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军队战斗意志浅析国共成败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纵观中国的近代史,有一个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国民党为何失败,共7产党为何胜利?”说的详细一点便是,抗战胜利伊始,手中总兵力仅有对手四分之一的毛泽东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在4年的内战中一步步成长自己,一点点蚕食国军?进而使得这4年的内战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
战争伊始的军力对比为什么说是奇迹呢,这就要用数字来说明了。
全面内战爆发前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首先是军队的人数,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陆军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机关和院校101万人。
而中共方面则只有总数约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计有24个纵队(师)、11个旅,地方部队66万人。
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之外,中共的装备也与国军完全不在一个时代。
以各自军队中最先进的部队为例,国民党军头等主力——整编第十一师和中共部队中装备最好的东北第一纵队相比较,前者拥有各种枪11520支(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炮440门(其中105榴弹炮8门),汽车360辆;后者拥有各种枪13991支(其中冲锋枪92支),各种炮46门(其中山炮12门),没有汽车。
两者相较,枪械数大体持平,但前者配备的自动枪械占据绝对优势,火炮装备接近于后者的十倍,机动性更远胜于后者。
最后是手中的土地,解放战争爆发前,共产党的主要根据地在陕北一带,并集中于农村,而蒋介石则占据着中国绝大多数的土地和城池。
由此可见,“天时地利人和”,蒋介石在前两项中有绝对的优势,至于“人和”,当时的国共双方谁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但是也正是这个“人和”,创造了这个“奇迹”“人和”,有两方面,其一指的是共产党在对待群众上的态度与国民党形成了强烈反差,导致抗战末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人心早已经向着中共了,其二自然指的就是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思想,这才是基本决定了整场解放战争结果的“人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概括起来有三点:立足全局,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因敌制胜;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人民解放军何以取得解放战争胜利议论文

人民解放军何以取得解放战争胜利议论文1946年9月,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明年就是解放战争胜利75周年,历史总是引起人的追忆和深思。
为什么当时作为执政党,在抗战胜利的巨大威望下,在美国等西方的援助下,拥有优势兵力的国民政府,仅短短3年就全面崩溃,失去政权,逃至台湾。
我党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国民政府为什么会惨败,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思想的胜利我党,是有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石,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合中国实际,总结提炼了伟人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探索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保证了我党的思想内核。
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1840年6月爆发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目的是为了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以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资产阶级革命。
简单说,就是西方把我们打醒了,而我们要学习西方。
五四运动而伟人独具巨眼,革命性地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指出通过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要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大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并且明确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建立一个新中国,第二步再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革命思想可以说是旧中国的一道曙光。
我们伟大的革命领导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我党的领导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不断思索着中国的出路,从思想上武装队伍。
而委员长则是天天写日记,写着为什么我学王阳明学得这么认真,怎么什么事都不顺,愁得头发都没了。
再次感佩,我党在近100年前,就有明确的理想,清晰的步骤,几代领导人,无数党人前赴后继,一步一步把中国带领到现在,而现在的我党依然保持这种传统,保持政治思想的与时俱进。
王阳明二、民心的胜利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伟人说过:“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

李云龙的毕业论文《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吴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国共内战,国军策略失误的原因与感受

在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在军事上有 很多优势,比共产党军队的多的多, 然而在战场过程中,却没占多大优势, 还出现退缩的形势。为此,对国军那 时的战略,我有以下分析:
我的观点
就是太失误了,简直乱弹琴,没实际作用。觉得主 要是统帅——蒋介石的问题。 1、他个人主义过重,战争基本按他的判断去打, 并且他对于打这场战争,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完 全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想法 ,不怎么搭理人。 2、对中国的国情不熟悉,农村人口居多,就乱下 令:采取点、线、面来占领中国,还是以城市为 主。 3、骄傲、狂妄、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说共军7、 8个月就搞定,结果,哈哈。
次要觉得是:各将领不团结,各怀假意, 不怎么相信队友,在战役中,造成死亡增 加。还有就是那些军人吃不了苦、怕死, 晚上打战也不行,只白天打,【山东孟良 崮战役即为显明例证 】。
第一,国军觉得共军居无定所,且顽固, 消灭他们的根据地,他们就完了。 第二,国军以占领都市、各交通线为主, 希望达到能阻断共军的经济、人才、军事 物资。。。。 第三,国军采取点、线、面的作战方式, 战线拉的太远了,被共军个个击破。 第四,国军轻视共军的军事力量,个个觉 得几个月就可搞定。 第五,国军打战没重点,这打一下哪也打 一下。
