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4 《田野在召唤》教案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4 《田野在召唤》教案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能用欢快活泼且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二声部歌曲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用轻巧而有弹性的,且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两个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以唱歌教学为主的音乐课,作品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歌颂,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表现形式是合唱。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生练习环节1、基础训练:高声部3 -------- I 1 ------- I低声部1 ------- I 3 ------- I (略)2、二声部的模唱训练(模唱歌曲《田野在呼唤》的第一段部分旋律)教师提示:注意气息,练习中唱的轻巧而有弹性,笑肌应保持在提起的状态,嘴唇放松,注意放松喉头,嘴型要拢,嘴里要有含棒棒糖的状态,要保持吸气的状态。

设计意图:为本课的歌曲学唱营造气氛,进行多声部的模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新歌引入:1、教师播放课件,课件画面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同时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田野的气息和美丽。

2、揭示课题:教师:春游是大家都非常想去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一对大自然的赞美,一起来聆听田野的歌声吧!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的吗?(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四、学唱新歌:1、聆听范唱:(在聆听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听)教师提问:(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这首歌的情绪与《我们的田野》有什么不同?(播放部分《我们的田野》片段,让学生通过对比来比较《我们的田野》与《田野在召唤》的情绪。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田野在召唤》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田野在召唤》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以下是对课堂评价的具体内容:
1. 提问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讲解完《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后,可以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旋律特点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旋律与和声:歌曲的旋律是指歌曲的主要线条,它决定了歌曲的基本情感和风貌。和声则是指多个音符同时响起所形成的音响效果,它可以增强歌曲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在《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中,学生可以学习和欣赏到优美的旋律和巧妙的和声进行。
3. 节奏与拍子: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它决定了音乐的时间感和动感。拍子则是指音乐中的强弱规律,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在歌曲《田野在召唤》中,学生可以通过演唱和演奏来感受节奏和拍子的魅力。
同时,针对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如通过分组演唱、音乐游戏、欣赏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4《田野在召唤》人音版(五线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4《田野在召唤》人音版(五线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4 《田野在召唤》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这首歌曲以大自然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野景象,歌词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优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

在此基础上,他们需要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田野在召唤》的演唱,培养他们的歌唱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演唱。

2.歌曲中旋律的把握和音准的准确性。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解。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田野在召唤》的五线谱和歌词。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录音。

3.准备教学PPT,展示歌曲的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4.准备合唱曲目,以便进行合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田野在召唤》,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五线谱和歌词,引导学生认识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知识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进行示范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4.3 田野在召唤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4.3 田野在召唤   人音版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你好!大自然》《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优胜路小学刘洋一、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

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

歌曲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欢快活泼、弹跳有力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两个声部在田野上寻找春天的不同。

2、通过手势的融入、曲谱的拆合稳定学生音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两个声部曲谱的学习。

3、通过分小队学习、展示和评价能够自己运用手势帮助学唱歌曲曲谱,并完成最后一个小节的手势设计。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两个声部的曲谱。

四、教学难点:第二乐段二声部曲谱。

五、教具:课件、钢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带领学生做手势)师:刚才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2、复听歌曲,明确声部。

师:听,有几个小分队(声部)在田野上寻找春天?3、复听第一乐段,细化歌曲情绪。

师:现在老师请你再来听一听,不同的小队迈着什么样的步伐在田野上寻找春天?(设计意图:手势在学习之前就进入,为后面两个声部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学习1、学习第一乐段曲谱教师带手势范唱第一乐段的一声部,学生跟琴学习。

师:让我们走进田野一起来寻找第一小队的路线。

教师带手势范唱第一乐段二声部,学生跟琴学习。

师:第一小队的路线找到了,让我们来找第二小队的路线吧。

教师范唱融入4/4拍强弱规律,学生通过对比复习4/4拍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手势的加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暗示,使音准学习更直观。

