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课后习题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
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
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
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
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
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
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盐酸羟氨(NH2OH·HCl)可用溴酸钾法和碘量法测定。
量取mL KBrO3溶液与KI反应,析出的I2用溶液滴定,需用mL。
1 mL KBrO3溶液相当于多少毫克的NH2OH·HCl称取含KI之试样1.000g溶于水。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浓度分别为1mol·L-1和0.1mol·L-1的溶液中6.1计算在H2SO4介质中,H+/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1.00V)VO22+-浓度为0.0106.2根据Hg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
如果溶液中Cl -1mol·L,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6.2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
已知=0.390V,pH=7,抗坏血酸pKa1=4.10,pKa2=11.79。
6.3在1mol.L-1HCl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1)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2)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
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1 6.4计算pH=10.0,cNH3=0.1mol.L 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的溶液中Zn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1=2.27,lg2 +的离解常数为K a=10-9.25。
=4.61,lg3=7.01,lg4=9.067;NH4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0.024846.5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1mol·L,求用(1)Fe;(2)Fe2O3;(3)FeSO4.7H2O表示的滴定度。
6.6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g纯Na2C2O4充分-1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反应,最后以0.02000molL·30.0mL。
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3+还原为Fe2+,用K2Cr2O76.8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 标准溶液滴定。
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
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高教线性代数第七章 线性变换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线性变换1. 判别下面所定义的变换那些是线性的,那些不是:1) 在线性空间V 中,A αξξ+=,其中∈αV 是一固定的向量; 2) 在线性空间V 中,A αξ=其中∈αV 是一固定的向量;3) 在P 3中,A),,(),,(233221321x x x x x x x +=; 4) 在P 3中,A ),,2(),,(13221321x x x x x x x x +-=;5) 在P[x ]中,A )1()(+=x f x f ;6) 在P[x ]中,A ),()(0x f x f =其中0x ∈P 是一固定的数; 7) 把复数域上看作复数域上的线性空间, A ξξ=。
8) 在P nn ⨯中,A X=BXC 其中B,C ∈P nn ⨯是两个固定的矩阵. 解 1)当0=α时,是;当0≠α时,不是。
2)当0=α时,是;当0≠α时,不是。
3)不是.例如当)0,0,1(=α,2=k 时,k A )0,0,2()(=α, A )0,0,4()(=αk , A ≠)(αk k A()α。
4)是.因取),,(),,,(321321y y y x x x ==βα,有 A )(βα+= A ),,(332211y x y x y x +++=),,22(1133222211y x y x y x y x y x ++++--+ =),,2(),,2(1322113221y y y y y x x x x x +-++- = A α+ A β, A =)(αk A ),,(321kx kx kx),,2(),,2(1322113221kx kx kx kx kx kx kx kx kx kx +-=+-== k A )(α,故A 是P 3上的线性变换。
5) 是.因任取][)(],[)(x P x g x P x f ∈∈,并令)()()(x g x f x u +=则A ))()((x g x f += A )(x u =)1(+x u =)1()1(+++x g x f =A )(x f + A ))((x g , 再令)()(x kf x v =则A =))((x kf A k x kf x v x v =+=+=)1()1())((A ))((x f , 故A 为][x P 上的线性变换。
课后习题六(第七章)

课后习题(第七章)1、为了缩短指令中地址码的位数,应采用( B )寻址。
A、立即数B、寄存器C、直接D、间接2、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 B )A. 可降低指令译码难度B. 缩短指令字长、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C. 实现程序控制D. 提高指令执行速度3、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它的操作数来源自( C )A. 立即数和栈顶B. 暂存器C. 栈顶或隐含约定的位置D. 存储器4、单地址指令中,为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译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数常采用( C )A. 堆栈寻址方式B. 立即寻址方式C. 隐含寻址方式D. 基址寻址方式5、二地址指令中,操作数的物理位置安排,描述正确的是( C )A. 两个主存单元(且依然在现指令系统中采用)B. 栈顶和次栈顶C. 主存单元或寄存器D. 两个同时为寄存器不允许使用6、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称为( C )寻址A. 直接B. 立即C. 寄存器直接D. 寄存器间接7、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在( C )A. 通用寄存器B. 堆栈C. 主存单元D. I/O外设中8、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 C )A. 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B. 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D. 形式地址本身9、采用基址寻址可扩大寻址范围,且( B )A. 