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合集下载

大学美育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美育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美育被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美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我对大学美育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美育实践的意义大学美育实践,是指通过开展各类美育活动,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美育实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创作,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追求。

2. 丰富精神世界:美育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情感、表达自我的平台,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精神世界。

3. 促进全面发展:美育实践强调个体在审美、情感、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培养创新精神:在美育实践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创新,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美育实践的形式大学美育实践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艺术鉴赏: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戏剧、音乐会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参与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3.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化节、读书节、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体验美。

三、我的美育实践体验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类美育实践活动,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体验:1. 艺术鉴赏:我曾多次观看学校组织的音乐会和戏剧表演,这些活动让我感受到了音乐和戏剧的魅力,也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

2. 艺术创作:我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团,通过学习摄影技巧,我逐渐掌握了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美,并用镜头记录下来。

3. 校园文化建设:我参与了学校举办的文化节,负责策划和组织文艺表演,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也提升了我的组织能力。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美育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

2. 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其具备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美术欣赏:包括中外美术史、美术流派、美术作品鉴赏等。

(2)音乐欣赏:包括中外音乐史、音乐流派、音乐作品鉴赏等。

(3)舞蹈欣赏:包括中外舞蹈史、舞蹈流派、舞蹈作品鉴赏等。

(4)戏剧欣赏:包括中外戏剧史、戏剧流派、戏剧作品鉴赏等。

(5)影视欣赏:包括中外影视史、影视流派、影视作品鉴赏等。

(6)摄影艺术:包括摄影理论、摄影技巧、摄影作品鉴赏等。

(7)设计艺术: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2)实践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3)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育实践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社团活动,以及校内外展览、演出、比赛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

(3)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美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作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设计等作品,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美育课程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课程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课程知识点总结一、美育概念及意义美育是指通过学习艺术、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进而达到教育和发展人的目的。

美育旨在以美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在审美活动中发展其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心灵境界。

美育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的审美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和心灵成长。

二、美育课程设置美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艺术、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升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美育课程设置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体验各种艺术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美育课程的设置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即基于学科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系统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程度,设计和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操作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和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多元性原则,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美育课程内容美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美术欣赏、音乐鉴赏、舞蹈表演等方面,涵盖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美育课程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普适性,既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又能反映社会的审美趋势和文化变化。

美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感知特点,合理安排和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美育课程内容设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艺术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美育教学方法美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艺术创作、审美鉴赏、艺术表演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十六讲教案

《大学美育》教案课程名称:大学美育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3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美的形态和美的价值,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美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生活质量。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内容:第一讲:美的概述1. 美的概念2. 美的形态3. 美的价值第二讲:艺术美的欣赏1. 艺术美的特点2. 艺术美的分类3. 艺术美的欣赏方法第三讲:自然美1. 自然美的特点2. 自然美的分类3.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第四讲:社会美1. 社会美的特点2. 社会美的分类3. 社会美的欣赏方法第五讲:生活美1. 生活美的特点2. 生活美的分类3. 生活美的欣赏方法第六讲:服饰美1. 服饰美的特点2. 服饰美的分类3. 服饰美的欣赏方法第七讲:建筑美1. 建筑美的特点2. 建筑美的分类3. 建筑美的欣赏方法第八讲:音乐美1. 音乐美的特点2. 音乐美的分类3. 音乐美的欣赏方法第九讲:绘画美1. 绘画美的特点2. 绘画美的分类3. 绘画美的欣赏方法第十讲:文学美1. 文学美的特点2. 文学美的分类3. 文学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一讲:舞蹈美1. 舞蹈美的特点2. 舞蹈美的分类3. 舞蹈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二讲:影视美1. 影视美的特点2. 影视美的分类3. 影视美的欣赏方法第十三讲:审美心理1. 审美心理的特点2. 审美心理的分类3. 审美心理的培养第十四讲:审美教育1. 审美教育的作用2. 审美教育的方法3. 审美教育的实施第十五讲:美的创造1. 美的创造的特点2. 美的创造的分类3. 美的创造的方法第十六讲:美育与人生1. 美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 美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3. 美育与道德情操的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阐述美的各类形态及其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大学美育教案什么是美

