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温度的修订稿
个科技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修订稿

个科技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科技100个小发明制作(科技活动室)?1.冰冻肥皂泡:你喜欢吹肥皂吧你知道吗那飘浮在空中的美丽的肥皂泡,是可以冻成五颜六色的水晶玻璃球的。
1)把冰箱温度调到强档;2)用吸管在盘子上吹一个球形的肥皂泡;3)将装肥皂泡的盒子快速放入冰箱,冷冻20分钟。
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肥皂泡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所以在破裂之前迅速冷却了摄氏0度以下,就会冻结,我们就会看到美丽的冰冻泡泡了。
?2.自动绽放的肥皂泡泡:吹个肥皂泡放在锡箔花中央,锡箔花的瓣会自动抬起来,银白色的花簇拥着七彩的肥皂泡,非常美丽。
1)剪一个直径8厘米大的六瓣锡箔花;2)把木塞放在盘中;3)再把锡箔花浸泡在肥皂液中,放在木塞上使花瓣下垂;4)把吸管的一端剪成四瓣,用它吹个大肥皂泡泡;5)把肥皂泡放在花心中,低垂的花瓣就会抬起来,吸附在肥皂泡上。
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肥皂泡表面的薄膜具有一定的牵引力,当把肥皂泡放在锡箔花的中心时,这种牵引力就把花瓣拉起来了。
?3.超级肥皂泡:用金属丝衣架,可以做出巨大的肥皂泡泡,大泡泡还会包着小泡泡。
1)先将金属衣架或弄成圈形,用胶带包在圆圈上;2)在盆中放入1升水、100毫升清洗剂和500毫升洗涤剂;3)把衣架放出盆中,慢慢向上提;4)做出巨大的泡泡啦!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关键在于洗涤液的放入,只不过在硬水的条件下,实验不容易进行,自来水通常是硬水,用蒸馏水就比较容易成功。
?4.空中立正的肥皂泡:飘浮在空中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我们可以让它静止不动,如同在空中立正似的。
将鸡蛋壳浸泡在大半杯醋里,然后盖上杯子盖;2)杯内会产生气体;3)等杯中不见气泡后,吹个肥皂泡放在杯中;4)肥皂泡在杯中飘来飘去,最后静止不动。
!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吹入杯中的肥皂泡密度小,所以会浮在上层,好象停在了空中。
温湿度监控系统验证报告修订稿

温湿度监控系统验证报告修订稿一、背景介绍本报告是对温湿度监控系统进行验证的修订稿,旨在对该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并满足设计要求。
温湿度监控系统是一个用于监测和记录温度和湿度数据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仓库、医院等场所,以确保环境符合特定的温湿度要求。
二、验证目标1.确认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硬件是否正常运行。
2.确认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软件是否能正确地采集、记录和分析温湿度数据。
3.确认温湿度监控系统是否能及时发出警报,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三、验证方法1.对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硬件进行功能测试,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报警装置。
2.使用标准温湿度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读数准确可靠。
3.对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软件进行功能测试,包括数据采集、记录和分析功能的正确性。
4.对温湿度监控系统进行稳定性测试,模拟长时间运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5.对温湿度监控系统进行警报功能测试,包括设定警报阈值、触发警报和响应警报等方面。
6.对温湿度监控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数据采集速度、存储容量和响应时间等方面。
四、验证结果与修订1.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硬件功能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报警装置均能正常工作,符合设计要求。
2.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校准结果表明,系统的读数准确可靠,与标准温湿度设备的读数相符。
3.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软件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正确采集、记录和分析温湿度数据,符合设计要求。
4.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长时间运行情况下,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没有出现异常。
5.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警报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准确设定警报阈值、触发警报并及时响应,保证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6.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快的数据采集速度、足够的存储容量和快速的响应时间,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基于以上验证结果,对温湿度监控系统进行了一些修订和改进:1.通过对硬件的全面检查,修复了一些小问题,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
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

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教师,是社会中一群最富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老师担负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一个有温度的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予学生关怀和温暖,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重要性。
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呢?有温度的教师要注重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而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依靠。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帮助。
教师也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理解。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温暖。
