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合集下载

沉积岩肉眼鉴定方法

沉积岩肉眼鉴定方法

沉积岩肉眼鉴定方法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7.9%,它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

在地表露出的三大类岩石中,它的面积占75%,是最常见的岩石,其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其又是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的矿产和矿物赋存的场所,对其进行鉴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方法步骤如下:一、首先按野外产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将沉积岩从三大类岩石中区分出来。

A、结构:碎屑结构,其包括岩屑,矿屑(如、长石、石英、白云母),生屑,火山碎屑,其都具有气孔;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其中大多数为晶质的或隐晶质的。

要进一步按粒度大小及矿物含量进一步区分。

B、构造: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平行)?、交错层理(斜层理、板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层面:?波痕(指示沉积环境)。

?、泥裂(指示沉积环境)?缝合线(指示顶底面)?结核?印模。

确定岩石的结构类型。

如确定为碎屑结构,就确定颗粒大小的方法是因标准方格纸与标准沙相比较,定名时一般以含量50%者作为定名的基本名称,含量在25%—50%之间者XX质表示,含量在25%以下者则以“含XX”表示,例如某岩石中的碎屑颗粒含量在80%以上,但砾级的只有20%,其它则为沙级,据上述原则,该岩石命名为砾砂岩。

确定碎屑的类型后还要对胶结物的成分做鉴定。

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泥质。

钙质,硅质和铁质等单一类型,可以是钙—泥质或钙—铁质等复合类型,因为化学沉积颗粒细小不易识别。

肉眼鉴定时可用小刀刻划其硬度,观察其颜色或用盐酸测试其化学成分中是否含碳酸钙等。

胶结物类型,肉眼鉴定或简易测定化学特征:泥质胶结无色或杂色多变,硬度小于小刀,加酸不起泡,胶结疏松。

钙质胶结多为无色或白色;硬度小于小刀,加盐酸起泡,胶结疏松。

硅质胶结无色;硬度大于小刀,加酸不起泡,胶结紧密,坚固。

铁质胶结多为红色或褐色,硬度中等,分化后常呈铁锈色,加酸不起泡。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

如何用肉眼区分三大类岩石在固体地球表面,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根据成因不同,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三大类。

在野外,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如颜色、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等)、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与空间分布等)以及粒度(指碎屑颗粒的大小)、圆度(指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等用肉眼判断是哪一类岩石。

一、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其主要识别标志有。

(一)、岩浆岩中喷出岩附近保存有明显的火山活动痕迹,如,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与柱状节理等;侵入岩常被其它岩石所包围。

(二)、岩浆岩的结构反映了岩浆结晶的特点。

侵入岩中的各种矿物结晶良好,属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等;喷出岩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有的似煤渣状,用肉眼分不出其中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中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排列及填充方式上有如下特点:1、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不显示方向性,而呈均匀分布。

2、岩石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在粒度上,都是不均匀的,从整块岩石来看,显得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3、有熔岩流动的痕迹,例如,不同颜色的条纹与拉长的气孔。

4、有由挥发成分逸散后留下的孔洞。

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5、有气孔被后来的次生矿物所充填而形成的杏仁状构造。

(四)、除火山碎屑外,岩浆岩不具备层理构造,不含化石。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与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

主要识别标志如下。

(一)、沉积岩的颜色、成分与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不同的岩层叠置在一起好像一部巨厚的“书”。

因此,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构造特征之一,也是区别于岩浆岩与变质岩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沉积岩除层理构造外,它的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主要沉积岩分类及肉眼鉴定表

主要沉积岩分类及肉眼鉴定表

#







()
#厚层块状$团结程度较高$层理不 清晰$风化后呈碎块状
泥质
((5&& 的粘土矿物!肉眼不
!粒径%()((5&&" 易辨认"$并常有其他矿物碎 #具页片状层理或薄层状构造$颜