大学美育教案什么是美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美的概念和美的本质,初步形成对美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美的概念和美的本质。

2. 美的欣赏方法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美的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 美学理论书籍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美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美的概念:a. 美是事物内在属性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

b. 美是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体验的反映。

c. 美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2. 美的本质:a. 美是和谐的,包括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等。

b. 美是美好的,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

c. 美是创造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过程。

3. 美的欣赏方法:a. 观察法:仔细观察美的事物,发现其独特之处。

b. 想象法:发挥想象力,感受美的事物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c. 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共鸣,体会美的事物所传递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包括自然景观、艺术作品、音乐等,引导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的概念和本质。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欣赏美、创造美方面的不足。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美学理论书籍或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美的本质和欣赏方法。

2. 拍摄生活中你认为美的瞬间,并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美的概念和本质,引导学生了解美的欣赏方法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探索。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审美素养。

大学美育》课程标准

大学美育》课程标准

大学美育》课程标准大学美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大学美育》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本学期课时安排为理论课程32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美育、审美活动、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辞章美、科技美等。

二、课程任务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让学生初步了解各艺术门类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

并且能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赏析、艺术审美实践,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力、创造力,以及在审美欣赏和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完成相关实际工作任务。

在此基础上,完成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美的基本概念。

2.学会辨别美与丑,了解美丑的区别。

二)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

2.学会用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辞章美、科技美来感受事物。

三)素质目标1.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3.弘扬民族艺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序号单元名称课次任务教学方法与要求1 诗意的栖居:大学美育课次1:什么是美课次2:直觉反应和情感体验通过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通过音视频赏析,让学生了解美的概念。

通过互动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印象。

利用音视频导入,调动学生对美的主观性。

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2 心灵的熏陶:审美活动课次3:精神感受和思想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利用流行歌曲导入,调动学生对美的主观性。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审美活动的精神感受和思想分析。

通过安排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3 曼妙的世界:自然美课次4:了解自然美通过预热,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自然美。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美育的基本概念美育是指以美的素质、美的感受、美的表现和美的欣赏等为主要内容,以美的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美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和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美育的重要意义1. 培养艺术修养。

通过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2. 提高综合素质。

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3. 促进文化交流。

美育教育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交流。

三、美育教育的内容1. 艺术教育。

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文化教育。

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文化形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

3. 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

4. 艺术欣赏。

通过艺术品鉴和欣赏教育,提高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增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四、美育教育的方法1.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2. 艺术鉴赏。

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 教育展览。

通过美术作品展览和艺术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五、美育教育的实施1. 教学大纲。

制定相应的美育课程大纲,明确美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2. 教学资源。

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包括美术教室、音乐厅、舞蹈室等,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3. 教师队伍。

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艺术教师,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大学美育课件ppt

大学美育课件ppt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美育的基础途径,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培养学生的审美 感知和审美情感。
审美体验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户外探险、旅游观光等途径,让学生亲近自然 、感受自然之美。
审美体验应注重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培 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理解力。
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 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 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丰 富的艺术实践机会。
课程开发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开发具有特色的美育课程 ,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
课程更新
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 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06
美育的未来发展
美育与科技融合
数字艺术教育
总结词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和价值,它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智慧。
详细描述
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它包含了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手法和智慧。艺术美不 仅体现在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上,还体现在作品的主题、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欣赏艺术美需要我 们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自然美
内涵美
总结词
内涵美是指艺义,它通过作 品的内容和主题来体现。
详细描述
内涵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反映了创作者的观念、情感和价值观。欣赏艺术作 品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艺术美
跨学科的美育
将美育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社区艺术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将美育融入日常生 活,提高社会参与度。
美育国际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大学美育的意义: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人类世界区别于动物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的世界就是文化的世界。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文化素质。

教育的终极是完善人格和品质。

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

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人民》米开朗琪罗《摩西像》弗拉戈纳尔《秋千》阿尔塔米拉穴顶的野牛约前14000—前10000年第二章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美术第一节古埃及的美术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它的作用是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