有温度的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爱护。
教师也要表现出对学习的认真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的精神。
有温度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工作,而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打造具有个性化和温暖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富有创意和温暖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
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
只要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做学生的良好榜样,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就一定能够在教学生涯中成为一名温暖而有影响力的教师。
相信,在有温度的教师的呵护下,学生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用的人才。
GJBB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修订稿

G J B B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G J B548B-2005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点击次数:181 发布时间:2011-3-1 14:24:07GJB 548B-2005 代替 GJB 548A-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Test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microelectronic device方法盐雾(盐汽)1 目的本试验是为了模拟海边空气对器件影响的一个加速的腐蚀试验术语和定义1.1.1 腐蚀 corrosion指涂层和(或)底金属由于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而逐渐地损坏腐蚀部位 corrosion site指涂层和(或)底金属被腐蚀的部位,即腐蚀位置腐蚀生成物(淀积物) corrosion product(dcposit)指腐蚀作用的结果(即锈或氧化铁、氧化镍、氧化锡等)。
腐蚀生成物可能在原来腐蚀部位,或者由于盐液的流动或蔓延而覆盖非腐蚀区域。
1.1.4 腐蚀色斑 corrosion stain腐蚀色斑是由腐蚀产生的半透明沉淀物。
气泡 blister指涂层和底金属之间的局部突起和分离针孔 pinhole指涂层中产生的小孔,它是完全贯穿涂层的一种缺陷。
凹坑 pitting指涂层和(或)底金属的局部腐蚀,在某一点或小区域形成空洞起皮 flaking指局部涂层分离,而使底金属显露2 设备盐雾试验所用设备应包括:a) 带有支撑器件夹具的试验箱。
该箱及其附件应彩不会与盐雾发生作用的材料(玻璃、塑料等)制造。
在试验箱内,与试验样品接触的所有零件,应当用不产生电解腐蚀的材料制造。
该箱应适当通风,以防止产生“高压”,并保持盐雾的均匀分布;b) 能适当地防止周围环境条件对盐溶液容器的影响。
如需要,为了进行长时间试验,可采用符合试验条件C和D(见要求的备用盐溶液容器;c) 使盐液雾化的手段,包括合适的喷嘴和压缩空气或者由20%氧、80%氮组成的混合气体(应防止诸如油和灰尘等杂质随气体进入雾化器中);d) 试验箱应能加热和控制e) 在高于试验箱温度的某温度下,使空气潮湿的手段;f) 空气或惰性气体于燥器;g) 1倍~3倍、10倍~20倍和30倍~60倍的放大镜。
人物通讯例文一篇修订稿

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附:人物通讯例文一篇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文/黄佳熹顾秀阳一个理性、优雅、聪慧的美丽女人,放弃了在青春葱笼的雅致里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培德,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
她用才学、能力、品质和魅力给她的学生以成长的力量,她用无私的热切的关爱给学生终生永恒的记忆。
她,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以赤子之心开垦教育之路想象和现实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现实中你会发现真正想要什么。
虽然教师之路并非万平的初衷,但从教之后,她真正认识到:自己如此热爱孩子,热爱教学,这是一条属于她的路,她是一名天生的师者,走在这条路上,她是踏实的,充实的,欣喜的,平和的。
然而在28年的成功教育之路背后,万平付出了比别人多十二分的努力与艰辛。
1981年,万平开始从教,在朝阳区劲松二小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孩子们日夜摸爬滚打,叫得出全校各班上百名小干部的名字,说得出他们班里所有小淘气的糗事……所有的班会队会大队会、广播、晚会、庆典……都是她和孩子们一同策划组织。
1987年,万平到了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及新月合唱团指挥工作。
带领学校新月合唱团的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了区、市、全国一系列合唱比赛的一等奖。
作为指挥,她先后登台于人民大会堂、保利剧院、民族文化宫、北京音乐厅……并在1993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吴灵芬教授,修习合唱指挥……七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年纪轻轻的万平连续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3年,是万平人生的转折期。
这一年,她被调入了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主动要求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
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的热情与自信,从“零”开始学习语文教学。
车用乙醇汽油修订稿

车用乙醇汽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GB 18351-2001前言本标准除附录C外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是在GB 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基础上制定的,规定了允许加入的含氧化合物只能是乙醇。
本标准与GB 17930-1999标准的主要差异是:1.将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中水分项目单列,规定其含量不大于%(m/m)。
2.增加乙醇含量项目。
3.增加“车用乙醇汽油中变性燃料乙醇含量测定法(现场快速法)”作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清华大学、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国勋、许拔民、郭新光、刘德华、张淑华、刘玉书、王琳。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车用乙醇汽油 GB 18351-2001Ethanol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乙醇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后,组成的车用乙醇汽油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作车用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