中国革命胜利与国民党失败原因

中国革命胜利与国民党失败原因韩劲韬(电气类54)概要: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逐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至《辛丑条约》达到顶峰,期间有不同阶级的先进分子不断探索救亡中国的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
但自从1919年5月4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开始不断的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最终中国人民从1949年10月1日站起来了。
本文将从依靠的力量,革命的目的,革命的领导,革命的方针4个方面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国民党政权垮台密不可分,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达到巅峰,而仅仅三年转盛而衰,败退台湾,固守一隅。
三年之内,天地翻覆,风云变化。
给人造成一种国民党失败和人民战争胜利机具偶然性的错误导向。
从经济,政治,军事多方面分析可以得出原因。
但是其根本原因时,国民党政权垮台与中国革命胜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群众基础,经济,军事,政治正文: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至1901年《辛丑条约》,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期间不断进步的中国人士不断地尝试解救中国,如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但都以失败告终,但自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最后于1949年10月1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可以胜利呢?在此之前无数仁人志士费尽毕生心血都不能实现的愿望为什么可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呢?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依靠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依靠无产阶级力量,即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的力量。
中国自古历来就是农业国家,农业人口一直占大数,而且当时中国的主要生产力来自就是农民,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的生产了,从某些角度可以说农民阶级是中国最有力量的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老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新兴阶级,它同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代表着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承担着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前进的历史责任。
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战败原因探析

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战败原因探析薛玉红摘要:从国民党的角度探析其内战中战败的原因,从政治逻辑来看,这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失去民心关系重大;从经济逻辑来看,国民党主张党管资本,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未有效实施,贪污腐化严重,金融改革失败;从军事逻辑来看,国民党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其军队战略战术协同较差,内部矛盾激化,纪律败坏。
因此,国民党的政权覆灭是必然事件。
关键词:国共内战;国民党政权;原因中图分类号:K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089-03在抗日战争结束之际,国共两党双方的实力极为悬殊,国民党政权对外有美国扶持,对内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都占据绝对优势。
但在第三次国内战争中,国民党却被共产党击败。
国民党为何会失败?“国民党既离开民权主义,亦离开民生主义……使政府成为不能解决人民问题之政府,党即成为不能解决人民问题之党,失去各阶层之同情与拥护。
”国民党既不愿失去其既得利益,又无法保障人民的权益,一意孤行,最终失去人民的拥护。
除了国民党离开三民主义,失去民心之外,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使其在内战中由上风转为下风。
一、政治逻辑:独裁统治刚经历十四年抗战的中国人更加向往和平,和平是民心所向,但为何国共双方会兵戎相向,国民党为何不愿与共产党共存?在这场纷争中,国民党应担主要责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希望“一家独大”,妄图控制整个中国,拒绝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种事实上的独裁统治是国民党不愿与共产党共存的原因之一。
(一)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中央权威流失“派系政治”是国民党的一大特点,在北伐以后,许多地方势力纳入国民党体系之中,这使得国民党内部更加错综复杂。
虽然在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后,最终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政治军事力量体系,但派系斗争一直存在。
同时,蒋介石需要各方力量之间相互制衡,以实现中央权威的统治,这就造成国民党看似是中央权威的强化但实质上中央权威流失,个人专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党内矛盾不断。
分析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权迅速溃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国民党政权在解放战争时期迅速溃败的原因电信学院自动化54班武凯2150504102关键词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国民党民心政治军事经济摘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内战。
由于在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错误做法以及本身存在的独裁、腐败问题,国民党逐渐失去工农阶级、知识界、民族资产阶级人士的支持。
此外,国民党在军事指挥、战略战术上漏洞百出,因此迅速溃败。
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深得民心,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百废待兴,人们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中国。
由于蒋介石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谈判不能解决国家建设的根本问题,一场战争不可避免。
关于解放战争,战前无论从军队战斗力,还是控制地区的经济水平,国民党政权都具有明显优势,1946年6月,国民革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最开始,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并有着良好的形势,在华东,华北重创解放军。
