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文章

合集下载

广西体医结合与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探析

广西体医结合与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探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4期广西体医结合与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探析蓝敏萍[摘要]在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广西体医结合与医养结合开展情况,尤其是两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强化市场需求导向、树立“大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开展试点示范推广、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体医结合与医养结合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体医结合;医养结合;大健康[作者简介]蓝敏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高级经济师,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8[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9)04-0042-06体医结合是体育和医学的结合,是将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等众多学科知识相结合,从而实现相互补充、渗透促进⑴。

体医结合针对范围很广,无论是疾病、亚健康人群,还是健康人群,在实施体育干预的同时,均可结合医疗的判断、监督及评价等手段来促进健康叫医养结合是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相互结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卩)。

无论是体医结合还是医养结合,在我国发展时间都比较短,两者不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实践运用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管理体制、整合人才资源、优化实施路径、加大资金投入等。

在大健康发展理念下,体医结合和医养结合亟待解决单轨发展问题,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一、相关研究现状学术界关于体医结合或体医融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医结合模式何5画、体医结合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邮]㈣21、体医结合发展路径问冋则5]、体医结合效果评价何切等方面,以上研究认为体医结合在增强人类体质、治疗亚健康、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医养结合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养结合模式阿切20创、医养结合政策㈤⑷㈣冋㈣、医养结合发展问题及策略㈤冽等方面。

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研究综述

国家统计局[1]2015年1月20日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动力连续三年呈萎缩趋势,人口老龄化情势趋于严峻。

根据全国老龄办[2]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

截至目前,我国大约存在将近4000万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口,预计这一数据在本世纪中叶将持续增长至1亿人。

面对严峻的老年困境,国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等政策文件,旨在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是我国近年来不断探索的养老新型模式,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双方的资源交流以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及医疗需求,这一模式或可对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1 模式选择国外学术界未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作出明确的定义,因此以“长期照护”这一概念作为研究基础对医养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探索。

长期照护(long-term care),简称LTC,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3]的定义,是指由非正规护理者(家庭、朋友或邻居)和专业人员(卫生和社会服务) 进行的护理照料活动体系,以保证那些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

①基金项目:中南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福利文化视角下长沙市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服务的效果评价研究”(编号:201610533204)。

作者简介:车闰平(1995—),女,云南人,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卫生。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09.196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研究综述①车闰平(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摘 要: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趋于严重,养老资源匮乏、老年人口基数大等问题使国家及社会不得不对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越发重视。

为满足我国老年人急切的养老需要、建设更加优越的养老环境,政府提出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策略。

三个女孩去养老院的文章

三个女孩去养老院的文章

三个女孩去养老院的文章昨天上午我们姐仨一起去老年公寓看爸爸。

前一天我就按着护士刘哥的要求,给爸爸买好了几种常用药品,用医保卡花了250元。

妹妹告诉我说,水果零食等东西她买。

早晨吃过饭8:00刚过,我和老公就出发了,先去姐姐家接姐姐,后去妹妹家接妹妹,然后向江北老年公寓行驶。

由于是节日期间,道路有点小拥堵,车开得比较慢,快十点我们才到达老年公寓。

这时护工刘大哥已经把爸爸推出来了,正在会客厅里等着我们呢。

受疫情的影响,老年公寓还没有完全放开探视,探望老人依然需要事先预约。

我是节前就预约了,还算动作快,如果到了五一再预约,估计就约不上了,只能在室外见面。

哈市的五月初,还是不暖和,高龄且身体不好的老人,不适合在外边停留太久。

自从去年春节过后,老年公寓封闭管理,姐姐五月份又去北京看病(十个月),一晃一年多了她没见过爸爸。

这次姐姐和爸爸见面,父女俩都分外高兴,真担心见不着面了呢。

爸爸状态比上次我来看他时要好。

我越来越相信血脉的力量,这是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断的亲情。

我们姐仨和爸爸聊了一阵后,姐姐就连线在美国的女儿,让她和姥爷视频,这下爸爸更高兴了。

虽然他现在已经不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情感,但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然后我又和我儿子连线,可惜他没接;妹妹也连线她的女儿,正忙不便于接。

行啊!今天爸爸看到了我们姐弟仨和一个外孙女,内心已经非常满足了。

我们和护士也聊了聊,详细询问了爸爸的一些具体情况,姐姐又特意去和值班的王主任唠唠,了解一下护养院的其他一些情况。

总体我们对护养院是非常满意的,在家雇保姆伺候,也未必有这里好,钱也差不多,目前看还更高些,因为保姆价格各地普遍见涨啊。

我爸所在的护养院是医养结合,以医带养的老年公寓,硬件条件非常好,小病不用出楼,瘫痪的老人生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尤其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优势更加明显。

