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下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C.沿Ⅲ较大D.一样大2.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表示位移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4.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小了而未被发现,则测得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判断5.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控制变量B.理想模型C.等效代替D.科学假说6.据某媒体报道:“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起飞,展开了为期近5个月的环球之旅,在中国重庆、南京等地停留,最后返回出发点,总飞行天数25天,总里程达35 000 km.整个环球之旅,飞机运动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0B. 0,35 000 kmC. 35 000 km,0D. 35 000 km,35 000 km7.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它的运算规律是算术加法B.标量只有方向没有大小,它的运算规律是算术加法C.-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小D.-10 ℃比5 ℃的温度低8.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9.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信息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C.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D.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10.如图示,质点从N点沿半径为R的两个半圆形轨道运动到P点,质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 4R、0B.、4RC.、0D.、2R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一定在变化B.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C.物体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物体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12.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太空中的空间站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1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小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D.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1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物体在0~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8 s内静止C.物体在4 s末的速度为10 m/sD.物体在6 s末的速度为12 m/s15.南北朝时期的傅翕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可以用AC之间的平均速度表示B点的________,并且A、C两点离B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接近”或“远离”)B点的瞬时速度.17.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时间和位移”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在前6s内()A.物体先向左运动,2s后开始向右运动B.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C.前2s内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4s内位于出发点的右方D.在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2.运动员在水上做飞行表演,忽高忽低,左突右边闪,河岸的观众非常受鼓舞,运动员甚至能够悬停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运动员与装备的总质量为90kg,两个喷嘴处喷水的速度可以达10m/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题中描述的10m/s指的是瞬时速度B.运动员悬停在空中可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得出的C.研究运动员在飞行运动表演中的轨迹时,不可能有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的阶段D.研究运动员在飞行运动表演中的轨迹时,可以将他视为质点3.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C.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则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D.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2.5s时间,甲、乙两物体相遇B.经过5s时间,甲物体达到乙物体的出发点C.甲、乙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接近10s时,乙物体的速度接近零5.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
小明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
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6.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的半圆弯道半径为70m,以半圆弯道的圆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Ox直线坐标系,一汽车从弯道的M点以54km/h的速率沿半圆弯道(虚线所示)运动到N 点,则从M到N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A.15m/s B.15m/sπC.s30m/π-D.s108m/π-7.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百度地图的一张截图,表示了张同学从金陵中学步行到南京一中的导航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39分钟,2.5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B.39分钟表示到达目的地的时刻C.39分钟表示通过这段路程可能所需要的时间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即将到站的列车因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减小B.慢走中的小刘突然加速跑向即将发车的列车时,因速度变化大,所以加速度大C.列车发车时因速度为零,所以加速度也为零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虽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9.一只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10m/s,当它在一条河水中逆流行驶经过一座桥下时,船上一木箱不慎掉入河水中,15min后才被发现,立即掉头追赶,已知河水流速为4m/s,则船从掉头到追上木箱,需要时间为()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10.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 s末,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前10 s内汽车运动的距离为150 m。
高一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 )A 、计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的火车途中所用的时间B 、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C 、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 、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 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 、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 、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3. 如右图,某一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0,0B 、4 R 向下,πRC 、4πR 向下、4RD 、4R 向下,2πR4. 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 的高空时从上面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 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最终落在地面时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 )A 、80m ,100mB 、-80m ,100mC 、80m ,100 mD 、-90 m ,180 m5.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 、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 、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6.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就越大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D 、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总是一致7. 甲、乙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的物体,a 甲=4m/s 2,a 乙=-4m/s 2。
