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题

合集下载

202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㈠默写(16分)1.清晨入古寺,。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青山横北郭,。

李白《送友人》3.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清晨入古寺,__________________。

2.青山横北郭,__________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

4.其必曰:“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为画面配字幕。

(二)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练习(12分)【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中考原题】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________》,《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_____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一、文言文(40分)A .【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 .【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 .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 .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4分)(一)默写(16分)1.清晨入古寺,。

常建《题破ft寺后禅院》2.青ft横北郭,。

李白《送友人》3.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㈠默写(16分)1.清晨入古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青山横北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送友人》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4.其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画面配字幕(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避免竞争,而没有亲缘关系的水稻则会互相竞争,导致生长受到影响。

这篇文章介绍了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包括化学物质、声信号、点信号等。

植物可以通过交流来协调关系、避免竞争、提高产量等。

其中,木薯和花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是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来实现的,而菟丝子则可以作为“送信使者”传递抗虫信号。

此外,植物还可以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之间的交流方式非常复杂,值得进一步研究。

显出了我对这个地方的无知和幼稚。

但是,我仍然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

这里的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⑦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我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们的善良和勇气,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生活的希望。

我也明白了,支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耐心、毅力和真心。

⑧我回到城市后,虽然生活依然充满了各种挑战,但我已经不再那么容易被困难打倒,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响。

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意思是什么?②作者在支教前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③作者在支教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生活问题?④作者发现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⑤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元素是充满灵性和浪漫的?⑥作者从支教中学到了什么?白了为什么孩子们对我播放的纪录片不感兴趣。

作为一个支教老师,我不能要求这些艰苦生活的孩子去关注遥远的地方和陌生的人。

但我能做些什么呢?支教的最后一天,孩子们为了送我离开,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

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样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

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

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

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来源:Z。

k、Com]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来源:学*科*网Z*X*X*K](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9、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 、第 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 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 、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8题(19分)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打印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 、“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 、“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8题(20分)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 k s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

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

“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

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

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一、文言文部分(一)默写(18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3.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4.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诉衷情》)5.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 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 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

(3分)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云.耕者入冢而得.()()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

(3分)二、现代文部分(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向字典鞠躬薛景文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

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

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

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

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

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

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

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

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

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

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

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

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

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

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

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

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

《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

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

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

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

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

你说是吗?16.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17.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18.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第⑤段主要论述了。

(8分)19.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3分)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

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

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B.③④之间C.④⑤之间D.⑤⑥之间20.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4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反映:动词(1)反照。

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

(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

(28分)龙眼与伞迟子建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

”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⑤我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

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

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

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

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

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

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

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

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

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

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

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