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评析

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评析
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评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Lan zhou Univ.(S ocial S ciences) 1999,27(2):191-195 Vol.27No.21999P191-195

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评析

江 萍1 文 清2

(1.兰州石化职工大学,甘肃兰州 730060; 2.兰州大学外语系,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狄更斯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讨论了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及

其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关键词:查理?狄更斯;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1999)02-0191-05

查理?狄更斯(Char les Dickens,1812~1870)19世纪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小职员家庭。在他年仅12岁时,父亲不幸负债入狱,生活陷于贫困无着之中。于是幼小的狄更斯被迫去一家皮鞋油作坊当学徒。在几年悲惨的学徒生活中,狄更斯饱尝了挨饿、受冻、殴打等种种痛苦和屈辱。也正是在这里,狄更斯接触和了解了社会底层最穷苦的人们,对他们的贫困生活和身心所遭受的凌辱有了切身的感受,从而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同情,而对富人、对统治阶级则开始怀有强烈的愤慨。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当时为穷孩子创办的学校和孤儿院之类的资本主义社会所谓慈善事业的虚伪本质。不久,由于家庭生活的转机,狄更斯相继在律师事务所和报社工作。围绕着1832年的议会改革,当时英国社会正处在严酷的斗争中,这使他有机会了解资产阶级法院、议会以及在那里揭露出来的无数罪恶和黑暗现象,目睹议会肮脏的政治内幕,广泛熟悉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这一切极大地影响了狄更斯思想的形成,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自1836年到1937年,狄更斯分期陆续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皮克威克外传》(T he Pickw ick P a-per s)。它叙述商人皮克威克先生和其朋友的游历故事,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勾画了英国社会的众生像。广大读者争相传阅,爱不释手。这部小说的成功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狄更斯,而且也使他一举成名。从此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文学创作,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作品,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资产阶级的伪善和残酷。

1842年,狄更斯访问美国,但美国社会纸醉金迷、荒谬离奇的现实生活使狄更斯倍感失望。回国后他创作了《美国札记》(A mer ican N otes,1842)和《马丁?朱述尔维特》(M art in Chuzzlew it,1843~1845),对美国的假民主、竞选丑剧、惨无人道的监狱制度和奴隶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

狄更斯在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形象鲜明,漫画式勾勒出一幅幅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繁重的创作劳动、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许

收稿日期:1998-12-09.

作者简介:江萍(1959-),女,甘肃正宁人,讲师,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191

多形形色色的烦恼和挫折损害了狄更斯的身体健康,但他那饱蘸正义的笔却从未停息。在他写作未完成的小说《艾德温?杜鲁德之谜》(Edw in Dr ood)时,由于劳累过度,于1870年6月9日猝然逝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狄更斯逝世后,他的声誉蒸蒸日上,其作品不仅成为英国文学的骄傲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成就,而且也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狄更斯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它以辛辣讽刺的语言,深刻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丑恶的本质,同时满怀热情地抒发了普通民众的心声。狄更斯运用丰富的生活积淀,以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中心构思情节,塑造描写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透过情节揭示社会问题,从而突出主题,引起读者的关注、同情乃至愤慨和憎恨。

《奥利佛?推斯特》(Oliv er T wist,1838)一书就是作家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现实,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而创作的第一部社会小说。作品围绕主人公奥利佛悲惨、曲折而又艰险的童年生活经历,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残酷关系。小说讲述了孤儿奥利佛悲惨痛苦的遭遇,同时描绘了当时英国伦敦下层社会的生活场面。奥利佛的母亲在生下他后,就病死在贫民院。幼小的奥利佛从小不知其生身父母,在贫民院残酷的生活条件下长大,未曾感受过丝毫人间温暖,却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和苦难,经常遭受教区官吏班布尔(Bumble)的欺凌和毒打。接着奥利佛又被送入一家棺材店做苦工,倍受折磨和虐待,无奈之中冒险逃往伦敦。不幸在那里又落入贼窟。贼匪头子老费根(Fag in)利用奥利佛的天真无知,强迫他去偷窃。在一次行窃中,奥利佛被一位仁慈的富人布朗劳先生(M r.Br ow nlo w)相救并收留,却不料又遭那伙贼徒的绑架,重陷魔掌。原来是他的同父异母哥哥(M o nks)为了独吞家产,毁了父亲的遗嘱,并且暗中勾结贼徒,设计诱使他堕落成为小偷。在暴徒比尔?赛克斯(Bill Sikes)威逼他抢劫一座别墅时,奥利佛受了重伤,得到了心地善良的珞丝小姐(M iss Rose)的细心照料。不久,同情奥利佛的南茜(N ancy)向珞丝小姐讲了奥利佛同父异母哥哥的险恶用心,由此弄清了奥利佛的身世。然而,可怜的南茜却因此而被凶残的赛克斯杀害。善恶必有报应。凶手比尔?赛克斯在逃跑中被吊死在屋顶之上,遭到了应有的惩罚,其他匪贼和恶人也一一被揭露和惩办。

这部作品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贫穷与痛苦的世界。资本主义的英国曾经创造的所谓慈善事业——贫民院,在狄更斯现实主义的刻画下,简直是一座剥削、残害穷苦民众的地狱。屈辱、饥饿、鞭笞以及在死亡线上的徒劳挣扎就成为孤儿奥利佛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狄更斯用饱蘸同情的笔墨,通过奥利佛的经历,辛辣地讽刺惨无人道的资本主义制度,谴责贫民院对儿童的残酷剥削和虐待,揭露贫民院虚伪的“慈善”实质。狄更斯写道:“Child as he w as,he w as despera te with hung er,and r eckless with misery.He r ose fr om the table;and adv ancing to the master,basin and spoo n in hand,sa id,somew hat alar med at his ow n temer ity,…”

“P lea se,sir,I w ant some mo re”.

