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page凝胶电泳

合集下载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SDS-PAGE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一、SDS-PAGE电泳的概念SDS-PAGE是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它的全称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这种电泳技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分离介质,通过直流电场将蛋白质样品分离出不同电荷和大小的蛋白质成分。

二、SDS-PAGE电泳的原理1.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中所使用的凝胶是由聚丙烯酰胺构成的。

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来调整孔隙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的分离。

2. SDS处理SDS是指月桂基硫酸钠,它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SDS-PAGE 电泳中,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经过SDS处理后,蛋白质表面都会均匀地吸附一定数量的SDS分子,并且使蛋白质呈负电荷。

这样,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会带有类似的电荷密度,可以消除蛋白质的本身的电荷特性,使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不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3. 蛋白质分离将经过SDS处理的蛋白质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然后通过电泳进行分离。

经电泳分离后,蛋白质会根据其大小和电荷迁移到不同位置,从而使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三、SDS-PAGE电泳的应用SDS-PAGE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

它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分子量、纯度和比例,也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同时还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异构体等。

四、SDS-PAGE电泳的发展SDS-PAGE电泳技术自问世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蛋白质分离和分析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DS-PAGE电泳技术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 引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

通过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将蛋白质变性并赋予负电荷,在凝胶电泳中,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使蛋白质在电场中向阳极方向运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SDS-PAGE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蛋白质组学研究等领域。

它具有简单易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以及可以与其他技术(如质谱、Western blot 等)结合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SDS-PAGE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关键注意事项,并提供相关的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以便读者在实验中参考。

2. 原理SDS-PAGE的原理基于SDS的作用。

SDS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均匀地带上负电荷,同时使蛋白质变性并展开成线性构象。

在电泳过程中,SDS包裹在蛋白质中,使蛋白质的电荷密度保持均一,从而使蛋白质的迁移速率仅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有关,而与蛋白质的电荷无关。

SDS-PAGE通常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强的凝胶材料,通过聚合物的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在凝胶电泳过程中,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蛋白质能够在凝胶孔隙中以不同程度的速率迁移。