)学生分队跟音乐完成第一乐段自己声部的乐谱演唱,并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唱和学生评的交替进行,解决了分声部练习过程中,其他声部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促进了评价的多样性。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田野在召唤(4)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田野在召唤(4)   人音版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第十册第四课《田野在召唤》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欢快的演唱曲,本节课作为第二课时将它作为一首乐曲来感受并用竖笛演奏,竖笛演奏作为一种音乐实践活动,对于辅助提高识谱能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借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感受,作为教具开展教学同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将二声部合唱歌曲改变拓展来进行器乐合奏教学,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多种表达,体验乐器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的方式,熟悉吹奏指法并掌握含有八分休止的节奏.2.能用竖笛准确吹奏乐曲《田野在召唤》的旋律.3.完成两个声部的合奏,体验音乐的多种表达,体验乐器的魅力.教学重点掌握带有八分休止节奏乐句的吹奏及合奏教学难点八分休止节奏乐句的吹奏及合奏、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合奏茉莉花,竖笛问好.2.游戏导入第一个游戏——我吹你学(教师吹奏,学生模仿)“3 3 ︱3 —︳”、“30 30 ︱3 —︳”.“33 33 ︱3 —︳”等;师:有什么变化?注意有八分休止节奏的地方第二个游戏——我正你反(学生将教师吹奏的音符按相同的节奏反过来吹)师“22 33︱4 —︳”,生“44 33︱2—︳”;师“5 4︱3 2 ︳”,生“2 3 ︱4 5 ︳”;师“50 40︱30 20︳”,生“20 30︱40 50 ︳”.(设计意图:以轻松的方式熟悉指法并掌握含有八分休止的节奏,锻炼学生的手指灵活性与反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感受、演奏乐曲师:大家反应很快手指也很灵活,我们之前用竖笛吹奏过很多歌曲,现在老师要用吹奏一首曲子,请大家听一听1.师用竖笛演奏《田野在召唤》上节课我们学唱了这首田野在召唤,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来唱一下;(教师用钢琴弹奏《田野在召唤》,生唱)师:它本来是一首歌唱曲,但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以乐曲的形式感受它.2.加深感受师:我再吹奏一遍乐曲,请同学们观察我在吹奏的同时做了什么?(教师出示乐谱)(教师在吹奏乐曲时加入走步、摆头和身体随音乐节拍摆动的动作)师:我做了几个动作?都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做的?(请学生在乐谱中指出)师:好,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随音乐做一下.(师生随音乐律动、表演)3.吹奏乐曲师:这是欢快的音乐、欢乐的田野.大家喜欢这首乐曲,过一会儿可以用竖笛自己来演奏.现在老师吹奏一遍乐曲,请大家随我做指法练习.(学生做指法练习)师:请你们用竖笛吹一吹乐曲的前半部分.(学生吹奏)给大家一点时间再练习一下.(教师指导学生再次演奏)(设计意图: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竖笛视奏能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为合奏做好准备)三、合奏乐曲1.分声部练习师:谁能和老师一起合作吹奏?(生吹一声部,老师吹二声部)师:刚才老师吹的旋律和几位同学吹的旋律一样吗师:接下来我们就请出刚才老师吹奏的这段旋律.(出示二声部乐谱)师:让我们一起吹奏一遍.师:好,下面我们把这段音乐加入到乐曲的主旋律之中.(教师播放主旋律,并指挥学生吹奏)师:田野的音乐更丰富了,你们吹得很准确,但要注意含有八分休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我们再随音乐来一遍.(教师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奏)2.合奏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师:我们配合很默契,每个声部都很清晰,但要注意节奏和音准,再来演奏一次.师:这才是我们想要表现的田野,这回我们不用伴奏音乐一起演奏一遍.(设计意图: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竖笛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四、小结师:在演奏上,我们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但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和歌唱一样,器乐演奏也是我们用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一种方式,我也很愿意和你们一起享受竖笛演奏带来的快乐!下节课再见.。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田野在召唤(1)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 田野在召唤(1)   人音版

第四课你好!大自然——《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自信地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

2、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聆听、模唱等方式学习歌曲(律动、口风琴吹奏),运用小组配合的形式进行合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和拥抱大自然的情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美感。

【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课,它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效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

歌曲在2小节的伴唱下弱拍进入第一乐句,上下两乐句节奏紧凑,旋律完全相同,只是在句的尾音上稍作变化。

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效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

第三、第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旋律舒展,情绪热烈。

两乐句的曲调运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

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美丽的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之意。

曲中的四度跳进及旋律逐渐向上推进使音乐更为挺拔、嘹亮,形成了高潮,表现了孩子们无比欢畅愉快的心情,最后2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尽情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43名,已初步养成了较好地唱歌习惯,总体来说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在进行合唱时多数同学能注意积极配合他人,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多数同学音乐想象力丰富,对所听音乐能即兴表演相应动作,叙说音乐内容,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 田野在召唤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 田野在召唤   人音版