“他虽然是个孩子,但是饥饿和痛苦得无法忍受,便不顾一切,铤而走险。他从饭桌旁站起来,手拿碗和汤匙向着管事的走去。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胆他也感到有些吃惊……”“对不起,先生,我想添一点”。这里作家用“desper ate,r eckless”两词将孩子饥饿难耐的痛苦感受真切地传达出来,同时鲜明地烘托出孩子由于饥饿而不顾一切作出的大胆冒犯举动。奥利佛饥饿至极,天真地希望贫民院的先生能再给一点点吃喝,他所要求的只不过是人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却遭到凶狠的毒打和惩罚,这无疑是对人生存权的野蛮践踏,同时也是19世纪英国宪章运动中人民要求和争取人生基本权利的真实写照。

狄更斯善于描写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贫民院孤儿吃饭这一典型情节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贫民院的伪善,深刻揭露贫民院对孤儿们的残酷剥削和虐待。“T he bo w ls nev er w anted w ash-ing.T he boys polished them with their spoo ns till t hey sho ne ag ain;and w hen they had per for med this o per-192

atio n(w hich nev er to ok ver y lo ng,t he spo ons being near ly as larg e as the bo w ls),they w ould sit star ing at the copper,with such eager eyes,as if they co uld ha ve devour ed t he ver y br icks o f w hich it w as composed; emplo ying themselves,meanwhile,in sucking their fing ers m ost a ssiduously,w ith t he view of catching up any str ay splashes of g r uel that might hav e been cast ther eon”.

“孩子们的饭碗是从来不需要洗刷的,他们把碗刮得干干净净,直到发出光来。当他们吃完那点饭以后(这并不要多少时间,碗实在比汤匙也大不了多少),他们总是坐在那里,用一种贪婪的眼光盯着那口铜锅,好像连砌锅灶的砖头他们也能吞下去似的;一边又以最大的耐心吮吸着自己的手指,渴望找到一点儿无意间不小心溅上的点滴粥粒。”这里“po lish”“磨光,擦亮”一词形象地表现了饭碗被孩子们刮得发光的程度,同时衬托出贫民院孤儿们不忍留下一滴可以充饥的食物的心情。他们饥饿难忍,那渴望再得到一点食物的可怜目光令人目不忍睹,禁不住催人泪下。

在描写人物性格时,狄更斯不仅勾画出人物的外形,诸如仪表、穿着、言谈和举止;而且更注重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语言风格、生活习惯和嗜好,为读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描写贫民院董事会时,狄更斯并不直接道出董事们的姓名,而是通过对人物的服饰、外表、胖瘦以及不同人物的习惯用语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由读者自己去认识、理解和想象。我们看到“A t the to p o f the table,seated in an armchair r ather hig her than the r est,wa s a par ticularly fat gentleman with a ver y r ound,r ed face.”“坐在首席一张高一些的扶手椅里的是一位面色红润、健康、体胖的圆脸绅士。”此处“fat,r ound and red”“胖、圆、红”三个形容词瞬间就使读者十分具体而又形象地想象出一个靠吸贫民院孤儿们的血而养肥了的董事会头目的嘴脸。又如狄更斯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1849~1850)中,对密考伯先生(M r.M i-ca wber)的描写。他总是破产,但却非常乐观,言谈滑稽幽默,常爱用辞藻堆砌的句子以及爱调五味酒的习惯;还有尤利亚?希普(U riah Heep),他狡猾阴险而又虚伪“谦卑”,那些“卑贱、卑贱”的口头禅以及他那一双始终冷而发粘的手。这样的人物刻画给我们留下了生动难忘的印象,他们一个个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些人物正是恩格斯所推崇的文学上的人物性格,都是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刻画出来的,每个人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对比是狄更斯擅长运用的另一艺术手法。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几乎在他每一部小说中狄更斯都虚构出一些理想的利他主义者来与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代表相对照,从而相互烘托,突出其典型性。例如在《奥利佛?推斯特》中,心地善良纯朴的珞丝小姐与冷酷自私的曼太太(M rs.M ann),慈祥的布朗劳先生与凶残的教区官吏班布尔,《大卫?科波菲尔》中艾妮斯(A g nes)与尤利亚?希普,海穆(Ham)与斯提福兹(St eer fo rth)等等,不仅如此,狄更斯的对比手法还表现在人物所处环境的描写上,老费根的贼窟与布朗劳先生之家,一处是藏污纳垢的罪恶之所,而另一处则是光明幸福的温暖之家。面对奥利佛饥饿难忍,冒险想再要一点食物时,大腹便便的贫民院管事对此感到如此的惊诧和不解:“T he master w as a f at,healt hy man, but he turned ver y pale.He gazed in stupefied astonishment o n the small rebel for some seco nds;and t hen clung fo r suppo rt to the co pper.T he assistants w ere para ly zed w ith w onder,t he bo ys w ith fear.

‘W hat!’said the master at leng th,in a fa int vo ice,

‘P lea se,sir,’r eplied O liver,‘I w ant so me mor e’.

T he master aimed a blow at O liver's head w it h the ladle,pinio ned him in his arms,and shr ieked alo ud for the beadle.”

“管事的是个非常肥胖而又强壮的家伙,但脸色却立刻变白了。他惊得发了呆,身体倚靠着锅灶,向这小造反盯了几秒钟。他的助手们吓得呆若木鸡,孩子们也都惊恐万状。

终于管事的用微弱的声音问:‘什么?’