那时去看病,这里核酸,那里核酸的,还得等几天报告出来再看病,是很耽误事的。

这其间爸爸真感冒发烧过一次,及时治疗两天就好了。

全人全生命周期医养结合理论(原创)

全人全生命周期医养结合理论(原创)

全人全生命周期医养结合理论一、医养结合概念提出的时间、初心根据多方考证,作者比较认同医养结合这个词汇或者说概念在文献中首次出现是在2005年,由广东省广州市颐康老年病医院的郭东等人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上提出。

原文题目是"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

原文主要观点是: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在新形势下尤为显得紧迫和重要。

只有向社会化养老过渡、引入新的“医养结合,持续照顾”的理念,才有可能应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多方式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助于解决现阶段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子女负担,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多做贡献。

二、当前各方包括“百度百科”对医养结合概念的解释医养结合作为一个理念,提出来已有17年的时间。

对医养结合概念的解释一直认为是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机结合,而且专指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比较明确而唯一。

对于医养结合的内涵,学界的分歧点主要是在“医”“养”所指涉的具体服务内容及其关系的差异上。

部分学者认为,医养结合是医疗资源融入养老领域,应该以养为主、以医为辅(沈连法,2015);而部分研究者认为,应以医为主,养为补充(袁晓航,2013)。

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兴起背景及政策的制定初衷来看,养老中融入医疗服务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强化养老功能,是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的一项具体措施。

因此,对于该模式中“医”“养”关系的认识,应始终把“养”置于首位。

就其所包含的内容而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医”包括健康管理、长期照护和临终关怀。

这与普通意义上的“医”是有区别的,医院的“医”主要目标是为了治愈,而养老的“医”主要目标是为了健康管理和长期照护(吴玉韶,2015)。

另外,部分学者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就是养老院与医疗机构的结合体(赵艺,2014;纪娇、王高玲,2014);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方除了养老机构和各级医院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是重点之一(黄佳豪,2014;刘华,2014)。

医养、康养情况介绍

医养、康养情况介绍

医养、康养情况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医养、康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医养、康养理念的兴起,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不仅关注身体健康,更加注重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平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医养、康养服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养、康养的情况。

一、医养、康养的定义医养、康养是将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等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的理念。

它强调综合施策,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医养、康养服务涵盖了医疗、护理、心理、康复等多个领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

在我国,医养、康养服务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养、康养服务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的医养、康养服务主要包括养老院、康复中心、老年大学、健康管理中心等。

这些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医养、康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

1. 养老院养老院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医养、康养服务机构之一。

养老院提供住宿、饮食、医疗、护理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的养老院数量逐渐增加,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受老年人和家属的青睐。

2. 康复中心康复中心主要针对有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

通过专业的康复团队和设施,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是为老年人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场所,通过开设各种课程、培训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健康管理中心主要提供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健康指导等服务,帮助老年人科学管理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以上是我国目前医养、康养服务的主要形式,这些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的养老选择,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医养、康养服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关于医养结合的文章

关于医养结合的文章

关于医养结合的文章《医养结合,为晚年添彩》哎呀呀,一说到医养结合,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这不仅仅是个热门话题,更是咱老百姓晚年生活的大保障呀。

咱就先说说这个“医”字吧。

人老了,身体就像一辆开了很久很久的车,零件难免会有点小毛病。

有了医养结合,就好比在车旁边随时有个专业的修理师傅,头疼了有人给医头疼,脚疼了有人给医脚。

再也不用为了看个病,排那老长的队,受那老多的罪啦。

万一有个紧急情况,也能马上得到处理,就像给自己的生命上了一道保险。

再讲讲这个“养”字。

咱老了也不能光治病呀,还得享受生活不是?医养结合的地方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专人照顾你的生活起居。

吃的嘛,虽然不能说顿顿山珍海味,但也是营养搭配均衡。

住的地方干净整洁,还有各种娱乐设施。

闲着没事儿和老伙伴们唠唠嗑、打打牌,那日子过得可滋润啦。

我听说过这么一个事儿,有位老大爷本来一个人在家,身体有点不舒服也没人管。

后来他孩子给他找了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那可不得了啦。

他在那里吃得好、睡得香,身体也好了很多,和养老院里的人也都成了好朋友。

他还总跟别人开玩笑说,这可比他一个人在家舒服多啦。

还有啊,医养结合可不是简单地把医院和养老院放在一起。

这背后得有专业的团队,得懂医术,还得懂照顾人。

可不是随随便便找几个人就能干好的。

所以咱在选择的时候可得睁大了眼睛,好好挑挑。

总之呢,医养结合就是给我们老年人的一份贴心礼物。

让我们在晚年的时候既能保证身体健康,又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这可不是什么奢侈的要求,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呀。