田野在召唤教学目标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2.认识顿音几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渐强记号(<),渐弱记号(>),能够较正确的使用于演唱.3.通过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引导学生从活泼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2.初步了解旋律变化、力度强弱3.歌曲弱起小节的节奏把握与准确演唱教学难点1.顿音几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的识记与运用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3.八分休止符的认识与使用教学方法听音跟唱法、练习法、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1.北风呼呼的吹着,小雪人静静的站在雪地里望着我们,它一动也不不动,春天来了,明媚的阳光照在小雪人的身上,小雪人慢慢的融化了,化成了水,滋润了土地,小草长出了嫩芽,它越长越高,越长越高......啊,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深呼吸吧......2.二声部的发声练习3.听音练习 1 3 5 1 5 7 5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一)1.由听音练习直接导入低声部的部分2.学习低声部的15 75 将八分休止符进行讲解,注意唱准,唱好,纠正错误3.跟琴演唱,注意10 50 70 50 是不同的音,要唱准.4.跟音乐伴奏唱一唱,加动作,更好的区别1050 7050不同的音域.5.把简谱换成“啦啦啦”进行二声部的训练,注意八分休止符唱准.6.刚才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像要去干嘛呀?7.导入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二)学习歌曲第二部分1.欣赏意大利美景,并提醒意大利像妈妈的长筒靴,提高学生的兴趣2.仔细听歌曲,分成了几个小分队,分成了几个声部?3.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听完后你的心情怎样呢?欢快4.教师范唱,学生打拍子5.学生跟着音乐小声哼唱6.学习简谱部分7 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进行简单讲解.8.要求唱准,八分休止符,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9.讲解(<)渐强记号,(>)渐弱记号10.完整演唱简谱部分11.这首歌曲是一个合唱歌曲,那么我们两个小分队一起出发吧12.两个声部合唱简谱,纠正错误部分,要求声音和谐统一13.加入歌词,跟琴演唱,理解歌词大意14.给歌曲分段(两段)15.提问:欣赏完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什么?最热情的部分是哪?“梯里通巴”什么意思呢?歌曲中“梯里通巴”可能是谁发自内心的声音?如果你是他,你可能说什么?还有别的可能性吗?解释“梯里通巴”就是意大利的音译,实际的意思就是:来吧,快来吧!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大家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16.逐句学唱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进行详细讲解4.3 26 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唱准跟老师按节奏读一遍“梯里通巴”.17.站起来体会“梯里通巴”热情的部分.18.逐句交唱19.学习重点乐句20.跟琴完整演唱,第二部分21.问题:歌曲在演唱中前两个乐句是怎样的心情,后两个乐句又发生了怎样的情绪的变化?跟老师按节奏读一遍“梯里通巴”.(三)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2. 重点提示:弱起演唱与八分休止符的把握.3.八分休止符,第一乐句中,第三小节第一拍3 0 有八分休止符区别:12 ︳33 33 33 33 ︳30 5和 12 ︳33 33 33 33 ︳3 54.歌曲中还有其它的八分休止符吗?详细讲解(<)渐强记号,(>)渐弱记号,并运用到歌曲中,准确演唱.教师伴奏,学生齐唱将第二段歌词最后乐句对比学习,把握歌曲高潮情绪,复习反复记号.提示歌曲表现与各种记号的使用.5.使用顿音记号(▼)、重音记号(﹥)给前两个乐句标注音乐符号,使歌曲表现更快乐.从头到尾唱一遍.注意一段与二段的连接两个小分队集合,合唱练习6.男女生合作,全班分成两大声部,女生唱一声部主旋律,男生唱二声部,使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然后男女生交换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划拍唱谱)7.提问: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8.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统一、和谐的声音进行合唱.9.表演歌曲启发学生说说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表扬与评价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认识了多种音乐符号,感受了歌曲的热情、奔放与欢快活泼,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的内容.您好,大自然!让我们一起拥抱大自然吧!在歌曲《田野在召唤》中结束本课.。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3---5---2-5-1---
模仿春雨一起来唱歌会是什么样子的效果呢二声部
原来大自然的声音这么美妙啊,那我们就一起去田野看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播放音乐)
出示课题————-
听了这首歌曲你感觉情绪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这首歌曲介绍背景,拍号
老师范唱一遍,看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三、课外拓展,课堂总结
观看沙画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孩子们在春天里出发去郊游,去旅行时的快乐心情,也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可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是不珍惜环境,对大自然破坏,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看看视频都讲了些什么
告诉我们要热爱环境,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大自然才能永远年轻,永远朝气蓬勃。
二、整体感知,新歌学唱
学习第一乐段
我们来看看二声部和我们刚才模仿的哪个春的声音一样
春雨的声音。
分组(春风。春雨队)
拍腿来表示二声部
一声部先学会用节奏念歌词,然后手打二声部,嘴巴念一声部的歌词。
教授弱起小节。
我弹奏一声部的歌谱,学生唱歌词。
然后完整演唱,加入二声部。
学习第二段
我弹歌谱学生唱词。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歌词,并进行展示。
田野在召唤
一、教学内容:表演:《田野在召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民歌的音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各种形式的演唱、聆听,提高表演能力。学会在欣赏和演唱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不同风格。
2、有感情地演唱及音乐的艺术表现,唱准乐曲第二部分的旋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在召唤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田野在召唤》
教学对象:五年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手风琴
教材分析:美学家说,如果我们能多听听脚下土地的意愿,我们就会理解自然与美是何等紧密地融为一体。

