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刘禹锡
石头城古诗解析

石头城古诗解析
石头城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 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 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 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 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 《石头城》 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 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 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1/6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 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 《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 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 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 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译文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石头城【唐】刘禹锡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原文: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
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
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
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注解:
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补充回答: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於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
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於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於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十首关于南京的唐诗

十首关于南京的唐诗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唐诗都与南京有关。
以下是十首关于南京的唐诗:
1.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
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7.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8. 《金陵三首》——李白: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9.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
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10. 《月夜金陵怀古》——李白: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
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石头城·赏析·刘禹锡

石头城·赏析·刘禹锡
石头城·赏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意思是这里经历了六朝繁华,而今山城依旧,城中的繁华和人却早已经消失,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潮水拍打着城郭,拍击在冰冷的岩石上,仿佛也感到凄凉,又默默地退去。
在这凄凉寂寞的空城中,诗人看到“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只有当年从秦淮河升起的明月,在深夜里,依旧多情地翻过城垛,照映破败的古城,充满落寂凄凉的感伤之情。
诗中选用“旧时月”这个意象,表达的意境和李白《把酒问月》中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句很相似。
“旧时月”曾见证了秦淮河
上六朝王公贵族们骄奢腐化的生活,这里曾经彻夜歌舞,热闹喧哗。
然而繁华易逝,现在的明月下,只剩下一片凄凉。
“还”字,有物是人非、一去不返的意味。
这首七绝诗虽然没有正面写怀古之情,但是诗人将这种感情通过故城景象和夜月朗照这些具体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旧时月还照故的画面,使诗意境深厚、悠远。
【后人点评】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评析: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
其前有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即金陵,今南京),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即和州,今安徽和县)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歘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尔。
”由序可知:这首《石头城》,及《乌衣巷》、《台城》等《金陵五题》作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时禹锡并未到过金陵,是一组神思遐想、心向往之的悬拟之作。
这首诗写繁华故国的荒芜,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
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一幅悲凉萧瑟的景象:环绕着石头城周遭的群山依然如故,可石头城却空空如也。
起句点明“故国”,见今昔之殊。
石头城本为楚威王所筑金陵邑。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孙权重筑此城,取名石头城。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统治者,相继建都金陵,那时的石头城,虎踞龙盘,黄旗紫气,物华天宝,纸醉金迷,何等奢侈、繁华!然而,这一切有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自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以来,此城久已废弃,如今陪伴着石头古城的,只有周遭那沉寂的群山。
石头城,这六朝时代政治社会的神经中枢,江南上层统治者权势的象征,昔日的神韵与风采哪里去了?俱往矣!它已不再具有诱使上流社会决策人物风云际会于此的魅力。
次句续出“空城”,益增盛衰之感。
当今这一座空城,除江潮而外,很少有问津者。
六朝时,江流紧迫山麓,城负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为建康军事重镇。
那时江涛拍城,城中是以怎样的繁响应答!而如今,江潮虽然还按时来光顾这座空城,但拍打几下之后,亦觉兴味索然,无精打采地退走了。
石头城的荒芜连无情的潮水都深感寂寞了,其荒芜到了何种程度,还不十分容易体会出来么? “潮打空城寂寞回”,非仅是日复一日的潮水的寂寞,亦是作者的寂寞,读者的寂寞,历史的寂寞,而首先则是石头城本身的寂寞。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诗中采用了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艺术手 法,在写景色的时候又兼用拟人的修辞。
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愤的氛围之中。 山川明月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 有。
这冷落荒凉的景象,寄寓着作者对唐朝国 运衰微和人生凄凉的感叹,暗藏了他对时政 治的抨击。
【拓展】《石头城》和《蜀相》的比较
相同点:《蜀相》和《石头城》都有大量景物 描写,而且都在景物描写中渗入感情。《蜀相》 第二联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诸葛墓 的荒凉,也表达了杜甫心中的凄凉;《石头城》 的前两句用“故”和“空”二字表现山河依旧, 繁华不再的景象,三四句则让月作见证,强化 昔盛今衰的印象。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 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 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 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 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 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 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 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 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 钧,撼人心魄。
“诗豪”
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意象——意境赏析
“这首诗借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国运衰微的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头城——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富贵,而今没落荒凉 沉寂的群山,冰凉的潮水,凄清的月色 在——回——还过 山水明月依旧,而昔日的繁华不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伉俪深情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 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 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 837年),腊月二十三,过 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 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 ,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 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 《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 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多选金陵:由于建都于这里的朝代,醉生 梦死,追欢逐乐,存在的时间极短。在它 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 ,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 一个专题。尤其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 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主要手法:借景抒情、 用典、侧面烘托
怀人伤己:追念古人,古人身世际遇与自
主 题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 。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 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总结
锦 瑟