奥利佛嗫嚅道:‘对不起,先生,我想添一点’。

管事的用勺子狠狠地向奥利佛的头打去,并像缚抓小鸟似的绑住他的双臂,尖声叫喊教区官吏”。

193

面对一个幼小的瘦弱孩子,想要一点粥,肥胖、强壮的管事却为此而深感震惊和惶恐。这不能不说是对这伙资产阶级老爷们色厉内荏的辛辣讽刺,是对他们假慈善真残酷的大暴露。狄更斯就是借助这样的对比手法和生动的词语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强调人物、现象之间的区别,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丑恶的本质。

狄更斯在艺术手法上还擅长于用夸张和重复来达到讽刺的艺术效果,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在《奥利佛?推斯特》中,描写贫民院的教区官吏班布尔时,狄更斯以重复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他的手杖、他的习惯用语,从而充分衬托出班布尔的卑鄙、自大和虚伪。又如在他的以法国革命为背景,真实反映革命前夕封建贵族对农民残酷迫害的历史小说《双城记》(A T ale of T wo Cities,1859)中,为了突出地表现圣?安东尼贫民窟寒冷、肮脏、贫病和饥饿的凄惨情景,狄更斯写道:“在孩童和成人的脸上都深深地刻着新鲜的和陈旧的饥饿标记,饥饿到处横行,饥饿被推出高房子之外,来到悬挂在竿上或绳上的破衣衫之中;饥饿用碎布、烂纸、木片和草屑补缀着衣服鞋袜;饥饿也出现在人们锯出的小小柴片上;饥饿从无烟的烟囱上往下看,从垃圾堆中并无一点残余食物的污秽的街上往上看;饥饿刻在面包师的橱上,写在他的稀少存货的每一小块坏面包上;在香肠铺里,在准备出售的每一块死狗肉之中;饥饿在炒干果的圆筒之中摇响它的枯骨;饥饿在每碗薄粥之中化为用半点油炒过的马铃薯碎末。饥饿居住在适合于它居住的一切事物之中”。这样入木三分的反复重述没有引起我们的烦腻之感,相反使我们读了之后,宛如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当时人们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悲惨情景,嗅到了那里的污秽恶臭,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强烈的同情。

大胆的比喻、拟人法以及熟练运用英语中具有双关含义的词汇进行辛辣的讽刺,是狄更斯的又一艺术表现手法。如小说中“boar d”一词的巧妙运用。“No t having a ver y clearly defined no tio n o f what a liv e bo ar d w as,O liver w as ra ther astounded by this intelligence,and was no t quite certain w hether he o ug ht t o laug h o r cry.”

“奥利佛并不了解一个活木头是什么东西,因此听到这句话很感惊讶,不知道他应该笑呢还是应该哭”。此处狄更斯用“boar d”这一具有双关意义的词巧妙地影射了董事会毫无感情、毫无人性的一面,形象生动地揭示:天下乌鸦一般黑,不论他们是什么人,董事会永远像木头般冷酷无情。

狄更斯还善于把自然景象和现实环境变成具体、生动的意象与人物的感情、心理及其内心世界融为一体,使读者更直接、更形象地体验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狄更斯笔下,万物仿佛都有了灵性,与主人公的感情、气质相契合。为此,狄更斯被英国文学史家誉为“语言风景画大师”。在《大卫?科波菲尔》的“风暴”(T empest)一章里,狂风肆虐咆哮,海上白浪滔天,只见一只船将要沉没,岸上的海穆舍身忘死地奋力游水去救,等到逼近一看,却是诱骗自己未婚妻的纨绔子弟——斯提福兹,两人相望无言对答,一同在风暴中搏击,最后同归于尽。海涛滚滚、天崩地裂的场面有力地衬托出主人公大卫此时此刻动荡不安的心情。风越刮越大,大卫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烦乱,就像大卫自己表白的:“I w as v ery much depressed in spirits,ver y solitar y,and felt an uneasiness in Ham's not being t here dispr opor tio nate to the occasion.…I co uld not eat, I could not sit st ill,I could no t co ntinue steadfast to a ny thing.So mething w ithin me,faintly answ er ing to the stor m….”“我非常烦闷,非常寂寞,因为海穆不在那里,感到一种极度的不安。……我不能饮食,我不能静坐,我不能继续做任何事。我内心隐约感受到某种与外界的暴风相应的东西。”不仅大卫的心情随着风暴的起伏而起伏,就是读者的心弦也随之激动、震颤。这样的情景描写的确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由此,不难看出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善于塑造人物和构思情节的巨匠,而且也是驾驭语言的天才。他的语言明快流畅,娓娓动听,回旋不绝;不同人物间的对话真切自然,符合人物的身份、教养和性格;讽刺辛辣而又幽默;抒情遣怀旖旎哀婉,在对话中运用方言土语更增添作品的质朴亲切之感;景物描写丰富多变,一会儿气势磅礴雄伟,一会儿却恬静平和。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气194

息。狄更斯相信正义、相信善良、相信人道,相信恶行终将受到惩罚,而善德也定会得到报偿。

总之,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运用高度的艺术技巧,创作了极为广阔的资产阶级社会画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及其本质,描绘了资产阶级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层面,从城市到乡村,从法院到监狱,从豪华的官邸到阴暗的贫民窟,从“慈善”的董事会到饥饿的贫民院。他的创作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狄更斯是中国人民所喜爱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已为中国人民所熟悉。他一生不懈努力,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腐朽和残酷。他勤奋、光辉的一生不仅为英国文学,而且为世界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作家。

参 考 文 献

[1]L iu Bingshan.A S hor t H is tor y of E nglish L iteratur e[M].Sha ng hai:Shanghai F or eign L ang uage E-

ducatio n P ress,1981.