色 多 变$硬 度 一 般 较 小$断 口 细 腻)
风化后呈碎片状
#多为浅色$因含杂质不同可呈红#
石灰岩
#隐晶质或结晶 粒状
岩石
!."粘土岩&为泥质结构)主要由高岭石#蒙脱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组成&具有吸 水性#可塑性#易软化或泥化&粘土岩根据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或页岩&泥岩呈厚板状$ 层理不清晰$是致密和固结程度较高的粘土岩$风化后呈碎块状%页岩呈薄层状$能沿层面 分裂成薄片$硬度小$风化后呈碎片状$断口细腻$其成分用肉眼难以辨认&
肉眼不易辨认并常有其他矿物碎屑厚层块状团结程度较高层理不清晰风化后呈碎块状具页片状层理或薄层状构造颜色多变硬度一般较小断口细腻风化后呈碎片状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石灰岩隐晶质或结晶粒状主要为方解石并常混入白云石粘土等杂质多为浅色因含杂质不同可呈红褐黑灰等色性脆遇稀盐酸可剧烈反应起泡易被溶蚀形成各种岩溶形态按成因结构不同还有竹叶状石灰岩鲕状石灰岩介壳石灰岩等白云岩结晶粒状或隐晶质主要为白云石其次为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多为谈黄淡褐白色等浅色遇稀盐酸起泡微弱但在岩石粉末中加稀盐酸起泡明显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末及纵横交错的网状溶沟泥灰岩微粒状或泥质除方解石白云石外粘土矿物含量达
第一篇#水文与水文地质总论
’."’
表$’$’!#主要沉积岩分类及肉眼鉴定表

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小结

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小结

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小结第一篇: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小结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小结1主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特征(1)板岩(slate):灰至黑色,多具变余结构、变余构造及板状构造。

它主要由页岩、粉砂岩及凝灰岩经非常低级的变质作用而成,矿物成分只有部分重结晶,极细粒,肉眼难以鉴别。

岩石具完好的平面面理,面理主要由极细粒绿泥石,或云母等片状矿物平行排列而成的,几乎无光泽,与页岩比较具有明显的“粗糙”感和“坚硬”特征。

(2)千枚岩(phyllite):区域变质岩,黄、绿或蓝灰色,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与板岩相比,千枚岩中矿物如云母和绿泥石等颗粒加粗,片理面上显示丝绢光泽,呈灰色或绿色。

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钠长石及石英组成。

(3)片岩(schist):区域变质岩,黑、灰绿或绿色,主要矿物为云母、绿泥石、角闪石,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中片柱状矿物含量较多,片柱状矿物定向排列组成显著面理。

片岩中片状和柱状矿物之和一般大于15%,而长石含量一般小于25%。

且岩石中常常发育有线理,粒度比板岩、千枚岩粗,因此单个矿物颗粒能用肉眼鉴定与千枚岩相区别(千枚岩中矿物不能用肉眼鉴定)。

(4)片麻岩(gneiss):区域变质岩,灰或灰或浅灰色,是一种长英质变质岩,粒状变晶结构,长石和石英形成浅色层,铁镁矿物构成的深色层呈片麻状构造,特点是具不连续的明暗交替层,颗粒较粗(一般大于1mm),长石含量>25%,含片状、柱状矿物较少,片状、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5)大理岩(marble):区域变质岩,岩石一般为无色,粒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含量大于50%,岩石可以用小刀刻动,并且遇稀盐酸强烈起泡,与石英岩用小刀刻不动及遇稀盐酸不起泡相区别。