3. 实验步骤3.1. 制备凝胶1.准备1.5 M的Tris缓冲液,pH 8.8。

2.准备汀凝胶的原液,将30%丙烯酰胺溶液、1.5 MTris缓冲液和10%过硫酸铵按照体积比例(29:1:10)混合均匀。

3.快速加入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溶液至原液中,并迅速倒入凝胶模具中。

4.在凝胶模具上方加入异丙醇以防止凝胶表面生成凝胶。

3.2. 样品处理1.取适量的蛋白质样品。

2.加入相应的样品加载缓冲液(含有SDS和还原剂,以及测量样品体积比例的溶液)。

3.在冰上煮沸5分钟,使蛋白质样品变性并带上负电荷。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
8
蛋白质-SDS胶束的特点 (1)形状像一个长椭圆棒 (2)短轴对不同的蛋白质亚基-SDS 胶束基本上是相同的。 (3)长轴的长度则与亚基分子量的大 小成正比。
9
胶束在SDS-PAGE系统中的电泳迁 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影响, 而主要取决于椭圆棒的长轴长度,即 蛋白质或亚基分子量的大小。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 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 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37
38
39
40
41
42
43
(3) 加样品
样品的处理 在蛋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SDS后,可引起以
下的反应: 蛋白质本身的电荷被屏蔽 氢键断裂 疏水相互作用被取消 多肽被去折叠(二级结构破坏),并形成椭球形
44
①还原SDS处理 当加入还原试剂DTT或β-二巯基乙醇后,
蛋白质被完全去折叠,只根据分子量分离。
14
(三)凝胶浓度的选择 由于SDS电泳分离并不取决于蛋白
质的电荷密度,只取决于分子解聚后 SDS-蛋白质胶束的大小,因此凝胶浓 度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分辨率。
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蛋白质应选用不 同的凝胶浓度.
15
16
17
18
19
(四)分子量测定 1、相对迁移率(Rf) Rf即用每个带的迁移距离除以溴酚蓝 前沿的迁移距离得到的。 测量位置应在蛋白带的中央。
4
1、SDS
阴离子去污剂 变性剂 助溶性试剂
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 分子去折叠 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
5
2、强还原剂 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al)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 使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断裂。
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02 实验材料
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丙烯酰胺(AA):用于制备凝胶,是聚合反应 的单体。
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交联剂,增加凝胶 的交联度。
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催化剂, 加速交联聚合反应。
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过硫酸铵(APS)
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
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用于变性蛋白质并促使其 带负电荷。
发展新型分离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发展新型的蛋白质分离技术, 如二维电泳、毛细管电泳等,以提高蛋白质分离的分辨率和准
确性。
应用多维度分析
在后续实验中,可以将SDS-PAGE与其他蛋白质分析技术相结 合,如质谱技术、免疫学检测等,进行多维度分析,更全面地
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THANKS FOR WATCHING
白质带负电荷,从而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能够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
03
对其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
通过比较标准蛋白的迁移率和已知分 子量的标准蛋白,可以大致测定出待 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蛋白质的迁移率与其分子量的对数成 反比,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待测蛋白与 标准蛋白的相对迁移率来推算其分子 量。
甘氨酸
作为分子量标准品。
Tris-HCl缓冲液
维持电泳过程中的pH值稳定。
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电源
为电泳提供电力。
凝胶板
放置凝胶的框架。
垂直电泳槽
提供电泳所需的基 本结构。
移液器
精确添加试剂和溶 液。
紫外透射仪
检测蛋白质条带。
实验前的准备事项
清洗电泳槽和相关器具,确保无残留物。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溶液,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SDS-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
甘氨酸
最广泛使用的不连续缓冲系统最早是由Ornstein(1964) 和 Davis(1964) 设计的, 样品和浓缩胶中含 Tris-HCl(pH 6.8), 上下槽缓冲 液含Tris-甘氨酸(pH 8.3), 分离胶中含Tris-HCl(pH 8.8)。系统中所有组 分都含有0.1% 的 SDS(Laemmli, 1970)。样品和浓缩胶中的氯离子形 成移动界面的先导边界而甘氨酸分子则组成尾随边界,在移动界面的两 边界之间是一电导较低而电位滴度较陡的区域, 它推动样品中的蛋白质 前移并在分离胶前沿积聚。此处pH值较高, 有利于甘氨酸的离子化, 所形成的甘氨酸离子穿过堆集的蛋白质并紧随氯离子之后,沿分离胶泳 动。从移动界面中解脱后,SDS-蛋白质复合物成一电位和pH值均匀的 区带泳动穿过分离胶,并被筛分而依各自的大小得到分离。
Ø 加入加速剂TEMED后聚合马上开始,应立即将凝胶混匀,迅速灌胶。
保存条件: 4℃保存。
注意事项:
Ø 易燃,有腐蚀性,请注意防护。
Ø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
过硫酸铵 分子式: (NH4)2S2O8 分子量: 228.20
性状:过硫酸铵是一种白色、无味晶体,常作强氧化剂使用,也可用作单体聚合引发 剂。它几乎不吸潮,由于能达到很高的纯度而具有特别好的稳定性,便于储存。另外, 它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 储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
浓缩效应:凝胶由两种不同的凝胶层组成。上层为浓缩胶,下层为分离 胶。浓缩胶为大孔胶,缓冲液pH6.7,分离胶为小孔胶,缓冲液pH8.9。 在上下电泳槽内充以Tris—甘氨酸缓冲液(pH8.3),这样便形成了凝胶孔 径和缓冲液pH值的不连续性。在浓缩胶中 HCl几乎全部解离为Cl-,但只 有极少部分甘氨酸解离为H2NCH2COO-。蛋白质的等电点一般在pH5左 右,在此条件下其解离度在HCl和甘氨酸之间。当电泳系统通电后,这3 种离子同向阳极移动。其有效泳动率依次为Cl->蛋白质> H2NCH2COO-,故C1-称为快离子,而H2NCH2COO- 称为慢离子。电 泳开始后,快离子在前,在它后面形成离子浓度低的区域即低电导区。 电导与电压梯度成反比,所以低电导区有较高的电压梯度。这种高电压 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在快离子和慢离子之间 形成—个稳定而不断向阳极移动的界面。由于蛋白质的有效移动率恰好 介于快慢离子之间,因此蛋白质离子就集聚在快慢离子之间被浓缩成— 条狭窄带。这种浓缩效应可使蛋白质浓缩数百倍。

《中国药典》(2020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中国药典》(2020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五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SDS-PAGE法是一种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本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大多数蛋白质都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重量比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分子所带的负电荷远远超过天然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效应,使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离。

本法用于蛋白质的定性鉴别、纯度和杂质控制以及定量测定。

1.仪器装置恒压或恒流电源、垂直板电泳槽和制胶模具。

2.试剂(1)水。

(2)分离胶缓冲液(4×,A液) 1.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8.15g,加适量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8.8,加水稀释至100mL。

(3)30%丙烯酰胺溶液(B液)称取丙烯酰胺58.0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0g,加温水溶解并稀释至200mL,滤纸过滤(避光保存)。

(4)10%SDS溶液(C液)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四甲基乙二胺溶液(TEMED,D液)商品化试剂。

(6)10%过硫酸铵溶液(E液)称取过硫酸铵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建议临用前配制,或分装于-20℃可贮存2周。

(7)浓缩胶缓冲液(4×,F液)0.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05g,加适量水使溶解,用盐酸调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8)电极缓冲液(10×)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g、甘氨酸144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8.1~8.8之间,加水稀释至1000mL。