但最终国民党政权在短短三年内迅速溃败,最终退守台湾。
这其中有众多因素。
首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围剿成功经验使蒋介石和国民党将领都轻视共产党政权,他们相信一年之内就能消灭解放军。
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重视军力的发展和保护,军队实力壮大许多,而且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积极抗战,在全国有不错的口碑。
共产党的.党、政、军完全军事化,指挥统一,轻装上阵。
具体到个人而言,干部不发工资,士兵没有军饷,只要吃饱穿暖就好,减少了负担,战士们思想统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新中国的意识明确。
苏联占领东北后给解放军留下大量的武器装备,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国民党军队没有正确认识到解放军的实力,战略战术的错误使得解放军获得反败为胜的机会。
其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蒋介石却无法建立举国一致的战争动员体制,战略不明确,军事指挥严重混乱,而且他一向喜欢越级直接指挥。
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介石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介石军事干预的结果。
浅析抗战时期国共力量的消长

浅析抗战时期国共力量的消长余杭区仁和镇云会中学涂英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台阶上,抑制一下天性中急功近利的弱点,张扬一点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用比较公正、中肯、客观的目光回眸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将获得怎样的认知呢?一个这样的事实凸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正是在这血与火的八年里选择了共产党。
十个五十余年,这个事实似乎再简单、再清晰不过了。
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大陆上每一个受过最简单教育的中国人,都可以这样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是因为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这是因为共产党得民心。
是的,这种答案都包涵着真理性,它们都基于“共产党在大陆取得政权”这个无可怀疑的事实上。
然而,当我们把探究的目光朝更深一层透视,看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观呢?抗日战争爆发时,共产党只有不足五万人的军队,占据着西北的弹丸之地;战争结束时,共产党拥有九十余万正规军和两百万民兵,控制着九千余万人口居住的地方。
按照历史记载,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里,共产党的武装抗拒着占侵华日军半数以上的部队,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承认的一大奇观。
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在战争爆发时,年龄不足十八,随着战争的进程,它却没有迈进坚强有力的盛年,二十日渐衰微,三十岁零两个月,也就是1949年12月,像得了不治之症一样吞下战败的苦药,退守台湾小岛。
这是世界上很多人都清楚的一出活剧。
一个疑问随即发芽了。
共产党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获得能与国民党一争天下的力量?在可能存在的答案里,笔者想就抗日战争时期党派力量的消长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侵占东三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深灰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呼声,中国政治的主题转向抗日救亡。
抗日政治,最早体现在东北民族抗日救国会的“为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安宁”二站的宣言中;在上海,万宝山事件以来“反日援侨会”改组为“抗日救国会”,大规模展开对日经济绝交运动、并向南京国民政府请愿抗日;“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又提出“救国保种”口号,《申报》也发表文章,提倡“抗日救国”、“政治公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军队的战斗意志浅析国共成败
【摘要】在气贯长虹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最初的130万消灭了国民党的807.1万大军(至1950
年6月),这不能不说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然,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有很多原因,这里就军队的战斗意志方面分析国共成败的原因。
【关键词】解放战争;军队;战斗意志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共两党围绕和平建国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
战争初期,国民党有一支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246个旅(相当于整编前的师),武器装备精良,后勤供应充足,有45个全部美械装备的现代化师,战斗力很强的空军、海军及装甲兵部队。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30万人,其中野战军仅61万人,大部分是刚从游击部队和地方部队改编来的,正规作战经验不足,装备也很简陋,没有飞机、坦克、军舰,大炮也不多。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显而易见,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大军,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然,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有很多的原因,这里从军队的战斗意志方面来分析国共成败的原因。
“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
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①精神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战斗意志上。
所谓战斗意志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思想态度,即每个战斗人员都是抱着战胜敌人的地决心,跟敌人血拼到底,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综合起来的一种不轻易改变的精神状态,是军人在维系和实现既定的价值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性和彻底性,其中包括信念和意志等。
”②军队的战斗意志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国共两军在解放战争中战斗意志的不同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对战斗意志的影响
一般来讲,在一场战争中,正义的、得民心的那一方的战士的意志会比较顽强。