那么,对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C 、甲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乙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D 、甲、乙的速度量值都是越来越大的8. 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C 、当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加速运动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9.对做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B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C 、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D 、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 10.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v1+v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1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则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3.75m/sB 、3.52m/sC 、4m/sD 、4.12m/s1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右图所示,则拍照全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A CB13.如下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ABC D 1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下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 、在10秒~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5秒~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 、在t =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15..火车从出站到进站,以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它的加速度大致分别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A 、出站为正,中途为零,进站为负B 、出站为负,中途为零,进站为正C 、出站为零,中途为正,进站为负D 、出站为零,中途为负,进站为正二、双项选择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足球比赛中,某运动员将向左冲来的足球向右踢回,踢球前后足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2m/s和5m/s,脚对球的作用时间为0.5s,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A.26m/s,方向向右B.26m/s,方向向左C.214m/s,方向向左14m/s,方向向右D.22.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在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先减小后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到加速度等于零之后仍继续增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C.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平均速度的大小称为平均速率4.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C.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D.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该同学看做一个质点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速度有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C.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就越大6.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导航的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1小时27分指的是时刻B.图中52.8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C.图中上午10:40到达指的是时间间隔D.交警在判断前方40米是否压线时,汽车不可看作质点7.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现象时可把太阳看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原子很小,因此把原子看作质点8.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是-5m/sB.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增加了5m/sC.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减少了5m/sD.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9.某校举行2020年度游泳运动会中,高一小明同学在50m自由泳比赛中游出了26.98s的成绩;高二小陈同学在100m蛙泳比赛中游出了70.84s的成绩,都获得了第一名,(学校泳池长度为2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陈的平均速度B.小明的速度一定比小陈的速度快C.在研究小陈和小明泳姿的时候,可以将他们俩当质点D.比赛过程中,以小明为参考系,他的对手一定向后运动10.测得某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步比赛中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m/s B.10.3m/sC.10.2m/s D.10m/s11.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B.由于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研究木星公转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C.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系为参照系D.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12.某段高速公路上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下面对牌上面数字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图上“40km”表示该处到渭南的位移大小B.甲图上“40km”表示该处到渭南的路程C.乙图上“120”的单位为m/sD.乙图上“120”指的是平均速率的上限v 速度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击后球以30m/s的13.一排球运动员跳起将以020m/s速率水平返回,已知运动员与排球接触时间为0.25s。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检测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检测题(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单选)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B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表示了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一定为正值2.(单选)有下列几种情况,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①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②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③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④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A因为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B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C.因为空间站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加速度为零D.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3.(单选)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B若初速度相同,速度变化大的质点加速度必定大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质点的末速度一定大D相同时间里,加速度大的质点速度变化必定大4.(单选)甲、乙两人同时由相同位置A沿直线运动到同一位置B,甲先以速度v1匀速运动了一半路程,然后以速度v2匀速走完了剩下的后一半路程;乙在由A地运动到B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乙的运动速度为v2,若v1<v2,则甲与乙相比较()A.甲先到达B地B.乙先到达B地C.只要v1、v2取值合适,甲、乙两人可以同时到达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单选)有一个物体做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的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A.物体的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却很小B.物体的某时刻加速度很大,但瞬时速度却很小C.物体的加速度在增大,但速度却在减小D.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保持不变6.(单选)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7.(单选)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8.(单选)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9.(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B.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C.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D.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10.(单选)下列所研究的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A.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C.教练员对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D.在国际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王皓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11.(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10 m/sC.加速度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可能大于10 m/s212.(多选)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B.76km/h是瞬时速度C.600m/s是瞬时速度D.600m/s是平均速度13.(单选)如图,物体从A运动到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1从A运动到C的位移最小B.经2从A运动到C的位移是曲线C.经3从A运动到C的位移最大D.无论从那条运动,位移都相同14.(多选)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秒内经过的位移是s,它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 t,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B.C.D.1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一定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C.虽然地球很大,且有自转,但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仍可作为质点D.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转体动作时,该运动员不可看作质点16.(2015春•长沙校级月考)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v0>0,加速度a>0,若加速度a不断减小直至为零,则质点的()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D.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17.(2014秋•惠阳区校级期中)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我们下午3点20分出发,不要迟到B.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C.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18.(多选)(2013秋•天水校级期中)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两段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19.