希望以后医养结合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老年人都能受益。

让我们一起期待,医养结合为我们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吧!哈哈!。

医养结合事迹材料800字

医养结合事迹材料800字

医养结合事迹材料800字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护理和生活照料。

下面是一份医养结合事迹材料,共计800字。

某市老年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该医院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基础,同时注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和心理关怀,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医院在设施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医院建设了一座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区,将医疗区和生活区相互分离,以保证老年人居住的舒适和隐私。

居住区设有宽敞明亮的卧室、洗手间和起居室,老年人可以在这里进行休息、交流和娱乐活动。

此外,医院还建立了专门的护理站,配备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护理服务。

医院注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了定期的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通过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护理方案。

医院还组织了健康讲座和康复训练班,帮助老年人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护理技巧。

此外,医院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方便他们就近接受医疗保健。

医院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医院为老年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医生,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

医院还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和手工制作等,帮助老年人缓解压力,增进交流和友谊。

医院还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互动,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医院还注重医养结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医院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向社会宣传医养结合的理念和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医养结合服务。

医院还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医院医养结合服务的专业水平。

某市老年医院通过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护理和生活照料。

医院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基础,注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心理关怀,建立了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总结

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总结

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总结
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是指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为社区老年人
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开展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

在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中,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

社区医疗机构、
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需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的互通互联,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其次,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需要注重人文关怀。

老年人在社区生活,除了需
要医疗和养老服务外,更需要关爱和陪伴。

因此,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贴心的服务。

同时,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

最后,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需要注重科学管理。

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
的医疗、养老服务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方案。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
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整合资源、注重人文关怀、科学管理,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促进老年人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希望未来我国能够在医养结合示范社区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

1.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

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
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
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模式二,公立医院外派数名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小分队”,长期进驻养老院,这一模式一般只存在于公办养老机构。比如,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中心敬老院的内设医疗机构,通过政府协调,由宝塔区人民医院派驻医生和护士,定期轮换。

模式三,养老机构自行投资医院,由专业医疗团队运营。比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内设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运营,不仅对会员开放,也对外提供医疗服务。

因此,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
3.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优势
很久以来,我国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无法医疗,而医院只能医疗而不能提供养老服务,这种情况“医养分离”的结果,是养老院里的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院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也造成许多老人将医院当成“养老院”,即使病治好了,也要占着床位不出院,形成严重的“压床”现象。这样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无法发挥最大效益。
“未富先老”现象突出、人口结构老龄化形势严峻、“4-2-1”家庭结构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劳动人口抚养比较高、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独特的人口、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等多重矛盾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中呈现多重问题。

(一)机构定位模糊阻碍发展
作为一种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准确定位是医养结合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定位上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为:具备公立、民营大型、专业化较高等特点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基于自身已有基础,能够顺利增设“医+养”业务,并且市场前景良好,而民营、小型、基层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往往受自身基础条件限制,很难再拓展“医+养”业务,但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必然会加大不同级别医疗、养老机构之间的分化,使有限的“医+养”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实现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不少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定位没有很好地契合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实际养老需求,往往定位高端市场、瞄准高端人群,难以满足普通收入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入住率。

2.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
首先,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两者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
模式四,医院团队直接经营养老院。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投资1.2亿元,建设君莲养老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建成后,这将是全国第一家由医院投资、管理的公立养老机构。这一拥有500个床位的养老院由医院专业护理团队提供服务,除了在医疗康复、慢性病防治上具备优势,还提供理疗、补牙、体检等个性服务。
【三】医养结合做起来有多难?
一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实践,都可以被界定为医养结合的范畴。比如,近几年青岛、重庆等地开展的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探索,本质上也是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因此,医养结合可以理解为“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
医养结合文章
———————————————————————————————— 作者:
———————————————————————————————— 日期:
【一】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我们在谈什么?ﻫ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在国内,医养结合都有哪些模式?

医养结合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丹麦、瑞典等国家,由专业护理团队、全科医生及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已经运营多年。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也在医养结合方面有了一些探索,主要存在四种模式。

模式一,将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养老院。比如,上海在中心城区推行全科医生模式,通过,并通过阶梯医保报销比例,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盟,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可以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可以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让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