这就决定了埃及艺术必须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遵循基本的法则和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以此为中心,分别形成雕塑和浮雕及壁画的程式。

埃及艺术的形式在3000年间基本处于稳定不变的,总的来说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吉萨三大金字塔》古王国时代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13—前2498年,埃及吉萨《法老门考拉与王妃立像》板岩,高,埃及吉萨出土,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书吏凯伊》石灰石上色,高,萨卡拉出土,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村长像》木刻,高,现藏埃及开罗埃及博物馆《卡纳克神庙》埃及,底比斯《三个女乐师》壁画,底比斯,纳赫特墓河马时期古风时期的艺术(公元前750-470年)①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a.“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b.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c.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以及两种基本柱式。

古典时期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

雅典卫城的建筑和雕塑最有代表性。

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组成;古典晚期: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和古希腊第三种重要柱式。

三位杰出的雕塑家。

头像、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刮汉污垢的运动员等雕塑作品。

《御者》毕达哥拉斯,180cm高,铜雕,现藏希腊德尔菲博物馆《三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掷铁盘者》米隆,青铜模制,高155cm,现藏罗马兰舍洛蒂宫《雅典娜和马尔斯亚斯》米隆原青铜,173cm 现为大理石仿制,现藏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留西坡斯《休息中的赫拉克勒斯》大理石雕,高177,现藏哥本哈根博物馆《路德维希宝座》大理石雕,现藏罗马国立美术馆《戎装的雅典娜像》菲狄亚斯黄金、象牙、木混合材料,高120,现藏于雅典卫城《三角墙上的命运女神》菲狄亚斯大理石,高148cm,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雕,高200,现藏巴黎罗浮宫《米罗斯的阿芙罗底德》大理石雕,高204,现藏巴黎罗浮宫《杀妻的高卢人》大理石雕,高211,现藏罗马特尔默博物馆《垂死的高卢人》大理石雕,高93cm,现藏罗马卡庇托利博物馆《拉奥孔》大理石雕,高184,现藏梵蒂冈美术馆《别姆加顿的宙斯祭坛》云石建筑,高约1.2m,长约121.9m,藏德国柏林别姆加顿博物馆希腊画:《米罗的维纳斯》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204厘米,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岛,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

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

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

古罗马艺术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

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罗马美术的特点由希腊的全民理想转化为对个人的表现,由自由转向严谨的意志,由单一题材转向更广阔的领域。

从共性到个性,从简练典雅到繁缛华丽,从审美到实用。

《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大理石,高165,现藏于意大利罗马康塞瓦托里博物馆《战神像》青铜像,高42 ,现藏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雄辩家》青铜,高280,伊特拉士坎南方出土,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考古博物馆《恺撒像》大理石雕,高242,现藏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奥古斯都像》大理石,高200,现藏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高发髻的妇人》大理石,高65,现藏意大利罗马市政博物馆《马尔卡·欧里列皇帝像》青铜,现藏意大利罗马卡皮托利诺博物馆五种柱式罗马塔斯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克林斯柱式罗马混合柱式罗马柱式的主要特点柱式趋向华丽、细密,装饰过分,甚至把额枋都布满浮雕。

失去了希腊柱式的典雅和端庄。

柱式到了罗马时代,多数已经不是结构构件,而仅仅是装饰构件,比希腊柱式退步了。

罗马柱式规范程度很高,柱式被当作建筑艺术的最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厘定了详细的规则。

古罗马斗兽场: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平面是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

它们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游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看,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75-80年)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一层用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住式,三层用科林斯住式,四层用克林斯壁柱。

万神庙: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是罗马城的万神庙(Patheon,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

万神庙穹顶直径43米的记录直到20世纪还未被打破。

穹顶的圆眼(一直径为8.2米的采光圆孔)使阳光泻入万神庙。

图拉真纪功柱:(或译作“图拉真凯旋柱”,意大利语:Colonna Traiana,英语:Trajan's Column)位于意大利罗马奎利那尔山边的图拉真广场,为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所立,以纪念图拉真胜利征服达西亚。