(多选)(2015春•长沙校级月考)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t=0时,x>0,v>0,a>0,此后加速度a均匀减小,直到a等于零为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继续增大B.位移继续增大C.速度开始减小D.位移开始减小20.(多选)(2015春•长沙校级月考)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这就是说()A 物体速度变化量是2m/sB.每经过一秒物体的速度都增大2m/sC.任意一秒内的末速度均为初速度的2倍D.第n 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1)m/s第II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21.(填空)(2014秋•柯城区校级期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1、x2、x3、 (x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x1、x2、x3、…、x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丙所示,则x2=cm,x5=cm.(2)该同学在图丁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图线.(3)根据﹣t图线判断,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m/s2.22.(1)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某条纸带上打的点越来越密,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慢(2) (6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纸带上O、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等于,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F到G的距离为cm。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第1-3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对而不全得3分,共50分)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路程是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4.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第2s内、第3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同的C.物体在第2s内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D.在这7s内物体的位置始终不会为负值5.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A.任意2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内位移的2倍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C.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则它们的速率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若两物体的速率相同,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6.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因不知为是和时间无法确定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9.对以a=5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意1s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5m/s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5(n-1)m/s C任意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5m/sD.第2s末的速度是第1s末的速度的2倍10.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二.填空题:(共26分,11题8分,12题10分,13题8分)11.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路程是______。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带解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参考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B . 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C . 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D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物体不动一定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2.“抬头望明月,明月云中行”,关于月亮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 )A . 月亮B . 云C . 地面D . 观察者自己3.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B .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越大C . 物体的速度减小,其加速度一定减小D .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速度可能减小 4.监测“嫦娥三号”绕月运动,有时需要把它看成质点.看成质点时,我们关注“嫦娥三号”的主要参量是( )A . 质量的变化B . 姿态的变化C . 太阳翼展开的长度D . 太阳翼展开的宽度5.如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图.对它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应使用交流电源供电,工作电压6 V 以下B . 开始工作时应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C . 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长D . 当使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时,每隔0.1 s 打一次点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质点通过直线上某一点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B. 质点通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C . 质点在第1 s 内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瞬时速度D . 质点在第3 s 末的速度是4 m/s ,指的是平均速度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 .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C .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 . 速度变化得越少,加速度就越小8.在2013年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中以3分41秒59的成绩夺冠,为中国游泳军团拿下本届大赛首金.孙杨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比赛中( )A .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 . 触壁时的瞬时速度大C . 平均速率大D . 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9.目前我国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小王暑期乘高铁从娄底到北京旅游,全程1600公里只花了8个小时.对小王的此次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娄底到北京位移小于1600公里B . 娄底到北京位移大于1600公里C . 娄底到北京路程大于1600公里D . 去北京时的位移与回娄底时的位移相同10.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 =t 0时,位移x >0,速度v >0,其加速度a >0,后a 逐渐减小,则它的( )A .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 . 速度逐渐减小C . 位移逐渐减小D . 位移、速度始终为负值11.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C .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B .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D .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 点出发,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行走,在C 点两人相遇,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人在C 点相遇时速度相同B . 甲在D 点、乙在B 点时两人速度相同C . 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位移相同,路程不相同 D . 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做直线运动的汽车,看到前面有险情,立即紧急刹车,在2 s 内速度从10 m/s 减小到0,则汽车的加速度为______ m/s 2.14.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 ,分别求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15.一个皮球从6m 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地面后又反弹起到3m 高的地方,则皮球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m三、实验题(共1小题)16.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 、A 、B 、C 、D 、E 、F 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 1、x 2、x 3、x 4、x 5、x 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 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那么,打下A 、B 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 ,A点读数为cm ;可计算出B 、C 两点间距离= cm ;C 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3小题)17.一物体以v 1=4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18.如图所示,物体沿x 轴做直线运动,从A 点运动到B 点.由图判断A 点坐标、B 点坐标.19.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①,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①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①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应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灵活选取,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物体不动并不是一定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故A、D错误;对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B错误;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参考系,因为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C正确.2.