[2]Cha rles Dickens.Oliver T w ist[M].N ew Y or k:A ir mo nt P ublishing Co mpany,I nc.,1963.

[3]Charles Dickens.D av id Cop p er f ield[M].N ew Yo rk:A irm ont Publishing Company,Inc.,1965.

[4]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An Ironic Exposure:On Dickens's Artistic Creation

J iang P ing1 W en Qing2

(1.L anzho u P etr oleum Co lleg e,L anzho u,730060,China;

2.Depa rtment o f Fo reign L anguag es,L anzho u U niver sity,L anzho u,730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s major wo rks the paper tends to discuss his creative ideas of critical realism,and to ex plore his artistic techniqu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 istics.

Key words:Charles Dickens;creativ e ideas;artistic techniques;language char acteristics

(责任编辑:安 宁)

195

优秀广告作品赏析之我1

优秀广告作品赏析之我见 ——自然的艺术,天才的文字在广告设计的四大原则——自然原则、简单原则、具象原则和家常原则 广告是一门艺术。欣赏广告就是欣赏艺术。中,我个人最看重的是自然原则。 广告如果做得自然贴切,内容和形式浑然天成,就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举个例子,莫军华的《广告设计》一书,里面有组孙潇的广告作品让我眼前一亮。这个广告打破常规,跳出在纸上、灯箱上、站台上做广告的框框,将广告放在了大街上:一条再寻常不过的人行横道,每条白色斑马线的右上方都贴上了佳洁士的LOGO,LOGO下面是风格一致的四个字:“安全美白”。斑马线、安全和美白,在这里结合得天衣无缝!另外一幅,依然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条林阴道,每棵被刷上白色防蛀漆的树上也都贴上了佳洁士的LOGO,下面写着的是“美白防蛀”。树木、美白和防蛀,又是多么形象贴切!被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物体被设计师挖掘出广告内涵,这样机智聪明的广告,实在叫人不得不爱! 这里,同样也体现着文案的重要和精彩。试想想,如果斑马线上和树上只有佳洁士的LOGO,而没有“安全美白”和“美白防蛀”这些文字,能让人立刻领会这则广告的用意吗?走过斑马线和看到树木的人肯定莫名其妙,斑马线和树跟牙膏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这则广告成功就成功在不仅广告的载体十分自然合适,文字说明也是恰到好处。 一.自然篇 自然总是无限好,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是人生一大快事。 有一系列广告就是从自然入手,都是以美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如将西湖啤酒酒瓶作为船的形式放于水中,一个美女坐在上面,面露微笑,表现出其闲情逸致、悠然自得之心态,并在其右上方加广告语:放纵,其实很简单…… 现在的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处于各种压力之下,精神变得极其紧张。于是该广告深深抓住消费者想要放松,想要回归自然的心理进行宣传。并且很好的站在了消费者的角度去诉求,喝西湖啤酒,犹如游览于纯天然的湖光山水中一般,这是何等的快意,人生能有如此机遇,实乃一大乐事。 (一)与自然的表现形式相结合 很多广告因为有个极自然极合适的表现形式或者广告载体,只要简简单单的画面就能表达出它要表达的意思。上面举的佳洁士的例子就是成功的案例。 另外我在王焱的《广告设计教程》中看到的一则鞋油的广告图片。图中没有很多说明性的文字,但只要看到画面右下角的鞋油图案,我们就会会心一笑。用擦得铮亮的皮鞋代替汽车的后视镜,这一招真够绝的!这广告甚至没让主角鞋油上场,就让人领教了鞋油的厉害,可谓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非常自然。

1什么是艺术风格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2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3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4简述形象思维的特性。5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6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7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8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9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10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11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12怎样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13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刨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5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16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7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18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19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20请结合某—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21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加认识。22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23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24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25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26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27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28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29简述活动的功能。30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31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3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二种审美效应。33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34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35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36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7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38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9简述艺术批评的内涵和功能。40简述审美理解的内涵。41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42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43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要提倡风格的多样性?44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45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46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47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48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49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50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爱琴海中最大的岛是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化发源地。“亚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东方;“欧列伯”是“日没之地”的意思,即西方。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的名称,由此转化而来。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腊艺术风格 希腊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此外,希腊艺术包含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雕塑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古希腊雕塑的特点总体特征: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一句话概括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柱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2 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