基址寄存器内容由用户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可变B. 基址寄存器内容由操作系统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可变C. 基址寄存器内容由用户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随意变化D. 基址寄存器内容由操作系统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可随意变化10、变址寻址和基址寻址的有效地址形成方式类似,但是( C )A. 变址寄存器内容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不可变的B.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变址寄存器和基址寄存器的内容可以随意变化C.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可随意变化D. 以上均不对11、堆栈寻址中,设A为累加器,SP为栈顶指针,[SP]为其指向的栈顶单元,如果进栈的动作顺序是(SP)-1SP,(A)[SP],那么出栈的动作顺序是( A )A. [SP] (A),(SP)+1SPB. (SP)+1SP,[SP] (A)C. (SP)-1SP,[SP] (A)D. [SP] (A),(SP)-1SP12、设变址寄存器为X,形式地址为D,某机具有先变址再主存间址的寻址方式,则这种寻址方式的有效地址为( C )A. EA=(X)+DB. EA=(X)+(D)C. EA=((X)+D)D. EA=((X))+D13、设变址寄存器为X,形式地址为D,某机具有先主存间址再变址的寻址方式,则这种寻址方式的有效地址为( B )A. EA=(X)+DB. EA=(X)+(D)C. EA=((X)+D)D. EA=((X))+D14、运算型指令的寻址和转移类指令的寻址不同点在于( A )A. 前者取操作数,后者决定程序转移地址B. 前者计算转移地址,后者取操作数C. 前者是短指令,后者是长指令D. 前者是长指令,后者是短指令15、指令的寻址方式有顺序和跳跃两种,采用跳跃寻址方式可以实现( C )A. 程序的条件转移B. 程序的无条件转移C. 程序的条件转移和无条件转移D. 以上均不对16、设相对寻址的转移指令占两个字节,第一个字节是操作码,第二个字节是相对位移量(补码表示),若CPU每当从存储器取出一个字节时,即自动完成(PC)+1PC。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一、选择题7-1 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相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C) 温度,压强都相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分析: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32k kT ε=,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
又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 nkT =,当两者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
故选(C )。
7-2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 ](A) 动能为2i kT (B) 动能为2iRT(C) 平均动能为2i kT (D) 平均平动动能为2iRT分析:由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平动动能32k kT ε=和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动能2ikT ε=,故选择(C )。
7-3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1/21/21/222::2A B C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为A B C p :p :p[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又由物态方程p nkT =,所以当三容器中得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得123123::::1:4:16p p p T T T ==。
故选择(C )。
7-4 图7-4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如果()2p O v 和()2p H 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A)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B) 图中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C)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1/4v v =(D) 图中b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22p p O H /4v v =分析: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由最概然速率公式p ν=质量22H O M M <,可知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大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故曲线a 对应于氧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第七章卤代烃(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3.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反应最快的是(C ) A. A .C l Cl
Cl A. C H 2. l CC
Cl
B. D.
B .H C
C H CC H l
C HC
B.
B .. C H CC H C l
C . H H 2 CH C l C H 2 C l CC C l
CH CH Cl
l DC H 2 C H 2 CC H 2 C H 2 C .
D 6.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p -π共轭,又存在π-π的是 ( )
A. CH2 CH CH Cl C. CH2 CH CH CHCH3 D. CH2 CH CH2 B. CH2 C Cl C Cl CH CH2 CH2 CH CH2
7.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 C )
+ A . C H 3C H C H 3 + B . C H 3C H 3C H 2 C. + CH2 D. + C H 2C H 2
CH3
CH3
(A)
CH3
C Br
CH2CH3
(B)
CH3
C
CHCH3
CH3 C H 3C O
O HO C CH3
五、合成题
1.
CH3 C H 2C O O H
CH3
Cl 2 hν
CH2Cl
NaCN EtOH
C H 2C N
H 3O
+
C H 2C O O H
2. CH3 CH Cl
CH3 CH CH3
10. 下列试剂属于亲核试剂的是( C )
A. HBr B. H2SO4 C. HCN D. Cl2
二、简述题 1、比较下列卤代烃在2%AgNO3-乙醇溶液中反应(按SN1)活 性大小,简述原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 7.2 1. 证明样本均值 是总体均值
证:
的相合估计
由定理
知 是 的相合估计
2. 证明样本的 k 阶矩
是总体 阶矩
证:
的相合估计量
3. 设总体 (1)
(2)
是
的相合估计
为其样品 试证下述三个估计量
(3)
都是 的无偏估计,并求出每一估计量的方差,问哪个方差最小? 证:
都是 的无偏估计
故 的方差最小.
