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装配式建筑项目自评表
绿色建筑自评表

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自评表项目名称: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建设单位: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单位: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负责:陈彩婷项目设计:邬文彬项目校对:李志勇设计审核:韩慧君填表时间:2017年01 月12 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二〇一七年一本篇是对本项目的绿色建筑预评估。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同时给业主提供一个了解绿色建筑的窗口,从国情出发,真正提高建筑节能的可操作性,以便后续的申报工作顺利开展。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分类、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关键词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的分级目前分为三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 绿色建筑的分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符合以上要求后方可参评,通过后颁发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书和标志(授牌)。
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符合以上要求后方可参评,通过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和标志(授牌)。
、绿色建筑的规范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条款分析根据《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第七条规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项目评价表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项目评价表(实用版)目录一、绿色施工评价的意义和目的二、绿色施工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三、绿色施工评价的实施过程四、绿色施工评价的结果和应用正文一、绿色施工评价的意义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施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趋势。
绿色施工评价是对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环保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旨在推进绿色施工,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施工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是我国建筑行业绿色施工评价的指导性标准,规定了绿色施工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要求等内容。
绿色施工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能源消耗、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包括材料消耗、材料循环利用、材料替代等方面。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水消耗、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方面。
4.环境保护:包括噪声控制、废气排放控制、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
5.绿色施工管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绿色施工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查、资料审查和专家评审等。
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三、绿色施工评价的实施过程绿色施工评价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工程。
2.制定评价计划:包括评价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等。
3.收集评价资料:包括设计文件、施工现场照片、监测报告等。
4.进行现场检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确认施工质量、安全和环保措施等。
5.召开专家评审会:对评价结果进行评审,形成最终评价结论。
6.反馈评价结果:向施工单位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绿色施工评价的结果和应用绿色施工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价、招标投标和行业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工程,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自评表[001]
![绿色建筑工程自评表[001]](https://img.taocdn.com/s3/m/a41c2edcb8f67c1cfbd6b82e.png)
4.6.9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6.10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
4.6.1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优选项
4.1.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1.18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度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4.1.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4.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4.3.10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4.3.1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节材与
材料资源利用
控
制
项
4.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5.1.8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5.1.9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5.1.10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11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评价值要求。
3
5
□
水泵、风机等设备,
及其他电气装置满
足相关现行国家标
准的节能评价值要
求。
2
□
5.2.13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
3
□
5.2.14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
系统。
3
□
5.2.15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
提供建筑的蒸汽、供
暖或生活热水需求。
4
□
5.2.1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的规定
以及现行有关国家
标准能效限定值的
要求。
6
□
6
5.2.5
集中供暖系统热水
循环泵的耗电输热
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
功率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规定,空调冷热水
系统循环水泵的耗
电输冷(热)比比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供暖、通风与空气
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规定值低
20%。
6
□
6
5.2.6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
暖、通风与空调系
统。
10
□
10
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
季节供暖、通风与空
调系统能耗。
6
□
6
5.2.8
区分房间的朝向,细
分供暖、空调区域,
对系统进行分区控
制;
3
□
□
合理选配空调冷、热
源机组台数与容量,
制定实施根据负荷
变化调节制冷(热)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表L.0.1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类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分数是否参评自评得分备注编号款项内容款项分数条文总分节地与室外环境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 ■15 容积率=1.871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 ■ 4绿地率30.1%,绿地向社会公众开1放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 ■ 6R p1=1.28R p2=0.64 4.2.4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或非玻璃幕墙建筑24■ 2非玻璃幕墙建筑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
或不设室外夜景照明2 ■ 2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4 ■ 44.2.6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在冬季典型小于226■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条件下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或只有一排建筑1 ■ 1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2 ■ 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1 ■ 14.2.7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24■ 1 达到 10% 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2 ■0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4.2.8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39■ 3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3 ■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3 ■0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 ■04.2.10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36■ 3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3 ■ 3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 ■ 6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