除非在本标准中另有明确规定,下述引用标准都应是现行有效标准。
GB/T 256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GB/T 380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GB/T 509 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 1792 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GB/T 8019 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喷射蒸发法)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走法(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lll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GB/T lll40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调射线光谱法)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GB 18350 变性燃料乙醇SN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SH/T 0246 轻质石油产品中水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O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3 牌号车用乙醇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和95号三个牌号“4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修订稿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修订稿引言:实验动物在科研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科学实验的可靠性,需要对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和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文将对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说明。
一、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1.第一等级:常用实验动物常用实验动物是指在科研实验中广泛应用和研究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
这些动物具有短的生命周期、繁殖力强、易于获取和管理等特点,适合用于各类基础和应用研究。
2.第二等级:辅助实验动物辅助实验动物是指在一些研究领域中有特殊用途的动物,如猪、狗、猴等。
这些动物一般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高度的智力和复杂的生理机能,适合用于一些特定的研究,如手术模型、神经学研究等。
3.第三等级:特殊实验动物特殊实验动物是指在特定领域的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动物,如斑马鱼、果蝇、线虫等。
这些动物具有短的生命周期、小型的体型和简单的神经系统,适合用于遗传学、神经发育研究等。
二、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动物房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规范:1.空间要求实验动物房的面积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通常情况下,每只小鼠应有不少于500平方厘米的活动空间。
2.照明条件实验动物房的照明应保持稳定,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应与动物的自然环境相符合。
一般来说,小鼠需要保持12小时的白昼和12小时的黑夜。
3.温度和湿度实验动物房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实验动物的生理需求。
一般来说,小鼠的温度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65%之间。
4.排风系统实验动物房应建立良好的排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清新、无异味和适宜的温湿度。
排风系统应将实验动物室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以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
5.人员防护实验动物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的健康安全,设置洗手间、更衣室和消毒设备等。
GBT16267-1996《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气相缓蚀能力》修订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气相缓蚀能力》修订说明根据2006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安排,由机械科学研究院和沈阳防锈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267-1996《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气相缓蚀能力》的修订工作,项目编号:20064443-T-469。
一、目的意义GB/T16267-1996《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气相缓蚀能力》国家标准已经批准发布十年,作为包装材料试验方法系列标准中的一项,该标准对我国气相防锈材料的气相缓蚀能力检测规定了取样、试验装置组装、试验程序、结果评定和试验报告的要求。
GB/T16267-1996是依据FED-STD-101 NO.4031《气相缓蚀能力试验(CIA)》并结合当时我国防锈材料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检测能力制定的,内容和范围有一定的阶段性。
经过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气相防锈材料的种类已经有大幅增加,质量也有一定提高,原标准在范围和具体内容上已经跟不上目前材料的发展需要。
因此重新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气相防锈材料的检测、推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更加明确地为广大气相防锈材料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提供产品性能检测方法和选用依据。
