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一)离退休综合征1.评估①离退休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②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过大,如社会角色、生活内容、家庭关系等的变化;③适应能力差或个性缺陷;④社会支持缺乏;⑤失去价值感。
2.表现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体现在情结和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或无所适从,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常出错;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多疑,对现实不满,经常怀旧,并存有偏见。
大多数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
心理障碍的特征可出现无力感、无用感、无助感和无望感。
3.预防与护理(1)帮助老年人正确看待离退休:退休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2)做好离退休心理行为准备:快到离退休年龄时,老年人可适当地减少工作量,多与已离退休人员交流,主动及早地寻找精神依托;退休前积极做好各种准备。
(3)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刚刚退休下来,不妨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将自己心中的郁闷、苦恼通过交谈等方式进行宣泄,及时消除和转化不良情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舒畅。
(4)营造良好环境:尽量多陪伴老年人,从而减少心理问题。
(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老年人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空巢综合征1.评估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②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感;③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重新规划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空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后,父母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被打破,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长期的孤独使空巢老人情感和心理上失去支柱,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第八章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一.脑衰弱综合征(一)脑衰弱综合征的定义指由于大脑细胞的萎缩,脑功能逐渐衰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其常见原因有:长期烦恼、焦虑;离退休后生活过于清闲,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甚少,信息不灵通;生活事件影响等因素;因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慢性酒精中毒及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
※(二)脑衰弱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头部不适、头痛、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情绪不稳、易激惹、焦虑;睡眠障碍,如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早醒、睡后不能解除疲乏等现象。
二.离退休综合症离退休综合症主要有以下表现:1.焦虑症状:表现为坐卧不安、心烦意乱,敏感,行为重复,小动作多,无法自控;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
2.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闷、沮丧,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有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和衰老无用感,对未来生活感到悲观失望;自信心下降,行为退缩,兴趣减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3.躯体不适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胸闷或胸痛、腹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现有躯体疾病无法解释这些症状。
三.空巢综合症空巢综合症主要表现为:1.情感方面: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2.认知方面:多数老年人出现自责倾向,认为过去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对子女关心照顾不够,一部分老年人认为子女成人后对父母回报、孝敬、关心和照顾不够,只顾追求个人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享乐。
四.高楼住宅综合症护理的总体目标是:老年人能获得相应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支持,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表现为能保持最佳的活动水平,与周围人群有良好的关系;能应用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适应离退休、空巢、居住高楼后的各种改变,接受新角色;能认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描述焦虑的症状,说出正确的应对方法;能与家庭成员适当的沟通交流;能充分认识到生活的价值,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摘要:本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从症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健康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24-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急速推进,老年人口基数庞大。
随之而来,老年人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进入老年期,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常常面临社会角色的改变、疾病、丧偶等生活事件,老年人必须努力面对和适应这些事件。
如果适应不良,常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降低生命质量[1]。
为此,本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从症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指导提供参考。
1 老年人易患心理疾病的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各方面的功能的衰退,加上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明显增多,老年人更加依赖家人及身边的朋友。
因而造成了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一些生活变故,如丧偶,生活拮据,一些疾病的侵害,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无法很好的适应,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2.1 焦虑由于老年人身理功能逐渐退化,一些疾病的困扰,加上一些生活变故,使老年人变得十分的焦虑。