浙江省绿色建筑自评表《绿色建筑评论标准》条则分数类别款条编号款项内容项文分总数分节俭集约利用土地。
19场所内合理设置绿化9用地。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6间。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 0.2 。
2节或非玻璃幕墙建筑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地4的限制切合现行行业与标准《城市夜景照明室2设计规范》 JGJ/T 163外的规定。
或不设室环外夜景照明境场所内环境噪声切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4境质量标准》 GB3096的有关规定。
在冬季建筑物周典型风围人行区26速和风风速小于向条件5m/s ,且是自否评备注参得评分■19■9■6■2■2■4■2下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或只有一排建筑场所内人活动区不过渡出现涡旋季、夏或无风区季典型50% 以上风速和可开启外风向条窗室内外件下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所有乔木、修建物等遮阴举措的面积比例超出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场所进出口抵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或抵达轨1 1■22■11■22■42□39□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800m。
场所进出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 2 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有便利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有便利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自行车泊车设备地点合理、方便进出,且有遮阳防雨举措合理设置灵活车泊车设备供给便利的公共服务联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所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所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纳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赔偿举措。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率达到 30%;合理连接和指引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备,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举措;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3□3□3□3■363■3 6■333■3□93■3 3■3铺装面积的比率达到50%。
国标绿色建筑自评表-居住建筑-设计评价

绿色建筑自评表--天河花城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二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67.55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各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该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别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分
值
权重
节地
与室外环境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
制
项
不
打
分
︹
下
同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国标绿建项目自查评审表(公建)

绿建项目自查评审表(国标.公共建筑)
一、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应满足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划分三个等级。
等级划分按表1确定。
表1 划分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1
1表1是基于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公共建筑一般项和优选项项数基础上,除去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项项数后,按比例调整得到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阶段公共建筑设计标识各等级应达到的项数。
二、自评总述
经自评估,本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
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情况见表2:
三、自评内容
填写说明:满足要求的在□中打√不满足要求的在□中打×不参评的在□中打○规划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体工程名称
建筑面积
主体结构Q1
围护墙和内隔墙Q2
装修和设备管线Q3
绿色建筑Q4
加分项Q5
装配率
1
2
3
4
56单ຫໍສະໝຸດ 工程名称:评价项评价要求
评价
分值
计算
分值
项目实施情况
体积或面积或长度
对应部分总体积或总面积或总长度
比例
评价分值
得分
主体结构Q1
(45分)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竖向构件
A、采用预制构件
50%≤比例≤80%
1.4-3.5*
内隔墙非砌筑
比例≥50%
5
内隔墙体集成化
A、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
50%≤比例≤80%
2-5*
B、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
50%≤比例≤80%
1.4-3.5*
装修和设备管线Q3
(25分)
全装修
-
6
干式工法的楼面、地面
比例≥70%
4
集成厨房
70%≤比例≤80%
3-5*
集成卫生间
绿色建筑Q4
(10分)
绿色建筑基本要求
满足绿色建筑审查基本要求
4
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一星≤二星≤三星
2-6
加分项Q5
BIM技术应用
设计
1
生产
1
施工
1
采用EPC模式
/
2
装配率
申请奖补面积
外墙面积(m2)
外墙面积占比(%)
内墙面积(m2)
内墙面积占比(%)
阳台面积(m2)
阳台面积占比(%)
承办人
意见
科室负责人意见
分管领导
意见
领导审定
意见
绿色装配式建筑项目自评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装
配
式
情
况
建设单位
联系人
联系
电话
设计单位
联系人
联系
电话
施工单位
联系人
联系
电话
用地规划许可证号
用地性质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计容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
容积率
计划开竣工日期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结构类型
投资规模
装配式建筑面积
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
35%≤比例≤80%
15-25*
B、采用高精度模板或免拆模板施工工艺
比例≥85%
5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采用预制构件
70%≤比例≤80%
10-20*
围护墙和内隔墙Q2
(20分)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比例≥80%
5
外围护墙体
集成化
A、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
50%≤比例≤80%
2-5*
B、围护墙与保温、隔热、窗框一体化
70%≤比例≤90%
3-5*
管线分离
50%≤比例≤7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