因为:1.在战争中正义方的战士战斗目的明确,精神支柱坚实,且不易摧毁;而非正义方的战士,也许他在某一场战斗中意志坚定,目的明确,但必不能长远。
2.从战士本身来讲,如果他是正义的,他所在的一方是得民心的,那么他就会成为他的家人、朋友、甚至全国民众心中的英雄,士气便会提高;相反非正义方的战士,受家人、社会议论的影响,必会影响斗志;3.从指挥员来讲,做战前动员,或其他政治动员时,正义方的指挥员工作就比较容易做。
具体到国共两党,正义的一方显然在共产党这方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建国,而国民党极力维护一党专政,发动了内战,站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民心。
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争取和平民主,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虽然谈判破裂了,但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各民主党派
和受苦受难的全国人民的支持,满载民心而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二、军队装备对战斗意志的影响
正如前面所说,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的装备远远优于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但为何国民党军战士的意志没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战士的战斗意志顽强呢?也就是军队装备对士兵的战斗意志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一般来说好的军队装备能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再加上运用好的战术,就能打胜仗,打胜仗后队伍的士气提高,那士兵的战斗意志也必会提高。
但好的军队装备也会对队伍产生负面影响,好的军队装备会使队伍产生轻敌思想,古人云:“骄兵必败”。
一旦轻敌,对战斗的准备不充分,就会使其错误地估计敌我形势,又做出错误的判断,致使战斗失败,这样一来,士气必会受打击,战斗意志也会削弱。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狂傲轻敌,比如战争初期扬言要在48小时内一举歼灭中原解放军,结果是一败再败,士气越来越低落,战斗意志也越来越薄弱,以致最后大批向解放军投诚。
三、战争目的对战斗意志的影响
战争的目的不同对战争双方军队的战斗意志具有不同的影响。
1、就国共两党来说,国民党发动战争目的是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独裁统治,这就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而共产党是进行的自卫战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就国共两党的军人来说,国民党的军人大部分都是为了升官发财,谋取个人私利。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也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同日寇浴血奋战,舍生忘死。
因为抗战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如果国家亡了,又谈何个人。
不过解放战争就不同了,组织敢死队都要靠赏钱,士兵没有舍生忘死的战斗意志了,抓的壮丁就更没有战斗意志了,每场战斗解放军都能抓很多俘虏。
而共产党的军人就不同了,军队的指挥员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强大的信仰支持顽强的战斗意志。
士兵大都是受压迫的贫苦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中共又实行土地改革,给广大农民分配了土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都血战到底。
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③他把这一原理运用到军事科学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③
由于上述几个的因素的影响,国共两军在解放战争表现出的战斗意志是不同的,解放军意志顽强,越战越勇,而国民党军队则意志消沉,虽然也有少部分意志顽强,同解放军血战到底,比如青年军,他们履行了一个军人应有的职责,但大部分的国军意志薄弱。
在整个解放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1万人,其中一半都是投诚或被俘的,这就是毫无抵抗斗志的表现,在抗日战争中就没有出现过这种大数量的投诚或被俘行为。
凭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坚强战斗意志,中国共产党从弱小逐步走向了
强大,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一个在政治上翻了身的、经济上独立的、各民族共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现阶段,胡锦涛主席着眼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从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④的历史使命,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将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就为人民解放军履行使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对官兵的战斗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一些军事强国相比,在武器装备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有少数官兵感到武器不如人,“仗没法打”,心理上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恐高症”,敢打必胜的意志还不够坚定。
面对这个现实,需要增强战士的战斗意志,加强官兵战场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和训练。
用爱国主义精神来来增强军人的战斗意志,爱国主义精神是军人战斗意志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竭力量源泉。
培育官兵的战斗意志就是要引导官兵树立国家意识,强化国家认同,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确立为价值追求,激发官兵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己任,做祖国安全和统一的坚强捍卫者。
要敢于向敌人亮剑,即使装备不如敌人,也要敢于顽强战
斗;即使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也要敢于勇往直前;即使是明知是死亡,也要敢于坦然面对;即使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也要临危不惧,敢于拼搏,并且永不放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培养成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注释:
①克劳塞信茨著.战争论(第1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②倪修仁.论坚守“大丈夫气节”对培育战斗精神的意义[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19(2).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④十六届五中全会后,胡锦涛到南京军区视察时的讲话。