狄更斯的小说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

狄更斯的小说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这首先表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上.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独特,有明显的特色.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1.人物性格的单层次,2.人物本质的确定化,3.人物形象的基调化,4.人物的明晰性,5.深厚的人性内涵.头两个特点与狄更斯喜欢从道德的角度描写人物有关.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其中既有道德的因素,又有政治,阶级,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的状态.但狄更斯侧重描写的,往往是人物的道德层次.由于这一层次过于突出,其他层次相对而言便显得不够重要,从而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单层次的特点.另一方面,狄更斯小说人物的道德内容又是分层次的,其核心层次是高尚,诚实,仁爱.狄更斯笔下人物身上其他层次的道德因素可以变化, 都是人物固有的品质.这样从道德的角度看,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一出场,本质便被确定下来,"终生"不再改变.单层次和确定化造成了狄更斯笔下性格单纯,静止的人物比较多.但是它们也不限制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基调化指的是从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比如《艰难时世》中的葛擂硬,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是他的"事实哲学".他只相信事实,只尊重事实,只讲事实,只要求事实.他的言行,外貌,住房以及所生活的集煤镇,都被打上了"事实"的烙印.无数事实堆积起来,形成了葛擂硬这一形象.明晰性是指人物的感性表象能比较好地表现其理性内涵.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其性格虽然有的单纯,有的复杂,但其本质,评价, 价值取向都比较明显,读者比较容易把握,他们的性格比较符合理性与常识,非理性的因素比较少,人物的外部表现与内在本质比较一致.自然,明晰不等于性格没有深度,在明晰的同时也可达到深厚的内涵.狄更斯小说人物具有深厚的人性内涵.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他们有着丰富的人性内容,一是说他们的人性内容有着很厚的深度.狄更斯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通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性的东西. 在创作方法上,狄更斯是个现实主义者.但他不是像福楼拜那样严格地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行描写,而是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感受型现实主义的总的特点是侧重表现作家感受到的生活,同时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具体到狄更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狄更斯描写现实生活,但他选择的,往往是生活中罕见,特殊,戏剧性的内容,而在描写这些内容时,又是严格遵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的.二是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生活进程,在总体上总是按照作者的主观意图发展的,但在对具体的生活事件的描写中,作者又严格地遵循着现实生活的逻辑.三是重视细节的真实和强调主观的介入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细节繁复丰富,真实客观而又具体.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又常常通过带着褒贬的描写,直接的议论,抒情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所谓多元,指的是多个叙事单元.所谓叙事单元,是由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自足性和内在独立性的故事. 这里的内在自足性指故事本身是完整的,有着组成一个故事所必需的要素.内在独立性是指故事不依附或包含在其他故事之中.所谓整一,是指小说虽然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狄更斯成熟的长篇小说大都是具有多元整一结构,如《荒凉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等. 幽默是狄更斯小说又一个重要特点,狄更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幽默的内在机制是矛盾.作者善于运用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突出事物的荒谬,滑稽,可笑之处,引起读者的回味与思考,同时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使其发生意外的转折,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作者还常常运用夸张,把人物和情节场面中隐含的幽默因素放大,突出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效果.狄更斯小说中的幽默往往包含讽刺,滑稽的因素,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内心描写方面,狄更斯不大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一般不像意识流作家那样,把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活动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但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表情,行动,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等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内心世界的外化,它所

《优秀广告作品评析》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优秀广告作品评析》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判断结果填在答题纸上,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能够准确地表现广告主的目的所向,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构成一则优秀广告作品的必要条件。( ) 2.广告作品同时具备新、奇、特三项要求就具有了原创性。( ) 3.服务性是广告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最显著的区别,也是衡量广告活动成功与失败、广告作品优秀与差劣的终极标准。( ) 4.效益性是广告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最显著的区别,也是衡量广告活动成功与失败、广告作品优秀与差劣的终极标准。( ) 5.在广告中如果表现得面面俱到可以更好的提高广告效果,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 6.在创作广告作品时,必须尽可能的做到求新,求异。( ) 7.广告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 ) 8.优秀广告作品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展现商品,因而在优秀广告作品产生的过程中,广告艺术与纯艺术之间一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9.企事业单位启事和个人广告都属于社会广告的第二层次分类。( ) 10.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受众是广告市场构成的四要素,它们在市场运行中,既存在共同利益追求,也存在着矛盾。(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1.在广告活动的参与者广告客户、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发布者中,只有____是广告活动的主体,其意志决定了广告活动的目的。 12.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的是经济广告、传播政治信息的是____广告,传播其它信息的是____广告。 13.从广告内容的角度来划分广告作品,可以分为经济广告和社会广告,其中,诸如各类商品广告属于____ 广告。 14.在广告市场构成的四要素中,优秀广告作品的最终评判者是____。 三、论述题(20分) 15.请分别举例说明,在广播广告中对音乐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 四、作品评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以下是家乐福快熟汤“好汤在哪里”的广告电视广告脚本,请认真阅读并领会脚本内容,谈谈该广告有哪些特点。 要求: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部分古代诗人的作品 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

(2009.06.24)优秀广告作品评析期末复习(文本)

(2009.06.24)优秀广告作品评析期末复习(文本) 中央电大文法学院朱瑾 2009年06月29日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本课程的平时形成性考核统一在网上进行,学生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平台进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要求讨论的作业,建议面授教师或辅导教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讨论,按照作业要求计算成绩。 期末考试方式与题型 1.考试方式:半开卷考试 2.考试时间:90分钟 3.考试范围:刘林清主编的《优秀广告作品评析》教材是主要考核依据。 4.考试题型: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或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论述题(20分)、作品评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创作题(20分)。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三、论述题(20分) 四、作品评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五、创作题(20分) 客观题题库 对于填空题和判断题,请大家依照我给大家的题库重点进行复习。主要的复习范围是课本的第1-3章。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广告活动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广告客户,即____________;广告经营者,即____________;广告发布者,即________________。

