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对文学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悟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现代文阅读材料取自课外。

课时安排 2课时一、考点解读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三单项演练(一)词语的义项辨析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1、代词的指代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2、非代词的指代义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中考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对文学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悟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现代文阅读材料取自课外。

课时安排 2课时一、考点解读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三单项演练(一)词语的义项辨析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1、代词的指代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2、非代词的指代义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基本含义。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指代意义。

3. 学生能够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1. 重要词语的概念与作用2. 词语的深层含义与指代意义3.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 练习题与讨论5. 总结与反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词语的概念与作用,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与指代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中的词语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重要词语的概念与作用,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与指代意义。

2. 文章案例:准备一些文章案例,用于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问题。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重要词语的概念与作用(10分钟)1. 讲解重要词语的概念与作用。

2. 举例说明重要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三、词语的深层含义与指代意义(10分钟)1. 讲解词语的深层含义与指代意义。

2. 通过具体文章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与指代意义。

四、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0分钟)1. 讲解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2. 通过具体文章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五、练习题与讨论(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和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解答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需求。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精品)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精品)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考点解读】考查方式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B、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以词语为题的题目好处。

2、分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指要】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

一、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

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2004秋)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解析: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2.迷离,迷蒙。

3.低回凄迷。

指情感。

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

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

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这一句上。

【例2】.(94全国高考)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

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

(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一、词语辨析技法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

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2.同义换言法。

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

3.词义辨识法。

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目标:能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语境义——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基本原则:1)整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结合具体语境。

具体有以下几点情况:1)“指代类”: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近指(这个、这些、这);远指(那、那个、那些);特指(某、某类)。

答题步骤:①找出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并作出相应记号;②锁定阅读范围;③找出指代的相关内容,并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验证。

2)“语境类”: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答题步骤:①要准确理解本义;②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反语义、色彩义);③代入具体语境中验证。

格式:本义+语境义3)“作用类”: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联系法则”:①联系本义(解说本词的含义);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即:突出……);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④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式:点出“某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修辞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作者情感态度一般格式:语境义+突出(内容【一般为对象】)+形象生动地写出对象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解题指津:1.浏览全篇,把握主旨——解题前提2.借助语境,推断含义——解题技巧3.结合文本,巧借修辞——解题技巧4.拆换词义,合理描述——解题技巧典型例题1《洁身自好的莲花》节选——2009杭州中考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现理解文中重点词的含义教案一、什么叫“重点词”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如《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

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转折等作用的关联词或过渡词,标志文章线索的词语,如‚同时、可是、然而‛等。

用了比喻、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等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概括力的词语,如‚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中的‚伟绩‛(《纪念刘和珍君》)。

在描写景物、人物形象,抒发情感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表现形象特点的词,如祥林嫂眼睛‚间或一轮‛(《祝福》)。

根据语境含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如‚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中的‚黑夜‛指‚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月亮”指“独立的文化精神”。

二、什么叫“重点词的含义”1、词语的本义:即词典义。

要掌握词的结构特点、搭配、常用词性、感情色彩等,为理解词的语境义打下基础。

2、词语的语境义: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特有的含义。

词语虽然有着固定的意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因为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等,固定意义发生了变化而临时给附如了某种独特的含义,这种含义离开了具体的上下文便会消失,所以又称临时义。

试题往往就从词语语境义的角度进设题,考查对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理解。

(1)概念义:①能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了解本质属性与具体表现、作用的区别。

例、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B、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C、运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相关文句: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

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算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少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里。