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惊慌,整天提心吊胆,对生活琐事及其敏感。
2.2 抑郁由于生理功能退化及一些疾病带来的生活质量减退,加上生活环境影响,使老年人内心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2]。
早期表现为心情低落,高度警觉,有疑病症状。
严重抑郁症的老人有自杀行为,需要家人高度警觉。
2.3 孤独有些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发生改变,生活中一些困难增多或身体原因导致的行动不方便,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3]。
第六章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PPT

言语障碍:表现为找词困难、用词不当或张冠 李戴。
智能障碍:出现抽象思维、概括、综合分析、 判断、计算等全面性智力减退。
⑵行为与人格改变 最早出现且引人注目得症状之一 表现为日渐加重得懒散、退缩、孤
僻,缺乏热情,主观、固执狭隘、敏感 多疑、行为粗俗等。
⑶精神行为症状
妄想:表现为异乎寻常得想法 幻觉:表现为幻听与幻视 身份识别障碍 抑郁 行为紊乱:表现为无目得徘徊、激越、反复
抱怨
⑷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无症状体征 晚期:肌张力增高、震颤 严重时:癫痫样发作,肌强直,无法行走,
病理反射阳性。
⑸老年性痴呆病程分期
第一期: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学习与掌握新信息 困难,近期记忆轻微受损,空间定向障碍,词汇减 少,生活尚能自理。此期约1-3年。
与语言沟通训练 妥善保管危险物品,预防外伤与压疮 专人瞧护 随身携带名片
二、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氏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 ,就是一种进行性认知障碍与记忆能力 损害为主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 疾病。
30岁以后均可发病,多发于50岁以后, 多数散发,25%有家族遗传史,女性略 高于男性
㈠病因与发病机制
副作用 消化道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幻觉 、焦虑、错乱,剂未现象,开-关现象与异动 症等并发症。
左旋多巴与药物引起得并发症
病程
5 —10年
药效
并发症
认知功能 障碍 僵住现象 异动症
开关现象
剂末现象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作用:对早期病人可单用,也可与多巴制剂合 用治疗中、晚期病人。它不易引起异动症与 症状波动,并可推迟与减少多巴制剂得使用。
老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老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由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老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与中青年病人的护理有所不同,老年期精神障碍更应着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及安全护理,防止并发症和意外,另外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1.生活及安全护理帮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而不要一切都代办。
保护病人的安全,积极预防意外的发生。
(1)环境安排: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环境。
老年人居住的病区应当舒适、安全、简洁,病区内阳光应当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温度以22~25°C,湿度以50%~60%为宜。
地面要防滑,不宜铺地毯。
病人的床铺高度要适宜,以老年人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宜。
最好用木板床,不要用软床,但床垫应当够厚、柔软,被褥要经常保持清洁、平整、干燥。
病区与厕所的距离不要太远,厕所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滑。
房间内尽量避免放置病人不熟悉的物品或改变房间布局,以免病人辨认房间困难。
耐心帮助病人将身边的物品整理放置在固定的位置,清理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和不必要物品,防止病人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物品。
痴呆病人如有视觉、空间的失认现象,为防止其辨别不出病区与厕所等,可在门上贴上醒目彩色标志。
(2)饮食护理:老年痴呆病人因精神症状支配可出现拒食、少食、贪食或随地捡食脏物等,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饮食情况。
食物应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低碳水化合物、低胆固醇食物。
因许多老年人无齿或装有义齿,所以食物必须便于咀嚼和吞咽。
另外,因老年人的吞咽功能比较差,加之服用抗精神障碍药物,护士必须注意食物的软硬度以便于吞咽,并协助病人进食,防止噎食或窒息。
根据病人的情况可分别给予正常饮食或粥类半流质或肉汁、蛋汤、鱼汤、牛奶等全流质饮食。
同时还要每日3~4次定时给水,保证病人有足够的饮水。
进餐一般以集体就餐为主,使病人通过相互交流增进食欲。
就餐环境应舒适安静。
对过量进食者,应单独进餐或加以阻止。
对徘徊不安或兴奋拒食者,应给予劝慰或喂食。
6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的护理教研版全

第六章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的护理【重点、难点解析】1.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 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则:适应原则、整体原则、系统原则、发展原则。
3.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坚强4)关系融洽5)适应环境6)人格健全7)行为正常。
一选择题:(一)A1型题相同知识点:心理健康的原则(1-4 题)1. 人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符合()A. 适应原则B. 整体原则C. 系统原则D. 发展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C2.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身心相互影响。
这符合()A. 系统原则B. 发展原则C. 适应原则D. 整体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D3.人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从自然、社会文化、道德、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系统内外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这符合()A. 系统原则B. 发展原则C. 适应原则D. 整体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A4.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状况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环境的可变性和可塑性。