2、在广告活动的参与者广告客户、广告经营者以及广告发布者中,只有______________是广告活动的主体,其意志决定了广告活动的目的。 3、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的是经济广告、传播政治信息的是_____________广告,传播其它信息的是_____________广告。 4、作为广告信息的接受者包含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经济广告的受众是现实的消费者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广告的受众是_______________。 5、从广告内容的角度来划分广告作品,可以分为经济广告和社会广告,其中,诸如各类商品广告属于__________广告。 6、______________是广告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最显著的区别,也是衡量广告活动成功与失败、广告作品优秀与差劣的终极标准。 7、广告作品的效益性是由广告活动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8、广告市场构成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9、在广告市场构成的四要素中,优秀广告作品的最终评判者是____________。 10、优秀广告作品是在服从广告策划的创作中产生的。广告策划是广告经营者开展广告业务的整体方案。_____________是广告策划方案的实施和组成部分。 11、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思维现象是 “_____________”。 12、优秀广告作品不是广告创作人员自封的,而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评选,或是 _________________的公认而形成的。 二、判断题 1.按照广告的内容划分,广告可以分为经济广告和社会广告两大类,公益广告和政府广告都属于经济广告的范畴。(×) 2.按照广告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广告和社会广告两大类,这两类广告都具有盈利性质。(×) 3.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的是经济广告,传播政治信息的是政治广告,传播其他信息的是社会广告。(√) 4.优秀的广告作品不仅能准确地表现广告主的目的所向,达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要经过一定的评选组织认定或公众舆论的认可。(√ ) 5.凡是同时符合新、奇、特三项要求的广告就是优秀广告。(×)

西方艺术流派及其风格作品

《西方艺术流派及其风格作品》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米罗及其风格作品 学生信息: 姓名: 学号: 专业: 联系方式: 上课时间: 任课教师:潘继海

对于杰昂·米罗joan miro,大家公认的最精炼也最准确的概括便是一句:米罗,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米罗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流派的杰出代表,与达利(Saivador Dali)并称为西班牙最著名的两大现代艺术家。他用孩子般的眼光观察世界,显现出纯真和稚气。作品画风始终如一,但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 要认真的去欣赏米罗的作品,首先是应该了解他的生平,其实,大多数的画家的作品风格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米罗自然也是不会例外的。 杰昂·米罗( 1893-1983),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米罗14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22岁的年轻人不满官方学院教学,决定走自己的路。早期深受凡·高和主体派的影响,作品呈明显的具象,干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但是米罗的秉性、直觉,具有根本的反理性主义。他生来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于是他参加了达达主义艺术运动。 而关于米罗参加的达达运动介绍如下: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

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虽然达达主义这个流派并不成熟,它只是一种过渡状态的文艺思维,它的艺术理念只是基于对传统的否定,但是为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达达主义的基础上,于1920年的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诞生了超现实主义,这便是米罗的风格所属。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认为儿童和疯子的言行,才是不受任何控制的真正自由的范例。在绘画中,用混乱的线条与颜色的任意涂抹进行表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分为两种风格,从米罗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米罗可以分类到其中的一支,甚至作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支超现实主义风格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

广告作品赏析论文[整理]

广告作品赏析论文[整理] 奔驰 SMART FOR TWO 平面广告赏析 摘要:拥有袖珍车身和卡通外形的SMART FOR TWO穿行于城市街道,一定如精灵般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目前,奔驰SMART FOR TWO为其所属系列下的最新车系。SMART FOR TWO是针对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设计开发的微型车。 关键字:奔驰SMART FOR TWO、时尚、插画篇、名人篇 首先来介绍我们今天的主角——奔驰 SMART FOR TWO。SMART FOR TWO是由戴-克集团全资子公司mcc(micro compactcar) 微型车公司设计生产的时尚两座微型车。SMART FOR TWO是针对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设计开发的微型车。SMART FOR TWO的在欧洲取得了很好销售成绩,曾经风靡一时,在欧洲街头随处可见憨态可掬的SMART FOR TWO。拥有袖珍车身和卡通外形的SMART FOR TWO穿行于城市街道,一定如精灵般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目前,奔驰SMART FOR TWO为其所属系列下的最新车系。SMART FOR TWO是针对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设计开发的微型车。拥有袖珍车身和卡通外形的SMART FOR TWO穿行于城市街道,一定如精灵般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在广告宣传方面,SMART FOR TWO在国外的平面广告做的尤为出色。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部分来自于SMART FOR TWO在国外发布的优秀平面作品。 插画篇: (1)、在一片荒芜的草原上,有一排队伍在缓缓的向前进,退伍的成员有几只极度耐旱的骆驼还有一辆我们的主角——奔驰SMART FOR TWO,这张平面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背景和这样的配角来衬托我们的主角,主要是为了凸显SMART FOR TWO 在能源使用方面的优势,就如骆驼在沙漠中行走只须消耗少量的水一样,SMART FOR TWO在能源使用方面的节能性,很显然在能源消费方面对于油耗问题是消费者

