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一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一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 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

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

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 弹簧的基本介绍:弹簧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学实验器材,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物理学和工业生产中。

弹簧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使用在各个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弹力的概念和作用:弹力是弹簧受到变形时产生的力量。

当弹簧产生形变时,其中的弹性势能会转化为弹力。

弹力可以用于平衡其他力量的作用,或者用于储存能量和传递能量。

3. 形变量的定义与测量方法:形变量指的是弹簧在受力下发生的长度变化或形状变化的量。

常见的形变量有线性形变和弯曲形变。

线性形变是指弹簧的长度变化,弯曲形变是指弹簧的形状变化。

测量形变量可以通过拉伸计等仪器来实现。

4. 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来描述。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即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F=kx来表示,其中F表示弹力,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形变量。

综上所述,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验证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弹簧的弹性特性。

通过实验的结果以及对实验的思考,我们可以对弹簧的特性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主题。

本篇实验报告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然后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弹簧弹力的定义、形变量的定义以及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在第一个小节中,将对弹簧弹力的定义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弹簧的特性和受力情况。

第二个小节将介绍形变量的定义,包括不同类型的形变量(如拉伸、压缩等),以及测量形变量的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11、牛顿第肯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转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白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提醒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缘由,而不是维持运动的缘由。

③它是通过抱负试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试验来验证.2、牛顿其次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一样.公式: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样。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讨论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样.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靠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行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行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易错现象:(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高考实验课【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一轮复习

高考实验课【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一轮复习
栏目导航
4
4.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原理图,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 横梁上,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 1 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 度尺是否竖直. (2)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 l0,即弹簧的原长. (3)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 l,求出弹簧的伸长 x 和所 受的外力 F(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栏目导航
17
(2)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 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3)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 Δl 与弹力 F 的关系图线,图线的 AB 段明显 偏离直线 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a)所示,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 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 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 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 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 1.950 cm; 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 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 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大小为 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 a.将轻弹簧 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原长 L0; b.在弹簧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 n(n 分别取 1、2、3、4、5),并待钩 码静止时测出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 x; c.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步骤 b; d.将另一根与 A 完全相同的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 B 和 C,测出 B 和 C 的原长 之比为 2∶1,分别用 B 和 C 代替 A 重复实验步骤 a、b、c.

2023年最新的高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3年最新的高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3年最新的高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 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 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 v0)/t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第2课时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像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弹簧的弹力F的测量:弹簧下端悬挂的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即F=mg。

2.弹簧的伸长量x的确定:弹簧的原长l0与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伸长量x=l-l0。

3.作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分析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轻质弹簧(一根),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1.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2.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m2、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

4.计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的长度x(x=l-l0)和弹簧受到的拉力F(F=mg),并将数据填入表格。

1234567F/ N0l/ cmx/ cm01.以弹簧的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轴,以弹簧伸长的长度x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图,作出F-x图像,如图所示。

2.以弹簧伸长的长度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根据F-x图线的斜率求解,k=ΔF Δx。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六、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由于读数和作图不准产生的误差,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2.系统误差:弹簧竖直悬挂时未考虑弹簧重力的影响产生的误差,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用较轻的弹簧。

七、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高中物理必修一 实验:探究弹簧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 实验:探究弹簧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或“竖直”)方向.
(2)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
时,长度记为
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 次增加10 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
代表符号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Lx(L为弹簧长度). (4)由胡克定律F=kΔx知,mg=k(L-Lx),即mg=
kx,所以图线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k=ΔΔmxg=(6(0-121-0)2)××101-03×-2 9.8 N/m=4.9 N/m
同理,砝码盘的质量
m=
k(Lx-L0) g

4.9×(27.35-25.35)×10-2 9.8
二、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 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 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 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即为弹簧的劲度系 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x图线的斜率求解,k=ΔΔFx .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 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 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 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 及单位.
类型一 实验原理及操作 【典例1】 以下是某同学所进行的“探究弹力与弹 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 (1)将一个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竖直悬挂 起来,在弹簧下挂一个钩码,记下钩码的质量m1,此时 弹簧平衡,弹力大小为F1=m1g,并用刻度尺测量出此 时弹簧的长度l1,并记录到表格中. (2)再增加钩码,重复上述的操作,逐渐增加钩码 的重力,得到多组数据.