【答案】B【解析】月亮的运动所选取的参考系是云,故选B.3.【答案】D【解析】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如速度很大的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与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故B错误.物体的速度减小,加速度可能不变,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故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不变,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减小,故D正确.4.【答案】A【解析】质点就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因此当把物体看成质点时,不再关心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姿态变化,因此B、C、D错误, A正确.5.【答案】A【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 V以下的交流电源,故A正确.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B错误.因为T=,所以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错误;当使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D错误.6.【答案】A【解析】瞬时速度指的是某一点或某一个时刻的速度,质点在第3 s末的速度是4 m/s,指的是瞬时速度,A对,D错;质点通过某一段位移的速度是4 m/s,指的是平均速度,B错;同理C错.7.【答案】A【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故B错误;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可以改变,如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向下,上升过程速度方向向上,下降过程速度方向向下,故C错误,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得越少,加速度不一定就越小,故D错误.8.【答案】C【解析】孙杨在400米自由泳中取得冠军,说明他游完400米的路程用时最短,所以他的平均速率最大,但并不表明他在某时刻的速度就一定大,C正确.9.【答案】A【解析】“1600公里”指的是路程,即娄底到北京路程等于1600公里,而娄底到北京位移小于1600公里,选项A正确,BC错误;去北京时的位移与回娄底时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位移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A.10.【答案】A【解析】因为a>0,v>0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B错,根据x=vt+at2可知,x>0,所以C、D 错.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说明速度增加越来越慢,即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11.【答案】B【解析】甲、乙两人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A错,B对;研究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考系,C错;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D错.12.【答案】B【解析】两个人在C点相遇时,他们的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瞬时速度不同,A错误;甲在D 点、乙在B点时两人速度相同,B正确;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他们的起点和终点都相同,所以位移相同,两个人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均为半圆的弧长,所以他们的路程相同,故C、D错误.13.【答案】-5【解析】14.【答案】0.10 m/s0.27 m/s【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m/s≈0.10 m/s,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m/s≈0.27 m/s.15.【答案】9 6【解析】皮球通过的路程是9 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6 m.16.【答案】0.10,0.70,0.080,0.20.【解析】每相邻两个计数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 s,A点读数为0.30 cm;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B、C两点间距x3=7.0 mm=0.70 cm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C=m/s=0.080 m/s,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得:a==0.20 m/s217.【答案】平均速度的大小为m/s,方向水平向西平均速率为m/s【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v2t2-v1t1=6×5 m-4×5 m=10 m,全程用时t=5 s+5 s+5 s=15 s,故平均速度大小v==m/s=m/s,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v2t2+v1t1=6×5 m+4×5 m=50 m,故平均速率v′==m/s=m/s.18.【答案】A点坐标:x=-3 m;B点坐标:x=2 m【解析】A点坐标是-3 m,B点坐标是2 m19.【答案】(1)纸带①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 cm纸带①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 cm(2)纸带①c、e两点间的平速速度为1.13 m/s纸带①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1.25 m/s小于【解析】(1)因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读数要估读到0.1 mm,选①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6.00 cm-3.90 cm=2.10 cm.选①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6.50 cm-4.10 cm=2.40 cm (2)选①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0 cm,相对应的平均速度①=≈1.13 m/s,选①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 cm,相对应的平均速度②==1.25 m/s所以平均速度①小于②.。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含答案)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8、2013年春天,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大旱,某地在实施人工降雨时,竖直向上发射的气象火箭弹,先以2g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0后,变为匀速运动,再经时间t0后爆炸.下列关于其爆炸前运动的速度图象(v﹣t图)和加速度图象(a﹣t图)的描述,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 )
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s与第5s加速度方向相同
5、一个物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外面扣一质量为M的盒子,如图l所示.现给盒子一初速度v0,此后,盒子运动的v一t图象呈周期性变化,如图2所示.有关盒内物体的质量m和盒的宽度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mB.M=mC.L=v0tD.L=2v0t
10、下列所给的作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或速度﹣时间图象中,能反映物体从某点开始运动又重新回到初始位置的图象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2.5s,3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速运动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
故加速度为:
(3)由图像可知AD段的位移:
故选手在ABCD段的平均速度为:
沿东偏北方向,如图有:
14.解: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对甲:
对乙: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B.某同学跑1500m用时5:04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我们学校早上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35~11:152.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车轮的转动时,车轮可当作质点B.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月球可当作质点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跳水运动员可当作质点D.乒乓球很小,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当作质点3.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8m和6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在开始刹车后4s末停下B.汽车在开始刹车后5s末停下C.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汽车的位移大小是20mD.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汽车的位移大小是20.25m4.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s时,甲、乙相遇B.在t=2s时,甲、乙的运动方向均改变C.在t=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改变D.在t=2s~t=6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秒做减速运动D.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6.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B.C.D.7.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钟内分别经过P、Q 两根电杆,已知P、Q电杆相距60m,车经过电杆Q时的速率是15m/s,则()A.车经过P杆时的速率是5m/sB.车的加速度是1.5m/s2C.P、O间距离是8.5m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是10s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B.C.D.9.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 s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和末速.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不变,则a也不变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10.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m/s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是8.71m/s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11.