因此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该项国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二、修订依据本标准修改采用FED-STD-101 NO.4031《气相缓蚀能力试验(CIA)》标准,并参考TL8135-0002《对VCI材料中缓蚀剂效能的检验》进行修订。
三、主要工作过程该标准修订于2006年立项,计划于2008年完成。
2006年根据工作需要专门成立了标准修订小组。
2006年修订小组通过大量调研、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标准资料、试验方法,并完成了对FED-STD-101 NO.4031《气相缓蚀能力试验(CIA)》最新版本和TL8135-0002《对VCI 材料中缓蚀剂效能的检验》的标准翻译和分析工作。
2006年9~11月进行了大量试验室试验,对标准中需要修订的部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依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国标修订项目组人员分别进行了两次征求意见稿之前的讨论,2007年3月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编写,形成了《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气相缓蚀能力》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温度的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做一个有温度的“八院人”“温度”是一个温暖人心的词!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镜头:一句有温度的话语悄然地打开了冰封的心扉;一个有温度的动作感化了走上不归路的浪子;一双有温度的手抚平了满是创伤的心灵;一个有温度的眼神让绝望的人重燃希望的火花......人是有温度的,人身体的温度一般保持在°左右,这个温度恰到好处,过高则热,过低则凉,这样的温度能让人处于一种最自然、最舒服、最正常的生命与生活状态,于是我们一般说体温为°的人是健康的人,否则就是病灶出现的直接体现。
而我们医患之间又何尝不是需要这样适宜的温度,惟有在这样适宜的温度里才能达到和谐。
不久前,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画布上的医学”的画展。
一幅幅名画,如同一面面镜子,映射出浓浓的医患亲情。
其中有一幅英国画家路克的代表作《》让人肃然起敬,这幅画源于画家的一段亲身经历:1987年,画家的孩子身患重病,请了当时的名医穆瑞来诊疗,尽管孩子因为病情恶化而不治身亡,但穆瑞的医技和医德深深打动了画家。
画面中,穆瑞大夫的身体微微前倾,一边用深情的目光抚慰着患儿,一边苦苦思考着治疗方案。
据说,这是我国医学前辈黄家驷教授毕生最钟爱的一幅画,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挂在办公室中,以勉励自己。
还有一幅画是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向我们呈现了画家本人病痛中的真实写照。
画面上,戈雅身体佝偻着坐在床上,双手拉扯着被褥,阿雷塔医生从背后支撑着戈雅的病体,右手托起一杯水,脸上流露着关切和悲悯,让人们感到医患之间亲如兄弟。
艺术家的情感是最丰富、最细腻的。
一名画家,若非真的动情,绝不会有传世之作。
而能够让画家燃起激情的医生,必定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百年之前,医生没有白大褂,也没有多少器械和药物,但他们内心虔诚,与病人生死相依。
因此,医生常常成为画布上的“风景”。
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医学进步了,医患之间的情感却疏远了,医生也日渐从画布上消失了。
我们在欣赏这些名画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怀念已经逝去的医学人文本质的回归呢?因为医学是人的科学。
离开人文的关怀,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因此,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而我们现在的医务工作者更需要用自己的温度来温暖医学、温暖患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呢,如何才能传递这份温情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修炼:一、心灵要有温度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我们要怀抱一颗有温度的心灵,这样才能把温度传递给患者,从而温暖患者,这是很重要的逻辑起点。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心灵有温度”呢?我想这就需要回归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知道“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仁”这个字在《》中出现了不下百次,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告诉他两个字:“爱人”。
也就是说,“爱别人”就叫做“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老师说:“知人”,也就是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道理看似就这么简单,但却意味深远。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呢孔子在《》中这样说:“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就是说,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实现的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爱”的方法。
孔子的这段话无疑告诉我们,我们要怀抱爱人之心,用爱心去了解和关心别人,并将这种爱推广和传递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这样我们会成为一位有温度的人。
孔子的“仁爱”思想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能常怀“仁爱之心”,用我们实际行动关爱患者,了解和理解患者,并把我们对亲人的爱,推及到每一个患者身上,那我们又是一个多么温情的人啊,我们的医患关系又该多么融洽呢?在我看来,怀抱一颗“仁爱”之心,才能铸就一颗有温度的心灵,而这又是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的前提,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医院温度文化的逻辑起点。
1940年,裘法祖正式开始外科生涯,在德国担任住院医师。
一年以后,他的导师才允许他做第一例阑尾切除手术。
接受第三例阑尾切除手术的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术后第五天突然去世。
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存在什么问题,但导师对他说:“裘,这是一位4个小孩子的妈妈。
”这句话,裘法祖记了一辈子。
“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裘法祖时时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学生,要作一个合格医生,首先要有仁爱之心。
裘法祖有一句名言:“做一名好医生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要温暖病人。