(9)非还原型供试品缓冲液(4×)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3g、溴酚蓝20mg、十二烷基硫酸钠8.0g,量取甘油40m1,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精品文档
1
一、什么是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在水溶液中以单体 (monomer)和分子团(micellae)的混合形 式存在。
蛋白带迁移距离 Rf= ————————
溴酚蓝迁移距离
精品文档
20
蛋白带迁移距离 固定前的凝胶长度
Rf= ————————— X ————————— 干燥后的凝胶长度 溴酚蓝迁移距离
精品文档
21
2、作图 以已知蛋白质分子量的常用对数值为纵坐
标,Rf为横坐标绘图
精品文档
22
精品文档
23
3、通过测定未知蛋白质的Rf值,便可在标 准曲线上读出他的分子量
还原SDS电泳 非还原SDS电泳 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电泳
精品文档
26
(2)根据缓冲系统和凝胶孔径的不同
连续电泳 不连续电泳
(3)根据电泳的形式
圆盘电泳 垂直电泳
平板电泳 水平电泳
精品文档
27
精品文档
28
精品文档
29
精品文档
30
2、操作 (1) 制备分离胶 (2) 制备积层胶(堆积胶)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 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 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精品文档
10
3、影响SDS电泳的关键因素 (1) 溶液中SDS单体浓度(>1mmol/L) 大多数蛋白质与SDS结合的重量比为1: 1.4 (2) 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不>0.26) 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SDS单体才具有较 高的平衡浓度。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1.1 电泳原理SDS-PAGE是一种基于凝胶电泳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其中SDS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的缩写,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使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带负电荷,同时也能够给蛋白质提供线性结构。

1.2 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利用膠體凝膠將生物物质分开的电泳技术。

在SDS-PAGE中,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作为电泳介质。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聚合物凝胶,通过调整聚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的比例,可以调整凝胶的孔径。

1.3 SDS-PAGE的步骤SDS-PAGE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样品:将待测蛋白质样品添加SDS、还原剂和草酸,使蛋白质样品变性和解离。

•准备凝胶: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将之倒入电泳槽中,插入电泳板。

•加载样品:将准备好的样品加入凝胶双孔板中,注意标记样品位置。

•电泳:将准备好的样品盖在电泳槽上,接上电源进行电泳分离。

•显色染色:将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显色染色,以观察结果。

•图像分析:利用成像仪或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的凝胶图像进行定量分析。

2. SDS-PAGE电泳的应用2.1 蛋白质分析SDS-PAGE电泳是蛋白质分析的基础技术,通过对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可以获得蛋白质的表观分子质量、纯度和组成信息。

这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2.2 分子生物学研究SDS-PAGE电泳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有多种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分等。

此外,SDS-PAGE也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如核酸、小分子化合物等)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2.3 药物研发SDS-PAGE电泳在药物研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药物候选化合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评估药物的结合能力和亲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S-PAGE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 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如果在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 烷基磺酸钠(SDS),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 取决于它的分子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形状无关。
因此可以利用SDS-PAGE测定蛋准备:标准品按说明书进行处理, 样品加入ddH2O溶解后,再加入SDS上样缓冲液。
7. 加样电泳(每孔加样15μl)。
8. 卸下玻板,剥离凝胶放在器皿内,切去一角作为 方位标记。
9. 染色:用至少五倍体积染色液浸泡凝胶,于平缓 摇摆平台上室温1h左右。
10.脱色:用蒸馏水漂洗数次,再用脱色液脱色,至 蛋白质条带清晰
注意事项
(1)聚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要戴手套。 (2)安装电泳槽时要注意均匀用力旋紧固定螺丝,防
止夹坏玻璃板,避免缓冲液渗漏。 (3)梳子需一次平稳插入,梳口处不得有气泡,梳底需
水平。
(4)微量注射器(加样器)上样时, 注射器不可过低, 以防刺破胶体;也不可过高, 样品下沉时易发生扩散, 溢出加样孔。
(5)剥胶时要小心,保持胶完好无损,染色要充分。
上层为浓缩胶,凝胶孔径较大,没有分子筛效应, 其pH为6.8,由于快慢离子所形成的高电压梯度, 使得变性蛋白质分子在泳动中被压缩为很薄的一层, 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下层为分离胶,凝胶孔径较小,有分子筛效应, pH为8.8,变性蛋白质分子所带负电荷基本一致, 泳动速度主要决定于分子量。
实验步骤
1. 安装制胶模具。 2. 调制分离胶,立即灌注至模具高度的70% 。 3. 加一层纯水,约30min后聚合。 4. 倒出水并用滤纸把剩余的水分吸干。 5.调制浓缩胶,立即灌注插入梳子。静置。
SDS-PAGE凝胶电泳
姓名:杨文骏 学号:S1309008
主要内容
SDS-PAGE凝胶电泳简介及应用 SDS-PAGE凝胶电泳的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和 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加速剂 和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 凝胶。以此凝胶为支持物的电泳称为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P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