(必修1)11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必修1)11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短跑 的起跑器都是利用弹力。 的起跑器都是利用弹力。 同学们还可以举出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吗? 同学们还可以举出更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吗? ——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跳马的踏板…… 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跳马的踏板 拉弓射箭 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弹力是伴随着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弹力是伴随着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弹力是伴随着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弹力的概念: 弹力的概念: ——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 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 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 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第一节
胡克定律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三.探究弹力与形变长( ——在弹性限度内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 F 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 成正比。 短)量 x 成正比。 即 F=kx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①式中比例系数 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②不同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一般是不同的。 不同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一般是不同的。 的因素: ③影响k的因素:材料、粗细、长度、匝数 影响 的因素 材料、粗细、长度、匝数 弹簧弹力的大小 ④胡克定律通常用来计算弹簧弹力的大小。 胡克定律通常用来计算弹簧弹力的大小。
弹力产生的条件 ②受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③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形变 ④恢复形变过程中对施加外力作用的物体有弹力作用 【小贴士】弹力的产生与历史经验的吻合 小贴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压迫越深重,反抗就越强烈。 压迫越深重,反抗就越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2 N/cm
x0=10 cm
05
拓展训练
1.一轻弹簧在10.0 N的拉力作用下,长度由原长5.00 cm伸 长为6.00 cm。则: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
(2)当该弹簧长度为4.20 cm时,弹簧的弹力大小有多大?
解析:(1)由F=kx得F1=k(l1-l0)

k=������1������-1������0
03
典例精析
例3.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 挂一重为4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 12 cm,挂重为6 N的物体时,弹簧的伸长长度为13 cm,则 弹簧原长为________cm,劲度系数是______N/cm .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F=kx
k(L1-x0)=m1 g k(L2-x0)=m2 g
k(12-x0)=4 k(13-x0)=6
x
2x
3x
Fx
02
探究学习
五、数据处理
1.建立直角坐标系,以F为纵轴,x为横轴,根据测量数据用 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 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 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C、只要两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作用
03
典例精析
例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能产生弹力
B. 两个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一定产生弹力
C. 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02
探究学习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m3、 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 4.计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x=l-l0)和弹簧受到的拉力F(F =mg),并将数据填入表格.
1234567 F/N 0 l/cm x/cm 0
02
L0
探究学习
02
探究学习
一、实验原理
1.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 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原长与
挂上钩码后弹簧的长度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其伸长量x可以用
弹簧的长度减去原长来求得.
02
探究学习
2.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 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 应的点,作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根据实
探究形变与弹 力的关系
台山市华侨中学 林荣波
01
思考导入
请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
01
思考导入
手压气球
手拉橡皮筋
02
探究学习
一.形变 1.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的形状、体积大小的 变化称为形变。 2. 形变分类
(1)弹性形变: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02
探究学习
(2)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02Βιβλιοθήκη 探究学习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否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F/N
FF22 FF11
弹簧弹力
弹簧的长度 弹簧形变量
x1 xx12 x2
x/m
k F x
02
探究学习
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形变消失,弹力随着也消失。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
大小 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x 成正比,即:
=
10.0 (6.00-5.00)×10-2
N/m=1×103 N/m。
(2)当该弹簧长度为4.20 cm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
F2=k(l0-l2)=1×103×(5.00-4.20)×10-2 N=8 N。
03
典例精析
2. 在下图所示图中画出物体P受到的各接触点或面对 它的弹力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中物体P处于静 止状态,丁中物体P(即球)在水平面上匀速滚动。
验所得的图象,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02
探究学习
三、实验器材
轻弹簧、钩码(一盒)、刻度尺、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
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2.如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 长度l1,记录m1和l1.
02
探究学习
用绳子拉物体时,绳子和物体都会 产生形变,致使绳子对物体产生拉 力,同时物体也对绳子产生拉力。
绳对物体的拉力使得物体不至于往下掉,即拉力的方向向 上,拉力也属于弹力,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物体拉绳的力与绳拉物体的力是相反的。
02
弹力的方向
探究学习
指向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F=kx
(1) k 称为劲度系数,单位 N/m,由弹簧的材料,粗细,
长度等自身性质决定。
(2) 既适用于弹簧拉伸,也适用于弹簧压缩, x 是弹簧的
形变量。
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03
典例精析
例1.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 D )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是否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
02
探究学习
用手指挤压玻璃瓶,玻璃瓶是否有形变?怎么去观察?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有的形变明显,有的形变微小, 只能用实验放大的方法显示出来。
02
探究学习
02
探究学习
微小形变
02
探究学习
02
探究学习
3. 形变限度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 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有什么作 用效果呢?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因为它要恢复原状。
02
探究学习
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 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那么,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弹力的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 弹力实际上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 体的作用
02
探究学习
弹力产生的条件: 1 直接接触 2 有形变(指的是弹性形变)
一句话,弹力的产生,接触是前提,形变是根本.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 那弹力的方向如何确定呢?
02
探究学习
由于书的形变,对课 桌产生向下的压力。
由于课桌的形变,对 书产生向上的支持力。
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 体的接触面,并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