618—907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907—1368北宋 916—1127南宋 1127—12761265英国议会制度开端明1368—164415世纪前后西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人曲”,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15世纪美术三杰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大卫》,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16世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487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意大利人,西班牙王室支持)1497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15—19世纪,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15世纪末—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以英国最为典型)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1517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1519-1522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葡萄牙人,西班牙王室支持)1529年起英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1541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1581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1588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清 1636—1912(1616建立后金,1636改为清,清军1644入关)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17世纪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起商业殖民帝国;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7世纪中期,霍布斯、洛克)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9 俄国《法律大全》;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的地位,农奴制最终形成1651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1662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7 英国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确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1688光荣革命,英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689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1721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世纪法国迎来启蒙运动的高潮: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卢梭《社会契约论》;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65 英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于1840左右完成,美法于19世纪中期完成,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756—1763 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76,《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正式投入使用1787 《1787年宪法》1789美国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法国大革命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基础1825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31 英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2 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1839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6月广东虎门销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0左右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840—184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1841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协定);魏源完成编撰《海国图志》1843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权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1851 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1853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俄国)1856经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秋,天京变乱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细胞学说进一步发展(17世纪提出)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英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基础)”1864 天京陷落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一开二赔三外)1860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天天陪九)1861签署“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设立总理衙门(1901改为外务部)1862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成立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创办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66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制成电动机;1876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1864普丹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1868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明治维新开始,开始近代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企业;丹麦上海私架电报线(1871);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877);中国人自办报刊1870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德意志帝国建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33);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巴黎公社(3—5月)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80年代外国于上海设电话公司;1881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1894 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之战;孙中山于美国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 威海卫之战;洋务运动失败;《马关条约》(哥哥开厂,赔了两亿两);公车上书;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放映电影;康有为等在北京上海成立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即《万国公报》)1896 强学会被查封;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1897 严复于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介绍《天演论》;谭嗣同发表《仁学》;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大(旅顺、大连)1898 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在香港。
历史时间轴(超强版)

历史时间轴南宁二中李俊汉中国外国尧舜禹政治禅让制政治禹建立夏朝BC2070-BC1600夏商:政治王位世袭:P1经济农业《夏小正》P49BC1600-BC1046商朝:经济农业:井田制P30文化甲骨文成熟BC1046-BC771西周:政治 1.分封制:P12.宗法制:P13.礼乐制度:P1BC770-221政治春秋(BC770-BC476)BC8c-6c 希腊城邦出现;孕育古希腊民战国(BC475-BC221)主的摇篮。
经济BC6c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工商业者阶1.农业:(1).春秋:铁器和牛耕;层出现(2).战国:李冰--都江堰;BC6c初梭伦改革P52.商业:BC6c末克里斯提尼改革P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BC5c 伯利克里改革P5、雅典民主的的商业中心;“黄金时代”(2).战国出现“市井”;BC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政治商鞅变法,废除井田,确立土地BC5c中罗马《十二铜表法》私有思想文化BC5c-4c 欧洲人文主义P47 智者学派思想文化P4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1.百家争鸣P44 里士多德P472.孔孟荀,老庄,韩飞,墨家P443.《诗经》、屈原4.司南P49 《石氏星表》P49 1BC221-BC2020BC221秦始皇建立秦朝中央集权P2 政治汉:P3-4 BC27 罗马帝国建立政治郡国并行、王国问题察举制经济农业:赵过①推广耦犁P27②代田法P27思想文化西汉:1.董仲舒“罢.独”P452.汉赋、司马相如《汜胜之书》东汉:1.蔡伦改进造纸术P492.《九章算术》P49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P50220-589魏晋南北朝政治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政治九品中正P4 开始经济 1.北魏:均田制2.南北朝:灌钢法思想文化1.东晋:①汉字书法→自觉阶段②王羲之《兰亭序》③顾恺之《女史箴图》④《洛神赋图》2.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P50581-907隋唐政治政治 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和 1.6c 《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善P3 完成P62.隋炀帝:科举制形成 2.800 查理曼帝国建立3.唐朝中期:①节度使P3 3.843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逐渐形成②藩镇割据P3 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封建国家经济出现屈辕犁、创造筒车文化5c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欧洲文化文化的发展受到封建神学的钳制1.隋朝:三教合一P452.唐朝:①诗歌繁荣,李、杜、白居易②书法发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军事火药用于军事2907-1368宋朝政治政治北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1192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措施P3 2.13c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开始萌芽经济1.商业空前繁荣“市”P282.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稻麦复种4.高转筒车5.五大名窑:歌汝官均定思想文化北宋1.理学兴起:二程P452.毕升:发明活字印刷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4.词:苏轼、李清照(婉约派)南宋1.理学集大成者:朱熹P452.陆九渊:心学P453.词:陆游、辛弃疾元代政治1.地方实行行省制P32.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P3经济1.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元以后,工匠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3.商业大都会思想文化1.王祯《农书》2.郭守敬《授时历》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1368-1840鸦战前明朝政治1.1376 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P4 政治2.1380 明太祖废宰相P4 1.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3.