这符合()A. 系统原则B. 发展原则C. 适应原则D. 整体原则E. 以上都不是答案:B相同知识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5-6 题)5. 属于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为最简单的心理活动是()A. 记忆B. 感知C. 思维D. 情绪E. 智力答案:B6. 属于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A. 记忆B. 感知C. 思维D. 情绪E. 智力答案:C相同知识点:记忆(7-13题)7、下列有关老年人记忆力相关说法描述不正确的是:()A、近事记忆能力减退较远事记忆明显B、次级记忆保持得较好C、老年人逻辑记忆较好D、老人有意记忆能力下降E、再认能力的保持比回忆能力好答案:D8、下列不属于老年人的思维特点是:()A、不能集中极力思考问题B、计算速度减慢,计算能力减退C、自己熟悉专业的思维能力衰退较早D、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比中青年时差E、对语言的理解速度减慢,讲话变缓答案:C9. 老年人的各项心理特征中,衰退最早的是( )A.感知觉B. 记忆力C. 思维D. 人格E. 情绪答案:B10. 下列老年人的记忆功能错误的是()A.初级记忆保持得较好B. 次级记忆减退不明显C. 老年人意义记忆较好D. 机械记忆较差E. 再认能力的保持比回忆能力好答案:B11.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表现需除外 ( )A. 记忆的广度降低B. 远期记忆下降C. 再认能力减退D. 回忆能力减退E. 机械记忆下降答案:D12. 老年人对刚看过或听过的事物的记忆属于()A. 短时记忆B. 初时记忆C. 次级记忆D. 速时记忆E. 初级记忆答案:E13. 老年人对已听过或看过的事物的记忆属于()A. 短时记忆B. 初时记忆C. 次级记忆D. 速度记忆E. 初级记忆答案:C相同知识点:心理健康(14-16题)14.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中的首要标准是()A. 情绪健康B. 智力正常C. 意志坚强D. 适应环境E. 关系融洽答案:B15. 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B. 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C. 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D. 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E. 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答案:C16. 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B.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C.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D.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E.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答案:D相同知识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7-19题)17. 导致老年人孤独的可能原因为()A. 丧偶B. 空巢家庭C. 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D. 性格孤僻E. 以上均是答案:E18. 老年人产生自卑的原因是()A. 生理功能退化,疾病缠身B. 对事物消极的认知评价C. 社会因素的影响D. 性格的改变E. 以上均是答案:E19.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 ( )A. 情绪感觉方面B. 生理知觉方面C. 社会支持系统D. 认知方面E. 行为方面答案:C相同知识点:老年痴呆症(20-21题)20.关于老年人短记忆明显衰退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感觉器官功能衰退有关B.由于大部分记忆都衰退,故早期的经历也不易记起C.脑功能衰退是导致短记忆明显衰退的原因之一D.主要表现为健忘,电话、地址常遗忘E.由于注意力减弱,故短记忆差答案:B21.老年痴呆症临床首发症状()A.记忆障碍 B.定向障碍 C.人格障碍 D.思维障碍 E.语言障碍答案:A相同知识点:其他(22-25题)22. 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各种生理功能减退B. 家庭人际关系和经济状况的改变C. 社会角色的改变D. 疾病、丧偶、文化程度,E. 性别答案:E23. 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 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 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E.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答案:C24. 心理活动包括()A. 心理活动及现象B. 心理过程及人格C. 心理现象及人格D.个性气质和能力E. 遗传素质及人格答案:B25. 人的心理实质是()A. 心脏的功能B. 思维的结果C. 脑的机能D. 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E.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应答案:C(二)A2型题相同知识点:人格类型(1-5题)1. 李某,女,61岁,为保持自己的外观、体型,热衷于饮食、保养和身体锻炼。
老年期常见心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5.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躯体化症状:对病人所诉的躯体不适或 症状应予以同情与理解,不可与病人争 辩;遵医嘱予以药物或心理治疗,并注 意观察治疗后的反应。
6.健康指导 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 相关知识。
第三节 心境障碍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 性精神障碍 是一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 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有自杀的危险 加强有关防自杀的护理。
(二)强迫症 •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 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1.病因与发病机制 强迫症的发生与强迫 人格有一定关系,但确切病因迄今未明。
2.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是强迫思想、强迫 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以及强迫动 作或行为。
• 病因迄今未明
(一)抑郁症 1.临床表现 (1)焦虑、抑郁和激越混合 (2)兴趣索然 (3)自卑观念明显 (4)精力下降 (5)躯体不适主诉多:食欲不佳 (6)自杀观念和行为:最危险 (7)多疑敏感 病人的心境常有昼夜节律改变(昼重夜轻), 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
• 病例分析:
• 王某,女,67岁,小学文化,退休工人、性格内向, 闷闷不乐,想自杀已三年。既往健康。由其夫提供 病史。从3年前儿子因车祸死亡后,一直闷闷不乐、 经常哭泣、吃饭少、难以入睡、不愿说话、不愿活 动,有时心烦易怒摔东西,上吊自杀一次,被及时 发现救活。曾在当地医院治疗过,服用过阿米替林, 病情稍为减轻,但还是想死,认为“活着不如死了 好”,唉声叹气,故来诊。既往无特别兴奋表现。 体查: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老人面 有戚容,双眉紧锁,呆坐,无主动语言。回答简短, 但切题,缓慢。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2.阿尔茨海默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预后。 (6)护理。
老年护理学
谢谢观看!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1.焦虑