”为了做到“医学要有人的温度”,他要求自己的弟子,“医生是做人的工作,要先交朋友,后做手术。
”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他虽早已名闻天下,着作等身,但从没有架子,不论病人身份高低贵贱,凡预约的病人,他提前到诊室等待;病人的来信,他每封必回。
他会诊从不收费,90多岁高龄的他,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一个电话过来,风雨无阻,马上就走。
上世纪50年代的南京鼓楼医院老院长陈祖荫教授,在病人术后喊冷时,他就把病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捂热。
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涂源淑教授,冬天接诊病人一定要把听诊器放在手心捂热了,再隔着一层秋衣听诊;询问病情时,她也必定微微弯腰,俯身倾听患者的诉说;她乘电梯时遇到患者,一定会让患者先进,在办公室写病历时,只要有患者前来咨询,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起身相迎。
我想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医,之所以成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的白衣天使,就是因为他们常怀“仁爱”之心,他们用心灵的温度,温暖了每一位患者。
心灵的温度是需要长期修炼的,比如那种表情自然的会心微笑,不仅会给人带来被关心、被呵护的温暖的感受,同时也给大家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气场。
试想,一个内心纠结拧巴的人,怎么可能会有一个自然顺畅的微笑怎么可能会有一个敞亮阳光的面容怎么能会有清净安宁的心境相反,一个内心富有温度,充满温暖的人,一定会自然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一定会展现出阳光的面容,一定会保持宁静的心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语“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不管有人擅长在生活中表演,于内心中掩饰,但是心灵携带的信息和内存的释放是不会骗人的。
人性的温暖一定是伴随着心灵的温度而来的。
医生是一个道德行业,医学史全社会的得到的底线。
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成为心灵有温度的人。
因为一个人毫无隐讳的把隐私告诉你们,把痛苦告诉你们,把身体展示给你们,把生命交给你们。
这个人就是病人。
你们是什么人?你们应该是道德最高尚,公众最信任,全社会最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
二、诊断要有温度现代医学看似很先进。
但是从我行医30多年来的经历来看,其实它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全能,那么准确,那么百分之百。
因为,照片不知道病人的痛苦,验血不知道病人的温度,CT不知道病人哪里麻木,核磁共振不知道病人的肌力,而CTA也是见心不见人。
这样就必然会造成一个后果,医生的手术刀在病人面前不知哭,病人在ICU里想哭都哭不出来。
很多人去看医生,有一个倾诉的愿望、沟通的渴求,从叙事医学的观点看来,疾病是一个故事,病人有眼泪要流,有故事要讲,有情绪要宣泄,有心理负担要解脱,这个过程就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现在医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医患接触之时,不让病人说话,平均17秒就要打断病人的话;过去没有那么多高精尖设备的时候,医生首先需要安静地聆听病人倾诉,再次倾身用听诊器聆听躯体的症候,然后再进行沟通,等做完这三步以后病人的病情就好了一半,但是这些充满温情的画面没有了,因为医生觉得患者讲的都是多余的,机器照一下全知道。
可以说,人性的温情都消融在这些所谓的高科技的诊断方式中。
现代医学借助于高科技的影像和实验室检查,虽然能够准确地早期诊断疾病,但这却不是万能的,传统的带有人的温度和温情的望、闻、问、切、视、触、叩、听等诊断方式仍是重要而行之有效的途径。
就拿发生在香港屯门医院的医疗事件来说,病人因为头部外伤而住院,急诊核磁检查颅脑正常,可三天后脑出血身亡,原因是急诊时颅脑出血很少,高科技检查不出来,医生就误认为没问题,可是病人的大脑里在慢慢渗血,三天后达到一定的量压迫了脑组织,随后病人身亡。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住院的第二、三天,病人肯定会有颅脑损伤的征兆,那时如果我们能够多看望病人一眼、多询问患者的病情、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我想就会及时发现问题,不会上演这样悲剧的一幕。
所以病史是疾病的直接信号,体查是疾病的间接信号,影像和实验室检查是身体功能和形态的瞬时信号,后者只能是诊断的支持和参考。
着名医学家裘法祖生前曾遇到过一位腹痛的女病人,他刚做了腹部触诊,病人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说:“您真是个好医生啊!”他感到很奇怪,接着病人说:“我看过五六个医生了,从来没有医生摸过肚子,您是第一个。
”此事给裘法祖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
心脏科老专家马德瓒教授,根据听诊情况就可以手绘出患者的心电图图形,跟机器测出来的一模一样。
今天我们倡导温度文化、人文医院,又何尝不是倡导上述医学温度诊断的回归和复兴呢。
三、治疗要有温度我们都知道,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治愈率是很有限的,在大多数疾病面前,作为医生的我们是素手无策的,医学大师特鲁多就曾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照顾,总是去安慰。
”可以说,在治病的过程中,病因学占了20%,发病学占20%,症状学占了30%,安慰学却占了40%。
由此可见,医学涉及了最基本的人文价值,它的一端是科学知识,另外一端是人文知识,因此对待医学我们要用两只眼镜:第一只眼是技术之眼,第二眼是人文之眼,第二只眼有时比第一只眼还重要。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一些医生,一大早查房时,就很冷冰的跟患者说,“你明天要手术了,手术的风险很高啊,同意就请签字。
”把患者吓得不得了。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先问一下病人,你昨晚睡得好不好哪里痛是不是有点紧张让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关爱呢你要明白,医生是在观察病情,而病人是在体验痛苦。
也许因为作为主治医生的您的一句饱含温暖的问候、一句真诚的鼓励、一句温馨的安慰,就能极大地缓解病人的痛苦。
因此,人文的治疗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把温度融入到我们的治疗过程中。
由此可见,医学的结构恰如一个“人”字,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
只有技术与人文相协调,才能写出最美的“人”字。
如果医生盲目依赖和崇拜技术,而把病人仅仅当成一个疾病的载体、一个病菌的容器,那就背离了医学的根本。
总体来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从修炼我们的心灵开始,惟有我们怀抱“仁爱之心”,才能使我们的诊断和治疗行为充满温情,只有我们医疗的点滴行为有了温情,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温度,进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