明成祖时设内阁P4 2.1588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经济 3.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P61.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雇佣关系4.1688 英光荣革命P6→资义萌芽32.明清时期:①商业:徽商、晋商,会馆5.1689 《权利法案》颁布,确立英君主②农业:风力水车立宪P6思想文化 6.1721 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P61.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P50 7.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2.李时珍《本草纲目》P50 8.1787 美国宪法颁布,三权分立P73.王阳明心学P45 9.1789 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P7明末清初10.178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P8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P46 11.1794 法资级革命结束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12.19c30-40y 法、英、德意志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清朝13.1831&1834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4.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经济政治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中1.1487 葡萄牙迪亚士探寻新航路,到达央集权达到顶峰P4 非洲最南端P312.1644 清军入关 2.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P313.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3.1519-1522 麦哲伦环球航行P314.1689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4.1581 荷兰独立,资义工商业发展迅速经济“闭.锁”,阻碍资义5.15c-19c 黑奴贸易→非洲巨大损失& 思想文化京剧出现灾难P31(殖民扩张)6.18c60y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英国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7.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8.1807 美富尔顿发明汽船9.1814 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0. 1837 美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思想文化1.14-15c 意大利文艺复兴P472.16c 欧洲马丁路德宗教改革P473.17c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4.1687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5.18c 启蒙运动高潮,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P486.19c初拉马克早期进化论7.18c末-19c初欧洲新古典主义美术8.1815后浪漫主义美术9.19c 浪漫主义音乐贝多芬施特劳斯10.18c末至19c30 浪漫主义文学雨果11.183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0-1949清后期政治1.1840-1842 鸦片战争P9 42.1842 签订《南京条约》,开始半殖半政治封P9 1.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3.1851-1864 太平天国P11 主义诞生P144.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P10 2.1860 林肯成为16th美国总统,是美国5.19c90y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内战的导火线6.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P12 3.19c60-70y 普鲁士统一德国7.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12 4.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8.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 5.1870 ①普法战争爆发②法兰西第三沦为半殖半封形成P12 共和国成立9.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 6.1871 ①德意志帝国建立②巴黎公社10.1911 辛亥革命爆发P13 7.1875 法兰西3rd共和国宪法通过,经济从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P81.鸦战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8.1914-1918 一战行和风俗习惯受到西方影响9.1917 ①俄国爆发“二月革命”2.19c60-90y 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求富为旗号,刺激中国10.1919初巴黎“和平会议”资本主义的发展P33 11.1938.9 慕尼黑会议3.19c80y初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12.1939-1945 二战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13.1946 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设立电话公司14.1947 ①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4.1905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遏制共产主义”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②美苏“冷战”开始5.1909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5.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6.1949 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1.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19c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P323.1866 德国西门子成功研制出发电机标志二工开始(19c70-20c初),导致19c末20c初时垄断组织出现P324.1876 美国贝尔发明电话5.1899 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6.1903 ①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上天②布尔什维克党诞生,标志列宁主义诞生7.1921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P408.1929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P389.1933 罗斯福实行新政P3810.1936 斯大林模式形成P4011.1944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在美国举行,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P4212.1947 《关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签字P42 5思想文化1.鸦片战争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13.20c70 美国进入“滞涨”2.1842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P51 思想文化3.19c5、60y 早期维新派出现:王涛、1.19c中后期欧洲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郑观应P51 2.19c 欧洲歌剧4.19c90y初维新变法的发展:康有为 3.19c30-20c初①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梁启超P51 克列夫托尔斯泰安徒5.1905 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P52 生②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莫奈梵高4.1859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5.1867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中华民国 6.1895 电影诞生政治7.20c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1.1912 ①中华民国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框架图+时间轴古代政治制度
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联的兴衰
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发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全球化趋势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东西方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
历史答题技巧
一、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
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部矛盾、民族矛盾、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二、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
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对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
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
把经过改为主要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5、分析并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看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6、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第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第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第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7、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8、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
第一,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第二,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9、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第一,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第二,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第三,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0、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下面三方面着手:
(1)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3)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1、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要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2、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第一,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第二,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则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
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有效记忆法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
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
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
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
(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