(6)石英岩(quartzite):白色或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是石英砂岩或燧石重结晶的产物,主要由石英所组成,含量大于85%。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地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地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地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地.沉积岩地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碎屑岩类:包括正常地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一)沉积岩地颜色:沉积岩地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地成分和形成地环境.白色地沉积岩多为纯净地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地硫化铁等杂质.是还原环境下形成地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地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地;含二价铁地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沉积岩地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地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地构造.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地、波状起伏地、倾斜地、交错地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地为块状层理.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地痕迹.常见地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三)沉积岩地结构:沉积岩地结构与沉积岩地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地生物结构.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地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砂状结构:—之间粉砂状结构:—之问.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地结构,它可以是隐晶地,也可以是显晶地.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地矿物成分:沉积岩中地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地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碎屑岩由碎屑颗粒(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碎屑矿物主要为不易风化地石英、长石和白云母,而易风化地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则少见.常见地胶结物有碳酸盐、氧化硅、氧化铁、泥质等.根据硅质硬度大,泥质较松软,钙质加稀盐酸起泡,铁质呈红褐色(三价铁)或灰绿色(二价铁)等持征,可将上述四种胶结物区别开.化学及生物岩地矿物成分很多,常见地有铁、铝、锰、硅地氧化物和氢痒化物、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硫酸盐(石膏等)、磷酸盐、卤化物等.但某一种岩石地成分比较单一,往往以某一种化学组分为主.二、沉积岩地肉眼鉴定方法和步骤:、碎屑岩:具有典型地碎屑结构,观察描述以下内容:)颜色:要求指出岩石地总体颜色,并要区别新鲜面和风化面地颜色.)构造:看有无微层理和层面构造,一般以块状构造常见.)结构:碎屑岩具有典型地碎屑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碎屑部分:描述碎屑颗粒地大小及含量,若为粗碎屑岩,描述砾石或角砾地大小、形态、磨圆度等.、胶结部分:常见地胶结物有:黏土质:土状,岩石较松散,小刀可以刻动,并在水中可以泡软.铁质:使岩石呈紫红色或褐色.硅质:白色,硬度大于小刀,往往胶结紧密.钙质:白色加稀盐酸强烈起泡.)碎屑成分:常见地有:石英、长石、白云母及岩屑碎屑,确定碎屑成分及含量. )命名:碎屑岩按碎屑颗粒地大小先定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基本名称,再按碎屑粒级、成分细分.、泥质岩:泥质岩由黏土矿物组成,矿物颗粒非常细小,故在手标本中肉眼鉴定其成分是困难地.主要观察描写泥质岩地颜色和物理性质.)颜色:一般地泥质岩往往为浅色,混入有机质则显黑色,混入氧化铁呈褐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为绿色.)物理性质:观察岩面断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易否泡软,吸水性强弱等.)构造:观察岩石中有无层理、波痕、结核、泥裂等.)是否含有生物化石.)泥质岩易和粉砂岩混淆:肉限鉴定一般用手研磨岩石粉末,有无砂感予以区别.若无砂感者定为泥质岩.)命名:泥质岩本身地进一步分类根据固结程度、有无页理构造分为黏土、泥岩和页岩,有地还可根据颜色、硬度和滴酸起抱等进一步分为铁质、硅质和钙质页岩等.、化学及生物化学岩:)颜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随混入物而变化.)构造:应注意有无微细层理和层面构造,有无化石等.)结构:若为结晶粒状,要按粒度划分粗、中、细粒及其含量;若为生物碎屑,要分清生物种属及其含量.)断口:可反映岩石地固结程度和结构、构造.如岩石由显微粒状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固结差地为土状断口,固结致密地为贝壳状断口,颗粒较粗大而均匀地则呈“砂糖状断口”颗粒较小不均匀而含有生物碎屑地则呈不平坦断口,若有显微层理则呈阶状断口.)硬度:一般小于小刀,如混入硅质,硬度增加.)遇酸反应:加酸起泡程度.)命名: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主要根据物质组成进—步分类命名,其中碳酸盐类岩还应根据钙、镁和黏土物质地百分含量(即与盐酸反应难易程度)以及碎屑地成分与结构进一步细分类.(二)沉积岩肉眼鉴定描述举例对岩石标本,依上所述步骤观察、描述完毕,最后应给予命名.为便于从岩石名称中反映出岩石特征,往往用岩石地全名称.一般顺序是:颜色构造结构成分.号标本:新鲜面为白色,风化面为灰白色;具层理构造;粗粒砂状结构,粒度—般为左右,有>地砾石,磨圆较好,多呈浑圆状,分选也较好;硅质胶结.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其含量大于,可见少量长石,风化后呈高岭土.根据定名原则,号标本全名为:白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号标本:黄绿色,带少量褐色斑点,泥质结构,岩石致密,硬度低,指甲可刻动,断口粗糙,表面光泽暗淡,可见细小云母片,含三叶虫和圆货贝化石碎片,具有平行地簿层状页理构造,滴盐酸起泡.号标本可定为:黄绿色含生物钙质页岩.号标本:灰白色,泥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具贝壳状断口,固结致密,小刀可刻动,局部有粗晶地方解石颗粒,直径—左右,解理面闪闪发光,加盐酸剧烈起泡.故号标本可定为:灰白色泥晶灰岩.单成分细砾角砾岩:暗褐绿色.细砾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全为变质细砂岩碎块,呈暗灰绿色,近等轴状,圆度很差,尖棱状,大小极不均匀,可从粗砂过渡到中砾,最大约,以为主,其中角砾呈多泥颗粒支撑,含量约.角砾间被砂泥质混基充填,其中砂粒成分与角砾相同,含量约.b5E2R。

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

主要岩石肉眼鉴定特征

1 主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特征主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特征主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特征(1)板岩(slate):灰至黑色,多具变余结构、变余构造及板状构造板状构造板状构造。

它主要由页岩、粉砂岩及凝灰岩经非常低级的变质作用而成,矿物成分只有部分重结晶,极极细粒细粒,,肉眼难以鉴别肉眼难以鉴别。

岩石具完好的平面面理具完好的平面面理具完好的平面面理,面理主要由极细粒绿泥石,或云母等片状矿物平行排列而成的,几乎无光泽几乎无光泽几乎无光泽, 与页岩比较具有明显的“粗糙粗糙””感和“坚硬坚硬””特征特征。