3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护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2.抑郁
3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护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3.孤独
病因 临床表现
护理
孤独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4.自卑
病因 临床表现
护理
自卑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1.2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及其护理 Nhomakorabea1
老年抑郁症
2
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1.老年抑郁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护理。 (6)预防。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2.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 变、脑血管性病变、脑外伤、脑肿瘤、感染、中毒或代 谢障碍等各种病因所致的以认知功能受损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组疾病。
老年护理学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1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2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及其护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1.1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人步入老年期后,不仅要面对身体脏器功能的逐 年老化,还要应对伴随着衰老而来的权利和能力的丧 失,如果再遇上不良环境和各种刺激,就很容易诱发 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巢综合征原因
老人独居时间增多 传统观念冲击 社会养老不健全
空巢综合征主要表现
情感方面 认知方面 行为方面
预防
和谐的婚姻 有业余爱好 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 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爱护老年人
常见心里问题----高楼住宅综合征
长期居住在城市的 高层闭合式住宅里, 与外界很少交往, 也很少到户外活动
老年期抑郁症的特点
1、心因性突出 2、自卑观念突出 3、孤独感明显 4、易出现记忆力、注意力下降 5、隐匿性抑郁症多见 6、抑郁症性假性痴呆
老年期抑郁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用量为1/3~1/2普通剂量 睡眠剥夺治疗 心理支持治疗 电抽搐治疗
老年期抑郁症的安全护理
护理巡视 有效评估 环境安全 成立监护小组
抑郁症类型
二、反应性抑郁症 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
抑郁症。
抑郁症类型
三、隐匿性抑郁症 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
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 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 等
抑郁症类型
四、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 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
第六章 老年期常见心理 和精神问题的康复护理
第一节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 1.心理老化与生理老化不同步 • 2.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与老年人个体的心理
特点有密切联系 • 3.心理变化个体差异较大 • 4.心理发展的潜能和可塑性
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
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社会地位改变 家庭状况 疾病损害 死亡临近
3、变
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自我感觉很差、 精力、体力和脑力大不如以前。
一位一向外向乐观合群的人,逐渐变得沉默寡 言,不爱说笑,见人避开。许多临床抑郁症状 病人诉说,不敢外出,不敢离开家庭,因为他 们事事处处都感到困难重重,回避外界减少自 己困难和烦恼。
4、忧
情绪低下,忧郁悲观是各种抑郁症的基本特征。患者 意志消沉、无信心、无活力、无愉快感。有万念俱厌 之感,心情压抑,沮丧、忧愁,说不完的苦闷。
高楼住宅综合征主要表现
精神心理状态 身体状态 心理社会状态 预防和护理
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
1.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1)认知正常。 (2)情绪愉快而稳定 (3)人际关系的和谐 (4)适应环境 (5)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特征
。 (6)人格完整,行为正常。
2.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 (1)尽快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创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4)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为老年人
复习 1、什么叫抑郁症 2、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3、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
抑郁症现状
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 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
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 神病学中的感冒 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
抑郁症类型
一、内源性抑郁症 即有懒、呆、变、忧、虑“五D征”
1、懒
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 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 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 能。
第二期:混乱期
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 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
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 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 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 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二、常见心理问题----脑衰弱综合征
由于脑细胞萎缩, 脑功能逐渐衰退
脑衰弱综合征
常见原因: 长期烦恼、焦虑 生活过于清闲 生活事件影响 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 慢性酒精中毒 脑缺氧
脑衰弱综合征
主要表现 头部不适 脑功能下降 情绪改变 睡眠障碍
常见心里问题----离退休综合征
提供优质的心理卫生服务 。
心理健康