李商隐
一、
猜猜他是谁?
温—温庭筠 李—李商隐
只 有 温 李 无 他 人
笔 头 仙 语 复 鬼 语
①夕阳无限好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
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 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 ,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而在商隐十岁时,父亲 在幕僚任上过逝了,可见其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 人。后随母返乡,为振兴家道,先后三次应进士 考 , 终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得中进士 。后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 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远离 家室,飘泊异地,潦倒终身。
石头城
唐朝(中唐) 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 世;繁盛兴旺
昔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彻 夜笙歌、欢乐无时;繁华
今
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藩 成为一座“空城”; 冷落荒 镇割据;衰微破败 凉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贵繁华已逝的 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 更是在讽喻现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开头两句 哪个词用 得最好?
“寂寞”具有感情色 彩。潮水会寂寞吗? 其实在这寂寞的是人 。表面写潮,实为写 人。当初这里曾经过 六代豪奢,曾经是那 么的繁华富贵。而如 今山川依旧,金陵城 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 影。城空空,心空空 ,潮寂寞,人寂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称 号
৵ 晚年自号“庐山人”。
৵ 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 居易多有交际唱和,故称“刘白”。 ৵ 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 篇传世。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 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 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四、
背景资料
৵ 唐长庆元年,刘禹锡调任夔(kuí )州刺史。三年 后再调和州(安徽和县一带)刺史,途中与白居 易相会于扬州, 途经金陵时,漫游了这座六朝 古都。诗人登临时,只见空城犹在、物是人非, 六朝豪奢繁荣荡然无存。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 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 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 ,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 , 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 题》,《石头城》是其中第一首。 ৵ 《金陵五题》余者为《 金陵五题·乌衣巷》、 《金陵五题·台城》、《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金陵五题·江令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 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 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 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夫人李氏去 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 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 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 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译文:旧都的周围被群山环绕着,长江的潮水拍打这 座寂寞的城,又叹息着退了回去。只有那淮水东边过 去的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翻过城墙来。
面对眼前的哀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 的原因,却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有 什么深义?更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৵ 在这里作者把月亮当作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 为“旧时月”,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 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 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将古代的金陵与 现在的金陵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比。而今夜它 又穿过女墙照过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 人无尽的慨叹含于其中。
称号
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诗文与同期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 排行十六,并称“三十六体”。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李诗32首居第二位,仅次 于杜甫(38首),而王维29首、李白27首。 “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 三四。”(叶燮《原诗》) 北宋:西昆体 王安石“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
二、
李商隐的成就诗风
从吟咏题材来看,李商隐诗歌主要可分为:政治和 咏史;抒怀和咏物;感情诗(最著名的为无题诗); 应酬和交际(写给令狐绹)。 诗风: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 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 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 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还有所独 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且典故本身的意义,常 不是李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明王士桢《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 不满。”(鲁迅,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৵ 更能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寓含着深刻的历史 教训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 为鉴。
“还”字好在哪里?
“还”字,说明月还再来,可是 过去的繁荣却一去不复返了;此处作者赋予明月 人的感情,饶有兴趣。天上的月儿曾照见过六朝 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 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 。而今夜它又逐渐移到女墙这一边来,可这已经 是一座空城了。
身相思,古人为引,诗人自己才是关键
怀古伤今:借写古迹、古事表达对现实的
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
史实的独特观点
读咏史怀古诗,要读些什么?
• 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要弄清史实,作 者“怀”什么“古”;
•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 感情。
石头城
刘禹锡
一、
石头城知道多少?
石 头 城
৵ “金陵”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前枕长 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৵ 相传诸葛亮看了这里的地势之后,评价它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৵ 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 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 ৵ 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 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 头城”; ৵ 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 ৵ 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 ,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৵ 经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年(626) ,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
锦 瑟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 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
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为何?
四、
情为何物?
“锦瑟”何用?可换其他乐器?
《史记·封禅书》,五十弦——言其悲
起兴
“五十弦”的“锦瑟”—— 年已半百 —— “思华年”(对往事的追忆)
三、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中唐
文学家、哲学家。自幼好学,博览古今, 20 岁中进士,授监察御史等职。参加王叔 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贬为 朗州司马。九年后,元和十年(815年)被 召进京。游玄都观,因作诗《戏赠看花诸 君子》讽刺权贵,再度被贬,先后任连州 、苏州等地刺史,任中体恤民情,减赋济 灾,有不少德政。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 。晚年,因足疾回洛阳,常与白居易饮酒 酬唱,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 校礼部尚书郎等职,世称“刘宾客”。
影 响
三、
《锦瑟》是首什么诗?
“瑟”为古代的弹奏乐器,“锦瑟”绘饰华美的瑟。
《锦瑟》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这
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 (相传是令狐楚婢女,还有说是当时贵人的爱姬。)
朱彝尊:深悼亡妻说(悼亡诗) 何焯:自伤身世说(自伤诗) 汪师韩:自比文才说 程湘蘅:自序其诗 恋情难忘说 无题诗:①诗人作诗另有寄托,不便言明,故用“无题 ”做诗,李诗中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②用诗的开头二字或首句为题(不能概括全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