某人乘电梯从1楼到14楼,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A.1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B.1s末、7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C.1s末、7.5s末速度相同D.每层楼高3m二、填空题12.汽车以10m/s的速度前进,从开始制动到停下来共用了5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3m,1m.则:汽车前1s、前3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m/s, m/s和m/s.13.汽车甲和摩托车乙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的v﹣t图象.若辆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两车在s时速度相同,两车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m.14.为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板.滑块由静止释放后依次通过固定在斜面上的两个光电门A和B,用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为△t1,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为△t2,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A到开始遮住光电门B的时间间隔为△t.由此可得滑块的加速度a=.(用d,△t1,△t2及△t表示)15.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完全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1=0.30s,完全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2=0.1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3.57s,则滑块通过第一光电门时的速度为m/s,滑块通过第二光电门时的速度为m/s,加速度为m/s2.三、解答题16.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通过15m的距离,第5s内反向通过10m的距离,求这5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s内的平均速度.17.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飞机在保持离地面500m的高度上匀速巡航,速度大小为400km/h,飞机上测量仪器可在120°视角范围内测量,如图1﹣3﹣7所示,试计算飞机每小时测量的覆盖面积有多大?(结果保留根式)18.有时圆周运动问题可当作直线运动处理.如图,玩具小赛车从A点在2s内由静止沿圆轨道匀加速到最大速率2m/s,然后以最大速率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圆周长为19.5m,每隔2s从A点由静止沿逆时针方向发出一辆小车,要使小车最终都能以最大速率行驶而不致相撞(小车可视为质点),问:(1)小车匀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多少?(2)当最后一辆小车刚启动时,它与前一辆小车沿轨道逆时针方向上相距多远?(3)轨道上最多有几辆小车?当最后一辆启动时,第一辆与其相邻的另外两小车沿轨道方向间距分别为多少?19.在海滨游乐场有一种滑沙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1)若人和滑块的总质量为m=60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B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s=20m,为确保人身安全,假如你是设计师,你认为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应有怎样的要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B.某同学跑1500m用时5:04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我们学校早上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35~11:15【考点】时间与时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19:00准时开播,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所以A错误.B、5:04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时间间隔,所以B正确.C、1997年7月1日零时,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时刻,所以C错误.D、10:35~11:15,其中的10:35和11:15指的是时间点,是时刻,所以D错误.故选B.【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2.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车轮的转动时,车轮可当作质点B.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月球可当作质点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跳水运动员可当作质点D.乒乓球很小,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当作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A、研究车轮的转动时,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故A错误;B、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月球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可以看着质点,故B正确;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跳水运动员若当作质点,就不能对其动作做出评判,故C 错误;D、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就不能看做质点,故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与其他因素无关.3.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8m和6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在开始刹车后4s末停下B.汽车在开始刹车后5s末停下C.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汽车的位移大小是20mD.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汽车的位移大小是20.2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结合第1s内的位移求出初速度的大小,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到停止经过的位移.【解答】解:根据△x=aT2得,汽车的加速度a=.根据,代入数据解得,初速度v0=9m/s.则汽车开始刹车到停下所需的时间t=.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汽车的位移大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4.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s时,甲、乙相遇B.在t=2s时,甲、乙的运动方向均改变C.在t=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改变D.在t=2s~t=6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答】解:A、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者相遇.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1s时,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说明两者没有相遇.故A错误.B、由图知,在t=2s时甲乙的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B错误.C、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得知,在t=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仍沿负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D、在t=2s~t=6s内,甲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乙先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后沿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由于加速度不变,把乙的运动看成是一种匀减速运动,甲乙的加速度相同,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问题,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即可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秒做减速运动D.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追及、相遇问题.【分析】图中是位移图象,其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根据数学知识求出速度.由斜率的正负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图中A质点做匀速运动,v=,故A正确;B、B图象是曲线,斜率表示速度,前4s速度为正,且越来越小,后4s速度为负且速度越来越大,故B正确,C错误;D、位移时间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者相遇,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点评】对于位移图象可直接读出质点的位移,位移△x=x1﹣x2.由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研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6.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B.C.D.【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全程位移为s,则前半程运动的时间,后半程运动的时间,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根据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7.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钟内分别经过P、Q 两根电杆,已知P、Q电杆相距60m,车经过电杆Q时的速率是15m/s,则()A.车经过P杆时的速率是5m/sB.车的加速度是1.5m/s2C.P、O间距离是8.5m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是10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求出车通过P杆的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车的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PO间的距离,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解答】解:A、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则.故A正确.B、车的加速度a=.故B错误.C、PO间的距离,故C错误.