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不如动补, 动补不如静补, 静补不如心补, 万补不如心补。
化解烦恼的六法
1、离开现场 2、自我劝慰 3、迅速遗忘 4、学会宣泄 5、寻找快乐 6、增强自信
第二节 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
一、老年期抑郁症 Depression
离退休适应问题
(1)等待期 离退休的缓冲期,离退休之前开始准备。 (2)离退休期 如果在等待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
一时期就不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学习一些老年心理 卫生保健知识。 (3)适应期 一般在一到两年时间里大部分老年人都 会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参加各种老年组织和老年团 体
常包括内容 2、临床表现
相关问题
1、慢性焦虑的临床表现 2、惊恐发作的表现、持续时间、意识状
态
三、老年期谵妄
复习: 1、什么叫谵妄 2、谵妄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症状
老年期谵妄更容易发生的原因
1、老年人多伴有脑器质性病变 2、药物的不良反应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调节能力减弱 4、环境适应能力减退
四、老年期痴呆
概念 类型 概述
美国前总统里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病因
遗传 神经生化改变 有害金属脑内蓄积 其他
临床表现
认知功能障碍 人格改变 精神行为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分期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一期:健忘期
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 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 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
小结——展示目标要求
➢掌握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掌握老年期抑郁症和AD的特点及护理 ➢熟悉老年期焦虑症和谵妄的特点和护理
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 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抑郁症类型
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
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抑郁症类型
六、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
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 郁症。
抑郁症类型
七、产后抑郁症 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
离退休后的适应性障碍
常见心里问题----离退休综合征
好发人群:平时工作繁忙、 事业心强、争强好胜、 毫无思想准备 而突然离退休者 女性发生率低
离退休综合征原因
离退休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离退休后生活反差太大 适应能力差 缺乏社会支持 失去价值感
离退休综合征主要表现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躯体不适症状
无原因地突然变得疲乏无力(这种全身无力感, 只有肝炎患者有类似体会),自觉懒散无能, 甚至连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作业或 做家务亦懒于应付。
一位一向勤快工作的人,感到上班是一种负担, 一种压力,畏惧工作。一位重点中学平时勤奋 求学的高材生,突然会感到自己学习无能,听 不进,学不下去,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无法完 成,悲叹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
抑郁症 VS AD
抑郁症
AD
起病和发展
较快,发展迅速 起病、发展缓慢
情绪
抑郁症状持久 变化多,不稳定
智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体征 抗抑郁药物
暂时性、部分性 无 有效
全面性进行性的 恶化 可有
不起任何作用
老年期抑郁症的病因
遗传 生化代谢异常 大脑组织结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 病前人格特征
第三期:极度痴呆期
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 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 便尿失禁。
护理
生活护理 认知障碍护理 安全管理 心理护理 照顾者护理与支持 健康指导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
1、维生素E 2、多吃鱼 3、用脑活动即文化保健,如猜谜、下棋、
阅读 4、 健康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 5、频繁活动手指
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 婆母或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 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 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 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相关问题
1、什么叫抑郁症 2、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核心症状 3、激越性抑郁症? 4、抑郁性木僵? 5、隐匿性抑郁症? 6、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的最危险时期
本病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对外界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 患者如戴上一副灰色眼镜,看世间万物都是灰暗无华, 毫无生气。纳呆、消瘦、性欲低下和众多的身体不适 感,整天胡思乱想各种苦恼悲观的想法,无法排除, 患者会荫生强烈的"生不如死"的消极自杀念头和言行。
5、虑
多思多虑、焦虑不安、一筹莫展、自责 自卑,可有惶恐不宁、坐立不安等表现, 少数病人犹如焦虑症。
2、呆
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精神活动异常迟钝,但 是绝大多数患者外表粗看无异常表现。通常患 本病以后动作减少,行为不敏、思维迟钝、构 思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 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这一切对正在学习的各类学生,导致学习障碍 是不言而喻的。随这而来的厌学、恐学和拒学 是必然趋势,不少好学生,突然坚决地向家长 提出退学要求,到此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空巢:指无子女或子女长大后相继分离出去 ,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这些空巢老人、 老夫妇或两代老人居住的家庭就形成“空巢 家庭”。
空巢综合征: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下, 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 ,常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 、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
常见心里问题----空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