大?(附
)
解: (1) 的置信度为 的置信区间为
(2) 的置信度为 故区间长度为
的置信区间为
解得
四、某大学从来自 A,B 两市的新生中分别随机抽取 5 名与 6 名新生,测其身高(单位:厘米)后,算的
.假设两市新生身高分别服从正态分布:
,
其中 未知 试求
的置信度为 0.95 的置信区间.(附:
解:
.从该车床加工的零件中随机抽取
4 个,测得长度分别为:12.6,13.4,12.8,13.2.
试求: (1)样本方差 ;(2)总体方差 的置信度为 95%的置信区间.
(附:
解: (1)
(2) 置信度 的置信区间为
三、设总体
抽取样本
为样本均值
(1) 已知
求 的置信度为 的置信区间
(2) 已知
问 要使 的置信度为 的置信区间长度不超过 ,样本容量 n 至少应取多
施磷肥的
620 570 650 600 630 580 570 600 600 580
设不施磷肥亩产和施磷肥亩产均服从正态分布,其方差相同.试对施磷肥平均亩产与不施磷肥平均
亩产之差作区间估计(
).
解:
查表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课后习题
7-1 利用蒸汽图表,填充下表空白:
7-2 湿饱和蒸汽的0.95,1
t h u s,再用
x p MPa
==,试利用水蒸气表求,,,
s
h-s图求上述参数。
解:利用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气表:
利用h-s图
7-3 过程蒸汽的,试根据水蒸气表求,,,v h s u 和过热度,再用h-s 图求上述参数。
解:据水蒸气表,
时
、
、
利用 h-s 图。
7-4 已知水蒸气的压力0.5p MPa =、比体积30.35/v m kg =,问这是不是过热蒸汽?如果不是,那么是饱和蒸汽还是湿蒸汽?用水蒸气表求出其他参数。
解:利用水蒸气表
时,
,因
所以该水蒸气不是过热蒸气而是饱和湿蒸汽。
据同一表查得:。
7-5 某锅炉每小时生产10 000kg 的蒸汽,蒸汽的表压力 1.9e p MPa = 、温度1350t C =︒。
设锅炉给水的温度240t C =︒,锅炉的效率0.78B η= ,煤的发热量(热值)42.9710/P Q KJ kg =⨯,求每小时锅炉的煤耗量是多少?锅炉内水的加热、汽化以及蒸汽的过热都在定压下进行。
锅炉效率 的定义为 B η=
水和蒸汽所吸收的热量
燃料燃烧时可提供的热量
未被水和蒸汽吸收的
热量是锅炉的热损失,其中主要是烟囱排烟带走的热能。
解:
由查未饱和水和过热蒸汽
表,得
每生产 1kg 蒸汽需要吸入热量
设每小时锅炉耗煤 mkg ,则
7-6 1kg 113,450p MPa t C ==︒的蒸汽,可逆绝热膨胀至20.004p MPa =,试用h-s 图求终点状态参数2222,,,t v h s ,并求膨胀功w 和技术功t w 。
解:由 h-s 图查得:
、
、
、。
膨胀功:
技术功:
7-7 1kg 、112,0.95p aMPa x ==的蒸汽,定温膨胀到21p MPa =,求终点状态参数2222,,,t v h s ,并求该过程中对蒸汽所加入的热量q 和过程中蒸汽对外界所作的膨胀功w. 解:由 h-s 图查得
7-8 一台功率为20 000 KW 的汽轮机,其耗汽率61.3210/d kg J -=⨯。
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气参数220.001,0.9p MPa x ==,乏气进入冷凝器后在其中凝结为冷凝水。
冷凝器中的压力设为0.004MPa ,即等于乏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乏汽在凝结时放出热量为冷却水所吸收,因此冷却水离开冷凝器时的温度高于进入时的温度。
设冷却水进入冷凝器时的温度为10℃,离开时温度为18℃,求冷却水每小时的流量(t/h )。
冷却水在管内流动,乏汽在管壁外凝结,如图7-13。
管子通常用黄铜管。
大型冷凝器中装有数千根黄铜管。
(耗汽率计装置每输出单位功量所消耗的蒸汽量,详见11-1节。
)
解:已知,故每小时耗汽量
乏气状态,查表得时,汽化