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a﹣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0~1s 内,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加速度方向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若加速度一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解答】解:A、C、D在0~内,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加速度方向匀加速运动,v﹣t图象是向上倾斜的直线;在~T内,加速度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在T~2T,加速度反向,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到T时刻速度为零,接着反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D正确,A、C错误.B、在0~内,由两个图象看出速度和加速度都沿正向,物体应做匀加速运动,在~T内,加速度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2T,加速度反向,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该速度与a﹣t图象所反映的运动情况不符,故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要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找出对应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结合物体的初状态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9.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 s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和末速.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不变,则a也不变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题目所提供信息的物理意义,将和类比学习,即可正确解答该题.【解答】解:A、若A不变,有两种情况一是:A>0,在这种情况下,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所以平均速度来越大,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少,由a=可知,a越来越大,故AB错误.C、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速度变化量为,所以此位置的速度为v0+=,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正确应用所给信息是解题关键,如本题中根据题意可知“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随位移均匀增加的.10.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m/s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是8.71m/s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全程的位移和总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而瞬时速度可以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m,时间为10.8s,故平均速度v==9.26m/s;故A正确;B、前7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8.71m/s,故B正确;C、在7s末到7.1s末过程中,时间较短,可近似用该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故C正确,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用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可用无限小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11.某人乘电梯从1楼到14楼,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A.1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B.1s末、7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C.1s末、7.5s末速度相同D.每层楼高3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斜率求出各个过程中的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根据图中梯形的面积求解即可总高度,再得到每层楼的高度.【解答】解:A、0~2s内电梯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1=m/s2=3m/s2,故A正确.B、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1s末、7s末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C、由图知1s末、7.5s末速度都是3m/s,速度相同,故C正确.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电梯上升的高度等于图象中梯形的面积大小,则电梯上升的总高度:h=×(4+9)×6m=39m;每层楼的高度为h′==3m,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关键要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如速度和时间,再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解.对于位移,也可以直接根据梯形的“面积”表示0~9s内电梯运动的位移大小,进行求解.二、填空题12.汽车以10m/s的速度前进,从开始制动到停下来共用了5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3m,1m.则:汽车前1s、前3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9m/s,7 m/s和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速度速度定义式求汽车运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汽车开始制动后第1s内的位移为9m,所以汽车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9m/s;汽车前3s内的位移为:x3=9+7+5m=21m,所以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汽车全程位移为:x=9+7+5+3+1m=25m所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答案为:9,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均速度的定义,不难属于基础题.13.汽车甲和摩托车乙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的v﹣t图象.若辆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两车在20 s时速度相同,两车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30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由图象可直接看出20s时速度相同.当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可求解.【解答】解:由图象可直接看出20s时速度相同.当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得:△x=x乙﹣x甲=20×20﹣m=300m故答案为:20;300【点评】v﹣t图象中,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当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14.为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板.滑块由静止释放后依次通过固定在斜面上的两个光电门A和B,用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为△t1,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为△t2,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A到开始遮住光电门B的时间间隔为△t.由此可得滑块的加速度a=.(用d,△t1,△t2及△t表示)【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滑块通过每个光电门的时间里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和遮光板的宽度可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滑块速度,根据滑块在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可以算出滑块的加速度.【解答】解: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故滑块的加速度a=故答案为:【点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短时间里可认为滑块匀速运动求得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15.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完全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1=0.30s,完全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2=0.1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3.57s,则滑块通过第一光电门时的速度为0.10m/s,滑块通过第二光电门时的速度为0.27m/s,加速度为0.0476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是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即v=,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解答】解:根据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得: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滑块的加速度:a=.故答案为:0.10;0.27;0.0476【点评】本题应掌握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16.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通过15m的距离,第5s内反向通过10m的距离,求这5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s内的平均速度.【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已知时间和位移,则根据运动方向可以得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求解即可,平均速率为路程比时间.【解答】解:在5 s内的位移为△x1=5 m+20 m+20 m+15 m﹣10 m=50 m平均速度为v1==10 m/s在5 s内的路程为l1=5 m+20 m+20 m+15 m+10 m=70 m.平均速率为v1′==14 m/s.在后2 s内的位移为:△x2=15 m﹣10 m=5 m在后2 s内的平均速度v2==2.5 m/s答:这5s内的平均速度10 m/s,平均速率14 m/s,后2s内的平均速度2.5 m/s.【点评】熟悉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公式的计算式,以及位移的表达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用飞机进行航空测量.飞机在保持离地面500m的高度上匀速巡航,速度大小为400km/h,飞机上测量仪器可在120°视角范围内测量,如图1﹣3﹣7所示,试计算飞机每小时测量的覆盖面积有多大?(结果保留根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题意作出几何图象,由速度公式求得飞地距离,则可求得每小时所测量的面积.【解答】解: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测量仪器在地面扫过的是一个矩形.飞机每小时测量的覆盖面积为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矩形面积,它的长度为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x=vt=400 km/h×1h=400 km矩形的宽如图所示,由三角形知识可知:l=2htan60°=2×500 m×=km由此可知飞机每小时测量的覆盖面积为400 km×km=400km2答:飞机每小时测量的覆盖面积有400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