(2)千枚岩(phyllite):区域变质岩,黄、绿或蓝灰色,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千枚千枚状构造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石英石英、、绿泥石绿泥石、绢云母,与板岩相比与板岩相比与板岩相比,,千枚岩中矿物如云母和绿泥石等颗粒云母和绿泥石等颗粒加粗加粗加粗,片理面上显示丝绢光泽丝绢光泽丝绢光泽,呈灰色或绿色。

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钠长石及石英组成。

(3)片岩(schist):区域变质岩,黑、灰绿或绿色,主要矿物为云母云母云母、、绿泥石绿泥石、角闪石,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状构造片状构造,岩石中片柱状矿物含量较多,片柱状矿物定向排列组成显著面理。

片岩中片状和柱状矿物之和一般大于15%,而长石含量一般小于25%。

且岩石中常常发育有线理发育有线理发育有线理,粒度比板岩粒度比板岩粒度比板岩、、千枚岩粗千枚岩粗,,因此单个矿物颗粒能用肉眼鉴定与千枚岩相区别矿物颗粒能用肉眼鉴定与千枚岩相区别((千枚岩中矿物不能用肉眼鉴定千枚岩中矿物不能用肉眼鉴定))。

(4)片麻岩(gneiss):区域变质岩,灰或灰或浅灰色,是一种长英质变质岩,粒状变晶结构,长石和石英形成浅色层,铁镁矿物构成的深色层呈片麻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特特点是具不连续的明暗交替层点是具不连续的明暗交替层,,颗粒较粗颗粒较粗((一般大于1mm 1mm)),长石含量>25%,含片状、柱状矿物较少,片状、柱状矿物定向排列。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及鉴定表对沉积岩或沉积物的研究,其目的是:(1)确定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其中所含化石等,并给予正确的命名;(2)通过对岩石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物质成分及其结构、构造特点的研究,来确定它在沉积、成岩以及后生阶段所发生的变化,以便恢复原生沉积特征及性质;(3)对岩石进行相分析,其目的是再造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状况;(4)搞清岩石某些性质,以确定其在国民经济上的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因此对沉积岩的研究应该是全面的、综合地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近代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方法很多:野外地质学研究法;室内的专门的技术性质的研究法;综合相分析法等。

下面仅就沉积岩肉眼鉴定方面作概略的介绍。

一、沉积岩肉眼鉴定要点及描述内容在各论中我们介绍了五个主要岩类的沉积岩即: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硅质岩类。

现分述如下:(一)陆源碎屑岩类陆源碎屑岩按其碎屑粒径可划分为: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2mm中碎屑岩(砂岩类)2—0.05mm细碎屑岩(粉砂岩类)0.05—0.005mm每类碎屑岩其相应粒度的碎屑含量必须在50%以上。

如含有砾石50%以上的岩石才能称作砾岩,以此类推。

碎屑岩的命名是以含量占50%以上的粒级来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若其他粒级含量在25—50%之间,则在基本名称之前冠以“**质”;若其含量在5—25%之间,则以“含**”表示。

1、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1)颜色: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并注意它的成因。

(2)砾石成分:鉴定各种砾石的成分,确定砾石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

如为复成分砾岩,还需估计各种成分砾石占全部砾石的百分含量。

(3)砾石大小及分选性:如分选不好时,应指出一般大小及最大最小的。

(4)砾石的圆度、球度及形状。

(5)胶结物成分,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胶结物本身的性质;胶结类型等。

(6)其它:砾石有没有定向排列,胶结的致密程度,有无次生脉穿插等等。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

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

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

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

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及鉴定表
对沉积岩或沉积物的研究,其目的是:(1)确定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其中所含化石等,并给予正确的命名;(2)通过对岩石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物质成分及其结构、构造特点的研究,来确定它在沉积、成岩以及后生阶段所发生的变化,以便恢复原生沉积特征及性质;(3)对岩石进行相分析,其目的是再造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状况;(4)搞清岩石某些性质,以确定其在国民经济上的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因此对沉积岩的研究应该是全面的、综合地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近代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方法很多:野外地质学研究法;室内的专门的技术性质的研究法;综合相分析法等。

下面仅就沉积岩肉眼鉴定方面作概略的介绍。

一、沉积岩肉眼鉴定要点及描述内容
在各论中我们介绍了五个主要岩类的沉积岩即: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硅质岩类。

现分述如下:
(一)陆源碎屑岩类
陆源碎屑岩按其碎屑粒径可划分为:
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2mm
中碎屑岩(砂岩类)2—0.05mm
细碎屑岩(粉砂岩类)0.05—0.005mm
每类碎屑岩其相应粒度的碎屑含量必须在50%以上。