潜热,故每 kg 乏汽凝结为饱和水时放出热量
冷却水流量为,取冷凝器为体系,列能量方程
7-9 给水在温度
160
t C
=︒、压力 3.5
P MPa
=下进入蒸汽锅炉的省煤器,
并在锅炉中加热成
2350
t C
=︒的过热蒸汽。
试把该过程表示在T-S图
上,并求加热过程中水的平均吸热温度。
解:由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表查得:
水的加热过程可看作定压过程,所以
7-10 图7-14所示刚性容器的容积为3
3m,内储有压力为3.5MPa的饱和蒸汽和饱和水,其中蒸汽和水的在质量之比为1:9 。
将饱和水通过阀门排出容器,使容器内蒸汽和水的总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
若要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试问需从外界传入多少热量。
解:由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气表查得:
已知,汽水质量为1:9,即干度,所以
初始状态质量
其中饱和水质量
饱和蒸汽质量
据题意,自阀门排出饱和水
器内终态质量
由于排出过程中容器内温度不变,所以蒸汽压力也不变,维持
3.5MPa ,这时
取器为系统,据能量守恒式,因不作功,若不计动能差与位能差,并
考虑到,则
7-11 一热交换器用干饱和蒸汽加热空气。
已知蒸汽压力为0.1MPa,空气出、入口温度分别为66℃、21℃,环境温度
t 21℃。
若热交换
器与外界完全绝热,求稳流状态下每千克蒸汽凝结时:(1)流过的空气质量;(2)整个系统的熵变以及做功能力的不可逆损失。
解:查饱和水和饱和蒸汽表得时,、
由能量守恒方程得,所以
(2)取换热器为控制容积,列熵方程
据题意,故,于是
7-12 绝热良好的圆筒内装有自由浮动无摩擦的活塞,活塞下有压力为0.8MPa,干度为0.9的湿蒸汽0.5kg,活塞上方有空气以保持压力平衡。
吹空气入活塞上方空间,下压活塞,使蒸汽压力上升,干度变为1。
试求;(1)终态(x=1)的蒸汽压力;(2)压缩中蒸汽所消耗的功。
解:查表
(1)据题意活塞下压,过程可认为是等熵过程,即
,查饱和水蒸气表,经插值,求得
(2)所以
7-13 竖直放置的气缸活塞系统内含100kg 水,初温为27℃。
外界通过搅拌器向系统输入 1000S W KJ =的功,同时有温度为373K 的热源向系统内的水传热100KJ ,如图7-15。
若过程中水维持定压,且水的比热容 4.187/()p c KJ kg K = ,求:(1)过程中水的熵变及热源熵变;(2)整个系统做功能力的损失。
设环境的温度0300T K =、压力00.1p MPa =。
解:由于温升较小,忽略其体积变化,则
(1)熵变
(3)做功能力损失
取水和热源为系统,为闭口绝热系,列熵方程
7-14 在一台蒸汽锅炉中,烟气定压放热,温度从 1 500℃降低到250℃,所 放出的热量用以生产水蒸气,压力为9.0MPa ,温度为30℃的锅炉给水被加热、汽化并过热成119.0,450p MPa t C ==︒的过热蒸汽。
将烟气近似看作空气,取比热容 1.0789/()p c KJ kg K = ,试求:(1)生产1kg 过热蒸汽需要的烟气(kg );(2)生产1kg 过热蒸汽时烟气熵的减小以及过热蒸汽的增加;(3)将烟气和水蒸气作为孤立系时生产1kg 过热蒸汽孤立系熵的增加;(4)环境温度为20℃时做功能力的损失。
解:锅炉中烟气进口温度
;
出口温度
由未饱和水和过热蒸汽表查得:
给水:
、
过热蒸汽:、
(1)烟气量
由热平衡方程:
(2)烟气熵变
水的熵变
(3)孤立系统熵变
(4)做功能力损失
7-15 上题中,加热、汽化、过热过程若在电加热锅炉内完成,试求生产1kg 过热蒸汽的(1)耗电量;(2)整个系统做功能力损失;(3)蒸气获得的可用能。
解:(1)耗电量即度获得的能量
(2)据熵方程,因交换电能对系统熵变无影响,绝热
熵流为零。
所以
(3)获得的可用能是其火用值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