双城记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双城记》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艺术特色指的是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它包括文章的题材、情节等。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狄更斯在47岁时发表的作品,是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 双城记的艺术特色有很多,比如说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的有机结合,1、浪漫色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 2、写实手法: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还有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1、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 2、精雕细刻: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 不过其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应该是三个线索独立又交织而成的结构布局。狄更斯紧紧围绕他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安排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平行对照和对比关系。结构复杂却不失严谨。 《双城记》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部大时代长篇历史小说,因为他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述法国大革命的,“双城”分别指的是巴黎与伦敦。但他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因为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完成了一部情节错综,头绪纷繁的小说。 狄更斯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比如说作品开头部分描绘了一个精神失常的老头和一位到访的妙龄少女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我在这里就会暗想这二人会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典型的倒叙。狄更斯太会打伏笔了,前面几章铺了好几条不同的线,让人云里雾里,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后来几条线索汇集,就像舞台突然拉下了帷幕,观众一下子从黑暗进入了波澜起伏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的剧本中。草蛇灰线,豁然开朗。 三大线索分别是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分别对应着冤狱、爱情和复仇三大主题。这三大线索互相交错发展着,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如果说它们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那么,一种冤仇的始末使它们产生动态联系,则构成了三条边线。 开始是侯爵家族父辈对狄尔斯家庭的蹂躏和对梅尼特家庭的迫害,然后是得伐石太太的复仇;这种复仇由针对父辈而及于子辈,再通过代尔纳与梅尼特间的翁婿关系演化为对梅尼特、路茜新家庭的毁灭性打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得伐石太太的“复仇”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的演变,最终的打击对象竟是当年为自己亲人伸张正义、饱受贵族阶级迫害的梅尼特一家!狄更斯正是用这种谨严紧凑而又富于变化的人物关系来表达自己的结论。至于另一个重要人物卡尔登,他处于三组人物的关系之外,甚至是一个英国人,仿佛是三角形外的一个游离点,然而,从这个点引出的射线却切断了恶性循环的边线。在狄更斯看来,他为别人的幸福而欣然自我牺牲体现了一种纯之又纯、近乎透明的“仁爱”精神,它不是尘世内部的世俗温情,而是一道从外部、从高处投射下来的精神光辉。 贵族的迫害曾使梅尼特医生丧失理智,革命的打击又使他在清醒多年之后重新陷于疯癫,代尔纳在革命前曾自愿放弃贵族特权而侨居异邦,革命却要追索他的性命,迫使他再度仓皇去国;贵族统治毁灭了狄尔斯和梅尼特的家庭,革命也无情打击了梅尼特和代尔纳新的幸福之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冥冥中的发展脉络却惊人的相似。 那一边是得伐石太太们丧失理性的复仇欲和嗜血狂,这一边则是梅尼特一家在巨大灾难

《优秀广告作品评析》考核说明

证据学问题解答 问:证据、证据力和证明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复制的。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所以只有具备证据合法性条件的证据,才能具有证据力,不是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的。不过这些证据材料一旦经过查证属实,收集程序合法,即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它就具有证据力,能证明案件中的某一问题,即有关案件事实。因此,有证据材料到证据需要经过对证据材料的识别过程和对其证据力的把握过程。 所谓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它是证据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属性,与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有紧密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需具有的形式要件,证明力是证据所必需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所有的证据材料,只有形式合法,内容具有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才能被采纳为定案依据。研究证据学,其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力这两个关键内容,学懂弄通之后,案件的事实真相就迎刃而解了。 问: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是什么意思?能否解释一下? 答: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是英美国家证据法中关于证据可采性的一个重要规则。按照《布莱克法律词典》中的解释,该规则的含义是:言词或实物证据可以为某个限定的目的而被采纳为证据。例如,某证人先前的矛盾性陈述可以用来对该证人进行质疑,但是不能用来认定案件事实;某证据可以采用,但是只能针对一方当事人而不能针对另一方当事人。 “有限采用规则”的概念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105条规定:"如果采纳的证据只是对一方当事人或出于某一目的是可以采纳的,而对另一方当事人或出于另一目的是不可采纳的,那么法庭根据请求,应将该证据限制在其适当的适用范围内,并向陪审团相应作出指示。""有限采用规则"多用于对证人的质疑,主要是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比较棘手的证据采纳问题。 在英美国家,质证主要采用交叉询问的方式,即由对方律师在法庭上对证人进行直接质证的方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法官也可以采用其他证据对证人进行质疑。这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证明该证人的陈述不真实;其二是证明该证人有生理缺陷或品质问题。具体来说,这有五种情况:

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一片飘动的云 ——试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 其成因 作者:陈影 指导教师:李华 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的追求与梦幻、真情与爱心感动着千千万万个读者。她的作品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这不仅是她独特经历的产物,更多的是她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吸收西方新教精神,融中西文化于一身的结果。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 关键词:三毛、艺术风格、独特性、中西文化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真诚深挚的爱心,质朴而诙谐的文笔,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震撼着千千万万颗读者的心。三毛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写作只是我的生活记录”,“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我没有办法。”从题材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没有什么重大现实事件的反映,写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生活,自己周围的人和周围狭小的世界;从篇幅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中也没有能够震撼整整一个时代的长篇巨著。然而,她对生活琐事的记录,她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她的浅唱低吟,她的欢乐与悲恸,无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灵魂,无不清晰的印下她苦苦求索的足迹。作为人的三毛,对于作为作家的三毛,无异于一座天然的金矿,或者说,她的作品像那种借树根创作的艺术品,无须人工斧凿,只须顺其天然,这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所以她只须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记录她的探索,便有真正的文学,古老而永远年轻的写人生的文学。不是写一己的人生,还写众人的人生,不是写人生的图景,而是写人生的要义,写她自己和周围的人们是怎样把握自身的存在,写她认为这存在是应当如何把握。 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切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音调。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①高尔基也曾经教导青年作家:“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一定要找到。”②作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哪怕找到的自己很微小,但到底是见人所见,发人所未发,是属于自己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永久的价值。 三毛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它发出了三毛自己的

优秀广告作品赏析

《优秀广告设计作品赏析》论文作业题目:优秀广告设计之我见 姓名:黄鸣妮 学号:201030050307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三班