五年级的音乐学习就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开展的。

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旨在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去观赏大自然,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大自然,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切分音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表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神情。

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

全曲始终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弹跳和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通过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听旋律模唱歌谱,并视唱二声部的歌谱,从
中体验意大利民歌的特点并能有感情的演唱并完成二声部合唱。

3,知识与技能:理解人与自然地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准确唱好二部合唱,品味合唱的韵律。

教学重点:
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表现歌曲欢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手风琴演奏《郊游》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原地踏步。

(设计目的:带领学生“郊游”,感受脚步声,为《田野在召
唤》二声部的做铺垫)
二、练声部分:
教师:同学们,去郊游开不开心?你们都带着怎样的脚步声出发的呀?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模仿,那跳跃的脚步声。

教师:当我们踏着轻快的脚步,出门感受美丽的大自然时,首先遇到了。

(播放春风声)同学们,我们遇到谁啦?
(学生答)
教师:同学们,春风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答)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模仿,这轻柔的春风。

(教师要求学生,嘴型,并先唱谱。


教师:同学们,老师来模范春风,你们是小脚步声,注意听,在第几步时遇到了春风。

(教师与学生配合演唱)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试一试么?(分组学唱)
三、新授
1,初听
教师:同学,我们继续往前走,听听我们都来到哪?歌曲表现怎样的情绪?
2,复听(播放歌曲)
教师问:同学,让我们边听边看,注意看歌曲中的孩子分为几个小分队去田野郊游,他们拍的照片都有什么特点?
(设计目的:让学生观察照片的角度,从而引出高低声部)教师:歌曲中的孩子,分为两个小分队,一队乘坐热气球观看美丽的田野,另外一队则手拉着手走着去感受田野的气息。

3,再听(教师范唱)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再跟随热气球小分队一同看看美丽田野。

(播放PPT图片,教师并演唱歌曲。


(设计目的:听老师演唱,感受歌曲的高声部的旋律,并且通过再次聆听,注意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4,模唱歌曲旋律
教师解释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教师:同学们,做在热气球上看到景色,是不是更美啦,你们一起来感受美丽的田野么?
(用wu模唱歌曲旋律高声部,并重点演唱第一段,并视唱歌谱。


5,加歌词唱第一段
教师弹琴,学生加歌词唱第一段。

(2—3遍,第一遍慢速)6,学唱高声部
教师:同学们,看见这美丽的景色,心情如何,有何感触?
(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们,他们唱到。

(播放“梯里通吧......”)
教师:你听到了哪句?
(学生答)
教师解释“梯里通吧”。

(衬词,没有特殊意思,想表达对美景的感叹。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模唱这段好么,一同来表达这美丽的场景好么?
视唱第二段的谱。

7,加歌词唱。

教师:热气球的小朋友,先加入歌词试一试,可以么?(2遍)学生随音乐伴奏,演唱高声部。

8,学唱低声部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到陆地上,跟随步行小分队,一同感受美丽的田野。

(教师先范唱,学生小声跟唱。

)视唱“梯里通巴”之后的简谱。

学生随教师的琴声,加入歌词演唱。

学生随音乐伴奏,演唱低声部。

9,合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也分成两队,观看美丽的田野。

好么?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高声部,第二组为低声部。

(慢速演唱,直接加入歌词。


分组演唱二声部。

(一组为高声部,二组为低声部,并合。

)教师:同学们,当两个小分队遇到美丽的景色都发出了感叹,我们也分成两队,一同感叹这美丽的田野。

好么?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高声部,第二组为低声部。

(慢速演唱,然后再加入歌词。


10,完整演唱。

同学们,让我们先跟随歌曲的小朋友一起完整演唱,注意声音变小,先注意听他们歌声。

教师:你们准备好了么?让我们自己去往美丽的田野。

(教师用手风琴伴奏,学生演唱。


学生跟随伴奏再次完整演唱。

三、拓展
1、教师:同学们,意大利的田野美不美呀?在我们的中国也
有许多美丽的田野,看见这些美丽的田野,你们都会发出怎么样的感叹声呢?请同学们来创编衬词。

(创编歌词,并演唱。


2、教师:同学们,在美丽的田野上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学生上台操作白板,转动骰子。

)并学习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设计目的:通过聆听动物的声音,并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了解动物的声音特点,最后老师把三种小动物的声音合成,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和声的美妙。

四、升华
观看田野上美丽的风景,再观察现在被破坏的田野,让学生进行描述,体会。

激发孩子保护坏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