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阿波罗多拉(Apollodorus of Damascus)建造,于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中世纪: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马赛克镶嵌壁:镶嵌画:以《圣经》为题材,用石头、珐琅和瓷砖碎片粘和成画面,在装饰墙面和天花板应用比较广泛。

4 世纪后,题材更加广泛,且基督教的胜利也被反映在绘画题材中,如基督在使徒中间登上宝座等。

人物形体趋向结实紧凑,轮廓明确,色彩厚重,添加植物纹样,也有自然景色描绘。

拜占庭美术的分类:A:建筑:圣索菲亚教堂B:镶嵌画圣索菲亚教堂:(穹顶结构,始建于532年)比萨大教堂:意大利(1063—13世纪)罗马风格哥特式艺术(13—15)世纪罗马式美术在12世纪下半期趋于衰落。

13—15世纪的中世纪美术被称为哥特式美术,这种风格最早兴起与法国,后来流行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美术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高峰。

因为法国在12世纪出现了强大的君主政体,它的势力使罗马帝国黯然失色。

在12—13世纪时,欧洲的人口差不多有三分之是法国人。

而首都巴黎,在罗马时代曾默默无闻,12世纪中叶之后变成了一个巨大创造性和极高声望的艺术中心,在艺术方面取得了欧洲的领导地位,当欧洲各国还在建造罗马式教堂的时候,法国人就已经开始试验哥特式建筑了。

“哥特式”在中世纪时是被称为“法国式”。

只是到了后来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有关建筑学的作者在轻蔑的回顾他们先人的作品时,才把这种风格称为“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

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到今天,而且也不再含有贬义的意思,“哥特式”这个名词首先专门用在建筑方面,因为在建筑上最有特征、也容易辨认。

哥特式雕塑是在13世纪以后才开始独立出来的。

哥特式绘画也主要用在装饰教堂的墙壁镶嵌画即抄本绘画。

与罗马建筑不同的是,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又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内部空间。

特点: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

是尖状取代半圆形拱。

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由于结构上的改进,使教堂内部发生变化,有了飞券的支撑,中殿越来越高。

柱头消失了,肋拱从圆柱的顶端像麦束一般悠然自得的开放,给支撑穹隆的柱体以持久,亢奋的冲力。

巴黎圣母院,维也纳大教堂1304—1466年奥地利,米兰大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逃亡埃及》乔托湿壁画,255cm×598cm,藏意大利巴都亚·阿累那小礼拜堂《纳税钱》马萨乔壁画,255cm×598cm,藏意大利佛罗伦萨布兰卡奇礼拜堂《大卫像》多拉太罗青铜圆雕,高156,藏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春》波提切利油画,172.5cm×278.9cm,藏佛罗伦萨乌飞齐博物馆《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油画,203cm×314cm,藏佛罗伦萨乌飞齐博物馆《诽谤》波提切利油画,62cm×91cm,藏佛罗伦萨乌飞齐博物馆《蒙娜·丽莎》达·芬奇布上油画,76.8X53cm 藏法国巴黎罗浮宫《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壁画,420cm×910cm,藏意大利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创世纪》米开朗琪罗壁画,300平方米,藏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最后审判》米开朗琪罗油画,1370X1220cm ,藏梵蒂冈西斯廷大教堂《哀悼基督》米开朗琪罗石雕,高172cm,藏梵蒂冈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圣母》拉斐尔板上油画,264.16cmX195.58cm,藏德累斯敦绘画博物馆《雅典学园》拉斐尔壁画,279.4cm×617.2cm,藏梵蒂冈教皇宫签字大厅《圣·彼得大教堂》米开罗佐建筑,完成于1626年,存于梵蒂冈《田园合奏》乔尔乔内油画,110cm×138cm,藏法国巴黎罗浮宫《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布上油画,108.5cm×176cm,藏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提香油画,118cm×279cm,藏波尔葛塞美术馆《召唤圣马太》卡拉瓦乔贝尔尼尼:意大利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非专业画家和巴洛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生于那不勒斯,生于雕刻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和熏陶,有惊人的创作天才。

代表作品《圣德丽莎的幻觉》《四河喷泉》《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及柱廊》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1573一1610)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一个贫苦之家,由于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一个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