优秀广告设计之我见 ----打动人心是关键 以前的我,只知道广告在身边无处不在,但是,我发现,总会有些广告可以让我有感触,有印象,而有些广告让却可以我看了就觉得很烦。上了这门课,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设计一个广告并不难,但是,设计一个有新意,能够打动人心的广告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在我看来打动人心是广告的关键所在,因为广告并不是一件纯粹的艺术品,它有它特有的目的——盈利或者公益宣传,它需要用各种方式打动它所要宣传的人的心,这也是为什么有句话叫做“不做总统,就做一个广告人”的原因。 在看过了多期的Apprentice和课堂上老师的列举之后,我发现,打动人心,不仅仅是打动的方式很重要,打动的人群是否正确也很关键。 就方式而言,广告的KISS原则是不能够违背。用尽量少的元素去表达要表达的事物。就比如说老师上课时给我们看的《施氏食狮史》,整篇文章,就只有一个读音shi,却可以把一件事情如此完整地叙述出来,有的时候,简单就是一种智慧,有时候简单也是一种丰富。再比如说那幅只露出爱因斯坦额头,在其头上长出了一只天鹅的作品。作者并没有把爱因斯坦的整张脸露出来,只是选取了爱因斯坦额头以上的部位。因为他额头上的皱纹像湖面波纹的,头发正好像天鹅的绒毛。爱因斯坦奇思妙想的产生,就像天鹅浮出水面一般。整张图片,就只有黑白两色,很具有吸引力,而其图片上除了重点,就再无其他东西可以让你分散注意力。广告是需要艺术渲染的,但是,也要适当。如果把上述处理成彩色,加上背景,或者把爱因斯坦的整个脸都露出来,都没有如此好的效果。而KISS原则不仅仅只是在设计方面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就比如我们上课常常要用的PPT。如果PPT上的字数很多,不管讲解者说得多有吸引力,下面的听众都会很烦,或者PPT做得太花俏,下面的听众会找不着重点,但是,如果PPT 做得很精简,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此外,广告的方式还需要有创造力。比如说,有一期的Apprentice是关于设计一个王薇薇新作品的橱窗展示,一组做的主题是唯美的婚礼,一组是主题穿越的埃及艳后和她的情人,虽然后一组的画面显得冷艳,不如前一组华美,但是,由于王薇薇本身就是设计婚纱的,婚礼对于她来说一点都不新鲜,胜负显而易见。

创意设计美术讲义

创意设计美术讲义

导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电脑行业以暴风雨的速度向人们袭来,在IT业人才急需短缺的今天,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21世纪不会PHOTOSHOP的人就是现代的文盲”。是的,其实早在国外人们家家都有电脑,电脑设计、PHOTOSHOP等已经十分普及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下班回家休息的时候会随意的制作一些卡通、海报、电子贺卡发给朋友亲人表示祝贺与纪念。中国的改革开放把人们推到风口浪尖,电脑普及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人们一哄而上学习电脑。可是人们却渐渐的发现社会上更多的是需要设计型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还需具备设计的观念与意识,还得有美术的基础与修养,其实更精确的说应该是今天“头脑风暴时代的来临”,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电脑只是一种工具,是最终为人脑服务的,观念与想法更重要。 有这样一则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2006年我在北京学校新带了两个学生,他们都从我的基础课程结业,可以说他们在软件技术上的能力已是不分上下,根据他们的能力我一再叮嘱,这个时候你们应该趁热打铁学习一些美术创意的知识与观念,制作一些创意的作品出来”,其中A认真的听从了我的意见认真的花了些时间从头学起,而B则急急忙忙的去找工作去了,B早与A两个多月的时间去闯社会,但是一身闯劲的他疲惫的游走与各个喷绘店,在设计公司却屡屡碰壁。A同学在学习完美术课程做了大批量的创意设计作品后,直接来到一家很有潜力正在蓬勃发展的广告公司,而他在他的应聘职位上添写的是平面设计师,跟着应聘的队伍一起进入面试,主考官并没有问他们的学历,而是给了他们一些草稿纸和笔让他们创作一个标志,并问了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其他很多人没有拿起笔和纸就直接走上电脑进行操作,有些人的基础也很扎实。A同学不慌的坐了下来拿起纸笔慢慢的画起了创意,他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才在纸上画出了他满意的标志,这才走上电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标志。其他的人有的早已离去,有的则还在电脑上冥思苦想。主考官满意的点点头驱散众人,留下了他,并告诉他“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录用了你,我们看好你的一是:你优秀的美术创意观念与功底、二是:你扎实的软件基础、三是:你的不慌心态与内在的潜力”进入公司的A同学深深明白在学校老师把自己领进门,今后的修行还的靠自己,于是他从基础做起,在公司一干就是四个年头,在那里他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不仅仅是创意的提高,更有地产、品牌案例的策划知识,现在25岁的他已是该公司月薪10000,年薪20万的创意总监了,公司的技术操作部门都在他的管理之下,而这时的B同学却还奔走在各个喷绘作坊,月薪800饥不裹腹,想想他们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想想现在的B同学却还得继续跟着学习的大军一起从实,IT界的老话:平面设计是网页、空间、动画的基础而创意设计美术却是所有的基础与思维观念。现在社会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更短缺,不论将来你从事平面、网页、空间、动画、游戏等创意设计的美术是必不可少的修行。例如有的同学在学校学的是网页、空间但走上社会却从事平面设计,其实只要经历了创意设计的美术的苦修行,他日则可以以不便应万变,因为不论是平面、网页、空间、动画、游戏这些行业现在都有一个新的名词叫做“视觉传达”,只要将来你从事的是和这四个字有关系的职业,这里我劝你赶紧跟上创意设计美术基础这班列车。 在这里我又想起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们现在什么基础都没有,怎么和那些科班美术的人竞争呢”,其实上面的A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动画大师宫崎峻以前是公司职员、国画泰斗齐白石曾经是个小木匠、广告大师奥格威曾经是个商品推销员。。。。。。事情的关键就是在于你有好的心态并准备好了。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你们在这里将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相信你会越来越期待这次头脑风暴的到来。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 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三、题旨鲜明。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