如含有砾石50%以上的岩石才能称作砾岩,以此类推。

碎屑岩的命名是以含量占50%以上的粒级来确定岩石
的基本名称:若其他粒级含量在25—50%之间,则在基本名称之前冠以“**质”;若其含量在5—25%之间,则以“含**”表示。

1、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1)颜色: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并注意它的成因。

(2)砾石成分:鉴定各种砾石的成分,确定砾石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

如为复成分砾岩,还需估计各种成分砾石占全部砾石的百分含量。

(3)砾石大小及分选性:如分选不好时,应指出一般大小及最大最小的。

(4)砾石的圆度、球度及形状。

(5)胶结物成分,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胶结物本身的性质;胶结类型等。

(6)其它:砾石有没有定向排列,胶结的致密程度,有无次生脉穿插等等。

由于砾岩在地层学上常作为沉积间断的标志和划分地层的依据;同时砾岩的沉积大部分距陆源供给区很近,易于利用砾岩成分来推断古地理情况,故对砾岩的野外研究还应当注意下列方面:
(1)层位和分布概况;
(2)岩层产状及其变化(如透镜体);
(3)层理及层面构造;
(4)与上下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在剖面上的位置;
(5)砾石的倾向、倾角和长轴方向。

2、中碎屑岩——砂岩类
砂岩通常按碎屑粒径又可分为:(1)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1mm);微粒砂岩(0.1—0.05mm)
各不同粒径的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有:
(1)颜色,并推断其成因:
(2)碎屑颗粒的大小,分选程度,如大小不均匀,应指出最大、最小和一般的直径以及各种颗粒含量的百分比
(3)碎屑颗粒的形状及磨圆度;
(4)胶结物的成分及其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胶结类型;胶结致密程度;
(5)岩石的构造;
(6)碎屑成分:矿屑(需分辨出碎屑矿物的种类)、岩屑(尽量区分原岩类型)以及估计各种成分占全部碎屑的百分含量;
(7)生物残骸;
(8)次生变化。

在野外研究砂岩时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注意:(1)层理构造(特别注意斜层理)和层面构造;(2)岩层厚度及其变化等。

3、细碎屑岩类——粉砂岩
粉砂岩按碎屑粒度可分为:粗粉砂岩(0.05-0.03mm)和细粉砂岩(0.03——0.005mm)两类。

粉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与砂岩大致相同。

但由于粉砂岩颗粒细小,故在手标中难以辨认碎屑和胶结物成分。

在野外主要研究它们的产状、构造特征及形成方式等。

(二)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双重特征。

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其成分与熔岩相似;但结构构造又与碎屑岩相似。

在成因上亦常常与熔岩或沉积岩过度
火山碎屑岩类肉眼鉴定和描述内容:
(1)颜色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
(2)碎屑的粒度、成分、形状及不同物态碎屑的相对含量;
(3)胶结物的性质及含量;
(4)结构和构造(层理发育情况);
(5)次生变化。

(三)粘土岩类
粘土岩类亦具有双重特性,从碎屑粒度来看大部分由<0.005mm的颗粒组成;从矿物成分来看,主要是由粘土矿物组成。

由于粘土矿物非常细小,故要在肉眼中鉴定它们的成分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对其颜色和物理性质的研究。

这是由于颜色和物理性质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粘土岩的矿物成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了解其工业价值。

物理性质主要注意其滑腻程度、可塑性、断口、膨胀性、粘舌性和在水中容易不容易泡软等等。

此外若肉眼可见的机械混入物,应鉴定其成分估计其百分含量。

(四)碳酸盐岩
若按矿物成分划分碳酸盐主要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型。

但在两大端元岩石之间存在着一系列过渡类型(表III—16);在石灰岩(白云岩)与粘土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过渡类型(表III—17)。

表III-16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分类表
表III-17石灰岩(白云岩)与粘土岩过渡类型岩石
对石灰岩的肉眼观察要注意下列内容;
(1)颜色;
(2)结构与构造特征;
(3)硬度和岩石致密程度、断口类型;
(4)重结晶的程度
(5)肉眼可见的生物碎屑种类
(6)机械混入物的大小和成分,次生矿物成分
(7)加盐酸起泡强烈程度。

对白云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和石灰岩类似,但其中很少有生物碎屑。

对白云岩应特别注意其次生变化的痕迹,以及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关系,岩石结构特征等。

二、主要沉积岩肉眼鉴定表
表III-20主要沉积岩肉眼鉴定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