分析:A项是‚计算机模拟逃生‛技术的作用,C项是具体表现。

选B。

②注意把握内涵,弄清外延:要先确定其大的从属外延,再限制其性质(即内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ppt课件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ppt课件
9
检测练习
10
你还记得答题模式吗?
词语理解题的答题格式: 1. “××”词指代……(语境义) 2. “××”一词原指…… (本义) ,这里指…… (语
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 3. “××”词……(该词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常见
作用)﹢联系文章分析得出的作用 4. 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
• 参考答案:1. “镶嵌”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的身体已经 很虚弱的样子。2.形象地表达了父亲对自己和孩子打扰 了主人的歉意。
8
小结: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1、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指代义。 2、把握词语的本义,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3、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 断词义或表达效果(作用) 。 4、联系比喻、借代、拟人、反语等修辞,准确 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了)……的特点(情感) 5. “××”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的特点
(心理)
11
• (一)(2010年四川乐山卷) • 相关语段: • (4)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
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 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 (5)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 (6)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 (7)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 (8) ……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 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 16. 联系文章回答第8段中划线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4 分) • 答题模式: “××”指代……(语境义)
东京的种种丑态和无聊的生活。
4
考点例析
• (二)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由词的本义派生出 引申义和比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参考答案:用反语手法,表达了对父亲临行前细心关照 中所蕴涵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其它类型
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 例: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
门框里。“镶嵌”一词富有表现力,请联系上下文进行 品析 。《老王》 • 2.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 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 “堆”字富有表现力, 请联系上下文进行品析 。(2010年南宁市 )
南宁市近五年记叙文考点一览
年份
篇目
修辞 手法 表达 效果
句子 包含 的感

词语 的含

举 情 赏 人物 文
例 节 析 评价 章



拟续文 标写中 题句启
子示
写作 表达 手法 方式
2006 年
《无题》 (课外)
《樱桃树
2007 下》(课外) ●

●● ●●

●●
《伟大的
2008 年
悲剧》(课 内)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考点例析
• (四)联系比喻、借代、拟人、反语等修辞,准确理解 词语的修辞义
• 方法:结合上下文和修辞手法分析。
• 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 现了)……的特点(情感)。
• 例:“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理解 划线词在句中的含义。 《背影》
• 答题模式:“××”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的特 点(心理)。
• 参考答案:1. “镶嵌”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的身体已经 很虚弱的样子。2.形象地表达了父亲对自己和孩子打扰 了主人的歉意。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小结: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1、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指代义。 2、把握词语的本义,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3、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 断词义或表达效果(作用) 。 4、联系比喻、借代、拟人、反语等修辞,准确 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雨荷》
2009 《暗香》


《民工父
2010 年
亲的“幸 福”》(课
外)

●● ●● ●●

●●
学 习 目 标
1、了解近年来中考考查的特点, 以及本专题在记叙文复习中的地 位。
2 、明确“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 的类型,掌握一些答题所必要 的专业术语。
3、把握文章的写法和思路,全 面分析,规范答题。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检测练习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你还记得答题模式吗?
词语理解题的答题格式: 1. “××”词指代……(语境义) 2. “××”一词原指…… (本义) ,这里指…… (语
• 答案:“这样”指的是下文所写的“清国留学生”在 东京的种种丑态和无聊的生活。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考点例析
• (二)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由词的本义派生出 引申义和比喻义)
• 方法:分析“本义”,看语境,推因语境产生的临时义。步骤: 第一,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的原意)。第二,要分析语境 义(临时义)。第三,要整体去感知。
考点例析
• (一)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指代义 (这 类词往往是指示代词“这”、“这样”等)
• 方法:看位置,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才往后找。将 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
• 答题模式:“××”词指代……(语境义)。
• 特殊例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句中的“这样” 指的是什么? (鲁迅《藤野先生》)
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 3. “××”词……(该词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常见
作用)﹢联系文章分析得出的作用 4. 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
了)……的特点(情感) 5. “××”形象地表现了(写出了)……的特点
• 答题模式:“××”一词原指…… (本义) ,这里指…… (语境义) , 起到了……的作用。
• 例:理解划线词在句中的含义。 (2010年重庆市初中毕业卷) (2 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 参考答案: “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1分) 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 而好奇。(1分)
答题模式:“××”词……(该词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常见作用) ﹢联系文章分析得出的作用。
例:“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联系上下文, “背影”一词在内容表达和 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 参考答案: 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 情;(2分)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 。
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 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4.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5.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解题技巧
• (一)把握词语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指代义 (这
类词往往是指示代词“这”、“这样”等)
• (二)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由词的 本义派生出引申义和比喻义)
• (三)这个词在前后文中多次出现,应理顺段落层次 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作 用)
• (四)联系比喻、借代、拟人、反语等修辞,准确理 解词语的修辞义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之理解重 要词语 的含义
考点例析
(三)这个词在前后文中多次出现,应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 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作用)
方法:解答此题可分三步走。第一、过审题关。第二、弄清词语在 内容上和结构上的常见作用。第三、做题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 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